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美两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实践历程及对我国的启示

2016-04-21王素芳

求知导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市民化城镇化启示

王素芳

摘 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本文通过阐述城镇化较为成功的典型如英、美两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历程,借鉴其成功经验,从而探索总结对我国的启示。

关键词:市民化 ;城镇化;启示

中图分类号:F299.2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5-10-23

世界各国发展经验表明,城镇化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2013年,我国的城镇化率为53.73%,而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都达到或超过70%,其中比较典型的有美国、英国、日本、韩国、德国等。尽管各个国家的城市化道路不尽相同,国情、发展背景、人口结构等存在差异,但发达国家农业人口市民化的成功经验对我国新型城市化建设能提供借鉴、启示之益。

一 、英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实践历程

英国是最早的资本主义国家,是西方七大经济强国之一,其发展历程总体分为发展→衰落→复兴三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

在15~16世纪,英国主要通过圈地运动、海外掠夺和贸易进行资本原始积累。在圈地运动中,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丧失了土地的农民一部分给农场和牧场做农业工人,另外很多人流入城市,成为自由劳动力。因当时英国的工业革命还没发展起来,城市容纳能力有限,英国政府因此制定了《济贫法》《定居法》,对人口流动进行严格限制。

18世纪60年代英国爆发第一次工业革命,机器生产开始代替手工劳动,工厂代替手工工场及家庭作坊,国家的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生产要素和人口的集中以及工业化的继续推进,到19世纪英国建立了一大批工业城市。城市中迅速发展的第二、第三产业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广泛的就业机会,同时城市的生活环境、文化娱乐设施、交通的发展等都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为了满足工业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英国政府在此前颁布的法律制度上进行了一系列的修改,比如《贫民迁移法(修正案)》《联盟负担法》,通过这些法律消除限制人口流动的制度障碍,以促进城市化进程。

19世纪中叶,英国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手工劳动向机械生产转变,农业社会步入工业社会;工业的发展对工人的劳动技能和素质要求进一步加大,对此,英国政府采取普及中学教育、改善就业环境等措施,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的劳动技能和专业素质,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有力保障了农业转移人口受教育的权利。

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中期,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打击,英国经济发展缓慢,世界霸权地位逐步削弱,沦为二流强国;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国从美国得到大量援助,经济逐步复苏。20世纪70年代,英国加入欧共体,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英国在世界上最早启动城镇化,城镇化率由1750年的17%提高到1901年的77%,用150多年时间基本完成了城镇化进程,近几十年城镇化率稳定在80%的水平。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保障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生活:创造就业机会、建立社会福利制度、拓宽就业渠道、建立劳动移居地、调整劳资关系,制定《工人赔偿法》《老年养老金法》《国民保险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

总的来说,英国的农业革命使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一方面提供了大量的农产品以支持人口的增长,另一方面又分流出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而工业革命又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二、美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实践历程

美国的城市化起步于19世纪30年代,19世纪末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城镇化率从1850年的15.3%提高到1970年的73.6%,用120多年时间基本完成了城镇化进程。农业人口的大量外迁是美国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原因,而农业人口的大量外迁源于美国的农业革命与工业革命。美国在转移农业人口的同时又成功地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乡村城镇化,是城市化发展较为成功的典型。

美国农业人口外流早在19世纪上半叶就已出现。 1862年9月22日,林肯总统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美国从制度上完全废除奴隶制。奴隶制度的废除打破了南方原有社会体制对黑人劳动力的束缚。黑人劳动力主要在南方和西部范围内流动,为美国工业化的发展提供了支持。

美国独立战争胜利以后,废除了英国政府颁布的禁止移民向西进的敕令,大批移民纷纷涌向西部,历史上称之为“西进运动”。美国的西进运动主要经历了农业开发期、工业开发期和高新技术开发三个时期。第一时期的西进运动以土地问题为核心,以农业开发为主体。美国联邦政府在促进西进运动中的土地开发和农业发展上,采取了许多政策措施,主要有:颁布土地法令,使居民获得土地;允许移民自由向西部迁徙;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扶持教育发展等。在工业开发时期,美国政府为了更好地促进西进运动,采取优惠开放的政策吸引外商投资,发展新兴工业和高技术工业,改变经济结构,平衡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美国率先开始了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原子能技术、生物技术和空间技术为重要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美国西部运用先进的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极大地促进西部地区的开发和美国整个经济的繁荣。

