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6-05-07陈秀文

关键词:习作想象创新能力

陈秀文

在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中,创新能力是最重要的能力,它渗透于知识的学习过程,是隐性的学习目标。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在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时,要意识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对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有着重要作用。创新能力作为隐性的学习目标,教师要如何紧扣习作教学巧妙培养?

一、巧妙搭建平台,激发写作的创新欲望

1.积极利用优秀报刊杂志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快乐语文》《小学生周报》等都是学生订阅的报纸杂志,学生在课余时间也经常会阅读,为此,我经常以这些优秀作文鼓励学生多读,并思考为什么别人的作文能发表?好作文的优秀点在哪里?特别是当学校有其他同学发在杂志、报纸上时,榜样的力量更会无形地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和写作欲望。接着,我教育学生明白:只有突破俗套,用心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写出新意就有机会发表。在我的引导下,也收到了一点小成效。如《写一篇童话》的作文,班上的在同学都暗流涌动,纷纷发挥想象,在好胜心的驱使下,愿意去写,揣摩文章,最后还真有一位女同学的作文发表。同班同学的影响最大,学生的写作热情大大增加,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2.巧妙把握时机,为成功创造条件。学生的写作激情一旦被激发,就会产生一种渴望创新、渴望成功的强烈欲望。为了不断让学生突破固有的写作思维,我巧妙引导学生进行“旧文新作”,鼓励学生抓住“新”点,从不一样的角度去观察事物、认识事物,将自己独特的生活理解融入作文,从而不断提炼新颖的思想观点。接着,我积极利用一些征文活动,鼓励学生参与比赛,并设置奖励机制,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征文活动,使学生有体验成功的机会。例如,春季开学初,我便会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在《一件有趣的事》的作文中,增加一些春节里发生的新鲜事,学生也能在此习作中,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内容也会更广泛,避免了无话可写的境地。

二、巧妙借助阅读课堂,无痕培养创新思维

读是写的基础,写又反过来促进学生读的能力的提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渠道,经典的作品能为学生的创新思维注入了新的活力,而阅读教学能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独特性,从而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1.抓住契机,启发想象。创造性想象是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核心。想象能力是学生写作能力重要的组成,我经常在阅读课堂上引导学生根据作品展开想象,通过想象丰富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并在想象中培养表达能力。如何在阅读课堂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一是让学生在质疑课题时展开想象;二是在文本留白处展开想象。如《渡船》一课,当船上的人们为年轻的母亲找到陈大夫时,我问学生:“此时,年轻的妈妈内心是怎样的?她会对帮助的人们说些什么?”由于课文并没有对人物心理活动展开太多的语言描述,教师让学生展开想象,有助于让学生对作者言尽意犹的意思进行猜测,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2.巧妙引导,启发思维的求导性。求异思维是一种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范围,不循规蹈矩的思维,它要求学生有不同于他人的见解。在阅读课堂,每个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是不一样的,这是因为学生的思维基础和认知能力是有差别的,教师要巧妙结合课堂理解的突破点拓展学生的思路,使学生能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并在求异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如《中国石》里有一句话“小姑娘洗干净了拣来的石头。”我设计了多样的训练习题:

A.巧换动词:小女孩刷净了拾来的石头。

B.改为被动句:拣来的石头被小姑娘洗干净了。

C.改为把字句:小姑娘把拣来的石头洗干净了。

D.变序:拣来的石头,小姑娘洗干净了。

3.灵活多变,训练思维的变通性。在阅读课堂,想训练学生思维的广度和灵活性,教师可以结合课文理解让学生尝试从多侧面、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要求学生突破自己的思维定势,融入创新的理解。如在学习《夜莺的歌声》,教师让学生将自己想象成一只小夜莺,在遇到危险时,如何用自己的机智去远离危险?

三、多渠道拓展平台,全方位培养创新能力

1.要注意作文的奠基工程。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时,学生本身知识面的宽窄,生活经验的深浅都将会影响。当学生的知识面宽,生活阅历又比较深时,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有了坚实的基础。想扎实学生的知识基础时,教师要搭建实践平台,让学生在充分的语言实践中扎实基础,提升能力。如动手抄小报就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学生在抄小报时,既要写文章,又要查找资料,设计版面,加上花边等,为了让自己的手抄报更美观、大方,学生还必须工工整整地抄写,这对于扎实学生的语言基础,发展综合能力大有好处。

2.渗透积累习作素材的方法。在写作教学时,素材是学生下笔如有神的重要基础。想让学生有感而写,有话可写,就要让学生将自己熟悉的事物、所见所闻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但这对不少小学生来说是很困难的。我多年调查习作课堂,不少学生要么三言两语,要么无话可说,要么“心中有,笔下无”,作文言之无物,假话连篇,可读性很差。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时,积累习作素养是重要的一环,只要让学生做到有话可写,写出高质量的作文,创新能力的培养才会渐渐地实现。

例如,在观察雨景时,我让学生认真观察下雨的场面,一边展开联想和想象:下雨前,天空是怎样的?周围的环境又是怎样的?下雨了,雨水是怎样的?它远看像什么?近看像什么?雨中的景物又是怎样的?下雨给周围的环境带来什么?人们在雨后有着怎样的感受等?可以说,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写作是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

总之,在写作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并非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蕴含于学生习作的点滴之中。作为习作能力的隐性因素,教师要意识到“文贵于新”源自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巧妙搭建习作引导平台,从而既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猜你喜欢

习作想象创新能力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快乐的想象
一生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习作展示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学生物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想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