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孙子兵法》中“”与“衞”字的探讨

2016-04-25陈国兴ChenGuoxing

孙子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孙子兵法探讨

陈国兴/Chen Guoxing



陈国兴/Chen Guoxing

传世本有“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孙子兵法·九地篇》)之句,与银雀山竹简本“譬如衞然;衞然者,恒山之蛇也”(《孙子兵法·九地》)有所不同。目前对“率然与衞然”解释仍以传世本“率然”为主,研究者多认为由于古代“衞与”字相似接近,竹简本的“”是“衞”字的误入。这一现象持续约40年,到目前没有多大变化。

一、竹简本《孙子兵法》的“”与“衛”字

传世本《孙子兵法》中“率”字出现过3次,即 “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敢问:兵可使如率然乎?(《孙子兵法.九地篇》)”然而这句话里的3个“率”字,在银雀山汉简残片中仅存2字,分别是:116号、117号汉简,而且这2字都写作“衛然”。其如下:

二、《孙膑兵法》中的“、衛、衡”字

与《孙子兵法》同时出土的《孙膑兵法》⑤汉简中也仅有一个“”字,是302号简“秦军获三”。

其他有多处“衞”字出现,分别是:擒庞涓235号竹简“攻衞”,236号“衞”,238号“救衞”,239号“有衞”,394号“衞人”,266号“衛六”。如下:

以上的“衞”字,指衞国、衞国人,以国名人名出现。

相似易混的“衡”字在汉简中出现多处:371正号“权衡、正衡”,372号“悬衡”,129号正“敌衡”,224号“衡二”,226号“以衡”,227号“击衡”。如下:

以上的“衡”字,指衡量之意。

三、“衛然与率然”的探讨

(一)传世本

《孙子兵法》: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敢问:“兵可使如率然乎?”曰:“可。”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而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是故方马埋轮,未足恃也;齐勇如一,政之道也;刚柔皆得,地之理也。故善用兵者,携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孙子兵法·九地篇》)

(二)竹简本

银雀山竹简本“故善用军者,辟(譬)如衞然;衞然者,恒山之□……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身则首尾俱至。敢问:“□可使若衞然虖(乎)?”曰:“可。”越人与吴人相恶也,当其同周(舟)而济也,相救若□……齐勇如一……□已也(《孙子·九地》)。”

一般认为传世本《孙子兵法》是东汉末曹操删裁所成,大约在公元190年前后。银雀山竹简本《孙子兵法》,专家界定在秦末汉初公元前134年至118年。两者间相距约300多年。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战国策·魏策四·献书秦王》记载,献书秦王曰:“昔窃闻大王之谋出事于梁。谋恐不出于计矣,愿大王之熟计之也。梁者,山东之要也。有蛇于此,击其尾,其首救;击其首,其尾救;击其中身,首尾皆救。今梁王,天下之中身也。秦攻梁者,是示天下要断山东之脊也。是山东首尾皆救中身之时也。⑥”献策者以蛇论势,与竹简本《孙子兵法》如出一辙,但并没有“衞然”“率然”之语。

秦昭襄王在位属战国晚期,献书时间大致在公元前300年左右,距银雀山汉简入墓约有170年。从献书中没有“衞”“率”字出现看,春秋末“孙子十三篇”应没有“蛇论”内容,可以说竹简本不会早于献书这个时期。

(三)“恒山到常山”的演化

过去讨论对常山与恒山的变化注意不多,只有张震泽先生在《孙膑兵法校理》⑦提到“恒”字,并给予断代。传世本第一句“故善用兵者”,竹简本为“故善用军者”有一字改;第二句“率然者,常山之蛇也”,简本“恒山之□……”缺了以下“恒山之蛇,击其首则尾至”几个字,不过是称“衞然和恒山”了。不避讳汉文帝“刘恒”说明竹简本在其之前所成,改为“常”字,表明在汉文帝之后所作。同样,张震泽先生认为漏遗的“邦”字,在竹简本中出现“晋邦”两次,不避讳刘邦字号,亦证明银雀山竹简本是秦末时期所抄写。

