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彝族八卦哲学与彝族图籍的五行观念*

2016-05-06

中州学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五行八卦阴阳

段 吉 福



【哲学研究】

彝族八卦哲学与彝族图籍的五行观念*

段 吉 福

摘要:在彝族古代文化思想中,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八卦哲学思想体系,它是彝族在本民族思维传统的基础上,吸收了汉文化中的八卦哲学,并对之加以民族化的再创造所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呈现出自己鲜明的特点。在彝族古典文献中所保存的“五生十成”“十生五成”图及其所体现的思想观念,是在“层累构造”的过程中,彝族思想家结合自身民族的理解创制出来的,是用阴阳五行观念揭示宇宙自然万物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和原理的形象表达。

关键词:气;八卦;阴阳;五行;五生十成;十生五成

一、引言

阿城先生在其所著《洛书河图——文明的造型探源》一书中,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值得关注的说法,即朱子在《周易本义》卷首所载河图、洛书,从其来源上讲,“应该是从彝族那里抄来的”①。阿城先生在书中证成此说的材料,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朱子《周易本义》卷首所载之图②与彝族的“地数”“天数”图在图形上是“一致的”,“只不过称为天数的图对应着《周易本义》的河图,称为地数的图对应着《周易本义》的洛书”③。

第二,他用来说明这种“一致”的依据,首先是《宋史》和王应麟的《困学纪闻》。《宋史》载:“郭曩氏者,世家南平,始祖在汉为严君平之师,世传《易》学,盖象数之学也。”阿城进而据王应麟《困学纪闻》所提供材料“谯天授之学,得于蜀曩氏夷(彝)族”认为,这个郭曩氏“正是彝族人”。④他由此而进一步得出结论,说“彝族早在西汉以前就有着高度发达的易学”⑤。

第三,他用来解释这种“一致”的依据,其次是朱子这两个图的得来与朱熹的弟子蔡季通(蔡元定)有关。据阿城介绍:“蔡季通的特长是对图册很了解,于是朱熹让他将河图、洛书寻找出来。蔡季通顺长江三峡入蜀,还真的将河图、洛书找到了,千里迢迢拿回来给朱熹。朱熹就把它们放在《周易本义》的篇首。”⑥

阿城先生这个说法,从其所提供的材料来看,主要来源于冯时先生所著《中国天文考古学》。冯时先生在该书的第八章《天数发微》中根据元清容居士袁桷的追述,梳理了朱子《周易本义》中河图、洛书系由蔡季通于蜀得来的事实,并重点依据民族学和考古学资料对河图、洛书的渊源和原始真义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解释。⑦在揭破河图、洛书“本来面目”的过程中,冯时先生向我们证实了传说中的河图、洛书与彝族古代文献所载图像的关联。阿城先生在此基础上补充材料,予以推进,得出了朱子河图、洛书“应该是从彝族那里抄来的”的结论。这个结论,由于阿城在读书界的特定影响,引起了高度关注,媒体争相报道,传播甚广,影响很大,为新近的一些研究径直征引。

阿城先生的这个结论,着实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它不仅有助于澄清中国文化史上的一系列谜团,如河图洛书到底是什么、河图洛书与易经的关系、河图洛书的来源等问题,更有助于我们从一个实证的方面探讨我国少数民族哲学思想在中国哲学文化传统中的地位及其与儒家《易》学的互动关系。但是,出于应有的谨慎,我们觉得,要接受阿城先生的说法,需要进一步明确如下相关问题。

第一,彝族与八卦的关系,即“彝族早在西汉以前就有着高度发达的易学”这个结论是否可靠?因为阿城先生用以支撑其说的主要材料,即王应麟《困学纪闻》卷十五所说的“谯天授之学,得于蜀曩氏夷(彝)族”只是孤证,并没有足够的材料予以支撑。其他《宋史》材料包括谯定(字天授)本传提到“郭曩氏”只称其为“蜀之隐君子”,且其地望“南平”即今重庆之綦江。

第二,彝族的“天数”“地数”图(又称“五生十成图”“十生五成图”,为行文方便,我们统称之为彝族图籍)的思想来源及其内涵如何把握?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源于集中保存彝族八卦观念的古彝文经典《宇宙人文论》和《西南彝志》,在年代上是不明确的。《宇宙人文论》据学者推断成书于唐中叶至北宋末年。⑧《西南彝志》的成书更晚,大概是在清康熙三年吴三桂平定水西之后,至雍正七年改土归流之前这差不多60年间形成的。⑨

