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位一体的创新深度思考

2016-04-20三澍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易经矿坑公墓

当下,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中高速增长期,亦是经济增长方式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期,在党和国家领导人所提出“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大政方针指引下,全国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创新热潮。一时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已经出现。创新激发了国人的智慧井喷,创新带动了经济发展,由国家所提供的前所未有的创新环境,给每一个国人带来了无限的机遇。

五位一体的创新深度思考,从五个产业和行业广泛地论述了各方的利益关系,以各方需求为基础,最大限度的整合了各方资源,并对其资源需求进行了有效配置,使其充分释放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工矿产业

说到工矿产业,在此所要阐述的是矿坑废弃土地问题。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大大小小废弃矿坑达14万座之多,矿坑废弃土地达数百万公顷,这些工矿废弃地,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在一些地方,甚至威胁到了人们的生存。

国家土地,对于一个国家而言,首先是主权的神圣不可侵犯,同时,它又是一个国家人民赖以生存唯一资源,我国的土地拥有量与人均占有严重不成正比,由于人多地少,土地供需矛盾在我国始终处在紧张状态。

改革开放后,伴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加,可开发用地资源不足,由此产生的土地利用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面对这样一种局面,废弃数百万公顷土地,着实令人遗憾和惋惜。

废弃矿坑的形成,与掠夺性的土地使用和破坏性开采有关,被破坏的土地质量状况严重到无法利用的程度,这些土地被人们称为问题土地或废弃地。在这些问题土地上,大量的粉尘、涌水、滑坡、泥石流、重金属污染、土壤板结等诸多损毁现象存在,导致土地不能耕种,不宜人居,不适绿化。如此惊人的土地废弃问题,引起国家高度重视。从1988年起,特别是2011年以来,国务院、国土资源部连年下发文件和规定,要求对工矿废弃土地复垦。矿坑废弃土地复垦问题,成为国家对土地管理的重要方针政策。1988年,国务院颁布《土地复垦规定》,规定中指出:“对在生产建设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的状态。”同时,规定中还强调指出:土地复垦实行“谁破坏,谁复垦”的原则。

规定有了,但实际执行情况又如何呢?用国务院法制办负责人《土地复垦条列》有关问题答记者问中所言:“大量的历史遗留损毁土地尚未及时得到复垦,出现了损毁土地‘旧账未还清,新账又增加的情况。”

说到土地复垦,简而言之,就是把废弃土地改变成可供常态化利用的土地。复垦的目的是明确的,但是复垦实践中的问题也是丛生的,由于复垦是还旧账,面对资金投入和复垦方向问题,从复垦的现实层面看,复垦效果并不尽人意。由于我们在复垦问题上的态度是追求复垦,这便在现实中滋生出不少敷衍思想,甚至个别地方借用复垦名义钻政策空子,建起了别墅和高尔夫球场。出了这种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面对复垦问题缺少创新精神和创新想法。一说到复垦,很多人都习惯认为:矿坑土地已经废了,如果废的少点也那么地了,现在废的太多,到了非治理不行的程度,所以我们要复垦。这样想问题,无形中把复垦的利用目标降低了,目标降低,其复垦后的土地价值也大打了折扣。由此,现实复垦工作才出现了敷衍利用现象发生。

什么是理想的复垦?在我们看来并不是复垦只为复垦,而在于复垦方向,真正面对复垦。应提倡高标准,严要求的指导原则,只有这样,经复垦后的土地,才能充分体现出五个方面的利益。这五方面利益分别是:管理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多方受益,持久效益。复垦后的项目达到了这五方面效果,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复垦。据此要求,我们认为,当下的复垦效果,之所以不尽人意,问题就出在复垦选项上。面对废弃矿山土地,从国家到企业,针对矿产资源枯竭后的矿区土地废弃问题,复垦的愿望和态度始终是热心积极的,一致认为,矿产资源枯竭后的矿区,不应该将其视为城市负担。话是这么说,但仅仅提高认识是不够的,正像有学者指出的那样:如果能将其转型和再生,它便会成为提升城市实力的新动力。问题是:只有态度,愿望和决心还是不够的,缺少创新办法,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复垦问题的。面对“问题”土地,首先要给出合理有效的办法,在这一前提下,坚定决心,加大执行力度,才会产生废弃矿坑复垦的杰作。

