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苎麻棉两面效应针织面料的开发和生产实践

2016-05-10陈水清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佛山528531

中国麻业科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棉纱

陈水清(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佛山528531)



苎麻棉两面效应针织面料的开发和生产实践

陈水清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佛山528531)

摘要:以纯苎麻纱( 20.8 tex)和纯棉纱( 18.3 tex)为原料,采用多功能双面大圆机开发了苎麻棉两面效应针织面料,阐述了原料、织物结构设计及主要生产工艺参数等对面料性能的影响规律,总结了在织造和染整等主要工序中质量控制的要点。

关键词:苎麻纱;棉纱;两面效应;双面针织物;生产实践

前言

随着经济水平的快速提高,人们对高附加值纺织品的需求意识不断增强,尤其对生态舒适型的天然纤维纺织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苎麻作为一种天然的纤维素纤维,其断面呈腰圆形,中间有沟状空腔,管壁多孔隙,含有叮咛、嘧啶、嘌呤等有益元素,具有抑菌防霉、传热导热、吸湿快干、静电少等优良特性,其产品一直深受消费者喜爱。但苎麻纤维细度低、结晶度大、取向度高,强度和弹性模量也很高,因此,苎麻纱线在针织产品的开发和应用上受到了较大的制约,不但织造技术难度大,而且对染整技术要求也相当高。

本次研发采用了优质纯苎麻纱和纯棉纱两种原料,在针织物组织结构设计、织造工艺技术及染色后整理工艺等方面都进行了综合考虑,生产的苎麻棉两面效应针织面料的外层为纯苎麻,充分发挥了苎麻抑菌防霉、传热导热、外观独特等优良特性,而面料里层为纯棉,达到了柔软亲肤、贴身舒适的目的。

1 工艺设计

1.1产品设计思路

由于纯苎麻纱具有刚性较大、毛羽多而长的特点,如果用纯苎麻纱生产针织面料产品,往往出现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无法控制、贴身穿着有刺痒感等问题。因此,在产品设计时考虑以优质20.8 tex纯苎麻纱和18.3 tex纯棉纱为原料,采用麻盖棉的双面效应结构,使苎麻纱完全呈现在织物的正面,棉纱完全呈现在织物的反面,利用该设计原理,在织物正面可展现出多种外观效果[1]。

1.2生产工艺流程设计

图1 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Fig.1 The scheme of production process

1.3苎麻纱线的选择

由于纯苎麻纱存在抱合力小、毛羽多而长、伸长变形性小等特点,因此,采用纯苎麻纱线在纬编针织大圆机编织时,要保证纱线在舌针作用下迅速完成套圈、弯纱、脱圈与成圈等步骤,必须对所需的纯苎麻纱的品质质量进行认真选择,严格控制纱线的纱疵数、表面毛羽数、条干和强力不匀率等质量指标。本项产品所用苎麻纱的质量检测数据见表1。

表1 苎麻纱质量检测数据Tab.1  Quality detection data of ramie yarn

1.4织物组织结构设计

采取双面编织达到两面效应的组织结构较多,本款产品采用如图2所示编织图。

图2 织物编织图Fig.2  Knitting pattern of fabric

图中,织物一个完全循环为8路,其中第1、3、5、7路采用棉纱在所有针盘针上编织成圈;第2、6路采用苎麻纱在所有针筒针上编织成圈;第4、8路采用苎麻纱在所有针筒针编织成圈,并在针盘上错开一隔一选针进行集圈编织,将织物正反面连接起来。此款织物的正面显现纯苎麻纱,反面显现纯棉纱,且在苎麻一面呈现小蜂巢网眼外观结构。同时,在此种结构设计中,第4、8路在针盘针上的集圈连接点分布均匀且间隔小,有效地避免了因连接点间隔太大而容易翻丝的问题。

2 生产技术要点及质量控制

2.1织造生产技术

2.1.1织造所用圆纬机参数

机型: 2 +4针道多功能双面针织大圆机

机号: 22针/25.4 mm;筒径: 863.6 mm( 34") ;路数: 72F

2.1.2织造上机工艺控制要点

①由于苎麻纱刚性大、弹性小,因此,上机织造时必须控制好苎麻纱的进纱张力,张力太小容易造成垫纱不稳,张力过大则极易造成断纱破洞,实践证明,苎麻纱的张力以1-2 CN合适[2]。

②本款产品在织造时,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是第4、8路。在满足工艺要求的纱长情况下,须认真调整第4、8路针盘针与针筒针的弯纱深度,且以针盘针先于针筒针约1.5枚针弯纱为宜,这样既可以保证不出现翻丝露底问题,又可以减少苎麻纱套圈崩断而产生破洞疵点[3]。

