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日双边贸易摩擦及应对措施

2016-04-27刘英

商场现代化 2016年7期
关键词:贸易摩擦世界贸易组织关税

摘 要:中日两国经贸关系历史久远,双边贸易保持强劲增长势头,日本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伴随着中日贸易额的逐渐扩大,中日两国间的经济贸易摩擦也日趋激烈,进而影响到中日两国间的经贸关系。

关键词:贸易摩擦;世界贸易组织;关税

一、前言

1.国际化的大背景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际贸易增长率经常超过生产增长率,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巨大作用,在于通过企业促进商品转化和要素流动,实现国家经济结构的提升,加速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从而增强本国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竞争力。然而,全球自由贸易的发展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各种贸易壁垒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WTO各项协议在为贸易自由化提供制度保证的同时,其中的某些规则如反倾销、反补贴、技术标准、环境标准等又成了新的贸易壁垒。传统的贸易保护措施仍然是贸易保护的主要手段。如日本颁布的最新家畜传染病预防法实施细则等,都成为限制从别国进口产品的贸易壁垒。实行自由贸易可以使贸易的参与者共同获益,可以获取发挥比较优势所带来的利益。自由贸易消除或者减少了对国内市场的保护,使国内产业加入世界分工体系,国内中小企业也直接面对来自国外各企业的竞争,这为提高国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为参与国际竞争,不断的进行新的改革创新。

2.区域化的背景

作为亚洲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日两国随着贸易自由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在经贸领域的联系不断加深。目前,日本是中国在亚洲最主要的贸易伙伴,中国也已经超过美国,成为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日两国间的经贸关系已经成为两国关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区域间经济合作不断深化的国际背景下,对中日两国之间的贸易规模及贸易特征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对于中日两国间经济合作及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建立都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中日双边贸易分析

中日两国经济贸易关系紧密,双边贸易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原因在于中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中日双边经济往来的密切以及中国开始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逐步开放对外贸易,降低关税,有力的促进了中日双边贸易的发展。近年来,中日双边贸易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日本继续成为中国主要的贸易伙伴之一。中日自建交以来,双边贸易额逐年增长。

1.中日双边贸易的现状分析

20世纪80年代中日经济关系发展较慢,中日贸易严重不平衡,日本企业在中国投资方面过于谨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日双边贸易的商品结构发生了改变,特别是中国对日本出口的商品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长期以来,中日贸易都属于典型的“垂直分工”,即中国对日本的出口主要是原材料等初级产品,日本对中国的出口则几乎都是工业制成品。80年代中期以后,情况有所改变,工业制成品在中国对日本的出口比重从1980年的25%猛升至90年代中期的近80%。90年代中期以后,以中日贸易和日本对中国投资猛增,中日经贸关系进入了一个顺利发展的时期。虽然经历了东亚金融危机,中日贸易和日本对中国投资有所下滑,但是很快又有所回升。据日本海关统计,2008年中日双边贸易额为2686.34亿美元,增长13.3%。日本为中国在亚洲地区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占总进口的13.2%。日本为中国的第五大出口目的地,占总出口量的8%。而日本则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占总贸易比的10.4%左右。

2.中日双边贸易的影响因素

(1)资源禀赋的差异

中日两国的资源禀赋具有明显差异,而这种差异正是促进中日双边贸易发展的主要原因。中国是世界人口大国,劳动力最为丰富的国家,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使中国在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上具有比较优势;而日本作为仅次于美国的工业大国,其拥有先进的技术和充裕的资本,在资本、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上具有比较优势,可大规模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资源禀赋的差异决定了两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不同,最终形成中日两国之间互补型分工体系。

(2)收入水平的差异

日本是发达国家,国民收入水平很高,属世界高收入水平国家之一。据资料统计,2006年,家庭的实际收入和可支配收入各为525254日元和441066日元,按照当时的日元兑美元的汇率,折合成美元分别为4500美元和3800美元,而中国的人均收入水平为1000美元左右,收入水平的差异导致了两国消费结构的差异。从而形成消费品上贸易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3)地理位置的优势

距离也是中日双边贸易中不容忽视的因素。中日两国地理位置临近,运输距离短,运输成本低廉,促进了两国大规模贸易。因此地理位置使中国在运输成本上占据优势。以农产品的贸易为例,从阿根廷到日本的运输一般需40-50天,从美国西海岸到日本的运输一般需30-35天,但货物从中国运往日本仅需2-7天。运输距离短还有利于保证贸易商品的品质,特别是一些保质期较短的产品。而对于鲜活产品来说,运输时间短也可以减少运输途中的损耗。

