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个维度谈提升党报经济报道专业性

2016-05-10王更辉

中国记者 2016年7期
关键词:南方日报常态广东

□ 文/王更辉

两个维度谈提升党报经济报道专业性

□ 文/王更辉

当前,提高党报经济报道的专业水平,应做到准确掌握、科学运用经济学理论框架和分析工具,特别是要与时俱进地掌握好经济新常态、五大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中国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基本概念、理论内涵和分析框架。同时,也要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关键经济数据的重要内涵,通过用好经济数据、准确解读数据来提升报道的专业水平。

党报 经济报道 专业性

王更辉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编辑

一、提升经济报道专业性,要准确掌握、科学运用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分析工具

(一)深刻把握好五大发展理念的内涵,并用经济学的基本分析工具指导好宏观经济报道和区域经济报道。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科学发展成功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出我们党对发展规律的新认识。经济报道、特别是宏观经济报道和区域经济报道,必须深刻、准确把握好五大发展理念的内涵,并运用好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和分析方法。

以《南方日报》2015年推出的“创新驱动 解码深圳”系列报道为例。在创新驱动发展被摆到国家发展全局核心位置的背景下,深圳迎来创新爆发期,并成为国内外各大媒体瞩目的创新样本。但初期各大媒体的报道多为碎片化呈现,或侧重创新的一个要素、一个侧面。此时,系统解剖深圳创新的经验,分析其创新要素如何集聚,以可资借鉴的经验呈现出来,意义非凡。

为了能够将深圳创新经验说清、讲透,《南方日报》的“创新驱动 解码深圳”报道充分运用经济学、社会学等理论框架,对照国际、国内横向坐标和深圳发展历史的纵向坐标,通过大量的调查走访和广撷观点,以解剖麻雀的方法对深圳进行样本解剖。

深圳创新的集聚爆发,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有其历史的必然,也有多重主动作为的因素交织。运用市场经济理论和区域创新的原理对深圳经验进行梳理,可以大致发现这样一个发展的脉络:改革开放以来,抓住全球第三轮产业转移的机遇,深圳承接欧美、日韩等国技术转移,完成了产业发展的基本积累。依托于珠三角强大的制造业基础,深圳创意落地的速度更快、链条更短、成本更低,吸引了创新创意企业的集聚。创投资金、金融配套的随之跟进又进一步为深圳创新输血。由此,深圳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要素配套和火热浓烈的创新氛围。而华为、腾讯、中兴、华大基因等大量创新型企业又对上下游产业链产生创新溢出,形成了一个个创新圈……梳理清楚这一脉络后,报道从技术集聚、产业配套、金融支持、文化基因、创新溢出等五个维度来解码深圳创新驱动的内在基因,大大提升了专业性,得到政界、企业界和学界的广泛认可。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在阐述“五大发展理念”时指出,坚持创新发展,要“培育发展新动力,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尽管在“创新驱动 解码深圳”报道推出时,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尚未召开,但正因为在报道推进中充分运用了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和分析方法,使最终呈现的内容充分契合了“五大发展理念”要求,成为《南方日报》经济报道的经典之作。以“创新驱动 解码深圳”系列报道为代表的《南方日报》2015年创新驱动报道也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阅评表扬。

(二)深刻把握经济新常态的理论内涵,并准确运用相关理论工具、经验数据提升报道专业性。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就是进入“三期叠加”的新发展阶段,面临增速换挡、结构优化、增长动力转换等新变化。中央明确指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广东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较早进入新常态,各项特征也表现得更为明显,因此,在广东做好经济报道,就更需要把新闻事实和现象放到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进行观察、展开分析。唯有如此,才能提高报道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南方日报》对广东省2015年经济数据的报道就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2016年1月20日,广东省统计局公布了2015年广东经济运行的相关数据后,记者敏锐地发现两大关键指标双双达到关键拐点: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2.5%、技术自给率达71%,刚刚达到或略略超过国际公认的2.5%和70%的创新型地区的门槛,标志着广东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成果,正式跨入创新型地区行列。《南方日报》随即在次日头版重要位置刊发消息《广东跨入世界创新型地区行列》。这一论断的提出,极大地鼓舞了士气,为下一步广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

