APP下载

基于SLI理论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改革与创新

2016-05-11韦秋平

广西教育·C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以人为本高职院校创新

韦秋平

【摘 要】分析高职院校传统学生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从管理理念、学生管理队伍、学生管理体系、沟通交流平台载体等方面提出基于SLI理论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改革与创新思路。

【关键词】SLI理论 以人为本 高职院校 学生管理模式 改革 创新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3C-0093-02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立德树人”是“以人为本”教育发展观的进一步深化,亦是在教育领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发展观为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对学生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职院校应以“以人为本、立德树人”为切入点,积极探索学生管理模式改革的内容和路径。可考虑以美国先进的SLI理论为指导,谋求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之路。

一、SLI理论概述

SLI理论于1994年由美国大学人事协会提出,全称为Student Learning Imperative for Student Affairs,现为美国高等学校学生事务管理最根本的指导理论。它阐述的基本观点是“学生的学习是当务之急”,它将大学高等教育的活动分为“学术事务”和“学生事务”两大类,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其目标为共同促进“学生的学习”, 即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SLI理论主张将学生的学习与服务、学习与发展有机融合起来,重视学生非学术性事务和课外活动,以学生为根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存在,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

二、高职院校传统学生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包括学籍管理、档案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学生行为管理、宿舍生活管理、课外文化科技活动、社团管理、经济资助、心理健康咨询、就业指导、国防教育等。其内容在概念和内涵上等同于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近年来,在党的宏观教育理论指导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大胆尝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高职教育起步较晚、招生规模迅速扩大、生源良莠不齐、学生素质不尽如人意等客观因素,学生管理工作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学生管理在日常工作中暴露出随意性、主观性、应急性、临时性等缺点,学生管理模式陷入发展瓶颈。

(一)“重管理、轻服务”理念凸显

目前,高职院校传统学生管理模式仍然侧重自上而下的学生管理,以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范学生的学习、生活、行为为主要方式,学生管理人员服务意识淡薄、官本位思想严重,学生基本处于被动的从属地位。近年来高职院校虽采取了一定的改革措施,开发了心理健康咨询、贫困生资助、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较好的服务项目,但“重管理、轻服务”的理念仍较为明显。

(二)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

我国尚未形成一条专门为学生管理工作输送人才的成熟渠道,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人员大多数缺乏管理的学科背景,对管理理论的掌握不够熟练、不够专业化。不少高职院校在招聘学生工作者和辅导员时基本没有明确的专业限制,只是在学历和是否党员上有条件要求,如要求具备求硕士以上的学历、优先考虑党员等。在工作中,学生管理人员大多数还承担着“双肩挑”的重担,有的要承担各级管理部门的领导工作,有的要承担繁重的教学科研工作,这对学生管理队伍的专业化、专一化发展十分不利。

(三)学生管理体系复杂化,管理主体多元化

大部分高职院校采用院系二级共同管理的学生管理体系。学院层面,设置有学生工作部(处),大部分学生管理工作由学生工作部(处)负责,但仍有部分工作职能被分散到其他行政部门,由这些行政部门分别实施,如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工作由招生就业部门来组织实施;系部层面,通常由系部分管学生工作的书记(副书记)、学生干事、辅导员组成学生管理团队,集教育与管理服务于一体,开展学生的常规性事务工作。这样的管理体系,职能机构众多、覆盖面宽、管理松散,难以进行有效协调与沟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工作效率,制约着学生发展目标的实现。

(四)师生沟通交流方式、方法单一

许多情况下的师生沟通交流是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下进行的,一方面,部分辅导员以居高临下的“家长”、“领导者”形象自居,学生有相应的自卑感或戒备心理,与辅导员沟通交流时会不自觉地出现不安及恐惧,往往不愿主动交谈,更无法大胆、坦诚地向辅导员敞开心扉。另一方面,一个辅导员管理二三百名学生,很难第一时间掌握到各学生的信息状态,只能通过自己的“线人”来片面地获取学生的信息,这样的单一沟通交流方式是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的。

三、基于SLI理论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改革与创新思路

结合当前高职院校发展现状,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若能参考和借鉴富有成效的美国SLI理论,应能解决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最大限度地实现以学生为根本的改革与创新,达到更好地为行业企业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目的。

(一)树立“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理念

依据SLI理论要求,应树立自下而上的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理念,化“管理学生”为“服务学生”。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创造相对宽松的学习、生活环境,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及能力,调查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切实了解学生的想法、需求,尽量从学生角度去思考问题,维护学生的切身利益,为学生的学习、生活营造平等、民主、自由、和谐的校园氛围,并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二)深化学生管理队伍职业化和专业化建设

SLI理论表明,美国高校的学生事务管理由专人负责,而我们的学生管理人员来源多样且身兼数职。为适应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专业化的需要,首先,应在有关高校开设“职业教育专业辅导员”等相关专业,为学生管理工作培养专业人才。高职院校在招聘学生事务管理人员时尽量考虑专业问题,学生管理人员要在业务上做到精益求精,就必须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背景,具备多元的知识结构。其次,明确学生管理人员工作岗位职责,制定完整的从业人员职业准入体系、职业实务体系、职业能力培训体系、考核评价体系、晋升标准体系,逐步深化学生管理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

(三)构建“扁平式”的学生管理体系

基于对SLI理论的认识,为使学生管理工作更加高效灵活、具有旺盛生命力,简化学生管理的组织架构,构建“扁平式”的学生管理体系势在必行。“扁平式”的学生管理体系通过便捷的办公自动化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等网络信息化工具实现服务信息的有效沟通与传递,减少了学生管理机构的层级,压缩了学生管理组织的规模,裁减冗余人员,紧凑、干练,可以有效提升管理效率。

(四)搭建师生沟通交流平台载体

注重师生沟通交流,提升文化、信息建设。一是打造“优秀辅导员工作室”,通过各种手段实现学生与老师间对话、不同专业学生间对话、不同年级学生间对话,甚至老师与老师间对话,为师生提供更多平等交流的机会、更多的活动空间及更好的服务环境,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能。二是构建“云共享模式”,把云计算原理运用到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数字化资源管理上来,并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基础上将数据资源共享,整合后形成资源共享平台,涵盖政策法规、创业辅导、名师辅导、团队管理、师生用户管理、在线帮助等板块,让学生从中体会“自我管理”的过程,扩宽他们的意志表达范围,增加他们机会选择途径。通过实现这些新的沟通交流与平台载体,进一步改革与创新学生管理模式。

总之,高职院校应以SLI理论为指导,从管理理念、学生管理队伍、学生管理体系、沟通交流平台载体等方面开拓创新,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以学生为根本的学生管理模式,并在实践中不断检验与完善,使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与应用在思路、视野和方法上更加有所为,为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牛磊磊.基于SLI理论的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化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4(5)

[2]赵锦权.美国SLI理念对中国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启示[J].高等教育,2009(12)

[3]李丹丹,郭明坤.SLI理念对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启示[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5(4)

[4]屈朝霞.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与我国辅导员制度的改进[J].教育探索,2008(8)

猜你喜欢

以人为本高职院校创新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