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种临夏花儿《白牡丹令》歌唱声学比较研究

2016-04-25丁燕兵李永宏

关键词:白牡丹临夏基频

丁燕兵,李永宏

(西北民族大学 中国民族信息技术研究院,甘肃 兰州 730030)

三种临夏花儿《白牡丹令》歌唱声学比较研究

丁燕兵,李永宏

(西北民族大学 中国民族信息技术研究院,甘肃 兰州 730030)

通过采集甘肃临夏地区“花儿”《白牡丹令》的山野辽阔唱法、哭腔唱法以及超欢快唱法的语音信号,运用实验语音学分析方法,进行了信号的标注和参数的提取.文章通过基频参数、能量参数以及共振峰来分析临夏花儿的基本语音特征及韵律特征,得出三种唱法的整体基频是依次下降的.从能量方面相比,哭腔唱法和超欢快唱法两个能量分布较为相近,且与山野辽阔唱法能量分布相差较大,三种唱法的基频与能量成正相关.

临夏花儿;白牡丹令;声学研究;特征分析

“花儿”是西北地区,主要于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相连的地区内汉族、回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土族、裕固族和藏族八个各具母语的群众,惟一共用汉语广泛传唱的一种以情歌为其核心的民歌.花儿是西北人的最爱,姑娘们在花儿中称心上的人为“少年”,小伙子称呼美丽的姑娘为“花儿”.2009年,甘肃等地联合申报的“甘肃花儿”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学术价值也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

花儿是西北临夏最重要的民间口头传统,它承载着西北临夏某些特殊的精神情结和心灵情怀.国内外对有声语言和口传文化的保护基本是利用文字、语音和录像三种方法.①内容上,主要侧重于对“花儿”音乐结构、音律、表演风格、表演方式等方面的研究,以及对西北文化、歌唱礼仪、歌唱艺术、流派等方面的讨论.例如,赵宗福的《花儿通论》以及他的《西北花儿的研究保护与学界的学术责任》.美国的玛丽·柯莱尔·图伊女士,撰写了花儿学专著《中国传统的纵想:论花儿、花儿会和花儿的学术研究》.在日本,广田律子撰写了《花儿会上的求子信仰习俗》.而运用现代语音设备,从声学、生理角度对“花儿”演唱者的发声原理和演唱风格研究还非常少.②方法上,口传文化的保留摆脱了口口相传以及文字记录的形式.在语音多模态研究的基础上,对口传文化进行建模性研究,并在建立相关声学和生理模型的基础上对口传文化进行有效的保护和传承.例如,杨锋的《中国传统吟诵研究——从节奏、嗓音和呼吸角度》,董理的《昆曲闺门旦颤音的嗓音特征分析》,吉永郁代的《日本‘能’中语音和嗓音的声学初探》等.所以利用实验语音学的技术来研究“花儿”,提取并保留其独特的声学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选取临夏花儿中的《白牡丹令》来提取语音参数进行分析,以揭示其内在的声学特征.

1 实验

1.1 实验方法

在临夏“花儿”的录音过程中,发音人的选取对于语音的研究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所以在采集数据时对发音人的要求比较高.我们选取了对临夏“花儿”经典民歌比较熟悉的,而且对临夏“花儿”的历史发展过程有深刻了解的1位临夏“花儿”歌手作为发音人,来录取语音信号.临夏《白牡丹令》演唱者运用不同的唱法来表达不同的情感,文章选取同一名发音人录取《白牡丹令》的三种唱法:山野辽阔唱法、哭腔唱法和超欢快唱法.

1.2 信号采集

录音设备有喉头仪(EGG)、Pwoer Lab数据采集器、电子声门仪、肌电脑电仪、外置声卡、麦克风和电脑等,录音软件用Audition1.5,声学分析使用Praat软件、SPSS19.0统计软件等.

1.3 声学基础分析

实验通过提取基频、能量和共振峰的声学参量来分析临夏“花儿”的乐理体系.其中基频反应声带振动的快慢,和对气流速率的控制程度.能量反应音量的高低,歌唱过程中声调振动幅值的大小.从共鸣特征来看,共鸣在歌唱发声中是很重要的因素,也是歌唱艺术中的重要表现手段,它能使人的嗓音变得清脆、洪亮,更富有穿透力.《白牡丹令》是以植物花种命名的曲牌,这类曲令的旋律短促,节奏也较为紧凑.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感情状态下唱出的花儿有不同的“味道”,因此发音人把《白牡丹令》的三种唱法一一展现.《白牡丹令》的这三种唱法篇章短小,文章对其声学分析主要是从民歌整体的基频、能量参数以及共振峰频率对比上进行的.