不可否认,造成大面积矿坑土地被毁,历史责任重大。抚今追昔,在计划经济时期和改革开放初期,废弃矿坑土地问题并不显得有多么严重的负面影响力和破坏力。因为,那个年代我们的城市规模扩张度较轻,特别是计划经济时代,人口也没那么多,所以,那会儿的土地利用价值相对较低。改革开放中期后,普遍的城市版图都在扩大,随着市场经济多元化纵深发展,工业用地、商业用地供需矛盾快速变得紧张起来。由于土地供需关系紧张,导致土地价格呈百倍千倍甚至万倍飙升,我国从此进入寸土寸金时代。城市规模拓展,使那些占据着城市边缘的工矿废弃土地,变成了人们的眼中钉、肉中刺、镜中花。大面积的工矿废弃土地不仅仅是废弃了那么简单,以辽宁省抚顺市和阜新市煤矿塌陷问题为例:矿坑塌陷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城市居民的生存环境。像这种严重危害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号称“钢都”的东川铜矿,在资源枯竭后,当地居民人去楼空,造成上万人的小镇大迁徙。还有贵州万山的“汞都”,情况也类似,整个矿区地下200米基本被掏空了,现如今成了令人伤痛的废墟。

2011年,国务院下发《土地复垦条列》,再次明确强调土地复垦的主体责任,条例要求,重点加强落实监督机制,全面有效地建立监管制约机制和资金保障机制。

问题是,如何能更好地抚平这些大地疤痕和病灶,从实际操作中反映出的问题看,办法少于问题。纵观我国复垦之现状,大多都缺少创新思路,成功的案列则更是少之又少。正如我们上述所言,真正的复垦,应该具备五方面的要素,才称得上成功复垦。但现实情况是:我们无法否认,复垦思路西化的成分较多。当然,我们有理由承认,在矿坑遗址复垦问题上,西方的成功经验确实比我们多,人家的很多案列都比较切合实际,也很超前。例如:法国巴黎的比特·绍蒙公园,建成于1867年,它是由残败矿坑变身而来,在破败的矿坑遗址中建公园,它堪称先锋之作,是世界造园史上的著名案例。人家在一百多年前就有如此的创新思维,实乃令人钦佩。矿坑遗址建公园,这一成功案例影响了我们,在说到废弃矿坑复垦时,我们很大一部分思路借鉴于国外,借鉴是必要的,但是,任何借鉴,它首先不应该成为一种模仿。这些年来,我们也一口气建了70多家遗址公园,有消息说:矿山遗址公园还在建。中国缺少园林景观吗?答案是不言而喻的。我们的矿山遗址公园,运营效果如何?据有关方面调查资料显示:整体质量不高,创意不足,全球排行榜前20名的矿业遗址世界遗产名录中,没有一家是我们的。这一事实,是否可以提醒我们:任何创新思路,一定要根植国情土壤,否则,再好的东西,一定是水土不服的,也未必如人所愿。看看我们建成后的矿业遗址公园运营状况便可知晓:旅客寥寥无几,收入入不敷出,其运营状况可谓履步维艰。

我们在思考复垦废弃矿坑土地时,创造性地打破了固化思路,首要考虑的问题是:什么是“废”,然后才可以谈是否弃的问题。对此我们自问:为什么矿产资源枯竭后的矿山土地废弃了呢?在思考中我们得出的结论是,说资源枯竭后的矿山土地废弃,这种认知态度本身是不客观的,是有误区的。所谓废弃,其评判依据为某种矿产类资源枯竭,依此来评判矿山土地价值,如果这一价值不存在了,便把矿坑定性为废弃,这无疑是片面的对待矿坑土地。人们常说:因地制宜,在复垦方向问题上,我们在项目选择之初,便尽力回避“废”字,我们坚信,矿坑土地,存在着前后两种或叫两个阶段的功能与状态,原有的功能与状态只代表从前。以煤矿为例:当煤炭资源枯竭后,只能说矿坑原功能状态消失。但这绝不代表整个矿坑废弃,即使矿坑的物质资源全都失去利用价值,那么该矿坑的象尚存在,本着这一原则,我们便依象立项,从根本上寻找出复垦方向,绕开复垦荆棘丛林,创造出一条既有社会效益又有经济效益的复垦之路。