③注意各个喂纱嘴位置的调整,在保证正常垫纱时,防止因位置不当或纱线毛羽纠缠造成喂纱嘴撞针现象的发生。

④严格控制车间内的温湿度,保持环境温度20℃、相对湿度在85%以上为宜,有助于增加苎麻纱的柔软度和强力,减少织造断头。

2.2染整重点工序质量控制要点

2.2.1烧毛工序

在烧毛前缝头时必须保证各匹布的苎麻面和棉纱面一致,烧毛进布时严格分清苎麻面和棉纱面的进布方向,苎麻一面的火力适当调大,注意控制车速和布面张力控制,保证织物表面毛羽烧干净,防止烧毛过头的现象。

2.2.2丝光工序

坯布的缝头要牢固,保证布面没有洞眼、破损等;NaOH浓度以200-220 g/L为宜,严格控制碱温在18-22度,避免损伤纤维的强力;严格控制水洗工艺,冲洗干净织物上的残碱,使织物呈中性,保证面料的光泽;根据成品门幅的工艺要求严格控制水洗区张力撑幅,保证成品面料的克重、门幅及尺寸的稳定性。

2.2.3蚀毛工序

为了减少对面料强力的损伤,使面料达到光泽鲜亮、纹路清晰、保色好及除毛干净等效果,采用苎麻织物专用的TZ25纤维素酶对织物进行蚀毛处理,酶剂用量为0.9%,浴比1: 10,温度为55℃,处理时间55 min,pH值在5.7左右。经过蚀毛处理后,面料表面的毛羽大幅减少,苎麻纤维的抗弯能力降低,且纤维表面产生了很多细孔,有利于柔软剂的吸附,使后工序的柔软整理效果更佳[4]。

3 成品面料主要技术参数及质量标准

通过检测,本款苎麻盖棉两面效应针织面料产品的主要技术参数如表2所示,其内在质量和外在质量的检验可参照FZ/T2004.2-2000《针织成品布》标准执行,完全能够满足面料生产及服装生产的需要。

表2 成品面料主要技术参数检测数据Tab.2  Test results of main properties of the finished fabric

4 结语

在苎麻棉双面效应针织面料的开发和生产过程中,攻克了苎麻纱刚性大、毛羽长、竹节硬条多及条干不匀等造成的织造技术难题,生产坯布质量稳定可靠;也探索出了苎麻棉双面效应针织面料的染整工艺技术方案,生产的面料正面为纯苎麻、反面为纯棉,面料正面有小蜂巢网眼外观,并具有苎麻纤维特有的微细竹节及光泽效果,面料柔软滑爽,有明显的冰凉触感,悬垂性好,尺寸稳定,最适合制作商务男装T恤。今后还需进一步研究和探索该类面料印染后整理的工艺技术方案及各工序的上机工艺参数,确保产品的风格和各项质量指标稳定可靠,满足批量生产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陈国芬.针织产品与设计[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5: 25.

[2]沈奇,陈水清.苎麻棉运动休闲针织面料的开发[J].针织工业,2011( 8) : 1-3.

[3]赵凤明,王月婷,刘书秀.双面机上破洞形成的原因及解决方法[J].针织工业,2010( 11) : 15-16.

[4]吴新国,陈水清.纯苎麻丝光针织面料的生产实践[J].针织工业,2011( 10) : 8-9.

Development and Production Practice of Ramie/Cotton Double-faced Effect Knitted Fabric

CHEN Shuiqing
( Guangdong Polytechnic,Foshan 528531,Guangdong,China)

Abstract:The ramie/cotton double-faced effects knitted fabric were developed and produced by the multi-function large double knitting machine using the pure ramie yarn of 20.8 tex and pure cotton yarn of 18.3 tex as the raw material.The effects of raw material,fabric structure and production process parameters on the fabric properties were studied and the key points of knitting process and quality control procedure of dyeing were summarized.

Key words:ramie yarn;cotton yarn;double-faced effect;double-faced knitted fabric;production practice

作者简介:陈水清( 1968-),女,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针织产品研发和教学工作。E-mail: 573195250@ qq.com。

收稿日期:2015-11-19

文章编号:1671-3532( 2016) 01-0030-04

中图分类号:S563.1

文献标志码:A

猜你喜欢

棉纱
棉纱异性纤维含量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夏天就要年轻名流系
单梳经编织物编织过程对棉纱毛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进口“领头羊”越南纱持续不给力
中亚班列(塔什干-西安)首趟棉纱专列抵达西安
短纤纱经编产品开发与应用
棉锦交织双层布生产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