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的爱,孩子的未来

2016-05-10周敏奉

速读·中旬 2016年4期
关键词:接纳理智倾听

周敏奉

摘 要:高尔基曾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教育是一项"爱心"事业,师生沟通的最好语言就是爱,有爱教师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在工作中,教师只有用爱去感化学生、教育学生,学生才会尊重、爱戴和信任教师,教师才能在学生心目中享有较高的威信。

关键词:爱;教育;公平;理智;倾听;接纳

教育界有一句名言: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可见“爱”对教育来说是多么地重要。孩子到学校来不仅要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感受到爱、懂得爱,这样学生才能学会爱别人。

教师热爱每一位学生,才能赢得所有学生的尊敬,才能建立起“尊师爱生”的和谐师生关系。我国近代的教育学家夏丐尊曾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真心热爱每一位学生,才能唤醒孩子心中的爱,一个心中有爱的人才会有未来。在笔者工作的十余年里,对“爱”是这样理解的:

1爱是公平

在教育中,我们对学生的爱应该是正直、公正、坦荡、无私的,不是偏狭、庸俗的。因权势而爱,因门第而爱,因金钱而爱,都会败坏社会风气,污染学生纯洁的心灵。我们不能因为学生的家庭背景和学习成绩的不同就对他们“区别对待”,认为成绩好的孩子做什么都可以原谅,成绩差的孩子做什么都是错的。如果这样做了,只能让学生从小学会“势力眼”,也会让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2爱是理智

在教育中,我们对学生的爱应该是是理智的,而不是盲目、冲动的。盲目的爱缺乏是非感,无明确的目的性,不能有力地引导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不能有利地抑制和消除学生自身的不良因素。我们不能因为爱自己的学生而去无原则地袒护他们,在他们犯错误的时候也轻描淡写,不去追究,如果这样做了,只会让我们的学生是非不分,事理不明,遇到事情后没有担当,没有责任心。

3爱是理解和倾听

我想以两个实际的案例来说明:

案例一:

小C是班里一个受人欢迎的男孩,他性格开朗,为人正直,但是这几天却很反常,上课时萎靡不振,蔫蔫地趴在桌子上,作业也做得乱七八糟。课间,我把他叫到办公室,询问情况,他向我说起了心中的苦恼:姥爷前段时间去世了,妈妈的情绪特别不好,老是对他发脾气,觉得他这儿做不好,那儿也有问题,还总是不信任他,连正常的和同学之间的交往都几乎要被妈妈限制了。于是他感到很苦恼,所以就做什么也提不起兴趣,甚至想到用自己的不用功来“报复”妈妈……了解到这些之后,我开导小C,告诉他要站到妈妈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妈妈失去亲人很痛苦,但是她做为成年人还得继续肩负养家的重任,妈妈的压力可想而知,做为儿子我们要学会替妈妈分担,做到让妈妈少操心。我还建议他用书信的方式和妈妈沟通,让妈妈明白他其实很懂事,不用老担心他……经过一节课的交谈,小C的心结打开了,眼睛里闪着亮晶晶的东西,临出门时他对我说:“谢谢您,老师!”

案例二:

小G是另一个班一个乖巧的小女孩儿,可是却连续几天没有交我的数学作业,很纳闷,于是叫她到办公室来,刚聊了两句孩子就大哭了起来,她哽咽着说:“爸爸妈妈不管我了,只管妹妹……”原来,小G家里除了她还有两个妹妹,爸爸在外上班,妈妈在家带她们姊妹三人,可能是孩子正处于青春期,特别敏感,她总觉得父母现在只管两个妹妹,不喜欢她,她和妹妹们发生冲突时父母也只管怪她,她说:“爸爸妈妈都不喜欢我了,我为什么还要好好学习?”听完这些情况,我当着小G的面给她的妈妈打通了电话,和她妈妈聊了一会儿,告诉她孩子最近在学校的变化,妈妈听完后说可能是最近两个小女儿太调皮,让她忽略了大女儿的感受,回家后一定和孩子沟通,她的妈妈还说:“请老师转告孩子,爸爸妈妈是非常爱她的。”小G听完这些话后,情绪稳定了,觉得自己的想法很幼稚,第二天开始数学作业又整整齐齐地交上来了。

上面两个案例中,如果没有爱,我们可能只能看到学生不认真,如果没有倾听我们就永远不可能知道孩子内心的想法,就很可能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去处理这些事,事情有可能就会向非常不好的方面发展。

4爱是接纳

我们的学生毕竟是孩子,他们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尤其是我们常说的“后进生”,他们敏感而脆弱,总想用一些非同寻常的方式来引起大家的注意,证明他们的存在;他们对待同学蛮横无理但同时又畏惧老师的批评;他们渴望与同学交往但是因为经常被别人看不起所以很很孤单;他们渴望进取但是往往又因为意志力薄弱所以不得不放弃;他们往往会同样的错误犯好多次,比如不交作业、迟到、上课不专心听讲影响班级秩序,更有甚者还会抽烟、打架,“后进生”是一群特殊的群体,他们有特殊的心理和行为,对待这样一群孩子首先我们要学会接纳,接纳对他们来说是最大的爱,因为很多“后进生”都是因为长期得不到来自家庭和他人的爱才会变得叛逆,其实他们经常在痛苦中挣扎,特别需要别人拉他们一把,这个时候我们做老师的要宽容和接纳他们,要比对别的孩子更要宽容,这样这些孩子才会向老师敞开心扉,当我们能走进孩子的内心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否则孩子永远对老师有一种防备的心理,很难改变。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爱心奉献给他们。”教师把爱装进学生的口袋,口头的、书面的、言语的、行动的,让一个孩子生活在爱之中,他就学会了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我坚信只要我们做老师的能把自己的真心献给我们的学生,用我们真心去浇灌孩子们的内心,我们的学生就一定能沉着而稳健地迈出他们人生路上的每一步。因为,我们的爱才是孩子们的未来!

参考文献:

[1]【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4

[2]熊华生.班级管理智慧案例精选[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

[3]张万祥、席咏梅.破解班主任难题[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3

猜你喜欢

接纳理智倾听
在同一语境下定义“二元对立概念”
理智与情感
运用叙事疗法使问题学生在问题中成长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对学生的爱
学会倾听,追求课堂实效
小学数学教学中倾听能力的培养
和学生一起成长
公共外交主场也要学会“倾听”
让阳光照进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