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治疗对孤独症患儿语言发展效果的个案研究①

2016-04-25李华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6年3期
关键词:孤独症音乐治疗个案研究

李华钰



音乐治疗对孤独症患儿语言发展效果的个案研究①

李华钰

[摘要]目的讨论音乐治疗对孤独症患儿语言发展的干预过程。方法对1例孤独症患儿运用接受式和再创造式的音乐治疗方法进行干预,分别于干预前、中、后期测量语言及相关能力。结果孤独症患儿的语言及情绪、感知觉、沟通、行为、认知能力得到提高。结论音乐治疗对于孤独症患儿语言发展干预有效;患儿的情绪、感知觉、沟通、行为、认知能力得到相应提高。

[关键词]音乐治疗;孤独症;语言交流;个案研究

[本文著录格式]李华钰.音乐治疗对孤独症患儿语言发展效果的个案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6,22(3):261-264.

CITED AS:Li HY.Music therapy for verbal development of autistic child:a case report[J].Zhongguo Kangfu Lilun Yu Shijian,2016,22(3):261-264.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因大脑、神经系统的发育障碍而引起的广泛性发育障碍,主要特征为人际交往与语言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性行为。在康复训练中,语言训练是非常重要的方面,也是训练的难点。孤独症患儿的语言问题不仅仅是发音问题,还与患儿的情绪以及沟通、认知等有密切相关。音乐治疗可以多方面促进患儿功能改善,从而促进语言发展。孤独症已成为音乐治疗最重要的治疗领域,对于孤独症的社会交往缺陷,音乐成为天然媒介[1]。

1资料与方法

1.1个案资料

患儿君君,男性,2岁8个月,临床诊断为儿童孤独症。患儿的资料总结如下。

情感-社会:患儿情绪稳定,愉悦的情绪少,情感多平淡;喜欢食物,其他主动兴趣少;对母亲稍有依恋,主动性和配合能力弱。

人际反应:交往被动,呼其名无应答;疾闪式目光对视,与人目光交流差,需提示;指令理解、应答、人际互动弱。

交流:交流意识弱;能完成拍手等简单指令;模仿能力弱;对同伴的关注少。

语言:语言理解方面,能听懂并执行简单指令;语言表达方面,无明显有意义的发音,有模仿发音,常重复无意义声音,两字叠音发音多,有刻板/yi/的发音;语音有一定清晰度。

行为:有安坐意识;多动,自我控制能力弱;喜欢自己玩;要求未被满足时,急躁、哭闹,缺少等待能力。

注意力:对喜欢事物注意力较好,无目标时注意力分散;联合注意力缺陷。

感知觉:视觉优势明显,喜欢图片、拼图等,喜欢灯光刺激,喜欢绿色;有听觉选择性;有触觉防御,不喜欢穿鞋。

音乐:对音乐有反应,但有选择性,喜欢舒缓的音乐,喜欢钢琴曲,对节奏感强烈的音乐抵触;喜欢不停按复读机反复听一段音乐;喜欢沙蛋,主动要求治疗师打开沙蛋盒;对节奏、音色、旋律的感知弱。

1.2干预与评估

患儿每周接受音乐治疗3~5次,每次30 min,参与形式为“一对一”或“一对二”;地点在孤独症治疗中心音乐治疗室;治疗师的主要乐器为吉他。

1.2.1前测

患儿整体能力,包括人际反应、交流沟通、模仿、注意、行为、语言等均弱。有对简单指令的听理解能力。训练先注重于感知觉、交流方面的改善。

长期目标(Goal,G):

G1.提高感知觉;

G2.提高交流能力。

短期目标(Objective,O):

O1.到第30次治疗时,患儿在5 s内做出寻找声源的行为反应(声源持续)(G1);

O2.到第30次治疗时,患儿能在声源出现3 s内关注到声源(乐器声音响1次)(G1);

O3.到第30次治疗时,患儿能关注同伴1次/节(G2);

O4.到第30次治疗时,患儿能完成《幸福拍手歌》中的“拍手、跺脚、拍腿、拍肚子”指令(G2);

O5.到第30次治疗时,患儿能主动完成与治疗师的对拍1次/节(G2);

O6.到第30次治疗时,患儿要求玩喜欢的乐器时,与治疗师的主动目光对视2次/节(G2);

O7.到第30次治疗时,患儿要求玩喜欢的乐器时,与治疗师目光对视3 s/次(治疗师提示)(G2);

O8.到第30次治疗时,患儿对于有兴趣的乐器,有“我要”的发音意识(G2);

音乐活动(Activity,A):

A1.《你好歌》:君君你好,你好,你好,君君你好。

《你好歌》是让患儿对治疗有种仪式感:是的,我们的治疗现在开始!

