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侯茜:用最酷的方式传播中国书画艺术

2016-04-29梁欣萌

国际公关 2016年2期
关键词:中国画院书画艺术水墨

梁欣萌

岁末年初,北京的风似乎更凛冽了。我与中国画院的执行总监侯茜女士的采访相约在香山脚下。画院里,袅袅余音下的典雅装潢,暖意光影下的水墨画作,无不散发着幽幽的古韵。此情此景之下,我静静聆听着她对传播中国传统艺术和水墨精神的“中国梦”,更被她闪光的人格魅力感染和折服。

中国书画艺术定将大放光彩

与侯茜聊到中国书画艺术的传播,她坚定而有信心地说:“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书画艺术一定会在世界的舞台上大放光彩!”侯茜之所以有这样的底气,不仅是深知中国水墨艺术的魅力、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是从文化传播与交流的高度看到了中国书画艺术名扬全球的希望曙光。

当下,中国书画作品一年拥有3000多亿元的交易量,从2002年到2014年书画作品的交易额成长远远超过房地产和股市,12年来从3亿元增长到300亿元,而同时段内,欧洲和美国相加的交易额仅是从100亿元增长到300亿元。这是侯茜与我分享的一组数据,她感慨地说:“中国书画作品的消费时代就要到来了!当我们的物质生活到达一定水平后,我们会意识到对精神的追求同样重要。”

2015年,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以“中国:镜花水月”为主题举办了文化展览,盛况空前,不仅参与的人数超过了预期,而且在互联网上的点击量超高。“正因为中国文化开始被世界喜欢,现在我们再到国外去举办展览,与大都会、洛克菲勒等建立联系,都会被热情地接待和欢迎。”在侯茜眼中,中国书画艺术独具魅力与深度,应该在更为广阔的平台和渠道上进行推广。侯茜说道,虽然当下中国书画已经大步走出国门,但西方人对中国书画的不了解,从根本上说仍然是对书画艺术表象和内里的双重不了解,因为这与西方的油画价值理念截然不同。“其实,中国水墨画下笔的价值是很难直接看出来的,这背后的功力可能是10年、2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积累,只有这样落在纸上才会有浓淡干湿的层次感、极其强烈的表现力。所以只有当西方人亲眼看到或是接触到的时候,才会被打动和感染,进而喜欢上这门艺术。”

对中国文化艺术的传播,侯茜不喜欢用刻板严肃的传统传播方式,而是希望通过活泼、开放的交流形式,把展示中国书画艺术做成很酷的事情,让西方人在最近的距离、最短的时间里感受到中国水墨艺术的魅力,然后走近中国,感受中华文化的底蕴。

将中国传统艺术传播做成一件酷事

如何让中国书画艺术走遍世界的角落是侯茜始终关心并一直在做的事情。在侯茜看来,中国书画与西方的涂鸦有相通之处,但在传播交流方面,西方涂鸦因随性而显得更有趣、生动,易于让人尝试,与之相比,中国书画艺术给人印象较为死板。“现实生活中就有这样的例子,比如现在很多中国孩子从小就学习书法,但三五年后依然只是练习‘横竖撇捺,这就不足以吸引孩子继续学习下去。”因此,把中国书画艺术的传播做成一件很酷的事情就成了侯茜的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2012年,侯茜刚刚到任中国画院,便提出了“描绘美丽中国”的概念,经过3年时间的锤炼,现在的她对“美丽中国”的品牌有了更为深刻的诠释。“让中国的水墨艺术走上国际的平台,让世界人都了解中国的水墨、中国的艺术、中国的文化是壮丽华美的,这就是‘美丽中国的内涵。”说到此,侯茜激动万分又感慨万千。长此以来,中国书画艺术一直在努力地走出国门,走到更多的国家和城市,并开始尝试借助互联网,让中国传统艺术传播得更为深远。然而,有些触电互联网的中国书画作品,只是在网站上单纯地展示画作的照片、简介、作者信息等,显得刻板无味。侯茜立志要打破这种局面。

2014年10月APEC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召开,当时正在建设的雁栖湖精品酒店需要大量中国水墨原创作品,作为艺术品内饰。侯茜思量,如果能借助这个契机,向参会的21个国家或地区的首脑及随行人员展示中国水墨艺术,不仅是对中国画院品牌美誉度与影响力的提升,更是对传播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想到此,侯茜立即召开了工作会议,安排部署投标、竞标工作。经过几个月的精心准备,中国画院最终凭借自身的艺术实力一举夺标,成为继奥运会、世博会之后又一个国家重点项目——2014APEC国际精品酒店项目艺术品内饰项目的承接方。该项目的成功落地,也为中国画院逐步拓展文化产业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亲身体验是侯茜反复强调中国书画艺术走向国际的关键所在。她说,中国书画的魅力仅凭“看”是感受不到的,如果能让更多的西方人拿起毛笔,蘸着水墨,在宣纸上挥毫一番,再通过专业画家做点睛之笔,一幅独一无二的作品便随即呈现;或是体验用毛笔写英文,让西方人感知中国水墨与他们想象的差距,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更愿意接纳与传播。除了倡导体验式的传播,侯茜还正在尝试将中国书画艺术与互联网结合,打造一个中国最大的书画艺术品互联网平台。“把书画艺术的门槛降低,让大众乐于参与,从尝试到喜欢,国粹文化才会有广泛的传播。”侯茜也“没放过”当下社交媒体的主流平台——微信。以“有趣的方式剖析书画艺术,讲述书画作品的内在故事”的微信公号——“意外艺术”,如今已经拥有了1.3亿的流量,侯茜希望以此作为中国书画艺术的展示窗口,吸引更多的艺术家、收藏家、企业家、爱好者等参与到作品的传播和文化的传承上来。

