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坎坷人生命运中女性的永恒魅力

2016-05-09李丽娜

青年文学家 2015年30期
关键词:白流苏女权主义人性

李丽娜

摘  要:本文以坎坷人生命运中女性的永恒魅力为主题,从《简·爱》与《倾城之恋》中的女性意识角度来探讨相关问题,主要从女权主义、女性意识及中英两国在文学表现方面的异同。

关键词:简·爱;女性意识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30-0-01

伴随时代发展,人们会采用现代的眼光对经典文本进行一些更为自由的批判性解读,书与作者是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的,谈论作家之书也应该考虑作家在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表现,因而为了对经典文本进行重新解读或给予新的个人理解与解释,就需要将其中的人物形象与作家本人一起参照着读,对应的去诠释。

一、概述

夏洛蒂·勃朗特(1816-1855)是19世纪英国作家,张爱玲(1920-1995)是20世纪中国作家。需要解析两位作家笔下的经典作品,首先需要对当时的时代精神及环境有所了解。当时的英国处于文学“自然主义”,虽然给女性人物赋予了诸多自由的因素,但是对于女性的“自我意识”与“性格发展”并未给予更多重视,大多女性人物是自由、奔放的,都是人性的化身,但又是抽象的普遍性质的表达,夏洛蒂所塑造的人物简·爱是以自身的经历及体验为蓝本进行的创作,表达了强烈的自我意识的萌发;英国虽然工业非常发达,然而在真正意义上思想却从来没有欧洲大陆那样深刻,然而它所培养出来的人物对于世界的影响却是全方位的、全面的。

从张爱玲所处的时代来看,正处于中国“救亡图存”的思潮的继续发挥作用的时期,四十年代的《倾城之恋》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了当时的社会所发生的巨变以及不同人物身上所进行的反思。白流苏是一个从现实角度切入去理解自己生存的人,它是通过外围进入内在,简·爱是通过内在而突向外围。两个人物都是女性,都带有强烈的“自我”,然而在现实与命运,婚姻与爱情,经历与体验,以及所做出的选择等都有所不同,但两个人物在人生的发展阶段,更加坚定的去面对命运的重压以及生存斗争中的困境,从痛苦中体查了自我,检验了自己,从现实中考量了生存,在现实中也找到了最终的依归。但其中的差异更多,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思想背景等都形成了两者的女性意识各有千秋。

二、对两本著作中的女性意识比较

首先,在探讨女权主义、女性意识此类主题时,笔者希望各位读者或研究者可以保持持平之论,既不能夸大也不能违背人性的解放与自由。

其次,人格的形成,或者说的人的性格的形成,它需要一定发展过程,它是一种力量,可以对人格主体及周围的非自我的他者产生非常强大的影响力,如果其达到了伟大的程度,那么就会引领更多的人投入其怀抱,成为它的模本或者为它而服务。因此在性格的分析方面应该注重事件对其影响,而不应该仅仅将其放置在环境中去考验它,因为法国大多数理论家在探讨“环境理论”时,谈论更多的还是“人挪得了环境,却改变不了自己”,因此应该摒弃那种对于作品或者作者思想“上岗上线”的生搬硬套,而采取“以文本为主,以体验为辅助手段”的观察方法。这样也许更切近于对作者所塑造的人物的理解与解释。

第三,简·爱处于一种“受非正常待遇”情况下的自我感知的发展状态之中,反思更多的是对于社会的反抗,她的自我不能坚定内在信念,反而渴求通过改变自身的生存处境,从对理想的平等的追求与传达来解决这一切“被凌辱的”过去。“你以为,我贫穷、低微、相貌平平、矮小,我就没有灵魂,也就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但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就像我们的灵魂穿过坟墓站在上帝面前,彼此平等——本来就是如此。”——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在十九世纪初已不新鲜,却是人类在当时追求某种理想解放意志之体现。然而,人无法“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世界不会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当时的简·爱正经受着新“女性的觉醒”与“女性的自我表现”的一种教条与理想之中。

第四,白流苏不同,它的女性意识是通过体验人间冷暖,而不是从内心的自卑来理解社会、情感、生活等。不是反击,更多的是从现实需求去考虑,从人的需求角度去考虑,不论这个人物伟大与渺小——活生生的人性在其身上体现着。与简·爱这个人物相比较,虽然白流苏“没读两本书,又不能去当教师”,然而她更为健康,是一个处于当时生存状态困境中的一个现实人物的表现,不仅仅是小说,它在一步步的思索“女性的自由”与“女性的边界”。如今,当欧美一些国家叫嚷着需要“女权”的时候,古老的波斯帝国的子孙们,依旧在对“女性”进行着非正常的禁锢与限制。不同的国家、不同的风俗、不同的民族风格,相对而言,从整个的意义角度来阐述,中国女性在那个时代,在小说中被塑造成作品中的人物的时候,她已经体会到了“生的自由”与“自我的生存边界”,她牢牢地扎根于现实之中,她的精神也是建立在现实人性之上的,因引她更好地传达了具有人性光辉的“女性意识”。

结束语:

总之,用现代的眼光去解读经典文本不仅仅是为了解释而去解释,应该从中挖掘出更为深层次的心理方面的内在意蕴与对人性底蕴的思索。因为人文科学的发展与研究“人”的学问与自然科学不同,它只能通过一些具体的体验、考验以及反观来进行解剖分析,所以在解读时,希望有更多的仁人志士发挥其才智,对其中隐藏着的“人性魅力”加以阐述。

参考文献:

[1]乐黛云.中国女性意识的觉醒[J].文学自由谈,2012(4).

[2]李军.《简·爱》:女权主义批评的“崇拜文本”[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2).

猜你喜欢

白流苏女权主义人性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浅谈张爱玲《倾城之恋》中的爱情书写—以范柳原和白流苏为例
逼近人性
人性的偏见地图
论白流苏人物形象的经典性
功能与人性
论白流苏人物形象的经典性
女权主义REBORN重生
《可敬的夫人》的后现代女权主义角度解读
浅析女权主义的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