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股骨颈骨折不同手术方法选择的分析

2016-05-09曾凌孟庆鑫刘斌马全平

实用骨科杂志 2016年2期
关键词:股骨颈股骨头骨科

曾凌,孟庆鑫,刘斌,马全平

(1.新疆五家渠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医院骨科,新疆五家渠 831300;2.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山西太原 030001)

老年股骨颈骨折不同手术方法选择的分析

曾凌1,孟庆鑫1,刘斌1,马全平2

(1.新疆五家渠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医院骨科,新疆五家渠 831300;2.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山西太原 030001)

目的 通过对老年股骨颈骨折三种手术方法的分析,为今后临床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提供临床经验。方法 将2010—2014年新疆五家渠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医院治疗123例股骨颈骨折病例,按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内固定(A)组、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B)组、全髋关节置换(C)组,分别比较内固定(A)组与关节置换(B + C)组,人工股骨头置换(B)组与全髋关节置换(C)组,比较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内固定组与关节置换组比较,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床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股骨头置换组与全髋关节置换组比较,出血量、手术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床活动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种方法均为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各有利弊,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要求及骨折类型而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方法;选择

股骨颈骨折是指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的髋部骨折,约占髋部骨折的53%,占全身骨折的3.58%[1]。老年人常合并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特别是女性绝经后更为明显,更易发生股骨颈骨折[2]。骨折后不能下床,需卧床治疗,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3],容易引起坠积性肺炎、褥疮、下肢静脉血栓等卧床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故早期手术,早期恢复患者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减轻家属护理负担,已被骨科医师所认同。本文回顾了2010—2014年,新疆五家渠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医院住院手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病例123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收集了我院2010—2014年,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病例123例,男54例,女69例;年龄65~92岁,平均74.8岁。骨折按Garden分型,Ⅰ型9例,Ⅱ型28例,Ⅲ型48例,Ⅳ型38例。按骨折解剖部位分为,头下型21例,头颈型36例,经颈型48例,基底型18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内固定(A)组57例,平均年龄68.6岁;人工股骨头置换(B)组34例,平均年龄78.5岁;全髋关节置换(C)组32例,平均年龄72.5岁。大部分病例合并有内科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

1.2 手术方法 入院后常规行术前检查,积极治疗内科基础疾病,给予患肢皮牵引或胫骨结节牵引,术前准备时间3~10 d。手术在腰硬连合麻醉下进行。内固定组将患者置于手术牵引床上,在透视下逐渐调节牵引,争取解剖复位,如个别病例复位不满意行髋前外侧切口,切开复位,复位后常规用3枚直径7.3 mm的空心钛钉固定。关节置换患者侧卧于手术床上,取髋关节外后侧切口,根据患者要求安置进口或国产髋关节。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珋x±s)表示,采用两组均数比较并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内固定(A)组与关节置换(B + C)组比较中,内固定(A)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优于关节置换组,在下床时间方面关节置换组优于内固定组(见表1),在关节置换组比较中,人工股骨头置换(B)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优于全髋关节置换(C)组,在下床时间方面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髋部骨折,由于股骨头的特殊血供特点,当发生股骨颈骨折后,来源于旋股内、外侧动脉的血供中断,即使有残留的血供血管,也因股骨头移位、旋转而受牵拉,发生扭曲及痉挛,使股骨头严重缺血。同时也由于股骨颈骨折为囊内骨折,骨折后关节囊内压力升高,发生堵塞效应[4],使股骨头进一步缺血,导致骨折后极易发生股骨头坏死或骨折不愈合。为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老年髋部骨折治疗指南2010》认为,推荐在早期(24~36 h)内手术,超过48 h发生并发症概率增加。故如行内固定治疗,应早期手术固定,可有效减缓骨折后对残留血管的牵拉,早期减压可减轻闭塞效应,提高骨折愈合率,降低股骨头坏死率。也有学者认为,股骨颈骨折后行关节置换,可避免骨折后发生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坏死,可早期下床,但关节置换也有许多并发症,目前尚有争论。

表1 内固定(A)组与关节置换(B + C)组比较(珋x±s)

表2 人工股骨头置换(B)组与髋关节置换(C)组比较(珋x±s)

股骨颈骨折空心钛钉固定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因可在透视下闭合复住,行微创内固定,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手术风险低、固定可靠、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5],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表1也说明了这一点,我们的经验是对于年龄偏小,骨质较好,Garden分型为Ⅰ、Ⅱ型及部分Ⅲ型,或解剖分型为经颈型、基底型及部分头颈型的患者宜选此治疗方法,对于那些头下型嵌插骨折的患者也可应用。危杰等[6]认为对于股骨颈骨折的患者,应先争取给予内固定,给患者一次自我愈合的机会,即使不愈合或股骨头坏死也可二期关节置换,如骨折愈合,效果明显优于关节置换。

对于高龄合并有骨质疏松,不宜长时间卧床,骨折移位较大,或解剖分型为头下型及头颈型的患者,术前预估内固定后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坏死概率高,我们认为应行一期关节置换,减少卧床并发症,较快恢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轻家属护理负担,故是一种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法[7]。目前采用的关节置换有双极人工股骨头及全髋关节置换,从表2可以看出,双极人工股骨头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对机体创伤小、手术安全性高等优点,故被我们应用在年龄大、体质差、术后活动少的患者。徐莘香等[8]也认为单纯股骨头置换仅适用于全身情况衰弱的高龄患者。由于单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容易发生髋关节中心脱位[9],引起术后髋关节痉挛。袁堂波等[10]报道髋关节功能也较全髋关节恢复差,故我们的观点与他们一致,也认为对于那些体质较好,耐受手术强,预计寿命长的患者应给予全髋关节置换。

总之,老年股骨颈骨折应早期手术,尽快恢复功能,空心钉固定及关节置换均是有效治疗方法。具体如何选择手术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年龄、自身状况、耐受手术程度,预计生存时间、骨折类型,家属要求及医院医疗水平而定。

[1]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等.实用骨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687.

[2]吴金伟,吴有荣,卢盛华,等.人工股骨头置换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2009,15(8):925-928.

[3]林朋,李子荣,杨连发.老年重度移位股骨颈骨折的人工关节类型的选择[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4,6(5):509-512.

[4]王满宜,危杰.股骨颈骨折临床研究的若干问题与新概念[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3,5(1):5-9.

[5]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164.

[6]危杰,王满宜.股骨颈骨折的内固定手术治疗[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3,5(1):63-66.

[7]周云,荆钰华,章洪喜,等.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J].中国伤残医学,2008,16(2):6-8.

[8]徐莘香,刘一,刘建国,等.假体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华创伤杂志,2001,17(9): 546-548.

[9]许猛,张立海,王智,等.三种手术方式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颈骨折疗效的比较[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0,24(12):1419-1423.

[10]袁堂波,黄立新,蒋建农,等.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J].实用骨科杂志,2013,19(6):485-488.

R683.42

B

2015-08-03

曾凌(1970-),男,主治医师,新疆五家渠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医院骨科,831300。

个案

猜你喜欢

股骨颈股骨头骨科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股骨头坏死的中医治疗
易于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的股骨头内病变的鉴别诊断
小儿股骨颈血源性骨髓炎误诊1例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与处理
不同粗细通道髓芯减压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比较
8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诊治比较
骨科临床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探讨
2016年《实用骨科杂志》征订启事
45例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