美国的西进运动,是一个与工业革命相伴随、工农业协调发展的经济开发过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拖拉机和其他新式农业机械的采用与推广,促进了农业机械化生产,大量的农业人口在这一时期开始逃离本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工人大量参军作战,需要更多的工业劳动力。大量农村人口进城做工,填补工业劳动力市场的不足。随后,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席卷国民经济各部门,推动美国农业的现代化。农业的现代化使农业人口再次剧减而转化为城镇人口。

总的来说,美国农业人口向城市非农业系统转移,是在城市工业迅速发展和农业机械化逐步实现的过程中进行的。美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十分注意依靠教育与科技进步。为适应工业生产的需要,缩减城乡教育差距,美国政府通过制定并实施如《人力发展与训练法》《就业机会法》等,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另外,美国有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能为农业转移劳动力提供基本的生存条件,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农业劳动力向城市的平稳转移提供可靠保障。

三、英、美两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实践历程对我国的启示

1.从中国国情出发,选择正确的农业人口转移模式

从上述英、美两国城镇化的历程来看,城市化主要由经济发展推动,城市体系的发展受人口聚集程度和产业发展水平的影响。英国最典型的特征是城市与农村变革同步推进,美国主要是依靠发展城市产业来完成农业人口转移。但是对我国而言,英、美两国人口转移的经验与方式只能是选择性和改进性的借鉴,因为所处的时代和现有国情不一样,其他国家的城镇化历程不能照搬。

当前中国农业人口转移处于快速稳定增长阶段,同时面临农业转移人口规模大、市民化程度低、障碍多等困境,因此对于不同类型的农业转移人口,应根据市民化意愿和现实需求,分层次、分类型、多途径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对于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可以按国家规定将符合条件的城镇常住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户籍。对于大城市而言,可针对不同类型的群体,分群分类地逐步推进。对于本地农民市民化问题,第一,可以采取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扶持的方式,逐步将失地农民全面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第二,做好“城中村”改造工作,使“城中村”农民尽快融入城市社会。第三,鼓励本地农民工就地实现市民化。

2.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就业竞争力

英、美两国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进程中非常重视通过各种教育培训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的劳动技能及素质,以适应工业革命带来的城市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使农业转移人口能够在城市顺利就业,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前提保障。

当前,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发展以及城市产业转型与升级等都要求农民工提高劳动技能以适应社会对中高端技术人才的需求。现阶段我国农民工在城市就业还存在职业选择面窄、福利待遇低、职业技能低、社会适应能力弱、心理承受力低等问题!究其原因,缺乏技能是农民工成长为现代产业工人的主要障碍。对此,政府可通过以下途径促使农业转移人口适应社会转型:①适时调整有条件、有基础的高校或院系的办学思路,为农村培养急需的、紧缺的人才;②完善城乡居民平等的就业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加强农民工的就业培训制度建设;③加强农村职高教育、成人教育,使其成为农业人口转移培训的重要阵地。④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要从财政支出中安排专项经费扶持农民工培训工作,调动农民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3.制定有利于城镇化的政策法规,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指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获得工作并最终获得城镇永久居住身份、平等享受城镇居民各项公共服务而成为城市市民的过程。然而,目前我国外来务工人员只是作为经济生产工具来实现城市化,由于受到户籍制度羁绊以及其他障碍,他们并没有实现真正的城镇化。大部分农民工虽然生活在城市,但是他们在子女受教育、医疗养老保险等方面和城市居民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没有真正享有城镇户口和城镇居民待遇。当前我国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时、有效的政策法规来保障城镇化的有序进行。①打破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结构,不断夯实经济基础、稳妥推进城镇化建设,缩小城乡差距,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个体素质与能力,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②修改和制定《劳动法》《工会法》《选举法》《土地管理法》等保护农业转移人口权益的系列相关法律法规。③建立土地流转和有偿使用、转让制度,促进规模经营;为流动人口建设适量出租房,为低收入者等弱势群体提供住房保障,逐步建立有利于农民成为永久性城市居民的多层次、多形式的社会保障制度。

参考文献:

[1]王习贤.发达国家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经验与启示 [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4,(6).

[2]蓝庆新,田尧舜.发达国家城镇化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J].现代产业经济,2013,(11).

猜你喜欢

市民化城镇化启示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农民工市民化精准转化的大数据分析
农民工市民化精准转化的大数据分析
山东省奖励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出新招
陆铭:不能高估农民工市民化的成本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