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庞氏家训》的教育思想探析

2016-04-20段乃粲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修身理财

摘要:《庞氏家训》是明代中后期极具代表性的家训之一,内容丰富,行文简洁。作者庞尚鹏处在社会剧烈变迁的嘉、隆、万时代,其思想不免会受到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而作为由科举入仕、深受儒家教化的官僚士大夫,他依然恪守着传统道德与国家法令。基于此,庞尚鹏在家训中提出了自己对子孙教化的新见解,对一生的教育思想进行了深刻总结。

关键词:《庞氏家训》明代中后期;修身;理财;女教

《庞氏家训》是明代中后期著名改革家庞尚鹏所撰的一部教育子女的著作。庞尚鹏(1524—1581),字少南,广东南海县人。明嘉靖三十二年(1533)进士,历任江西乐平知县、浙江巡按御史、右佥都御史、福建巡抚等职,他一生致力于经济改革与家族教化,并在隆庆五年罢官乡居期间(1571)完成了《庞氏家训》的撰写。

庞尚鹏所处的嘉、隆、万年间,正是明代社会急剧变迁的大转折时期,一股与传统道德伦理相违背的风气席卷全国。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清介耿直,同时又是改革先驱的庞尚鹏一面固守传统道德,一面顺应时代发展,提出了对家族教化的独到见解。

《庞氏家训》包括务本业、考岁用、遵礼度、禁奢靡、严约束、崇厚德、慎典守、端好尚,共8章67条;又采用歌谣的形式撰写了训蒙歌及女诫,专门记录儿童的启蒙教育和对女性的规范。

本文将从修身、齐家、择业、女教四个方面对《庞氏家训》中蕴含的家教文化进行论述。

一、修身治德

(一)弘扬孝悌之道

明王朝自开国初就大力提倡孝道,“明太祖昭举孝悌力田之士,又令府州县正官以礼遣孝廉士至京师。百官闻父母丧,不待报,得去官……有司上礼部请旌者,岁不乏人,多者十数。激劝之道,綦云备矣”①。然而,随着明朝中后期政治的逐渐腐败,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封建礼制也较以往有所松动,嘉万年间,扬州地区竟出现长幼失序的现象,其他地方也有“小人欺君子,后辈侮先达。礼义相让之风邈矣”②的情形。在这种情况下,崇尚儒家礼仪,力图整肃纲纪的士大夫更加重视弘扬亲情伦理,培养家庭中的和睦之风。《庞氏家训》开篇就写道:“孝友勤俭四字,最为立身第一义。”③庞尚鹏认为,父母应独专事权,以身作则,在子女面前保持威严,如此才能严格的秉持家规,持正家风;若父母一味纵容姑息,只会令自己威信扫地,子女间流于荒嬉,以致门风堕落。兄弟之间是骨肉血亲,理应同气连枝,“处宗族、鄉党、亲友,须言顺而气和”,“凡利害休戚,当死生相维持”,决不能因为财产分配而导致兄弟阋墙。

(二)安分守礼,严格约束自己

首先,各人要安分循理,不得沾染不良嗜好,“溺琴棋,聚宝玩,购字画、乐歌舞,此皆丧志之具”,作为以读书应举为世业的封建官僚家庭来说,子孙醉心于花鸟字画,赏乐游玩,无疑是堕落败家的征兆。

其次,告诫家人不贪不义之财。庞尚鹏以身作则,在朝为官“介直无所倚”④,在外做人也十分光明磊落,以不正当手段得来的田地财物,如举放高利贷,致人变卖子女田地,这等不义之财绝不能享用;他还通过解释“钱”字的构造,向家人灌输正确的义利观,“古人造钱字,一金二戈,盖言利少而害多”。如此巧妙的解字劝导,足可见庞尚鹏教育理论的成熟与方式的灵活。

再次,要勤于刻苦,并时刻进行自我反省。《庞氏家训》中提出,看一户人家的起卧早晚,就能知其兴衰。故规定“凡男女必须未明而起,一更后方许宴息”,在聚族而居的大家庭中,各房须轮流打扫卫生,不许推脱;“早食不得过辰时,晚食不得过申时”等等,希望藉此培养子孙良好的生活习惯,使个人习性不致惫懒堕落,家政不致荒芜。

(三)厚德载物

庞尚鹏虽曾身居显宦,但一点都没有骄矜之气,他在家训中写道:“凡以富贵学问而骄人,皆自作孽耳。”只有谦虚行事才能终身受益。

《庞氏家训》中还教育子孙,待人要宽厚、忍让。须知祸从口出,与人交往“言顺而气和”,时刻注意谨言慎行。当自己与别人发生冲突时,应首先反省自身,宁肯他人负我,不可我负于人;品评人物当称其所长,略其之短。不仅如此,对待僮仆下人,亦不予苛待,虽然目的只是为了结其欢心,换其死力,但不论如何,作为封建时代的官僚,能做到这一点已经很不容易了。不过还应该注意,家训虽极力主张遇事能忍则忍,“若事当勇往”却一再畏畏缩缩,就不是丈夫所为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身为明代中后期改革的先驱的庞尚鹏,具有舍我其谁的大无畏精神,凡事以“义”当先。