废弃矿坑的重生,尚有许多空白和许多可能,我们在调查后分析认为:复垦的荆棘之路上,其障碍是:建设期长,资金不足,创意不足,没有亮点,效果不好,兴趣不大,宣力不够等皆是复垦之路上所反映出的问题,综合其不足,我们认为原因出在思路封闭僵化,一味借鉴照搬。既然如此,建设期短,投资少,因地制宜,能够体现多方利益关系,投资者兴趣十足,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持久,才是我们要选择的复垦创新方向。依此方向,便可找出废弃矿山重生的空白与可能,并从中创造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矿坑废弃土地复垦方向和道路。并据此启发式地带动人们对废弃矿坑复垦的创想兴趣。这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复垦之路,它所要体现的是,生态修复效益,投资运营保障机制,规范化的管理力度,从节约集约中,要效益。正如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工作的通知》中指出的那样:“通过对历史遗留的废弃地复垦利用,并与新增建设用地挂钩,合理调整建设用地布局”。我们本着一个创新原则是:创新项目,不能寄望于一蹴而就,更不能是昙花一现,创新理念也好,创新模式也好,其项目内含的五个方面要素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即使有新理念,那也是暂时的昙花一现,若不可能持续发展,说什么都是假的。

二、殡葬产业

废弃矿坑土地闲置,殡葬用地需求告急。在这一节,我们又说到了土地问题,在我国,特别是当下,当人们遇到土地问题时,就是两个字,头疼。土地供需矛盾尖锐,因为土地问题引起的纷争,不是偶有发生,而是时有发生。当然,这些都不是我们想要说的问题,在此,我们所要简略阐述的是殡葬用地问题。

说到殡葬用地问题,要从前后两个阶段阐述,这两个阶段分别是时下公墓用地和未来公墓用地需求。

入土为安,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确切地讲,入土为安是中华民族文明民俗文化,为什么这么说?孔子在《易经系传》中说:“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我们将这段话译成现代汉语是这样的:上古时期,人类尚未走进文明,那个时候的人死后,用树枝,柴草一捆就葬了,既无坟墓,也不做任何标记,后世圣人,根据《大过》的卦象,才有了棺椁。通过孔子这段话,我们得知,殡葬,是人类文明进步风俗。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殡葬民俗的伟大而又深远的意义已深入人心,几千年来,无论是帝王将相,草舍村夫,无不尊崇着这一民俗,皇家建陵寝的重要性和国家的命运相连在一起了,寻常百姓人家,对殡葬的期望值虽没有皇家那么高,但葬地与葬地风水可惠及子孙万代这一观念,也是根深蒂固的。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国家提倡殡葬移风易俗,把殡葬改革纳入法制化轨道,数十年来,基本实现了殡葬火化制度,在文明进步之路上又迈进了一大步。但是骨灰殡葬,仍没有从根本上脱离入土为安的民俗观念,入土为安这一传统的殡葬形式,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应该不会有较大程度上的改变,既然如此,殡葬用地供给问题,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政府要面临的问题。

时下公墓用地问题:

现下,我们的公墓用地问题已经处在一种告急状态,这种状态已经持续很久了。我们知道,我国政府目前正在进行全面的体制改革,简政放权的力度是前所未有的,各行各业的审批权力都在下放。但是,公墓项目审批权,仍牢牢控制在国家手上没有放开。有消息称,由国家控制的公墓审批权不但没有放开,而且未来尚有进一步收紧的可能。公墓审批控制的这么紧,主要原因是土地供给。有资料显示:南京市20年没有批过一家公墓开发;杭州市到2020年前也不会再批。目前看我国公墓项目开发这条路是走不通的。由于公墓土地供给能力所限,导致殡葬业只能走销售,提供设计和一条龙服务之路。

