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概念隐喻在中国的研究现状

2016-04-26谢维维

现代语文 2016年19期
关键词:英汉外语教学隐喻

○谢维维

概念隐喻在中国的研究现状

○谢维维

以中国知网核心期刊为数据来源,回顾了2005年到2015年概念隐喻在我国的发展状况。根据统计数据发现,概念隐喻在我国的研究呈上升趋势,研究趋势也渐趋多元化且大都集中于三大主题:1.英汉概念隐喻对比研究;2.概念隐喻与外语教学;3.概念隐喻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因此,试从这三个方面对概念隐喻在我国的研究状况进行简要概括,以期在此基础之上对其未来的研究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概念隐喻 外语教学 文学 对比研究

一、引言

George lakoff和Mark Johnson于1980年出版了Metaphors We Live By一书,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此书中将概念隐喻定义为人类用其某一领域的经验来说明或理解另一领域经验的认知机制。这一理论颠覆了隐喻是一种用于文学作品修辞手段的传统隐喻观,引起了国内学界的高度关注,学者们争相从各个层而对概念隐喻进行了 广泛的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林书武作为国内最早系统研究国外隐喻理论的学者,发表了一系列著作。胡壮麟老师的《认知隐喻学》(2004),束定芳先生的《隐喻学研究》(2000)以及赵艳芳老师的《认知语言学概论》(2001)等隐喻研究著作,全都表明了我国对隐喻现象研究的兴趣和研究水平正在逐步提高。

笔者以2005年至2015年间中国知网中收录的概念隐喻的核心期刊为源数据,以主题词为检索项,对“概念隐喻”进行高级检索。根据检索结果,笔者将对近10年(2005-2015)概念隐喻在中国的发展进行简要回顾。

二、数据分析

根据检索,从2005年至2015年,我国共发表相关文献507篇,并且对概念隐喻的研究基本呈逐年上升状态。如表1所示:

表1:关于概念隐喻研究的期刊文献数量逐年分布统计(2005-2015)

三、内容分析

笔者通过进一步对内容分析发现关于概念隐喻的研究大致涉及三大主题:1.英汉概念隐喻对比研究;2.概念隐喻与外语教学;3.概念隐喻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

1.英汉概念隐喻对比研究

对概念隐喻的英汉对比研究至今涉及到了多个方面。空间方面:有陈燕平(2011)关于“上、下”方位的概念隐喻对比的具体实证研究。江静(2006)认为方位隐喻与本体隐喻在汉语和英语中的体系较为相似,从中可以找到人类把抽象概念方位化和实体化的共同经验。经济社会方面:胡志清(2008)认为英汉财经报道中有相同的概念隐喻并可以分类。而对经济活动的不同理解导致了语言实例、语言百分比、语言实体和语言实体频率方面的差异。时间方面:邵军航、樊葳葳(2014)认为对抽象的时间概念的认知与理解要借助于概念隐喻。时间概念隐喻及表达因文化的不同而不同。英美人主要是面向未来,中国人既面向未来,又面向过去。总的看,概念隐喻的英汉对比研究与文化和社会实际情况和人类经验相关,因此要也要对这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相关,不同领域中概念隐喻的共性和差异性共同存在,英汉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需要结合语料库和文化、社会和人类经验进行综合考量。

2.概念隐喻与外语教学

朱建新(2009)认为学好英语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隐喻思维能力,即帮助学生建立起目的语的概念系统。近年来,概念隐喻理论全面应用到词汇、阅读、文化等二语习得环节中,与外语教学的联系逐步密切。词汇方面,刘启成(2011)认为用概念隐喻理论指导英语词汇习得,为词汇习得提供了一种新视角。陈海燕、汪立荣(2013)认为在EFL词汇教学中的隐喻意识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对词汇的短期记忆、长期记忆和自主学习,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一词多义和短语动词等问题。介词方面,刘艳、李金屏(2011)以“in”为例,吴白音那(2013)以“within”为例,对在介词教学中运用概念隐喻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习语方面,吴莉、崔红弟(2008),李秀芝(2009)的研究认为,隐喻理据能促进非本族语英语学习者的习语学习。张少云(2007)认为应注重培养学生对母语和目的语之间文化差异及隐喻表达的敏感度,避免因文化差异而造成的语言理解与运用上的失误。孙岚(2015)认为概念隐喻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对于英语教学,尤其是词汇、写作和语篇教学,有重大的启发作用。

