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代乐人“善唱某曲”与词之生成*

2016-05-06

中州学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乐人唐代歌唱

王 立 增



【文学研究】

唐代乐人“善唱某曲”与词之生成*

王 立 增

摘要:唐代乐人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即某个乐人善于演唱某些曲调。当这些乐人从事歌唱表演活动时,往往把文人诗歌配入自己擅长的曲调进行演唱。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与当时音乐的创作、传承及接受有关。正是由于这一行为,促进了词体文学的生成与繁荣。具体表现在:形成了词牌及词牌的生存方式,导致了一调多辞与杂言的出现,使越来越多的文人积极参与依调填词的创作活动,从而激发了词体文学的大众化传播。

关键词:唐代;乐人;歌唱;词;生成

一、某乐人“善唱某曲”是唐代乐界的普遍现象

唐代有许多文献记载了某乐人“善唱某曲”。如杜佑《通典》卷一四五:“大唐贞观中,有尚书侯贵和,妾名丽音,特善唱《行天》。……有郝三宝亦善歌《行天》。”①李德裕《次柳氏旧闻》载唐玄宗入蜀前登楼奏乐,“毕奏,上将去,复眷眷,因视楼下,问有乐工歌《水调》者乎?一年少心悟上意,自言颇工歌,兼善《水调》。使之歌。”②元稹《答姨兄胡灵之见寄五十韵》一诗注云:“歌者华奴,善歌《淅淅盐》。”③白居易《不能忘情吟》序云:“妓有樊素者,年二十余,绰绰有歌舞态,善唱《杨枝》,人多以曲名名之,由是名闻洛下。”④欧阳詹《闻邻舍唱凉州有所思》:“有善《伊》《凉》曲,离别在天涯。”⑤《云溪友议》卷下:“(周)德华者,乃刘采春女也。虽《啰唝》之歌不及其母,而《杨柳枝》词采春难及。”⑥《酉阳杂俎》前集卷三:“荆州贞元初,有狂僧……善歌《河满子》。”⑦许浑《听歌鹧鸪辞》序云:“妓人善歌《鹧鸪》者,词调清怨。”⑧这些文献都出自唐人之手,颇为可靠,反映出当时歌曲演唱的真实情况。

综上所述,我们大体上可以做出判定:唐代乐人在歌唱表演中特别善于演唱某一曲调。而这正是唐代歌唱艺术的一大特点。

二、产生某乐人“善唱某曲”现象的主要原因

唐代的乐人为什么仅会“善唱某曲”?本文认为,其中的原因有三:

三是与音乐接受有关。按照音乐心理学的研究,人们在欣赏音乐时常有“从众”心理,对日趋流行的乐曲往往更易接受。在唐代乐坛上,流传着一批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曲调如《杨柳枝》《水调》《凉州》《子夜》等,在社会上、下层文化空间均大受欢迎,因而乐人在演唱这些曲调时,既易传播,又易接受,对他们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都有益处。

三、某乐人“善唱某曲”对词体生成的促进作用

1.形成了词牌及词牌的生存方式

2.一调多辞与文人“依调”填诗、填词

3.杂言的出现

4.促进了词体文学的大众化传播

唐前诗歌,除民间歌谣以外,基本上都是在文人贵族的文化圈中流传。到了唐代,诗歌有了较大程度的普及。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很多,但乐人善唱某曲也是应该考虑的一个因素。试想,乐人善唱某曲,便可以在一调下产生多首歌辞,并快速使词乐结合,变成数以千计的歌曲进入表演场所。这一方式对乐人和文人来说都是极为实惠简省的。乐人在职业技能方面的要求不算太复杂,文人也只需要按照该曲调的格式填写新辞,故生产效率颇高,歌曲资源十分丰富,从而保证了社会各个阶层和各种场合的消费需求。因此可以说,词的出现是古代诗歌由小众传播走向大众化的产物。

总之,当我们讨论词的生成问题时,不应该忽视乐人所起的作用。正是乐人“善唱某曲”才促进了词体的发生,并为词的发展建构了诸多传统,从而对词体文学的繁荣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注释

责任编辑:行健

On the Origin of Ci-poetry and Musicians′ Favorite Melodies in the Tang Dynasty

WangLizeng

Abstract:Musicians in the Tang Dynasty were good at giving performances of their favorite melodies, this can be seen from the facts that some musicians would employ their favorite melodies to musicalize the existed poetry. This has a very close relation with the situation of music creation, inheritance and its spreading of the time. It is because of this reality, ci-poetry arose as a new literary trend and entered a stage of flourishing. This can be well expressed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melody of ci-poetry came into existence; one melody is used to match many verses; essays appeared as a new literary genre; literati began to write ci-poetry according to the given melody. Hence Ci-poetry became more popular than ever before.

Key words:Tang Dynasty; musician; ci-poetry; origin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6)03-0135-05

作者简介:王立增,男,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徐州221116)。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唐代乐府诗研究”(12FZW031);江苏师范大学校级重点项目“中国古代诗歌传唱与诗文学发展之关系研究”(12XWA04)。

收稿日期:2015-10-28

猜你喜欢

乐人唐代歌唱
论丝竹玩友——群落生态视野下的乐人群体考察(下)
论丝竹玩友——群落生态视野下的乐人群体考察(上)
清末留美乐人考(1900—1910)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唐代铜镜中的设计美学初探
唐代前期的文学理论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