2 基频分析

《白牡丹令》山野辽阔唱法总时长为54.90 s,通过Praat软件提取出4 159个基频值.《白牡丹令》哭腔超欢快唱法总时长为54.00 s,共提取出3 304个基频值.《白牡丹令》哭腔唱法总时长为34.73 s,共提取出2 355个基频值.利用这些数值分别通过SPSS19.0做分布统计,图1为山野辽阔唱法篇章的基频分布图,图2为超欢快唱法篇章的基频分布图,图3为哭腔唱法篇章的基频分布图.

图1 山野辽阔唱法基频分布图 图2 哭腔唱法基频分布图 图3 超欢快唱法基频分布图

从图1中可以看到,山野辽阔唱法基频呈现2个主要集中分布区域,分别集中在260~300 Hz和380~400 Hz之间,其中380~400 Hz区域最为集中.从图2中可以看到,整首篇章基频呈现2个主要集中分布区域,分别集中在260~170 Hz以及330~350 Hz之间,其中330~350 Hz区域最为集中.从图3中可以看到,整首篇章基频呈现2个主要集中分布区域,分别集中在220~230 Hz以及320~330 Hz之间,其中320~330 Hz区域最为集中.

这3个图说明,3种唱法的基频分布呈递减趋势,从气息控制和运用来看,“花儿”歌唱艺术十分重视呼吸训练,对歌手演唱、发声技术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山野辽阔唱法整首歌的基频在一定时长范围内,经常保持一定的平衡性和稳定性,形成数个音域范围,波动比较小,在节拍的转换和情感变化过程中,会骤然的升高或者降低.所以听起来节奏自由,旋律高亢辽阔、悠扬.哭腔唱法中哭腔的呼吸位置很高,吸气位置基本在喉以上的地方,所以喉部成紧张关闭状.它的发声也是在吸气时同时完成的,而且哭音的时值也较短,没有气息的控制.听起来节奏比较紧张,旋律低沉.超欢快唱法节奏短促,起伏较大,整体基频偏低.整首歌的基频和山野辽阔唱法相似,在一定时长范围内,波动比较小,但是超欢快唱法的时长要比山野辽阔唱法短得多,所以节奏相对紧凑,时长也较短.听起来旋律轻快、节奏紧凑、具有持久的耐力及穿透力.

《白牡丹令》的演唱不同的歌手有不同的处理,每个人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方式不相同.下表1为三种唱法各节拍所提取的基频数据表,从数值上可以看到各个节拍之间的节奏感和各具特色的演唱风格.

表1 各个节拍基频数据表

从表1可以看出,山野辽阔唱法各节拍的最大基频、最小基频是依次升高的,体现了山野辽阔唱法在整体上的唱法特点,辽阔悠扬.超欢快唱法则是在结尾句、开端句、高潮句的最大基频、最小基频依次升高的.在高潮句基频值最大,说明在歌唱到高潮部分声带振动较快.哭腔唱法中高潮部分基频最大最小基频值最大,而开端句和结尾句基频值基本重合.哭腔一般是刚开始的时候基频慢慢升高,在最后的时候要慢慢降低.

3 能量分析

能量代表音量的高低,代表演唱者在歌唱过程中的气流量高低和声调振动幅值的大小.同样通过Praat软件提取出各个唱法的能量值,利用SPSS19.0做分布统计,如图4、5、6为《白牡丹令》三种唱法的篇章能量的整体分布图.

图4 山野辽阔唱法能量分布图 图5 哭腔唱法能量分布图 图6 超欢快唱法能量分布图

从图4、5、6可以看出:《白牡丹令》山野辽阔唱法整体的能量最大值为90 dB,最小值为52.5 dB,平均值为77.42 dB,整首能量集中在63.2~76.4 dB之间.《白牡丹令》哭腔唱法整体的能量最大值为89.7 dB,最小值为49.6 dB,平均值为62.48 dB,整首能量的呈现集中在64.8~74.8 dB之间.《白牡丹令》超欢快唱法整体的能量最大值为83.07 dB,最小值为48.4 dB,平均值为60.42 dB,整首能量的呈现集中在56.4~66.4 dB之间.三个图对比,山野辽阔唱法的能量明显高于超欢快唱法和哭腔唱法,超欢快唱法能量较小,趋于平稳,哭腔唱法能量起伏较大.而哭腔唱法和超欢快唱法能量分布比较相似.每个唱法的能量都趋向基本“拱形”趋势,先升后降的特点表现得非常一致.相比一般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花儿”的能量并非很高,却很集中,起伏并不很明显.根据基频的分布,能很明地得出三种唱法的基频和能量是成正相关的.