3.概念隐喻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

运用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对文学作品进行探讨,是概念隐喻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新趋势。梅德明与高文成(2006)以Lakoof的概念隐喻认知理论为出发点,从“道”“无为”“德”和“辩证法”四个核心概念的隐喻对《老子》展开探讨,例如,“道是水”“强势是牡,弱势是牝”。从而折射出老子光彩夺目的哲学思想。赵秀凤(2009)运用概念隐喻理论分析《到灯塔去》,使读者能重构和体验人物心灵深处纷繁复杂的生活直觉和人生感悟,并引发情感认同,传达普通语言文字无法表白的强烈情感和意识状态。梁晓晖(2013)从认知的概念隐喻角度,着重研究翻译家葛浩文在《丰乳肥臀》中的翻译策略,分析原作两大概念隐喻,即乳房隐喻和动物隐喻,表明译文直译了大部分隐喻,其翻译忠实于原作。吴永强(2014)从认知角度探讨了《飞越疯人院》中的概念隐喻,小说中的“机器”概念隐喻,以一个精神病人“异常”的感知世界的视角,揭露和控诉了充斥着“机器”的疯狂世界对人性的禁锢和摧残。姜波(2015)以《指环王》为例,探析大量的物体类事件结构隐喻,在概念隐喻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基础上,对戒指的物体类事件结构隐喻进行逐层剖析。

四、结语

概念隐喻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语用学、认知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和二语习得等相关学科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多视角、多维度概念隐喻研究的理论基础,也使得概念隐喻研究内容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态势。通过对近十年的概念隐喻的研究,笔者发现在国内概念隐喻研究中,概念隐喻仍旧是国内学者研究的热点且研究内容也早已摆脱了概念隐喻只是一种修辞手段的传统观念,其在英汉对比、外语教学以及文学作品中的应用为概念隐喻理论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视角,进一步推动了概念隐喻研究内容的多元化发展态势。

[1]陈燕平.空间隐喻概念上、下的英汉对比研究[J].山西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研究生论文专刊,2011:38.

[2]陈海燕,汪立荣.隐喻意识培养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3).

[3]龚穗丰.英汉“悲伤”情感概念隐喻对比研究[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4,(4).

[4]胡志清.英汉财经报道中的概念隐喻对比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S1).

[5]姜波.以《指环王院》为例探析事件结构隐喻[J].外语学刊,2015,(3).

[6]江静.三种概念隐喻的英汉对比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06,(3).

[7]李秀芝.以概念隐喻理论为视角的英语习语语义解读及教学[J].民族教育研究,2009,(2).

[8]梁晓晖.《丰乳肥臀》中主题意象的翻译——论葛浩文对概念隐喻的英译[J].外国语文,2013,(5).

[9]刘启成.概念隐喻理论观照下的英语词汇习得[J].教学与管理,2011,(2).

[10]刘艳,李金屏.在介词教学中运用概念隐喻的可行性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2).

[11]梅德明,高文成.以《老子》为语料的概念隐喻认知研究[J].外语学刊,2006,(3).

[12]孙岚.概念隐喻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对英语教学的影响[J].外语学刊,2015,(1).

[13]吴白音那.基于概念隐喻理论的介词教学研究——以介词“within”教学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1).

[14]吴莉,崔洪弟.概念隐喻理论与英语习语教学的实证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7).

[15]吴永强.疯狂的机器——从认知角度探讨《飞跃疯人院》中的概念隐喻[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4,(1).

[16]张少云.概念隐喻的理解与表达——兼谈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

[17]赵秀凤.意识的隐喻表征和合成——意识流小说《到灯塔去》的认知文体学分析[J].外国语文,2009,(2).

[18]朱建新.概念隐喻与外语教学[J].外国语文,2009,(6).

(谢维维 北京林业大学外语学院 100083)

猜你喜欢

英汉外语教学隐喻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从构词词源看英汉时空性差异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核心句理论在英汉视译断句技巧中的应用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外语教学法的进展
浅谈音乐风格对英汉歌曲翻译的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