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效初中数学课堂的构建

2016-04-27刁华同

教育界·上旬 2016年3期
关键词:独立思考课程标准交流

刁华同

《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最基本理念是促进学生的数学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发展。高效的数学课堂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其基本做法应该是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学设计紧扣学情,关注学生差异,用好教材,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

一、有效地关注学情,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我们教学的主体,学情是我们面对的客观现实,如果脱离了这一实际,我们的数学教学将变得无的放矢,毫无针对性。因此,我们的教学设计必须根据学生已有的数学基础和知识储备安排内容,从学生基本的生活经验出发,紧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特殊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紧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分层设计,鼓励学生从独立思考到交流合作,关注学困生。

荷兰著名的数学教育家弗登塔强调:“学习数学唯一的方法就是实行再创造,就是由学生本人把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而不是把现有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所以,我们首先要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充分发挥“情境”的功能,有效地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并不断激发。例如,用“能想一个研究的方法吗?”“你能行,再想想”等话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用“好主意!”“真聪明!”这些话语充分表达对学生劳动的尊重与欣赏,这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是其他任何语言所无法比拟的,从而使学生自我实现的欲望更加强烈;全课的重点应放在学生的自主探究或体验活动上,在人人动手、个个参与的动态学习过程中,规律让学生找,结论让学生下,错误让学生纠,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事实证明,这样的教学非常有效。

二、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可以不必拘泥于教材形式,可以不完全按教材教学,只要以新课程为依据,达到新课标规定的整体性的理论和目标就可以了。同时指出,教师要有独立性,要能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去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在《立方体展开图》的教学中,我则是从正方形粘贴方式的种类到正方体进行教学,在情境创设上与教材略有不同,比教材中的处理更为生动,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特别是教学思路与教材有了明显的差异,教材是从立体到平面,而我的设计则是从平面到立体,这样的开放性处理使学生始终处于探索过程,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效果自然更好。

三、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间的关系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两者间的关系,既相互独立,又相互统一。在《勾股定理》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自主独立探究三个正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自己画图、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当出现答案不一致、意见有分歧时,教学过程上升到另一境界,让学生小组内交流,由小组合作给出一个统一的答案,然后再通过实物投影进行集体交流,把原先学生个人、小组统一中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存在的缺陷,通过集体的智慧来解决,典型地说明了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间的辩证关系,进一步提升了“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品位。

四、做好教学评价

评价应有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在教学过程中要由始至终都把教学评价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学生的自我评价、小组相互评价等过程评价要伴随着学习整个过程,凸显评价的“多元”和“多样”化,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有趣、有用和亲切的一面,使他们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对数学产生积极的情感与态度,从中悟出一些真谛。

构建高效课堂始终是数学教师追求的目标,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以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目标,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乐学、会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都有所获。

猜你喜欢

独立思考课程标准交流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漫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如此交流,太暖!
独立思考 完全是件好事吗?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谈独立思考
交流平台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交流平台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中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