受篇幅限制,本文主要探讨前两个问题。

二、彝族传世典籍与八卦哲学

阿城依据相关史料推论,彝族早在西汉以前就有着高度发达的易学。这个结论是否成立?需要做更进一步的考察。

集中保存彝族八卦观念的古彝文经典主要有《宇宙人文论》《西南彝志》。它们都从天地未形之前的元初开始,叙述宇宙的产生、万物的生成、人类的起源等整个大千世界的形成与发展。所不同的是,《宇宙人文论》侧重于天道,主要讲述自然与理;《西南彝志》则偏重人道,主要讲解人类社会尤其是彝族历史的变迁过程。据学者们的一致看法,《宇宙人文论》和《西南彝志》虽然讲述内容有一定的差别,但是,贯穿在它们不同讲述之中的,是八卦哲学,亦即它们从哲学的高度,以八卦哲学理论为指导来讲述历史,以讲述历史的形式来表达古代彝族的八卦哲学思想。

如《宇宙人文论》说:

《西南彝志》也说:

宇宙起变化,先产生了哎哺根……宇宙的四方,变成了八面,就是八卦呢。哎父与哺母,乃乾父坤母。到了是勺世,又产生六门,且舍与哼哈,即离坎兑艮。鲁朵乃震巽,八卦产生了。

《宇宙人文论》《西南彝志》这两部书所包含的八卦观念,经过王天玺、李国文两位先生的整理,呈现出十分清晰明了的结构,见表1、表2。

表1《宇宙人文论》八卦结构

彝文读音Ɣe33bu33tɕhe33ʂɘ33lv21to33~ha33~hi33卦名哎哺且舍鲁朵哈亨卦位南北东西东北西南西北东南卦序父母中男中女长男长女少女少男卦象火水木金山地金木

表2《西南彝志》八卦结构

彝文读音Ɣe33bu33tɕhe33ʂɘ33lv21to33~ha33~hi33卦名哎哺且舍鲁朵哈亨卦位南北东西东北西南西北东南卦序父母次子次女长子长女幼子幼女卦象火水木金山土禾石

不过,进一步分析,我们也能看到,由于各自所处的发展环境、使用环境以及用于解释自然事物的客观环境和所处语言环境、语言表达等方面的不同,彝族八卦与《周易》八卦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区别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彝族八卦用亲族关系象征八卦,以之描绘宇宙天地演化的总体过程和阶段。他们把宇宙天地看作是一个血肉联系的统一体,将八卦之间的关系喻为父母子女的关系,以人类生化、繁衍来解释、比喻宇宙天地万物演化。这种观念的形成与彝族的家支观念有密切的联系。但是,在卦序上,它的称谓与易经八卦存在着一定的区别。《易·说卦下》:“震一索而为男,故谓之长男。巽一索而为女,故谓之长女。坎再索而为男,故谓之中男。离再索而为女,故谓之中女。艮三索谓之男,故谓之少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而彝族八卦则是哎、哺先生中男中女,后生长男长女。且哎哺所生六子与易经八卦所生六子的卦序和卦位也不同。

表3《周易》《宇宙人文论》《西南彝志》八卦概念对照表

《周易》卦画☰☷☳☴☵☲☶☱卦名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卦象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宇宙人文论》彝文卦名哎哺且舍鲁朵哈亨卦象火水木金山地金木《西南彝志》卦象火水木金山土禾石

三、彝族图籍的含义及其思想来源分析

考河图、洛书之名,其出现很早,先秦典籍中有不少的记录。

《尚书·顾命》:“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蔡邕《文选注》:“《尚书》曰:颛顼河图、雒书在东序。”

《管子·小臣》:“昔人之受命者,龙龟假,河出图,洛出书,地出乘黄,今三祥未见有者。”

《论语·子罕》:“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史记·孔子世家》引为:“河不出土,雒不出书,吾已矣夫!”

图1 彝族五生十成图

图2 彝族十生五成图

《周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在汉代,对河图、洛书的记载,由于与谶纬之学联系十分紧密,就显得比较普遍。如《礼记》《汉书·艺文志》《春秋说题辞》《河图挺佐辅》等。

但是,真正的河图、洛书到底是什么?因为有名无实,人们为了弄清究竟,也就产生了种种奇思异想。到宋代,人们对探寻河图、洛书的真相,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并认为找到了其真相,普遍接受它就是朱熹《周易本义》和《易学启蒙》所刊之图。并且依据阿城先生的说法,认为这两个图从来源上讲,同彝族有关。