现下,我国公墓用地存量并不富裕,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合法公墓1300多家,仅以上海为例:上海合法经营性公墓有44家,占国有土地7500亩,截至目前,上海可使用公墓土地资源还剩2000亩,上海年死亡人数12万,如果都选择公墓殡葬,将很快无法满足土地供应。上海的公墓用地存量是这样,其它省份的情况也好不了哪去,甚至更糟。比如北京,天津两市情况看,由于公墓用地紧张,导致公墓价格上涨,出现了天价公墓现象,两市居民难以承受高价公墓,很多人被排挤到周边城市购买墓地,距北京百公里内河北涿州市,公墓购买者90%都是外来的。

再有,由于公墓用地供需关系紧张,导致我国公墓行业乱象丛生,小产权公墓究竟占去了多少国有土地,这恐怕是没人捋得清的问题,小产权公墓的存在无形中给国家土地管理和民政部门审批带来了巨大麻烦。

目前,我国公墓用地面临着迁移问题,随着城市规模的拓展,跟工矿废弃土地情况类似,我们很多城市的火葬场,殡仪馆,公墓,小产权公墓所在地已经处在城市区域内,逼着公墓迁移已成必然,怎么迁,迁去哪里?国家会有如此多的储备土地供其迁移吗?这些问题都是摆在政府面前待解决的问题。

殡葬业的问题远不止这些,这诸多问题和丛生的乱象,给殡葬管理造成了巨大障碍,究其麻烦的原因,说来说去,最后,全部的焦点都集中在土地供给问题上,缺少强大的土地输出能力,将没办法从根本上解决殡葬管理的诸多矛盾。不仅如此,殡葬用地矛盾很快就会由乱象丛生转化为巨大的土地供需关系矛盾。

我国在各个方面准备尚不足的情况下,提前进入老年社会,人口迅速老龄化,必将给殡葬土地需求带来巨大压力。有资料表明:我国现下年死亡人数为1037万人,到2020年前,有专家估算年死亡人数为1555万人,我国老年人口由2014年过2亿后,这个数字近两年迅速上升,到2050年前,我国老年人口保守估计将超过4亿人,通过这组数字,我们仅以殡葬用地安置方面说,这几个亿老人,在2050年前,35年内殡葬用地面积占有量至少需300万亩之多。为此,我们可以预估得到,未来35年内,殡葬用地供给压力是前所未有的,而土地供需矛盾也是不可调合的。

深化殡葬改革,是解决公墓用地供需矛盾最有效的办法,因为,只有深化殡葬改革,破旧规矩,立新规矩,才能从源头上彻底解决矛盾。如果,面对眼前矛盾和未来矛盾,我们只把眼光放在提高服务质量,从管理要效益,都不会达到从根本上决问题。要知道,殡葬产业的瓶颈是土地供给,所以,要想彻底消除殡葬业的一切弊端和乱象及矛盾,增加土地供给量就能让所有问题得到解决,这便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关系。有了土地,各种矛盾便会迎刃而解,捋出头绪,有了土地,便可消化各种矛盾,但是,我国最缺的就是土地供给能力,如果我们有很强的土地供给能力,也不会有这么多的殡葬业乱象丛生了。道理是对的,但是,我们真的没能力供给殡葬用地吗?其实是有的。