A2.乐器:选择摇铃、海鼓、木琴让患儿寻找声源(O1、O2)。

让患儿挑选自己喜欢的乐器2~3件(O6、O7、O8)。

A3.儿歌聆听:治疗师吉他弹唱歌曲《小星星》、《我的好妈妈》、《数鸭子》、《两只老虎》、《小老鼠上灯台》共5首(O3、O5)。

A4.《幸福拍手歌》的旋律,让患儿完成拍手、跺脚、拍腿、拍肚子、点头、摇头等指令(O4)。

A5.《再见歌》,让患儿与治疗师说再见,并让其感受到治疗结束。

总结:因为患儿每天情绪状态不同,因此会在此音乐活动的基础上有增减或者变动。

1.2.2中测

第一阶段结束时,患儿已达到初定的目标。患儿的感知觉,尤其听觉的敏感度有所提高。治疗师对治疗目标稍作调整,增加认知部分。如患儿对儿歌和乐器有了接触,在此基础上,治疗师增加一些对儿歌及乐器认知的内容。此阶段长期目标为交流和认知的改善。

长期目标:

G1.提高交流能力;

G2.提高认知。

短期目标:

O1.再30次治疗时,患儿能关注到同伴并能在治疗师指令下主动完成和同伴的互拍手1次/节(G1);

O2.再30次治疗时,患儿能完成《小手拍拍》中的指令4个(治疗师可重复提示)(G1、G2);

O3.再30次治疗时,患儿对于有兴趣的乐器,有“我要”的发音(不计清晰度)(G1);

O4.再30次治疗时,患儿与治疗师或同伴对拍手时,配合“耶”的发音1次/节(可提示)(G1);

O5.再30次治疗时,患儿要求玩绿色沙蛋时,可等待5 s(G1、G2);

O6.再30次治疗时,患儿可等待完成4种沙蛋颜色的指认(G2);

O7.再30次治疗时,患儿可完成《小星星》中每句最后的晶晶、星星、明、睛、晶晶、星星的接唱(不计清晰度)(G1、G2);

O8.再30次治疗时,患儿可模仿完成治疗师《小老鼠上灯台》咕噜滚下来的动作(G1、G2)。

音乐活动:

A1.《你好歌》:君君你好,你好,你好,君君你好。

A2.儿歌演唱:治疗师吉他弹唱歌曲《小星星》、《我的好妈妈》、《数鸭子》、《两只老虎》、《小老鼠上灯台》共5首,治疗师每次选择2~4首,演唱时空出患儿接唱的句末一或两个字(O7、O8)。

A3.歌曲《小手拍拍》,让患儿指认头发、耳朵、嘴巴、鼻子、眼睛(O2)。

A4.乐器:沙蛋,海鼓、木琴三种乐器中,让患儿挑选自己喜欢的。若患儿有其他喜欢的乐器也可以。让患儿探索乐器的声音,让患儿学会等待(O1、O3、O4、O5、O6)。

A5.《再见歌》,让患儿与治疗师说再见,并让其感受到治疗结束。

总结:新的音乐活动患儿都很排斥,要适应几次才慢慢接受,因此治疗中重复是重要的;活动的难度对于患儿适中。

1.2.3后测

患儿现对儿歌很感兴趣,治疗师尝试在改善交流的基础上,将语言能力的提高列入目标。

长期目标:

G1.改善沟通;

G2.改善语言。

短期目标:

O1.再30次治疗时,患儿对于有兴趣的乐器,有“我要”的发音(计清晰度)(G1、G2);

O2.再30次治疗时,患儿可说出4种沙蛋颜色(不计清晰度)(G1、G2);

O3.再30次治疗时,患儿说出我要“八音琴”的发音(不计清晰度)(G1、G2);

O4.再30次治疗时,患儿可接说雨声响“筒”(计清晰度)(G1、G2);

O5.再30次治疗时,患儿可完成《好妈妈》中每句中间或句末的词语或单字5个(不计清晰度)(G1、G2);

O6.再30次治疗时,患儿可完成《数鸭子》中每句中间或者句末的词语或单字5个(G1、G2)。音乐活动

A1.《你好歌》:君君你好,你好,你好,君君你好。

A2.儿歌演唱:治疗师吉他弹唱歌曲《我的好妈妈》,并留出空间让患儿接唱“妈妈、家、天、呀、妈妈、下、查、吧、妈妈”;歌曲《数鸭子》,留出空间让患儿接唱“鸭、二、四、六、七、八、嘎嘎、呀、鸭、花、话、别、鸭蛋、抱、家”(O5、O6)。

A3.乐器:沙蛋,海鼓、雨声响筒、八音琴或患儿喜欢的乐器,让患儿叫其名称,并让患儿学会等待(O1、O2、O3、O4)。

A4.《再见歌》,让患儿与治疗师说再见,并让其感受到治疗结束啦。

总结:本阶段的活动是从上一阶段的延续,加入语言发音的部分。本阶段,患儿对有节奏感的音乐兴趣提升,有主动跟随节奏晃动身体的表现。

2结果

患儿后测阶段表现总结于图1~8及表1。

表1 患儿目标行为发生(n)

图1 寻找声源时间(s)

图2 关注同伴次数(n)

图3 完成4个动作(n)

图4 目光对视次数(n)

图5 目光对视时间(s/次)

图6 完成《小手拍拍》4个指令(n)

图7 接唱《好妈妈》(n)

