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考古发现看中国北方栽培大麻的起源

2016-05-10张倩孙永刚赤峰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内蒙古赤峰024100

中国麻业科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历史文献

张倩,孙永刚(赤峰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内蒙古赤峰024100)



从考古发现看中国北方栽培大麻的起源

张倩,孙永刚*
(赤峰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内蒙古赤峰024100)

摘要:大麻在我国拥有悠久的种植历史,近些年在考古发掘中大麻果实的出现,对于探讨栽培大麻的起源提供了更加充分的论据。本文通过探究历史文献资料,考古发掘中的植物遗存和野生大麻的生长等,探讨栽培大麻起源于中国北方地区的可能性。

关键词:栽培大麻起源;植物遗存;考古发掘;历史文献

大麻是大麻科大麻属一年生直立草本,雌雄异株,雄株开花不结子,称“花麻”,即枲;雌株授粉后能结子称“子麻”,即苴。其对环境的适应性强,分布范围广,品种资源丰富。大麻曾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在《周礼》曾被列为五谷之一:麻黍稷麦豆。麻在极古老时,就从主食领域中脱离开而成为纤维作物了[1],除了主要作为食物和纤维作物之外,麻还有药用、油用等用途。

关于大麻的起源,国内外学者的看法不同,有起源于波斯[2]和起源于亚洲北纬30度左右,东经45~135度这一狭长地带[3]等看法,另外大多数学者认为大麻起源于中国[4],特别是栽培大麻应该起源于黄河流域和华北地区[5]。伴随着植物考古学的发展,尤其是浮选法在植物考古学中的应用,大麻碳化植物遗存的发现为探讨栽培大麻与起源提供了珍贵的实证材料。

1 历史文献中的大麻

中国的历史文献中对大麻的记载和论述比外国书籍记载早4—5个世纪。甲骨文中尚没有发现关于麻的文字,但是在金文与小篆中,麻的字形几乎没有变化。麻的文字虽然只有3000多年的历史,但人类对麻的认识可能始于原始时期[6],《说文解字》中:,与同,人所治在屋下,从广,从林,凡麻之属皆从麻[7]。自春秋至今,麻字无论在字形和读音上都几乎一致,未见有大麻从外域传入的文字记载,而到汉代始见胡麻从域外传入的记载,可见大麻并不是其他国家传入中国的。我国历史典籍中有许多关于麻的记载,而古代文献中的“麻”,尤其是早期文献中的“麻”,多指大麻[8],这对于探讨栽培大麻起源问题提供了重要资料。

1.1《尚书》、《诗经》中的麻

在《尚书·禹贡》中,“厥贡岱队丝枲”中丝枲并提,可见麻在穿衣问题上所占的重要地位[9],说明当时人们已经开始利用麻制作衣物。位于渤海和泰山之间的青州和在荆山、黄河之间的豫州都有进贡枲也就是大麻的记载。

在《诗经》王风、陈风和豳风中就有了关于栽培麻的诗篇。《诗经·王风·丘中有麻》记载“丘中有麻,彼留子嗟”[10]106。王是东周王朝直接统治的区域,幽王的儿子东迁洛邑,位于现在的河南。这说明西周时期,黄河中游地区的先民对大麻的功能有了了解。《诗经·陈风·东门之池》记载“东门之池,可以沤麻”[10]193。沤麻这项技术在当时就开始了普遍的应用,一直沿用至今。陈在禹贡豫州之北,今河南开封县以东地区。《诗经·豳风·七月》记载“黍稷重穋,禾麻菽麦”中与菽麦并提,说明这时大麻是当地的主要食物来源之一。豳位于今中国陕西省旬邑县西南,在禹贡雍州岐山之北。其中“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黍稷重穋,禾麻菽麦”[10]216。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已经开始食用麻,在今天,甘肃地区还有磕麻子的习惯,并且用余下麻麸做包子馅。《诗经》中有关麻的记载的地区分布在黄河流域两岸的北方地区。而南方地区,直到春秋战国时期,屈原的《九歌》中,才有“折疏麻兮瑶华”的记载。