随后,《南方日报》继续深挖2015年及“十二五”经济数据,并在2016年广东省两会召开之际,推出系列述评“从经济数据看广东引领经济新常态”,分别从广东经济率先回暖、广东经济加快从速度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增长动力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转换、绿色发展带来环保拐点等四方面,深入、准确、专业地对广东率先迎来新常态、率先适应新常态、率先引领新常态的特征进行了深度报道。这组述评通过深入分析经济数据,采访知名专家学者,揭示了数据背后的经济发展趋势,有利于准确把握广东当前经济形势与发展前景,进一步提振全省上下发展的信心。它的推出应景及时,受到广泛好评,同时得到相关部门的阅评表扬。

上述案例正是把握好新常态的理论内涵,并准确运用相关理论工具、经验数据提升报道专业性的最好体现。如果没有记者对经济数据、特别是创新相关指标的长期跟踪和熟练掌握,就无法得出广东跨入创新型地区门槛的关键论断;另一方面,只有准确把握新常态关于增速换档、结构变动、动力变换的特点,才能对广东率先迎来新常态、率先适应新常态、率先引领新常态这一大逻辑作出及时反应。

(三)深刻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内涵,善借权威专家的权威解读提升报道专业水准。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理论创新和政策创新。党报只有深刻把握好其理论内涵,才能更好地指导经济报道工作,并为一线的经济工作实践提供有益借鉴;而在此时,借助权威专家的权威解读,有利于提高报道的专业水准。

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彼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读者来说还是一个新名词,中央层面也尚未进行系统性阐述,一时并未引起广泛关注。

得益于常年与中央核心智囊团的密切接触,《南方日报》在全国各大媒体中较早地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涵进行了准确阐述。2015年11月25日推出的《首提“供给侧改革” 推进经济转型发展》一文,通过采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副院长黄剑辉等权威专家,及时向读者传递出中国经济出现了从重视“三驾马车”拉动到重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政策着力点的重大变动信号,揭示出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对症下药之举,其本质是进一步清除阻碍发展的桎梏,释放生产力,挖掘中长期增长的动力。

2016年全国两会前,广东省及时出台《广东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2016-2018年)》,《南方日报》随之策划推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怎么看”系列报道。通过国内顶尖专家的高端访谈,正式拉开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报道的大幕。这组报道紧扣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向读者准确阐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涵,并为下一步行动提出对策建议,回应了公众和读者的关切,得到广大读者和受众的好评。

二 、提升经济报道专业性,要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好关键经济数据的重要内涵,用好数据、准确解读数据

以宏观经济报道中的统计数据为例,要做到五个“结合”来提高报道的专业水平。

(一)努力做到把握全局和抓住主要矛盾相结合。

对宏观经济进行全面分析,一般要关注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和国际收支平衡等主要指标,同时也要看库存变动、消费者信心指数、采购经理人指数等,还要注意货币和财政方面的指标。

在进行某一专题报道时,除了对涉及该主题的主要指标、强相关指标进行深入分析,同时也关注弱相关指标或者次要指标,避免以偏概全。比如,在2004年至2007年经济高速增长期,《南方日报》的宏观经济报道突出强调了“高增长、低通胀”的黄金增长期的主要特点,但也不忘指出这一阶段环境指标、能耗指标中的不够理想的一面,警示要防止“高污染”;近两年,《南方日报》的经济报道在突出我国特别是广东经济“中高速增长,低通胀”的特点时,也不忘强调保持较高就业率的特点,以此增强读者、受众对经济增长的信心,更好地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

(二)总量分析和结构分析相结合。

一般来讲,做好宏观经济报道首先要做好总量分析,但光有总量分析还不够,往往还要对结构指标进行深入分析,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对经济发展做出准确的判断。结构分析所涉及的数量关系较多,比较重要的有三次产业结构、内外需结构、区域结构、所有制结构等。

在做好经济新常态报道时,结构分析尤为重要。新常态是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高度概括,但它主要是一个总体、抽象的概念,在报道实践中,需要进行具体而细致的结构分析才能揭示这种新阶段的特征。具体到广东来说,要在关键节点科学解读好关键的结构性数据的变动。比如,2015年,广东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50%,意味着 “二、三、一”的产业结构布局基本形成,广东初步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再如,粤东西北增速2015年首次低于珠三角,这虽然从区域协调发展来看并不乐观,但却反映出率先转型的珠三角已初步尝到甜头。《南方日报》的宏观经济报道准确地把握住这些结构性指标的内涵,在行文时注意一分为二地对经济数据的意义进行客观解读,把握好分寸,提高了报道的专业性、权威性和可信度。

