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炎50例临床观察

2016-04-26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6年6期
关键词:温针灸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

秦 烨

深圳宝安中医院,广东 深圳 518100



温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炎50例临床观察

秦烨

深圳宝安中医院,广东深圳518100

【摘要】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盆腔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用温针灸治疗,对照组用左氧氟沙星联合替硝唑注射液静滴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温针灸;临床观察

慢性盆腔炎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疾病之一,多由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彻底或者生殖系统反复感染所致[1]。本病较顽固,具有发病缓慢,病情迁延,容易复发等特点[2]。临床主要表现为下腹部坠胀疼痛、腰部酸胀,也可出现经期紊乱,白带增多,严重者可导致不孕。近年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日益丰富,慢性盆腔炎的发病率也逐年增高,严重危害妇女的身心健康。治疗上,西医主要通过消炎杀菌药物治疗,但往往效果不理想或者因副作用大而被迫停药。中医将本病归于“带下病”、“痛经”、“月经失调”等范畴[3]。笔者采用温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年龄23~48岁,平均年龄(35.7±2.7)岁,病程1个月~5年,平均病程(2.8±0.7)年。对照组年龄21~46岁,平均年龄(34.5±2.9)岁;病程28d至5年,平均病程(2.6±0.8)年。两组患者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和第8版《妇产科学》[5]关于慢性盆腔炎的诊断标准。①有人工流产术、盆腔手术、急性盆腔炎等病史;②下腹部坠胀、疼痛,腰骶部疼痛,阴道分泌物增多;③体格检查有子宫压痛、一侧或两侧附件增厚或呈条索状包快;④B超或CT显示附件增厚、盆腔内低回声包快以及子宫增大等。

1.3排除标准排除①妊娠期妇女和临产妇女;②患有宫外孕、盆腔内恶性肿瘤、慢性心肺及精神系统疾病者;③药物过敏史者;④严重肝肾功能不良者;⑤无法配合完成本次研究者。

1.4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温针灸方法治疗,腹部选取气海、关元、中极、气冲、子宫穴。腰部取穴:肾俞、命门、次髎。四肢取穴:三阴交、血海、太溪、阴陵泉。肝气郁结者加太冲,脾肾阴虚者加足三里[6]。操作方法:对患者穴位及周围部位进行常规消毒,选取合适规格毫针刺入穴位,得气后用补法行针,针柄处固定约2cm艾条,点燃艾条后施灸,每穴2~3壮,治疗过程约30分钟。患者在月经干净后开始接受治疗,1次/d,7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对照组患者给予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p0060026)0.5g加5%葡萄糖溶液250ml静脉滴注;替硝唑注射液(六安华源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p0033248)0.4g加5%葡萄糖溶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7d为1个疗程,连用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1.5疗效判定参照有关文献[7]拟定。 痊愈: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妇科B超检查、生化指标结果均无明显异常;显效:治疗后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妇科B超检查、生化指标结果明显改善;有效:治疗后症状减轻,妇科检查及生化指标有所改善;无效:症状、体征和检查结果治疗后无改善或加重。

1.6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数据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两组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3讨论

慢性盆腔炎是指女性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结缔组织和盆

腔腹膜的慢性炎症,涉及包括卵巢炎、慢性输卵管炎、子宫内膜炎等疾病[8]。该病多见于妇科手术或产后造成的感染,如人流术、输卵管再通术、宫腔镜检查、宫内取环或放环、子宫肌瘤摘除术等[9]。该病反复发作,经久难愈,病程比较长且复发率高[10]。西医一般使用抗生素治疗,但慢性盆腔炎病情迁延,长期使用容易引发耐药和造成免疫力下降等副作用,所以临床疗效往往不佳。中医认为慢性盆腔炎是因产后或术后正气亏损,外来邪气乘虚而入,导致气血失和,脉络瘀阻,故临床常表现为腹痛、白带量多[11]。治疗上多采用益气养血、燥湿止带、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等法。胞宫位于盆腔中,任、督、冲三脉“一源三岐”,同出于胞宫,与女性生殖系统密切相关,对妇女经带胎产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取腹部气海、关元、中极等任脉经穴补益元气、温暖胞宫,子宫穴调经理气,升提下陷;取腰部肾俞、命门、次髎强腰固肾,加强扶正之力。取血海、太冲、阴陵泉、太溪等舒筋活络、祛寒除湿、行气散瘀。诸穴并用共同调节脏腑功能,使气血条畅,达到扶正祛邪的作用。

综上,温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02.

[2]卜平,汪丽云,张飞龙.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82例[J].河南中医,2015,35(1):129.

[3]周德惠,张学毅,魏光绪.温经活血法保留灌肠治疗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0(2):324-326.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43-253.

[5]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6]高艺真,崔世军.温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炎92例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4):45.

[7]彭瑶,黄红梅.慢性盆腔炎临床中医治疗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3,15(24):82-83.

[8]陈琦.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45例[J].河南中医,2014,34(4):720-721.

[9]陆珏瑾.盆腔炎性疾病的病因及诊治进展[J].中国优生优育,2014,20(5):337-339.

[10]王月利.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2013,32(10):2080-2081.

[11]杜海燕.中医药干预防治慢性盆腔炎[J].吉林中医药,2014,34(6):602-603.

(收稿日期:2016.01.11)

【中图分类号】R111.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6-0129-02

作者简介:秦烨(1974-),男,学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针灸。

猜你喜欢

温针灸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
温针灸配合肩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34例临床分析
温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分析
康妇炎胶囊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临床效果分析
氨溴特罗治疗儿童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观察
推切刀治疗狭窄性腱鞘炎35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