1.2古代农书中的大麻

公元前3世纪,《吕氏春秋·士容论·上农》记载“后妃率九嫔蚕于郊,桑于公田,是以春秋冬夏皆有麻枲丝茧之功”[11]281。“野禁有五,地未辟易,不操麻,不出粪”[11]284。公元前1世纪,《氾胜之书》记载九谷为小豆、稻、麻、禾、黍、秫、小麦、大麦、大豆。书中清楚记述了黄河流域劳动人民“种麻之法……种枲之法”[12]的耕作原则和作物栽培技术。公元2世纪,《四民月令》中麻已经被分为枲麻和苴麻,并记载了栽培的时间,二月“可种植禾,大豆、苴麻、胡麻”[13]。《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大麻的生产经验,和《氾胜之书》一样把收获麻的纤维和收获麻子的籽分列。《齐民要术·种麻》记载“麻欲得良田,不用故墟”。可见人们当时已经知道麻与小麦等作物轮耕,而不能连耕的习惯。我国古代农书所记载的重要农作物中,都有关于大麻的栽培技术,反映了大麻在北方黄河流域的普遍栽培。

上述文献记载表明,我国很早就开始使用麻,并且掌握了栽培麻的自然条件和耕作技术,栽培大麻基本分布在中国北方地区的黄河流域。麻在我国历史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先民们用自己的智慧栽培利用麻。在探索人类食物起源和科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2 考古发掘与大麻的起源

大麻作为纤维植物出土的实物较丰富,目前最早的是位于西辽河流域夏家店下层文化的辽宁北票丰下出土的大麻纤维,附在小孩骨架上,为黄色平纹麻布残迹,每平方厘米经纬线各10根,其年代距今4000年左右[14]。在麻类织物出土丰富的新疆地区,在距今约4000年的孔雀河古墓地内也发现了大麻纤维[15]。在新石器之后的各个时期几乎都有大麻纤维实物的出土,例如: 1979年,在河北藁城台西的商代遗址中出土麻织品一卷[16]。陕西泾阳高家堡西周遗址中,发现了距今3000年的麻布片[17]。陕西凤翔CM2出土了战国时期的麻布一片[18]等。以上考古发掘中,大部分分布于我国北方地区,在距今4000年人们就开始利用大麻纤维进行纺织。

在距今7000年前,西安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有麻布印痕的器物,无法判定当时对大麻的使用,从北京老汉山汉墓和新疆吐鲁番洋海墓地都发现了随葬的大麻果实,证明2000年前大麻已应用于生活和医药[19]。随着浮选法在考古发掘中的广泛应用,大麻种子的出现,为我们探究大麻的起源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料和信息。

甘肃省东乡林家马家窑文化遗址,F8房子里第10及11号残破的粗陶罐中发现碳化大麻种子。保存完好,但数量不多,外形完整[20]。河南郑州大河村遗址出土有许多仰韶文化时期的大麻种子[21]。河北藁城县台西商代遗址发现麻籽[22]。2006年,北京房山丁家洼遗址浮选出土了6粒炭化大麻籽,其中5粒较完整[23]。青海喇家齐家文化遗址出土大麻属的炭化籽粒32粒,出土概率为1.60%,籽粒呈扁卵,具有油性[24]。内蒙赤峰巴彦塔拉辽代遗址浮选出土了167粒炭化大麻籽,其中1粒残破[25]。内蒙古二道井子夏家店下层文化,距今4000~3500年,出土大麻3粒[26]。新石器时代的哈民忙哈史前聚落遗址,年代为距今5500-5000年,出土大麻3粒,占出土农作物总数的0.47%,形状近圆形,3粒大多残破[27]。哈民忙哈遗址与二道井子遗址均出土大麻种子,表明在西辽河上游地区,人们在新石器时代,就开始了大麻的栽培与利用。

根据上述的考古发掘的资料,早期种植大麻主要集中在中国北方地区,出土大麻植物遗存的8处遗址中,新石器时期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以及西辽河上游流域。商代主要沿黄河流域中下游分布,到汉代时南方也开始有了大麻的种植遗址。

3 从野生大麻与生长环境分析栽培大麻的起源

人类在环境的影响下,由于食物不充足而开始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进行栽培农作物的活动。野生植物所分布地区,对于探讨栽培植物的起源提供了主要依据。

