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笺补

2016-05-09杨亚敏

青年文学家 2015年30期

杨亚敏

摘  要: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是一部解说唐宋以来诗词曲中特殊特殊语辞工具书。语辞多半是当时的方言口语词,受时代性影响,也有一些释义不周或不确的词条,结合自身山西长治方言对其进行了补释或改释。本文主要对“年时”、“多喒”、“每”这三个词从方言的角度进行了补释或改释。

关键词:《诗词曲语辞汇释》;山西方言;释义

[中图分类号]:H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30--01

张相所著《诗词曲语辞汇释》是一部说解唐宋以来诗词曲中语辞的工具书。这里所谓的语辞,是诗词曲中的虚字、衬字、俚语、方言、土语。语辞多半是当时的方言口语词,由于长时期语言的发展变化,在现代方言里这些词不一定还留存着,可是也不会全无孑遗。在可能的场合,用现代方言口语来对“语辞”作补充的说明,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从张相的《诗词曲语辞汇释》一书中择取了一些与自身方言(山西长治)有关的词语,借助方言来佐证或辨析其中的词条,对其进行补正或笺释。

年时

《诗词曲语辞汇释》云:“年时,犹云当年或那时也。”(790页)

按:《汇释》以“当年”、“那时”释“年时”不太确切。“当年”指过去某一时间,是个泛指时间词,没有确定的哪一年。而“年时”实为单指“去年”的时间词。张相在《汇释》中词条“年时”下举例甚多,如宋苏庠《菩萨蛮》词:“年时忆着花前醉,而今花落人憔悴。”又引明陈耀文《花草粹编》卷三曹元宠《十二时》词:“年时酒伴,年时去处,年时春色,清明有近也,却天涯为客。”等等。罗列种种而无一确指。元代词人卢挚《清平乐》:“年时寒食,直到清明节。草草杯盘聊自适,不管家徒四壁。今年寒食无家,东风恨满天涯。早是海棠睡去,莫教醉了梨花。”去年是有家之寒食、清明日,自己尽管是“家徒四壁”,但也还能“自适”一番;而今年再逢寒食、清明,则家已无,只有“恨满天涯”。“年时”与“今年”对举,显为“去年”义。如果仔细地体会一下这些例文,即可发现,以去年释“年时”,均极恰当,尤其是戏曲,证以上下文之情节,年时只能是去年的确指,以当年或过去来解释,虽然文义可通,却与事实不符。

“年时”作为宋元时代的通用词至今还保留在山西等地的方言中,在口语中,又转音为年四或年生,但都是确指去年,此义世代相传,明白易懂,但这两个字出现在诗词戏曲中时,学者们解释起来,却费尽周折而不得要领。如:“我年时来这里动(来这里的时候)还是一片空地,今年倒盖了这么多房子。”有的地方说“年时个”,如:“我年时个一年身体不太好,甚也没啦干。”表“去年”义的“年时”,今普通话已不说,在山西、山东等多数北方地区还说。

多喒

《诗词曲语辞汇释》云:“多喒,犹云大概也;总之也。”(490页)

按:《汇释》对“多喒”的释义不全面。“喒“是时间词”早晚“的合音,“多喒”在宋元明清的词曲或戏文中,还有“什么时候”的含义,是用来询问时间。都是用来推测时间的。如:《金瓶梅词话》第二六回:“不知多咱,寻了自尽。”《醒世姻缘传》第三八回:“一百里路,明日赶多喒到家?”《醒世姻缘传》第六十回:“你爹八十的人了,你待叫他活到多昝!”《白雪遗音·马头调·世界上》:“今日离别了,未知何日纔得见,多偺团圆?”《白雪遗音·麻衣神相》:“麻衣神相长街卖,姐儿招呼你往这里来……你相相我,多咱离了烟花寨?”《三侠五义》第九回:“且找幽僻之处藏身,暗暗打听老爷多儹起身时,叫你们一同随去。”《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二回:“有好的,你没有见过,多偺我同你去打一个茶围。” 老舍 《龙须沟》第一幕:“你看着,多咱他们欺负到我头上来,我教他们吃不了兜着走!”以上这些词曲或戏文中,“多喒”都是表示时间“什么时候”义。

多喒今亦作“多咱”、“多昝”。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咱”的解释是用在“这咱,那咱咱,多咱”,“咱”是 “早晚”的合音。在山西、山东、河南等地的方言中,依然保留了方言“多咱”的“什么时候”义。如:“你多咱回来?”

《诗词曲语辞汇释》云:“每,于称一人称时用为语尾,与普通之多数义异。”(756页)

按:《汇释》用“于一人称用为语尾”解释“每”,甚是。《闺怨记》三十二:“若再如此呵,瑞莲甘痛决。姐姐闲耍些!小的每先去也。”例句中,“每”即指“我”,“小的我先去也”。在山西长治方言中,“每”读为“mai(音买)”,单个使用时作为人称是口语化的自称,自称时不用“我”,用“每”。如“去买家坐会把。”即为“去我家坐会吧。”用复数时是“人称+都”,如“每都”“你都”、“他都”。

我们研究前人的科学成果,不应满足于指出它的优缺点,主要目的,是要通过研究,学习前人的治学精神、治学方法以及成功之处,同时也要对前人疏失、缺漏有所改进,以充实和完善我们的研究方法,把科学研究从前人抵达的终点向前推进,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本文通过对《汇释》的研究,从自身山西长治方言的角度对《汇释》进行了补释和改释,由于个人能力有限,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老师给以批评和指正。

参考文献:

[1]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M].北京:中华书局,1979.

[2]王学奇.评《诗词曲语辞汇释》[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9(1):93-102.

[3]车先俊.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释义辩证[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19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