图8 接唱《数鸭子》(n)

3讨论

本研究采用的音乐治疗方法为接受式音乐治疗和再创造式音乐治疗。所谓接受式音乐治疗通过聆听音乐达到治疗的目的;再创造式音乐治疗通过主动参与演唱、演奏现有的音乐作品,根据治疗的需要对现有作品进行改变的各种音乐活动,包括演唱、演奏、创作等来达到治疗的目的[2]。还有一种即兴演奏的音乐治疗方法,即通过在特定的乐器上随心所欲地演奏音乐来达到治疗的目的,也是孤独症治疗很重要的方法之一。

孤独症谱系障碍已经成为音乐治疗重要的临床应用领域。孤独症儿童经常表现出对音乐及其组成部分的兴趣,如节奏、音调、和声或音色等,他们似乎通过乐音更容易交流[3]。

对于治疗中技巧,首先,音乐治疗师在地板上或桌子上提供几种乐器,让患儿选择一种或几种。观察患儿和乐器的接触,音乐治疗师在这个关系中工作。如果患儿对这个乐器没表现出什么兴趣,治疗师可能要鼓励患儿多尝试几次;如果治疗师坚持但患儿仍不参与,治疗师需要尊重这种情况,尊重患儿[4]。

其次,交流最初体现为非语言交流。非语言交流可能发生在与语言无关的部分,如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目光接触、睁大眼睛、服装、发音姿态、笑容等。研究者发现,明显的面部表情是非语言交流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因此音乐治疗师在治疗中的面部表情要明显或夸张一些,才能刺激患儿的感知觉[5]。

再者,治疗师需要关注患儿的情绪。如果患儿很排斥某件乐器或某首歌曲,治疗师不要强迫,让患儿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如果患儿本次治疗情绪不好,治疗师可以放下治疗目标和治疗活动,做一些可以让患儿身心愉悦的事情。

此外,虽然治疗师有治疗计划和活动,但并非固定不变的,要根据实际情况有所删减或调整。灵活性在治疗中非常重要。

语言康复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交流是必要的,而交流需要感知觉作为基础,再加上情绪和认知,都需要治疗师评估。

对于无发音或者发音很少的孤独症患儿,治疗中自发的语音是很宝贵的,这是在音乐环境刺激下本能的表现。虽然本研究中这部分并未作为治疗目标呈现,但却是很常见的现象。此时治疗师一定要鼓励患儿,比如奖励他一件喜欢的乐器或者用歌曲来强化,或者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或者热情地夸赞他。尽管开始时并非都是有意义的语言,但患儿能主动突破不发音的局面难能可贵。

最后,针对孤独症患儿语言交流的音乐治疗,有很多流派和方法,本案呈现的只是一部分。音乐治疗师有自己擅长的治疗方法,但无论哪种方法,都需要在音乐和治疗两方面加强,需要必要的专业训练。

[参考文献]

[1]Gold C.Special section:music therapy for people with 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J].Nordic Journal of Music Therapy,2011,20(2):105-107.

[2]王冰.儿童音乐治疗理论与务实技术[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0:43.

[3]Dimitriadis T,Smeijsters H.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 and music therapy:theory underpinning practice[J].Nordic Journal of Music Thrapy,2011,20(2):108-122.

[4]Gustavo SG,Rudimar SR,Danae L,et al.Effects of relational music therapy on communication of children with autism:a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J].Nordic Journal of Music Therapy,2011,20(2):142-154.

[5]Silverman MJ.Nonverbal communication,music therapy and autism:a review of literature and case example[J].J Creat Ment Health,2008,3(3):3-19.

Music Therapy for Verbal Development of Autistic Child:ACase Report

LI Hua-yu
The Autism Therapy Center,Beijing Bo'ai Hospital,China Rehabilitation Research Center,Beijing 100068,China

Correspondence to LI Hua-yu.E-mail:lhy_crrc@163.com

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intervention of music therapy for autistic child in verbal development.Methods An autistic child accepted receptive and recreative music therapy,his development of verbal and relative abilities were observed.Results The verbal and relative abilitie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fter treatment.Conclusion Music therapy is very effective on language development in the autistic child,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of moods,sensory perception,communication,behavior and cognition.

Key words:music therapy;autism;verbal communication;case study

(收稿日期:2016-01-06修回日期:2016-02-29)

作者简介:作者单位: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儿童康复科孤独症治疗中心,北京市100068。李华钰(1984-),女,汉族,山东威海市人,硕士,实习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特殊儿童以及成人心理康复的音乐治疗。E-mail:lhy_crrc@163.com。

DOI:10.3969/j.issn.1006-9771.2016.03.004

[中图分类号]R749.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9771(2016)03-0261-04

猜你喜欢

孤独症音乐治疗个案研究
相知碰撞、回归成长:同伴互助学习需求调查——基于D大学的个案研究
小学课程整合模式的个案研究
安第斯高原卡哈马卡排箫个案研究
浅谈音乐治疗与大学生心理困扰问题
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研究进展
节律变化与心理体验的相关研究
孤独症儿童语言训练个案
中共党史学个案研究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