(4)政治因素的影响

中日两国的经济贸易往来自从明清时代就有所发展,最早是从朝贡贸易开始的。在新中国成立后直到1972年,中日两国一直没有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但是两国的经济贸易关系并没有停止,而是在民间进行着,中日两国的经济贸易关系一直以来都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因为中日的政治关系一直都是很敏感的问题,但是中日两国政府一直都希望从经济上的贸易关系来拉近中日两国政治上的密切度。所以,两国之间的政治因素对中日两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有很大的影响力。

3.中日双边贸易中存在的经济贸易摩擦

随着中日双边贸易额的不断扩大,中日两国之间的经济贸易摩擦也会越来越激烈。贸易摩擦最终会影响中日两国的经贸关系。中日贸易摩擦主要集中在棉纺织品、农产品等属于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上。例如,1995年初,要求中国限制向日本出口毛巾、毛衣、针织外衣,1995年4月日本通产省开始对从中国进口的棉纱、棉布实施设限调查;1996年8月又对中国进口纯棉府绸实施设限调查,但经过中日双方共同努力,两次调查均以日方不对中国产品采取限制进口紧急措施而告终。但1999年以来,中日贸易摩擦又有所增强。2004年8月,日本对进口猪肉实施保障措施;2001年4月日本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大蒜、鲜香菇、蔺草席实施为期200天的临时进口限制措施;2006年8月,日本决定对进口牛肉采取保障措施等。但随着中国企业的不断深化改革创新,中国工业制成品的竞争力会进一步提升,贸易摩擦的产业将由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业。

经济体之间发生贸易摩擦,实践中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但是,在发生摩擦的贸易经济体之间应该采取公平、公正的方法来对待和解决贸易摩擦。为了保障中日双边贸易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下进行,中国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经济贸易的摩擦的不利影响。

4.中日两国贸易摩擦的应对措施

第一,中国应重视对出口产品产业结构的转变。发达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经济的发展基本都伴随着出口产品产业的升级换代。随着经济的发展,仅出口自然资源密集型产业的产品,是工业化程度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的表现,中国应该向多样化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转变才能真正促进经济的持续性发展。提升制造业的能力才可以避免或者减少和同一发展水平的发展中国家竞争低附加值的产品。同时,更应注意出口产品的多元化,出口产品的差异化,增加附加值。为提高企业应对国际贸易中摩擦的能力,政府和行业协会应当在协调应对策略、开通信息渠道、建立预警机制等方面有所作为,帮助国内产业在波动的国际贸易中尽快成熟,并能够积极应对国际贸易中的各种挫折。

第二,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综合竞争力。所谓的综合竞争力,是指传统的价格因素竞争力和新的非价格因素(如商品的技术标准、卫生标准、环境标准等)竞争力。中国生产的产品在日本市场上还是缺乏综合竞争力的。中国需要通过不断地修改技术法规和标准,提升产业的生产标准,与国际接轨,以提高对日本出口产品的综合竞争力。

第三,中国应大力推进贸易自由化。日本历时8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期间曾有200多种产品在出口中受到限制。但最后通过自身的努力融入到贸易自由化的世界经济中,还保护了国内产业的发展。所以,他们的发展经验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中国应该利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各种谈判打破原有的贸易壁垒,推动贸易自由化,在逐渐摆脱他国对中国出口产品限制的同时保护国内产业的健康发展。

第四,加速与日本缔结自由贸易协定,加强区域内的经济合作。中日两国是亚洲地区的经济大国。为抗衡霸权主义,减少因过分依赖霸权国家的经济所造成的各种问题,中日两国应尽快缔结自由贸易协定。

参考文献:

[1]强永昌.产业内贸易论-国际贸易最新理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2]汪斌.国际区域产业结构分析导论-一个一般理论及其对中国的应用分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3]高淑娟,冯斌.中日对外经济政策比较史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4]保罗·克鲁格曼,茅瑞斯·奥伯斯法尔德(美).国际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11.

[5]王星,孔庆峰.中日农产品贸易的现状和未来[J].山东大学学报,2004,(1):61.

[6]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http://www.mofcom.gov.cn/.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年鉴.http://www.sei.gov.cn/try/hgjj/

yearbook/2008/indexCh.htm.

作者简介:刘英(1982.09- ),女,汉,陕西韩城人,讲师,经济学硕士,单位:云南大学滇池学院,研究方向:贸易、投资方向

猜你喜欢

贸易摩擦世界贸易组织关税
欧盟对美输欧飞机征收15%关税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试行开展 对美加征关税商品排除工作的公告
世界贸易组织副总干事易小准:世贸组织从未如此重要
中欧在全球贸易治理中的合作
文化价值维度下中美贸易摩擦官方报道的语言对比
去产能格局下出口贸易摩擦及其防范
包容性增长视角下我国贸易摩擦应对新策略探析
中国对外贸易摩擦问题研究
中国接受世贸组织《贸易便利化协定》议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