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人文关怀在儿科临床实践中的作用

2016-05-07李雪梅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医患纠纷儿科

李雪梅

【摘要】目的 探析医学人文关怀在儿科临床实践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我院儿科收治的12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关怀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儿科常规诊疗,干预组在常规诊疗同时给予医学人文关怀,利用统计学理论对两组患者医患纠纷发生率进行比较,并根据本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调查两组诊疗满意度。结果 关怀组发生医患纠纷1例,发生率为1.67%,对照组发生医患纠纷3例,发生率为5.0%,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关怀组诊疗满意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2400,P=0.0000)。结论 医学人文关怀应用于儿科诊疗中,可有效提高诊疗满意度,降低医患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医学人文关怀;儿科;医患纠纷;诊疗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2-0202-02

医学人文关怀是以人为中心的医学价值观,倡导医护人员以人道精神对患者生命与健康、人格与尊严、权利与需求的真诚关心和关注[1]。随着近年来医学模式的转变,人文关怀理念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疗工作中,并取得了良好效果[2]。为进一步探析医学人文关怀在临床实践中的作用,本文笔者前瞻性选取我院儿科2014年9月-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医学人文关怀应用于儿科诊疗中,观察该诊疗模式在儿科中的应用效果,现将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前瞻性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我院儿科收治的120例患儿为本次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既往无严重疾病者;无精神病者;能依从本次研究者;排除标准:严重疾病患者;年龄>12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关怀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干预组中女36例,男24例,年龄1-12岁(平均5.89±4.23岁);对照组中女40例,男20例,年龄9个月-11岁(平均4.56±5.33岁);两组患儿在性别构成比、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儿科常规诊疗,干预组在常规诊疗同时给予医学人文关怀,具体方法如下:

1.2.1提高医护人员服务意识 虽然临床儿科医师理论和技术较强,但大多缺乏对患者的了解和关怀。因此,笔者认为应该强化医护人员对生命理论、生态伦理等知识的学习。使其树立珍视生命,关爱患者等人文理念,自觉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1.2.2创建温馨的人文环境 环境能够改变人的情绪,对于陌生的环境易产生强烈的恐惧与抵触心理。尤其对于儿科患者而言,陌生的环境更易使患儿产生恐惧、不安等不良心理。因此,笔者认为对于儿科患儿应尽量把环境设置的温馨化(如在墙面张贴儿童喜欢的卡通人物画像、放置一些儿童玩具、播放动画片等),利用这种温馨的诊疗环境,缓解患儿对环境的陌生感。另外,在于患儿交谈时,态度应和蔼可亲,多使用鼓励和夸奖性的语言,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高治疗依从性。

1.2.3提高操作技能 由于儿科治疗多以静脉输液方式治疗,而静脉穿刺则是最常用的技术操作。在进行静脉输液时提醒家长帮助患儿做好输液前准备,选择好穿刺部位,进针角度等。做到进针快、准、稳,尽可能一次穿刺成功。由于儿童天性活泼好动的天性,在输液过程中容易出现针头脱出或外渗的不良事件,应在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保证在输液的过程中不发生意外。

1.2.4加强医患沟通技巧 由于儿童心理特殊性,在治疗过程中患儿往往对医护人员存在害怕、恐惧等心理,进而出现哭闹和乱动以拒绝接受治疗,严重影响诊疗的顺利进行。医护人员可使用关心、鼓励、表扬等语言与患儿交流同患儿建立和谐互信关系,或谈论患儿兴趣爱好等转移注意力,提高诊疗依从性。另外,患儿家长的心理状态也是诊疗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家长的心理状态对患儿有着直接影响。由于现在家庭独生子女较多,儿童在生病时家长往往会出现过度紧张、焦虑的现象,稍有不慎就会发生医疗纠纷。医护人员要体谅、理解家长心情,向家长耐心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及用药注意事项,治疗的目的、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取得家长的信任与协助,使其给患儿以积极的心理暗示,为疾病治疗营造一个良好的心态。

1.3评价指标

利用统计学理论对两组患者医患纠纷发生率进行比较,并根据本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调查两组诊疗满意度。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18.0软件包,计量资料采用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χ2检验,检验标准α=0.05,P<α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关怀组发生医患纠纷1例,发生率为1.67%,对照组发生护理纠纷3例,发生率为5.0%,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关怀组诊疗满意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2400,P=0.0000)。见表1

3讨论

笔者观察发现在儿科治疗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过分关注疾病,忽略患儿及家属的心理需求和感受;②过分依赖仪器、生化检验等,导致过度的耗费资源并加重患者经济负担,使医患关系变的冷漠和对立;③对于目前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部分医护人员为了自我保护,而放弃了自己的责任,导致家长指导医生的现象出现;因儿科患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多存在自述表达有限、病情易变、好动、不配合治疗、血管细而不直、容易哭闹等问题。因此,儿科医生除了需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敏锐的观察力外,同时还应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

医学人文关怀作为一种新型诊疗模式,以尊重患儿为主体和中心,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疗工作中,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笔者为进一步探析医学人文关怀在临床实践中的作用,将其应用于儿科诊疗中,结果显示关怀组发生医患纠纷1例,发生率为1.67%,对照组发生护理纠纷3例,发生率为5.0%,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关怀组诊疗满意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2400,P=0.0000)。

综上所述,将医学人文关怀应用于儿科诊疗中,可有效提高诊疗满意度,降低医患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大庆.制约我国医学人文学科发展原因的探索[J].医学于哲学, 2001,22(8):10-13.

[2]王蕴.人文关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2014,2(7):137.

[3]田洁.儿科护理中人文关怀的运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3(3):237.

[4]罗青华.人文关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与措施[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10):88-89.

[5]蔡雯娟.儿科护理中如何体现人文关怀及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65.

[6]潘春菊.人文关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657-658.

猜你喜欢

医患纠纷儿科
儿科临床中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方法探讨
地氟烷与七氟烷用于儿科麻醉的术后恢复效果分析
浅谈医患纠纷仲裁
我国儿科医生数量缺口近9万
刍议儿科护理风险及有效防范策略
安徽推出儿科分级诊疗规范
我国将恢复儿科本科招生8所院校今年7月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