4 歌唱共振峰

民族歌曲唱法的特点在临夏“花儿”歌唱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主要体现在歌唱共振峰和颤音上.共鸣在歌唱发声中是很重要的因素,也是歌唱艺术中的重要表现手段,它能使人的嗓音变得清脆、洪亮,更富有穿透力.演唱“花儿”,就特别需要这种金属般的声音,也只有这种声音,才能将声音传送得更远.通过Praat软件提取频谱图,如图7、8、9为《白牡丹令》三种唱法的频谱图.

图7 山野辽阔唱法频谱图 图8 哭腔唱法频谱图 图9 超欢快唱法频谱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山野辽阔唱法共振峰F1主要处于350 Hz,F2处于882 Hz, F3、F4等多个高频共振峰会产生一个极具穿透力的、响亮的大约在1 200 Hz~3 000 Hz频率附近的以3 000 Hz为中心的高频共振峰.哭腔唱法共振峰F1主要处于300 Hz,F2处于700 Hz.超欢快唱法共振峰F1主要处于320 Hz,F2处于740 Hz.由于歌唱者喉头下降,扩大了咽腔,拉长了声道,必然加强了低频共振的产生.而丰满厚实的低音是获得光彩华丽的高频泛音的基础条件,这就是“花儿”为什么不仅高频丰富,低频也非常饱满的主要原因所在,也是歌声具备穿透力的原因所在.从共鸣特征来看,共鸣在歌唱发声中是很重要的因素,也是歌唱艺术中的重要表现手段,它能使人的嗓音变得清脆、洪亮,更富有穿透力.另外,由于“花儿”演唱艺术中多运用上部共鸣,也就具备了咬字清晰、准确;声音洪亮、清脆、集中;高音较为灵活的特点,这与美声演唱艺术技巧也有一定的不同之外.

5 结束语

“花儿”不仅仅是一种音乐形式,更是一种西北精神,被西部人比喻为心中的“美神”歌谣.本文选取临夏地区极具代表性的《白牡丹令》的三种唱法,从基本声学特征(基频和能量)以及演唱特色分析(歌唱共振峰)两个大层次进行了声学生理的语音特征分析并得出一些结论.山野辽阔唱法、哭腔唱法和超欢快唱法的基频是依次下降的,其中山野辽阔唱法各节拍基频是依次升高的,体现了山野辽阔唱法在整体的唱法特点,辽阔悠扬.哭腔唱法和超欢快唱法则是在结尾句、开端句、高潮句的最大基频、最小基频依次升高的.这说明在歌唱到高潮部分时声带振动较快.三种唱法的能量基本都是呈阶梯式上升,然后再阶梯式下降.山野辽阔唱法的能量明显高于超欢快唱法和哭腔唱法.“花儿”的能量并非很高,起伏并不很明显,却很集中.从频谱图中可以看出共鸣在歌唱发声中是很重要的因素,也是歌唱艺术中的重要表现手段,它能使人的嗓音变得清脆、洪亮,更富有穿透力.如今,演唱“花儿”的人在增多,但是真正对“花儿”的风格、内容、技巧、手段和唱腔中气息的释放能全方位把握的人却很少,仅靠昔日“口传心教”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完全限制了“花儿”的普及、发展甚至延续.而“花儿”中,疏密交替的节奏以及丰富多样的尖音唱法、苍音唱法、尖苍音唱法都是日后值得进一步深究的内容.如何有效保护临夏“花儿”的延续和探索其演唱精髓,是一个当今亟待解决的问题.

[1] 赵宗福.花儿通论[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9.15-35.

[2] 孔江平.论语言发声[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58-79.

[3] 吴宗济.实验语音学概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35-52.

[4] 石锋,时秀娟.语音样品的选取和实验数据的分析[J].语言科学,2007, 6(2):23-33.

[5] 于善英.不同歌唱类型歌手共振峰特征及音色形成的机理研究[J].音乐研究, 2010,(2):74-80.

2016-11-0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青年团队项目“语音多模态研究”(项目编号:31920160002).

丁燕兵(1990—),女,河南南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实验语音学方面的研究.

H212

A

1009-2102(2016)04-0043-04

猜你喜欢

白牡丹临夏基频
何冰歌
语音同一认定中音段长度对基频分析的影响
“白牡丹”
基于时域的基频感知语音分离方法∗
我爱临夏
临夏·福地
相约临夏花海中
桥面铺装层对中小跨径桥梁基频影响分析
寻觅临夏至味
《戏牡丹》中白牡丹的角色感想及情绪变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