在利用互联网打开国际交流格局的同时,侯茜对线下活动也有所规划。除了以体验为主,开办画家创作室,让参与者现场观看、沟通、动手之外,还要开办以教育培训为辅助的项目——针对画家开办“大师班”;针对艺考生、中小学生等开办“培训班”等。此外,北京市顺义区“中国书画城”创建也在筹划中,囊括各种针对性的培训、展览、公益活动等等,让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更有生命力。2016年,侯茜正在努力把这些种种的规划变为现实。通过她的积极策划,中国画院与亚洲协会的合作已经初有眉目;而2017年2月的TED年会上,他们将对届时参会的世界级大佬们演讲“中国艺术”。

“传统的文化不见得非得用传统的模式去传播,打破传统,运用年轻的思维去运作,会带来出其不意的效果和反响。”中国传统文化要从艺术的角度出发进行推广,因为商业化是基于对艺术品认同和喜爱的基础上,因此,在举办文化展览的同时,还要以轻松、幽默的方式,让中国人,乃至世界人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艺术的美和底蕴。

为了能更好地营造中国书画艺术的氛围,充分打开作家作品沟通、合作、发展的平台,中国画院利用自身的优势为艺术家尽可能地提供支持。“中国画院每年都会为院属艺术家提供采风创作、笔会交流、参与文化产业项目的机会,同时根据艺术家的个体需求,为他们设计诸如刊物出版、网络推广、市场拍卖等一系列推介活动。”侯茜说。几年来,中国画院凭借自己的纸媒平台和网络平台,重点推介艺术家上百名,推广青年艺术家200多名。在她的组织推动下,目前,中国画院旗下已集结了著名国画、书法、油画等艺术家、理论家、艺术设计师200余名,各地签约艺术家1000余名,综合艺术实力显著增强。

因热爱而钟情

从中央机关到事业单位,从文化传媒领域再到非营利组织,侯茜的工作经历让人觉得有点“逆转”。组织策划红牛饮料宣传案,担任《烧饼皇后》、《北京假日》、《皆大欢喜》等多部影视剧的制片人,侯茜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她对这种周而复始的生活并不满意。“很多人觉得工作稳定、收入不错就是很好的归宿,但我不这么认为。每天做重复性的工作,让我觉得是在消耗生命,这样的工作对我来说意义不大,我喜欢有存在感和挑战性的工作。”于是,辞去工作后她用了几年时间先后进修了管理学、国学等课程。学业完成后,2009年侯茜接受某文化集团公司邀请担任总经理,由于工作的机缘巧合,她接触到了中国的水墨画,真正零距离地感受到了水墨魅力和水墨精神,并深深地爱上了中国书画艺术。

谈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侯茜说祖父和父亲是她的启蒙者。侯茜出生于中医世家,祖父曾任河北省中医研究院院长,精通英语、日语和德语,翻译了大量医学文献,为中西医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父亲也在中医领域有较高的成就,曾入选《世界四百名医名录》。家庭环境对一个人性格、兴趣的培养以及价值观的塑造有着极大的影响和决定作用。从侯茜记事起,父母每天除了为病人望闻问切、消除病痛之外,便是研读医书。因此,侯茜从小就广泛接触了中国的古典名著以及各类文学作品,潜移默化中培养了自身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

2015年,为了更好地将中国书画艺术进行推广、传播,侯茜频繁奔波于国内与国际的各项活动之间,年累计“飞行”几十次。对于这样忙碌的工作,侯茜从不感到辛苦,反而沉浸其中。“我在工作和生活上可以说完全是两个人,生活中,我比较安静,不太爱说话;工作上,要是谈到文化项目的推广,我会神采飞扬的。”侯茜笑着说,她的笑容温暖而富有力量,就如同她用自己的坚持助推中国传统艺术传播一样,亲和而具有感染力。

侯茜带领的团队,是一群具有文艺情怀的80后,每每大家一起探讨中国文化,都悦目娱心。作为中国画院的执行总监能与志同道合的成员一起,为搭建中国书画艺术推广的渠道和传播的平台,而孜孜不倦地努力,并持之以恒,足以说明侯茜对中国艺术与文化的钟情与热爱。“中国书画是一种提炼,更是一种‘内心的理想与呐喊,这是一种洒脱与大气,让世界人了解中国文化、中国人,对打开中国市场是有积极作用的,也对中华文化价值的提升进一步加速。”

或许,正是因为一次次在艰难历练面前,侯茜能以柔克刚,处变不惊,才最终笃定了值得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也为中华传统艺术的传承燃起了星星之火!

猜你喜欢

中国画院书画艺术水墨
新时代 新征程 新笔墨
——2022年上海中国画院年展
江山如画
——上海中国画院藏毛泽东诗词主题作品展
百年风华,不忘初心——唐云笔下的新风貌
水墨
作品赏析(1)
唐寅书画艺术问题浅说(之四)
书画艺术殿堂学生作品
河北省书画艺术研究院2015年会胜利召开
伍文胜书画艺术
当代水墨邀请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