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趣味性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探究

2016-04-21程楠

求知导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改革途径趣味性思想政治

程楠

摘 要:思想政治课程由于其相对死板的教学模式、较为固定的教学内容,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备受非议。从直观的角度来讲,阻碍了相关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实践与目标的达成;从更为深远的角度来考虑,则容易造成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的不重视等严重的后果。为此,本文从趣味性角度出发,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进行探究,旨在为后续教学提供一种可行的教学模式,为该领域内的教学提供必要的实践指导。

关键词:趣味性;教学;思想政治;改革途径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5-11-02

思想政治教学是高校学生的必修课,其内容对于大学生群体形成独立、完善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尤为重要。而从现阶段的教学环节与效果来看,取得的成绩却十分有限。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阶段,一方面,教学内容相对抽象,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工作指导关系不强;另一方面,其教学内容相对固定,教学方法相对死板。上述两个因素使得学生对于思想政治学习较为忽略,甚至造成了学生思想觉悟下降等问题。为了彻底改变这个现象,我们需要从教学体系规划入手,对于死板的课堂进行变革,进而形成具有趣味性、科学性、教育性的综合课堂保障体系。为此,本文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及教学实践经验,基于趣味性的角度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今后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1.趣味性课堂构建的意义

大学生群体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并没有完全成型,对于现阶段更为丰富与复杂的人际关系与社会关系缺乏基本的判断与识别能力。此种现象必须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予以一定的引导。然而,与之相对的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多偏向于理论,这些理论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既熟悉又陌生。面对这样的问题,提高大学生群体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兴趣迫在眉睫。

从本质上来讲,课堂趣味性提升对于课堂效率的构建具有积极的意义。一方面,其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兴趣,进而使得学生对于课堂内容具有内在的主观动力。同时,在提高了课堂活跃度的基础上降低学生课堂疲劳程度,对于学生课内知识的把握具有积极意义。另一方面,由于趣味性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甚至是教师团队在相关的知识领域内进行实时更新,因而在教学内容合规以及体系科学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除此之外,课堂的趣味性正是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所不具备的,对于此方向的教学改革能够起到改善课堂气氛、提升课堂效率和学科接纳度等良好的作用,并与现阶段我国深化教育改革的基本方针相一致。在趣味性构建的过程中也符合信息化、数据化发展的整体趋势。

从学生角度来讲,思想政治学习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于潜移默化中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为后续工作与生活提供指导。而兴趣以及趣味性课堂的构建正是上述“潜移默化”的途径保障。因此,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通过趣味性建设,能够有效提高相关课堂的实际授课效果。

2.趣味性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构建

上文论述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趣味性构建的必要性及其实际意义。如何将此种模式进行有效的构建与推广,进而在该学科领域内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改革模式,值得我们探讨。在结合部分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的前提下,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构建:

(1)多渠道调研,获取思想政治动态。现阶段网络发展迅速,且具有一定的匿名属性,因此人们在网络上的表达更为直观。“网络上,人人都是评论家与政治家”正是这个现象的写照。从网络人群的构成来看,大学生占据主体地位,因此通过网络渠道的调研能够获得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动态。针对动态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内容安排,不仅能够做到贴切生活、指导实践,还能够使得学生感受到网络气息与文化带来的课堂改变,促进趣味性课堂构建。

(2)严格把关,确定教学内容。从现在的思想政治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学内容的老旧与死板是其趣味性不高的根本原因。如何通过严格的把关确定教学内容的变更方向是接下来面对的主要困难。在具体的变更过程中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加以规划。

第一,不回避问题。在现实中遇到的思想政治问题以及相关的思想误区并不罕见。尤其是在大学生群体中,由于其缺乏完善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往往容易受到误导,进而产生思想误区。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教育不能回避客观问题的存在,更应该直面问题,分析问题,为学生提供更为科学的分析方法与现象解释。也只有如此,才能够为后续相关教学提供课堂的公信力。

第二,引入事实问题。从学生接受调查中我们发现,对于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的接纳程度与时间轴有着密切的关系。往往相对久远的理论体系更不容易被接受。如对邓小平理论的接纳程度远远低于习近平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这其中的根本原因与学生生活与成长环境相关。在这样的背景下,以事实问题为引,寻求较早理论在现实中的应用写照是从根本上提高思想政治教学趣味性的根本途径。

第三,丰富教学手段,变更教学模式。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尤其是理论教学环节上,教学手段相对单一,往往以教师教授为唯一模式。在后续优化过程中,应该探究实践、电影、活动、辩论等新颖的课堂组织模式,为后续高效的、趣味的课堂建设提供方法支撑。此外,在丰富教学手段的同时,我们还需要建立必要的内容与手段相适应的协调机制。要根据实际的课程安排、可能内容规划来进行合理的布局。只有如此,才能够在趣味性与教学效率之间寻求最佳的平衡点,才能够不使得趣味性教学只剩下趣味,而忽视了教学。

3.课堂趣味性的必要保障体系

上面对趣味性思想政治课堂建立的意义及其具体过程进行了探究与总结。而在实际的教学变更与落实中我们还需要建立必要的保障体系,具体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对人力资源的保障。趣味性课堂建设是近年来教育系统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对于相关的理论的学习与落实均存在一定的不足。为此,应该通过人才引入、培训与相关的教研来解决趣味性与内容之间的矛盾、严肃性与活跃度之间的矛盾、课堂纪律与师生互动的矛盾等,只有如此,才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体验。

另一方面,对教学配套环节的配套构建。教学体系的开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课堂体系构建之外,还应该包括实践环节、课下交流、考试验收环节等多个部分。在系统地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考量各个方面的相关体系,建立趣味性背景下的一体化教学模式系统,包括课下的主题演讲、报告会、校园环境建立、配套的考试与日常成绩系统等,需要与教学改革相配合,共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由于内容陈旧、授课方式单一的问题而受到学生的诟病。本文为了彻底提高课堂效率、降低学生疲劳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趣味性进行研究。本文在研究过程中,首先对具体的建设依据与意义进行了总结;其次, 对具体的课堂改造模式与实现途径进行分析;最后,对必要的保障体系构建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希望能够为后续教学改革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

[1]汪馨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3.

[2]钟启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究[J].法制与社会,2013,(5):210-211.

[3]王海斌.MOOC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共享课程建设探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Z1).

猜你喜欢

改革途径趣味性思想政治
帮助孩子们集中注意力的创新产品
以画之名
趣味几何
工科院校数理基础课程改革构想
浅谈会计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
关于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方式改革的思考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高校物理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