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都存在着正反两个方面的因素,这也是我们常说的有一弊就有一利。针对如何供给殡葬用地问题,我们想到了工矿废弃土地,数百万公顷的土地闲置在那,如果能把公墓安置在其中,那样一来,它将会拯救两个产业,而这两个产业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就是土地。现实讲,工矿废弃地,殡葬用地,各自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强调利用并分而思之,如果能将其合而思之,其实这就是创新,我们不能单纯为了复垦而绞尽脑汁,这样做很难想出什么好的办法。同样,在思考人口老龄化问题时,也不要一味地感叹养老成本和税收曾加问题。对此,我们试着把这两个方面问题合起来思考,发现这两方面问题其实完全可以视其为一个问题。当然,这两方面的问题合二为一后,它所拉动的其它产业和行业规模空间是不可限量的。因为,合二为一,废弃矿坑土地会得到很理想的复垦,同样,殡葬业从管理到治理再到需求也会得到很理想的效果。将这两个问题联合思考后,我们提出:现有火葬场,殡仪馆,公墓移入废弃矿坑遗址中一并运营,必可达到一个项目产生多元化利益的效果,从而达到的目的是:系统管理效益,合理价格优势,高效服务优势,土地节约集约效益,环境保护效益,等一举多得的优势,而且,所有优势不仅能充分在理论中得以充分体现,更能在实践中得以充分体现,更能在实践中得到收益。

三、风水行业

要想实现上述目标任务,关键问题会集中在风水上面。风水,简单说属于传统文化和传统观念,在某种程度上,这一观念的重要性不输于其它传统文化概念。在我国,阴宅阳宅风水的利用,有几千年的历史,人们不仅信其有,在某些方面,甚至更加重视它的存在。改革开放后,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中国,洋文化面对我们的传统文化,其冲击力是很大的。但,在某些传统文化领域,洋文化无法撼动,在这些无法被其它文化所撼动的领域中,就包括风水文化。对此,我们深知,矿坑遗址建公墓,如果这一设想有障碍,或者说我们能碰上的阻力是什么?无疑是风水问题。要知道,风水问题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认知观念问题。好在,我们在这方面的研究又是精通的,在风水研究过程中,我们早就发现,现世面上流传甚广的风水学理念,几乎全是错误的,虽然这些错误的理念几千年来一直在延用,但错误就是错误,并不能因为应用就证明它不是错误的。为此,我们在这专门对阴宅风水的理念和应用问题加以论述。

说道风水,必谈《易经》,《易经·系传》里说;“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由此可知,《易经》为观象而来,所以,历代风水师皆认包牺氏为风水始祖。我们研究《易经》风水十几年,追本溯源,发现若以《易经》取象类比原则,来衡量现下世上流行的风水理论,则存在着非常之大的问题。特别是阴宅风水理论,则几乎全是错的。而且,这些错误的风水学理论,随着历史的延续,似乎以真理的面目形成了一种固态的思维定势在社会上流传,本来是以讹传讹,人们却尚不知错。说到这,有人要问:否定是要有根据的?那好,以彼道还击彼身,我们仅举一例阐述如下:

《说卦传》讲:“坤为地,为母,为釜……;艮为山,为径路……”“艮”为山,历代将“坟”取象为山。即“坟”的象以“艮”卦来代表。按现在流行的阴宅风水理论,“坟”葬在山坡,平地之上,以《易经》的取象原则,其卦象为《剥》,《剥》者,烂也,其在六十四卦中为最凶险的一卦,比《否》卦还不如。无庸置疑,《易经》的原则为,有此象则有此德,有此德则有此结果。对此,天下哪个风水师敢说,这样的风水能护佑后人?故,我们指出的习惯性风水学理论,它就是错误的。妄言的风水学理论,一直以来都在自欺欺人。

又有人会问:《剥》卦为六十四卦中最差的,那么,最好的一卦是什么呢?是《乾》卦,还是《坤》卦,还是《大有》,《泰》卦?结论是,这些卦是很好,但还不是最好,因为这些卦虽然卦意吉利,但六爻有吉有凶,并不完美。说到这里,肯定有人不以为然,《乾》,《坤》,《大有》,《泰》卦还不是最好的,那还有什么是最好的?你们的风水理论是什么?它是无懈可击的风水理论吗?当然,既然我们敢说创新风水理论,那一定是要以理服人的。