庞尚鹏如此严格约束子孙,其实是对当时道德败坏之风的一种无形抵制。正德、嘉靖以后,一些商品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尔虞我诈、出售假冒伪劣商品的现象不时出现;缙绅豪强横行乡里,健讼之风也日甚一日。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庞尚鹏依然教导后代保持淳朴、上进的生活姿态,这是他深受儒家礼法熏陶的结果,也是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与反抗。

二、治生理财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资本主义在明代中后期的萌芽,明代士绅一改以往耻于谈利的做法,开始积极谋划生财治家之道。《庞氏家训》即对这一点作了十分详细的规划。

(一)以读书入仕为首选,以农为本,工商业为辅的治生理念

士农工商四民在传统社会中,“士”都是当仁不让的职业首选,尤其是科举制确立以后,读书—考试—入仕做官成为所有人梦寐以求的光宗耀祖之路。正如《庞氏家训》所言,子弟当“以儒书为世业,毕力从之”,需每日早晚检查学业,验其生熟。庞尚鹏兄弟三人皆入仕途,大弟尚鸿“持论侃侃,不随流俗”⑤颇有乃兄风采;其长子端业为府学生,长孙建极以祖父荫官生,可谓满门书香。

庞尚鹏虽没有摆脱士为贵的传统观念,但他同时认识到:“学贵变化气质,岂为猎章句,于利禄哉?”若子孙实在不适合读书或科举无望,庞尚鹏也不甚勉强,他提出了耕读务农为本,辅以经商的多元化生财道路。《庞氏家训》要求子孙“必亲农事,劳其身,食其力”“思祖宗之勤苦,知稼穑之艰难”,庞氏虽然在当地属于大族,但“田地土名坵段,俱要亲身踏勘耕管。岁收稻谷,及税粮徭差,要悉心磨算”。只有在土地离家太远无力顾及的情况下,方可找人承佃。此外,家训中还对池塘养鱼、种植果蔬、堆集柴草等具体事宜作了规定,要求人无遗力,地无遗利。

16世纪以来,商品经济在中国获得长足发展,更加刺激着人们对金钱与物质的疯狂追求,在利益驱使下,许多农人开始从耕种了大半生的土地中走出来,投入到商品经济的滔滔洪流中。正德前后苏松地区“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⑥。一些不得志的士人举子也转而从商,进一步推动了舍本逐末之风的盛行。受此风气影响,再加上庞尚鹏的父亲也曾做过木材生意,所以《庞氏家训》中也屡屡提到工商业可作为从业、治生的补充,公开提出“民家常业,不出农商”,表明庞氏对子弟从商的支持。不过,工商业毕竟自古就居于从业末流,即便明中叶之后商人地位崛起,但官本位与自然经济仍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明代士绅的择业观虽有变化,还是跳不出传统藩篱;况且经商投资大,风险高,不似农业那样收效稳定,哪怕是庞尚鹏这样较为开明的士大夫,最后也只能表示,“士为贵,农次之,工商又次之”,若经商无厚利,则回归土地方为上策。

(二)勤则生财,俭则保家

如何对有限的财富进行分配使用,保证家业不堕,是一个家族考虑的重要课题。勤俭持家,就是众多士绅参考先贤古人的理论与历代家族兴衰之过程从而给出的最佳答案。

勤为开源,家人的衣物要亲自纺织,不许雇人,“丈夫岁月麻布衣服,皆取给于妻”;田土要亲自耕管,“菜蔬各于园内栽种,分畦浇灌,各考其成,某人种某处,某人种某物,随时加察,以验勤惰”。;妇人主持中馈,必当躬亲为之,“凡朝夕柴米蔬菜,逐一磨算稽查,无令太过、不及”。

俭为节流,家训中对庞氏家族每年的收支计划作了明确规定,建立《岁入簿》和《岁出簿》;冠婚祭祀革除一切繁文缛节,待客、嫁娶、吊丧、交际的用度都有详细交代;子孙皆“布衣蔬食”“唯祭祀宾客之会,方许饮酒食肉,暂穿新衣”;亲戚之间往来馈赠“以俭约为贵”,“每次用银,多不过一钱”,至于拜帖、礼帖、请帖,一律使用单柬,不用封筒等等。这些节俭持家的规则使庞氏子孙养成了“尺帛、半钱,不敢浪用”的美德,在“侈靡日甚”的明代中后期,显得更为难能可贵。