野生大麻多生长在人烟稀少的地区,繁殖力强,有年年生长习性。大麻是高秆作物,耗水量较多,比小麦、燕麦多1.5~2倍,比玉米多3倍[27]。大麻作为耐大气干旱而不耐土壤干旱的植物,对降雨量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多生长在阴湿的平地、山坡和河岸地区。现今野生大麻在我国的华北,东北,云南,西藏和新疆地区都有发现。野生大麻与栽培大麻相比,植株较矮,主根相对细长,茎杆粗细不均匀,叶片瘦长,千粒重却无明显区别,可见栽培大麻与野生大麻有一定的亲缘关系。

距今6500年前后,北方旱作农业率先完成了由采集狩猎经济向农耕经济的转变过程[28]。从大麻遗存的分布和生长习性来看,北方地区的降水量,光照以及土壤,是适宜栽培大麻的。黄河流域受东亚季风影响,降雨量丰富。在全新世大暖期时期,黄河流域的年均气温比今天高3~3.6℃,年降雨量多450 mm,属于暖温带,水热匹配适宜,有利于作物生长[29]。黄土高原地势和缓,阳光充足,对于喜光作物的大麻来说,在栽培时,强光有利于麻株腋芽萌发和花絮发育,使植株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良好。从距今五六千年前原始社会末期的仰韶文化时起,四季温暖多雨的生态环境,适合大麻科植物生长和栽培。

西辽河流域位于北纬41°~45°,位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向中温带半干旱气候的过渡带,是辽河的主源,也是探寻早期原始农业的起源与发展的重要地域。现有的考古资料证明,东北亚地区农业发生的年代最早的地区当在中国东北南部的辽河流域一带[30]。苏秉琦先生认为:“旧石器时代晚期,以辽河流域为中心这一片,文化发展走在前列,从而为辽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前导地位奠定了基础”。西辽河上游地区的日照时数多在2800-3100小时,气候的最大特点是雨热同期[31]。充足的阳光和水分是大麻生长的必要条件。西辽河上游地区的气候地理环境,为大麻的培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管子·地员》篇中说到:“凡草土之道,各有谷造,或高或下,各有草土”[32]。大麻对土壤的要求比较严格。一般以土层深厚,保水保肥力强,土质松软肥沃为好。中国大麻主要分布于河流沿岸的冲积土壤,也有不少山区栽培大麻,多分布于山涧两侧的冲积土上。无论是黄河流域还是西辽河流域地区周围所冲积的黄土台地,谷地和丘陵,都是适宜大麻生长的土壤。从我国各时期所出现的大麻植物遗存(表1)可以看出,大麻形态没有很明显的变化,与野生大麻相比,栽培大麻籽有增大的趋势。

表1 不同时期大麻籽尺寸比较Tab.1  Comparison of the size of hempseed in different periods

综上所述,北方地区的环境促使了当地先民率先开始了农耕活动,大麻生长力强,并且在生活中对人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大麻得到了普遍的栽培。大麻的栽培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黄河流域和西辽河流域上游地域辽阔、水源充足、土壤适宜、气候温暖湿润,为我们的祖先在北方地区利用和驯化野生大麻提供了物造天成的自然生态条件。

4 结论

关于大麻的起源,需要更多考古发掘提供信息和论证的依据。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野生大麻生长的环境特征,早期栽培大麻分布于中国北方地区的黄河流域和西辽河上游流域。通过考古资料和浮选法的整理,早期大麻主要沿着河流分布,并且被驯化栽培。大麻适应性强,关于大麻的驯化,推测为普遍生长的大麻在当地被利用后开始被栽培。林家遗址、青海喇家遗址、哈民忙哈和二道井子遗址中植物遗存的发现,说明了在距今5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一个发明农业的时代”我国先民就开始把大麻作为重要的农作物进行栽培。

参考文献:

[1]篠田统.中国食物史研究[M].高桂林,等译.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7: 26.

[2]星川清亲.栽培植物的起源与传播[M].段传德,等译.郑州:河南科技出版社,1981: 178-179.

