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卷首

2016-05-04

福建文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小说家劳作扎根

五月的大地,万物蓬勃,花朵怒放。五月的文艺,记忆绵长,思潮涌动。74年前的五月,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指出:“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前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也指出:“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深入群众、深入生活,诚心诚意做人民的小学生”。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几代领导人对文艺创作开出的良方,是文艺获得生命力的途径,是文艺家行动的号角和方向。“带着心、动真情”地走向生活,走向群众,走向大地。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先生经常借居在乡间山坡上一个农夫的小木屋,在那里与农人交友聊天、劳作、思考与写作,他说:“在这里思考不是隐士对尘世的逃遁,它属于类似农夫劳作的自然过程”,“思想深深扎根于现实生活,二者亲密无间”。没错,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艺术创作的自然过程,且“二者亲密无间”。

五月的刊物,生活气息浓郁。著名小说家杨少衡先生为我们带来最新短篇力作《上汤子》,小说叙述传神,余味不绝;“重点推介”亮相的是福建青年小说家高寒的小说《唐宋的田园牧歌》;福州大学教授、曾任本刊副主编的施晓宇先生带来厚重的历史散文《访蒲城三陵》;“诗歌现场”更是热闹不已:傅天琳、伊路、李轻松、昌政等名家荟萃,值得一读。

猜你喜欢

小说家劳作扎根
辛勤劳作 吉祥人家
著名小说家、诗人、编剧阿来
欲共牡丹争几许:小说家周克芹
春暖劳作花相伴
经商讨债讨成了“小说家”
一辈子扎根在农村
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
酷暑劳作易受伤 “高温权利”需了解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阅读理解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