(三)守护祖宗产业

《庞氏家训》要求子弟对房屋、田地、池塘等不动产业以及历代相传的书籍字画慎重守护,若有变卖房产、田土的行为,则要处以“不许入祠堂”的严厉惩罚。庞尚鹏还硬性规定子孙不得入城市定居,理由是:“住省城三年后,不知有农业;十年后,不知有宗族;骄奢游惰,习俗移人,鲜有能自拔者。”上述规定反映了小农观念在传统士绅中的根深蒂固,在他们看来,土地、房产是一个家族兴旺发达的基础,一旦手中获得流动资金便用于置田购地;而且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土地买卖、兼并的现象层出不穷,如果子孙擅自析分家财,将土地划成零散的小块,很可能被别人兼并,使家族遭到破产的冲击。

三、女子教育

《庞氏家训》特为女诫列有专篇,说明庞尚鹏对女德的重视。家训规定女子在六岁之后便不再踏出闺门,直至其出嫁。在出嫁之后必须以夫为天,所谓“贞女从夫,世称和淑。事夫如天,倚为钧轴”。明代士绅外出求学做官,妻子则居于家中侍奉舅姑、“日祈百福”,“教子读书,勿如禽犊”。除此之外,主妇还需操持家务,安定后宅,要协助丈夫维护家庭和睦、兄弟友爱,必须善于处理妯娌关系,让彼此相交甚欢,“毋相鱼肉”。

男女、内外有别,传统经典早已提到:“男女有别,而后夫妇有义;夫妇有义,而后父子有亲,父子有亲,而后君臣有正。”⑦龐氏家族继承了这一思想,女子不轻易接见他人,即使是“娶妇初归,惟谒祠堂见舅姑,次及本房有服亲属”。女性应断绝与三姑六婆的往来,因这些人时常在社会中奔走,出入他人门庭,好搬弄是非令家宅不宁,更引诱人上当受骗,造成家庭财产的损失。其实,钱财损失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妇女会受到外界的诱惑而不安于室,打破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角色认同感,扰乱儒家理学倡导的传统生活秩序。

在庞尚鹏的观念中,对夫权的绝对顺从就是对女性的全部要求,当男子在外“治国平天下”时,女子要做好贤内助,支撑起家庭的重担,为丈夫解决后顾之忧,这样才算做到了为妇之道。

结语

《庞氏家训》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作为封建社会的维护者,家训的思想主旨仍是教育后代遵守传统道德、礼仪,如强调家庭成员和睦相处,修身治学,刻苦勤俭以及男尊女卑、男外女内等等。同时,它又融入了明代社会发展的新潮流,提出了士、农、工、商多元共生的治生理念,体现了家训教育思想的灵活性。

由于《庞氏家训》行文简洁通俗,条目具体且容易实施,更重要的是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所以它一经出稿,其“遵礼度”一章中就有四条被纳入乡约。不仅如此,后世的士绅在撰写家训时也常将它作为参考。

放到现代社会来讲,尽管《庞氏家训》中有些许不通人情甚至糟粕之处,但其中仍有不少精神文化内涵值得我们挖掘,要借鉴它关于人格塑造、家庭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为现代家庭教育作出指导。

注解:

①张廷玉等:《明史》卷二九六,中华书局,1974年,第7576页。

②《漫录评正》卷三。

③庞尚鹏:《庞氏家训》,载《丛书集成初编》,中华书局,1985,年。本文之后所引资料未注明出处者,均引自《庞氏家训》

④《明史》卷二二七,第5951页。

⑤黄宗羲:《明文海》卷四五〇《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惺菴庞公行状》,清涵芬楼钞本。

⑥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一三,中华书局,1959年,第112页。

⑦《礼记·昏义》

参考文献:

[1]《礼记》[M].北京:商务印书馆,1947年.

[2]朱熹注.《周易》[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3](光绪)《广州府志》[M].清光绪五年刊本.

[4]黄宗羲.《明文海》[M].清涵芬楼钞本.

[5]庞尚鹏.《庞氏家训》[M].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6]张廷玉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

[7]何良俊.《四友斋丛说》[M].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

[8]徐少锦、陈延斌.《中国家训史》[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

[9]邓智华.《封疆大吏与社会变革——庞尚鹏及其时代(1524—1581)》[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7年.

[10]罗一星.《明清佛山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

[11]赵虹辉.《试论<庞氏家训>中的优良育人传统》[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8(2).

[12]陈茂山.《试论明代中后期的社会风气》[J].史学集刊,1989(4).

[13]王瑜.《明清士绅家训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作者简介:段乃粲(1991—),女,汉族。山西忻州人,硕士在读,单位:山东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史。

猜你喜欢

修身理财
打好“修身”基础 方能“担当”大任
给老年人的理财建议
论如何培养高中生理财意识
在家风建设中如何增进亲子教育
大学生理财能力现状分析及提升途径的研究
明清家训“修身、齐家、处事”思想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