在彝族传世典籍《宇宙人文论》中,保留了如下两幅图片,冯时收录入《中国天文考古学》,见图1、图2。

阿城现在也从《黔西北彝族美术——那史·彝文古籍插图》中发现了如下两幅图片,见图3、图4。

图3 天数图

图4 地数图

这两组图片,大同小异,可以视为是在彝族地区流传过程中所出现的不同版本。但在具体的称谓上,并不统一。图1图3有“河图”“五生十成图”“天数图”等不同称谓。图2图4有“洛书”“十生五成图”“地数图”等不同称谓。这些不同称谓,依照我们的理解,以“五生十成图”“十生五成图”为最准确,“天数图”“地数图”次之,“河图”“洛书”属于比附。理由在于,《宇宙人文论》中载有与之密切相关的三章内容,即《总论两门的根生》《五生十成》《十生五成》,《西南彝志》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分析《五生十成》《十生五成》的具体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它们与这两幅图的内在联系。

《总论两门的根生》中说:

天地产生于清气熏熏、浊气沉沉的变化结果。清、浊二气形成明朗朗的高天和亮堂堂的大地,天地的根本聚集起来,就有“五生十成”和“十生五成”。

在“五生十成”中,一、三、五、七、九是天数,二、四、六、八、十是地数,天地之气弥漫,天、地由五相成,这就是天地的根。

在“十生五成”的图形里,天一、地九二门合为十数,主管南北二方;天三地七合为十,管东西二方;天四地六合为十,管东北、西南二角;天二、地八合为十,观西北、东南二方。天五居中央,从此产生宇宙。

《五生十成》中说:

在“五生十成”和“十生五成”的图形里,白圈象征着天,主管东、南、西、北四方,黑点象征着地,居东北、西南、东南、西北四角,天地间的清、浊二气,哎、哺二门,金、木、水、火、土五行不断运转变化,就产生了万事万物的根本。

那天气与地气喷喷熏熏地潮着的时候,天地间出现了一个圆形,这个圆形,标志着金、木、水、火、土各自主管的方位。天数一变而生水,地数六就成水……地数二化而生火,天数七相应成火……天数三变而生木,地数八相应成木……地数四化而生金,天数九相应成金……五变而生土,地数十相应成土……归纳起来,就是:天一生水地六成,地二生火天七成,天三生木地八成,地四生金天九成,天五生土地十成……各门各行的事物……像河流那样运行不止。

在《西南彝志》中也有类似的思想:

这五生十成,一三五七九属阳以象天,天气产生了。十生五成呢,二四六八十属阴以象地,地气产生了,大地的兴起,就是这样的。

天一地六水,地二天七火,天三地八木,地四天九金,天五地十土,立天地之根。

对以上引用的文献,可以做如下的分析。

第一,彝族传统思想中蕴含着丰富、成熟的五行思想,它是对宇宙间万事万物形成发展规律的把握。天地有数,奇数是天,偶数是地。五行数和天地数相结合构成生成数。五行奇偶、天数地数是天地之间的清、浊二气的结合。清、浊二气是天地事物形成与发展的根源,人们懂得了气是天地事物之总根源,也就明白了五生十成、十生五成的道理。

注释

责任编辑:涵含

Yi People′s the Eight Diagrams Philosophy and the Concept of Five Elements in Their Classics

DuanJifu

Abstract:In the ancient cultural thoughts of Yi people, there appeared a much completed eight diagrams philosophy system. This kind of new thought system based on the thinking tradition of Yi people themselves absorbed the eight diagrams philosophy of Han people′ culture and formed a new thinking system through nationalized recreation, which appeared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In Yi people′s classical documents, the pictures of "wu sheng shicheng" and "shi sheng wucheng" and their ideas were created by Yi people′s ideologists through their own ethnic understanding in the course of "pile-up construction", which is a kind of graphic expression to reveal the rules and principles of their generation, development, change of all things in nature through the concept of yin yang and five elements.

Key words:pneuma; the eight diagrams; yin yang; the five elements; "wu sheng shicheng"; "shi sheng wucheng"

中图分类号:B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6)03-0095-08

作者简介:段吉福,男,西南民族大学政治学院教授,副院长,硕士生导师(成都610041;E-mail:djf126@126.com)。

*基金项目:四川省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儒学与少数民族哲学”建设项目;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学位点建设项目(2016XWD—S0101)。

收稿日期:2015-08-23

猜你喜欢

五行八卦阴阳
The Visible and the Invisible as Shadows of Light and Dark Shad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伏羲创八卦
服药先分阴阳
Yin and Yang: Finding Balance and Understanding
法于阴阳
把算美丽肌肤的“五行”风水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