恒山指现在的大茂山,在今河北阜平、唐县、涞源接壤处县境内。《汉书·地理志》记载:恒、衞既从,大陆既作。师古曰:恒、衞,二水名。恒水出恒山,衞水在灵寿。大陆,泽名,在钜鹿北。言恒、衞之水各从故道,大陆之泽已可耕作也⑧。衞水源于灵寿县进入滹沱河,所以《禹贡》有“恒、衞既从”⑨之说。《读史方舆纪要》说的最清楚:“衞水,县东北十里。俗称雷沟河,源出恒山。⑩”而恒山郡是汉初时所设,“恒山”显然指恒山郡而来。汉为避讳文帝恒字,改为常山郡,其郡治设在河北元氏县。

以山水命名地名是自古通法,“衞然”之蛇是以“衞水”的“衞”称之,合乎情理。以“率然”替代“衞然”,“恒山之蛇”改为“常山之蛇”,当属汉文帝时期或三国时期曹操所为,不过可以看出是沿用竹简本的痕迹。

(四)结语

传世本源于竹简本,时间跨度数百年。期间的增益与衍删丰富了《孙子兵法》内容,也派生出众多难解之题,但二者透露出的信息,仍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显然,竹简本“衞然”比传世本的“率然”更接近原文本意。

注释

①《兵以诈立》,李零,中华书局,2006年8月,第374页

②《孙子揭秘》,高友谦,团结出版社,2009年2月,第226页

③《新校竹简孙子释文》,王正向,军事科学出版社,2011年11月,第244页

④兵典《孙子兵法》新考, 何新,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02页

⑤《孙膑兵法新译》,李兴斌、邵斌,齐鲁书社,2007年10月,第89页

⑥《国语、战国策》,左丘明 、 刘向,岳麓书社,1994年1月,第237页

⑦《孙膑兵法校理》张震泽,中华书局,2007年12月,第2页

⑧《简体字本二十四史·汉书·二》[汉]班固,[唐]颜师古注,中华书局,1999年,第1232页

⑨《五经全译·书经·禹贡》,陈襄民,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10月,51页

⑩《读史方舆纪要·二》,[清]顾祖禹,中华书局,2008年10月, 603页

(责任编辑:谢祥皓)

摘 要:银雀山竹简本《孙子兵法》出土前,学术界主要是对传世本《孙子兵法》进行研究,书中“率”字出现3次,并无“衞”字使用,所以很少有人对“率”字产生异议。1972年银雀山汉简出土后,整理的竹简本《孙子兵法》中出现了“”和“衞”字,就有了两种版本的对比研究。本文即以此二种版本做些肤浅探讨。

Research on the Characters of “”and “衞”in The Art of War

Abstract:Prior to the unearthing of the bamboo slips version The Art of War from the tomb of the Han Dynasty located in Yinqueshan, the academic circle mainly launched research on the version of The Art of War handed on from age to age.In this version, the character “率” appeared three times and no character “衞” was used.So few people had different opinion on the character“率”.In 1972, the bamboo slips version of The Art of War was unearthed from the tomb of the Han Dynasty in Yinqueshan, in which the characters of “” and “衞” appeared.As a result,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two versions of The Art of War has been launched.This article will make a basic research on the two versions of The Art of War.

关键词:孙子兵法师比 衞然 探讨

Key Words:The Art of War;师比; 衞然; Research

作者简介:陈国兴,石家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级工程师。

收稿日期:2015-11-2

中图分类号:E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76(2016)01-0056-04

猜你喜欢

孙子兵法探讨
《孙子兵法》组歌
环境科学专业《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税收筹划的效应问题
谈对《孙子兵法》原文的理解
《孙子兵法》俄译本简介
涌入日本的《孙子兵法》
格里菲思与《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大全》开始编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