[3]陈基本,杨明.小议大麻起源[J].农业考古,1996( 1) : 215-217.

[4]德坎多尔.农艺植物考源[M].俞德后,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 90-92.

[5]宋湛庆.我国古代的大麻生产[J].中国农史,1982( 2) : 48-57.

[6]游修龄.中国农业通史[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213.

[7]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13: 146.

[8]俞为洁.中国史前植物考古—史前人文植物散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57.

[9]李瑶.中国栽培植物发展史[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 238.

[10]周振甫.诗经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0: 106,193,216.

[11]张双棣,张万彬,殷国光译注.吕氏春秋[M].北京:中华书局,2007: 281,284.

[12]石声汉.氾胜之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6: 33.

[13]石声汉校注.四民月令[M].北京:中华书局,1965: 20.

[14]辽宁省文博干部培训班.辽宁北票县丰下遗址1972年春发掘简报[J].考古,1976( 3) : 197-210.

[15]王炳华.新疆农业考古概述[J].农业考古,1983( 1) : 105.

[16]河北省文物管理处台西考古队.河北藁城台西村商代遗址发掘简报[J].文物,1979( 6) : 37.

[17]葛今.径阳高家堡早周墓葬发掘记[J].文物,1972( 7) : 7.

[18]文物编辑委员会编.文物资料丛刊3[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0: 75.

[19]刘长江,靳桂云,孔昭宸.植物考古—种子和果实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109.

[20]王庆瑞.甘肃东乡林家马家窑文化遗址出土的稷和大麻[J].考古,1984( 7) : 654.

[21]王玉棠.农业的起源和发展[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 30.

[22]唐云明.河北商代农业考古概述[J].农业考古,1982( 1) : 82.

[23]赵志军.北京房山丁家洼遗址浮选结果报告.植物考古:理论、方法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165-170.

[24]张晨.青海民和喇家遗址浮选植物遗存分析[D].西安:西北大学硕士论文,2013.

[25]孙永刚,赵志军.内蒙赤峰巴彦塔拉辽代遗址浮选结果及分析[J].南方文物,2014( 3) : 68-71.

[26]孙永刚,赵志军,曹建恩,等.内蒙古二道井子遗址2009年度浮选结果[J].农业考古,2014( 6) : 1-9.

[27]孙永刚.西辽河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至早期青铜时代植物遗存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4.

[28]赵志军.中国古代农业的形成过程—浮选出土植物遗存证据[J].第四纪研究,2014( 1) : 81.

[29]夏正楷.环境考古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48-255.

[30]严文明.农业发生与文明起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35.

[31]孙永刚,崔岩勤,乌兰,等.西辽河上游地区考古地理学研究[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5: 202.

[32]夏纬英校释.管子地员篇校释[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1: 99.

The Origin of Cultivated Cannabis sativa in the North of China Based on the Archaeological Discovery

ZHANG Qian,SUN Yonggang*
( ChiFeng University,Chifeng 024100,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China )

Abstract:Planting Cannabis sativa has a long history in our country.The discovery of hemp fruit from the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s in recent years offers us more sufficient envidences to discuss the origin of cultivated Cannabis sativa.This paper will discuss the possibility of planting Cannabis sativa in the north of China according to the historical documents,the archaeological remains of plants and the growth of wild hemp.

Key words:the origins of the cultivated Cannabis sativa;plant remains;archaeological remains;historical documents

*通讯作者:孙永刚( 1978-),男,博士,教授,主要从事植物考古学、科学技术史研究。E-mail: sunyg1978@126.com。

作者简介:张倩( 1992-),女,研究生,专业为文物与博物馆。E-mail: aizaizai50@163.com。

收稿日期:2015-09-30

文章编号:1671-3532( 2016) 01-0034-04

中图分类号:S563.3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历史文献
《庄子》寓言正义
过去500年海河流域旱涝变化规律
历史文献纪录片创作新动向分析
中外历史文献备份保存状况的对比考察
关于“口述历史研究与实践”课程设置与历史教学改革的研究
历史文献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历史文献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站于历史高台上探微汉宣帝“偃武兴文”政策
从历史文献看唐代官吏管理制度
东省文物研究会与哈尔滨白俄的俄文老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