(三)纵向对比和横向对比相结合。

纵向对比可以看变化,横向对比可以看匹配、看优劣。《南方日报》在“从经济数据看广东引领经济新常态”系列报道中,较好地运用了纵向对比和横向对比相结合的方法,使得整组报道主题更加突出鲜明,文章更具可读性,论证更有说服力。

通过横向对广东与全国及其他省份进行比较,可以明显看到广东与全国经济走势出现不一致的现象:2015年,全国经济增速分季度看分别为: 7.0%、7.0%、6.9%和6.8%,逐季回落态势较为明显;而广东同期增速分别为:7.2%、8.1%、8.3%和8.3%,逐季回升态势较为明显。这一横向对比直观体现了广东经济率先全国回暖的特征,这也是广东率先进入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和积极引领新常态的结果。

通过纵向对广东“十二五”与“十一五”经济增速进行比较, 2011年至2015年,广东GDP年均增长8.5% ,较“十一五”时期12.4%的年均增速回落3.9个百分点。很显然,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入中高速增长阶段。但同时,广东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综合指数从2010年的75.9%稳步提升到2014年的85.2%,2015年达到86.0%。5年间增幅超10个百分点,年均提升2个百分点。一增一减的两组纵向对比的数据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充分体现了广东发展阶段的更替、发展特征的变化,广东经济“双中高端”特征明显,进一步佐证了广东率先进入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和积极引领新常态。

(四)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

定性分析是对有关定量关系的概括和提炼,定性分析需要以定量分析作为基础。在经济报道中,要注重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既不能一味列举数据,让读者陷于数据海洋,对关键问题的关键判断要有详细的分析;又不能只作逻辑推演,对关键的判断要有准确、有分量、有说服力的数据作支撑。

《南方日报》的报道《广东:从“追赶经济”到“转型经济”》便较好地运用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手法。该报道推出时间为2012年7月,是在当年半年经济数据出来后发表的。从定量分析来看,2012年上半年,广东GDP增长7.4%,增幅同比回落2.8个百分点,仅比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的2009年同期高0.3个百分点,为近年来新低。与8.5%的年度目标和全国同期7.8%的增幅相比,广东经济下行压力超乎年初预期。但透过数据结合广东发展阶段进行定性分析来看,转型期经济增速出现回落是正常现象,这是广东转型必须承受的“阵痛”, 当然也受到国内外经济形势影响,这也是工业化国家带给我们的经验。因而,报道借助专家分析做出大胆判断:广东经济从总量追赶阶段正式进入到转型阶段,从过去主要追求总量、以亚洲四小龙为标杆,到近年来大力实施转型升级战略,注重提升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这背后折射出广东发展阶段的变化和发展理念的转变。

(五)短期分析和长期分析相结合。

短期分析可以及时把握经济运行的动态和细节,有助于及时捕捉苗头性现象,是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长期分析能够揭示经济现象内在的运行规律,有助于我们理解一些短期问题出现的原因。在经济报道中,短期分析有助于我们把握经济走势,并以此为依据对政策调整提供针对性建议;长期分析则有利于我们跳出视野的局限,更好地把握发展阶段的转变,从而对调整发展战略和中长期决策提供有益帮助。

同时要注意判断数据的性质,看它是属于先行指标、同步指标还是滞后指标。其中,先行指标又称超前指标,也称预兆性指标,是指预示未来月份经济状况和可能出现的商业周期性变化,并为分析者提供利率趋势变化早期迹象的市场指标。比如,PMI指数(采购经理指数)便是大家较为熟知的先行指标,PMI指数50为荣枯分水线。当PMI大于50时,说明以制造业、服务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处于繁荣周期,而小于50时,说明实体经济处在衰退同期。PMI是通过对采购经理的月度调查汇总出来的指数,反映了经济的变化趋势。近些年,各大媒体特别是专业媒体对PMI指数的报道力度明显加大,正是因应受众对具有预警作用的先行指标关注度提升的做法。

经济报道对专业性要求比较高,党报尤甚,这就要求党报经济新闻工作者不仅要在专业上不懈地追求客观准确,力求揭示经济运行的内在逻辑和规律,更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央经济工作大局,围绕党和政府关于做好经济工作的大政方针经营好经济报道,为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作者是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编辑)

编 辑 陈国权 24687113@sina.com

猜你喜欢

南方日报常态广东
《南方日报》新闻评论的框架建构及其特色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顺应新趋势 七十展芳华——南方日报新一轮改版改革一月观察
广东舆情
《南方日报》:创新表达提升党报封面版的“时度效”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
我们都是卑微者(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