(一)风水的源头

风水术来源于《易经》,除称相地术、堪舆术之外,还有图墓、图宅、葬术、青乌、青鸟、地理、卜宅、卜地等名称。

历代堪舆家均认为,始作八卦的伏羲为始祖,其原因来自《易经系辞》,如:“《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地理人子须知》讲:“研究法象的,没有超过《易经》的。”中国人的文化就是《易经》文化,其行为准则,均来自《易经》。《易经》文化已融化在国人的血液中。伏羲始作八卦,又被后人推为风水始祖,风水当然被称为《易学》风水,这是毫无疑义的。故,《易经》就是风水的源头。所以,说到风水的原则,应符合《易经》的原则,不适合《易经》原则的风水理论全都是错误的。

(二)《易经》与三易

《易经》是风水的源头,论风水必先论《易经》,这是毫无疑义的。

《易》有三易,据《周礼·春宫·宗伯》讲:“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卦皆六十有四。”《连山易》、《归藏易》皆已失传,存下来的只有《周易》。《连山易》、《归藏易》的失传,孔子当负有责任,这一点明儒王阳明在其《传习录》中讲的很清楚,“删述六经,孔子不得已也。自伏羲画卦,至于文王,周公,期间言《易》如《连山》、《归藏》之属,纷纷籍籍,不知其几,《易》道大乱。孔子以天下好文之风日盛,知其说之将无纪极(无纲纪之极),于是取文王,周公说而赞之,以为惟此为得其宗(认为只有文王、周公的主张才把握住了《易》的宗旨。)于是纷纷之说尽废,而天下之言《易》者始一。”

其实,《连山》、《归藏》并没有完全失传,后世象数《易》学,及各种术数如《奇门遁甲》等,便有《连山》、《归藏》的影子,限于篇幅,此处不论。

(三)阴宅风水的缘起

“阴宅风水”文化的兴起,无非以下几种因素:中国人的“孝”道文化;佛教中的轮回转世,因果报应观念深入人心,对后世子孙的庇荫思想。

《孝经》全面阐释了中国的“孝”道文化,将“孝”道提到相当的高度。如: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

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夫然,故生则亲安之,祭则鬼享之。是以天下和平,灾害不生,祸乱不作。故明王以不孝治天下也如此。《诗》云:有觉德行,四国顺之。”

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

“父子之道,天性也,君臣之义也。父母生之,续莫大焉。君亲临之,厚莫重焉。故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理。”

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

“宗庙致敬,鬼神箸矣。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於四海,无所不通。《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

子曰:“孝子之丧亲也,哭不偯,礼无容,言不文,服美不安,闻乐不乐,食旨不甘,此哀戚之情也。三日而食,教民无以死伤生。毁不灭性,此圣人之政也。丧不过三年,示民有终也。为之棺椁衣衾而举之,陈之簠簋而哀戚之;擗踊哭泣,哀以送之;卜其宅兆,而安措之;为之宗庙,以鬼享之;春秋祭祀,以时思之。生事爱敬,死事哀戚,生民之本尽矣,死生之义备矣,孝子之事亲终矣。”

朱子曰:“葬之为言藏也,所以藏其祖考之遗体也。以子孙而藏其祖考之遗体,则必致其谨慎、审重、诚敬之心,以为安固久远之计,使形体全,而神灵得安,则其子孙昌盛,而祭祀不绝。”

“风水术”真能使人达到庇荫子孙的目的吗?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求好风水,不可不修阴德,亦即“好风水”以德求之,这是前提。历代皇帝、富豪、多方考察,务使其风水完美无缺,然后葬入其中,他们的子孙并没有传之久远,大家读史便知,无需多言,而孔、孟范文正公之家历久不衰,当然不完全是风水的原因,积德之故也。

蔡文节公说:“积德为求地之本也,凡人欲为子孙永远计者,当以公心处世,方便行事。一念合理,百神归向,择地论穴,又其次也。不然,吾德不修,而徒责效於祖宗父母之遗骨,其悖逆不孝之罪,适足於取诛,谴於造物,顾何益哉!”

总的来说,要想“阴地”好,先要“心地”好。宋谦《父诗》说:“世人尽知穴在山,岂知穴在方寸间。好山好水世不欠,苟非其人寻不见。我见富贵人家坟,往往葬时皆贫贱。迨其富贵力可求,人事极时天理变。”

(四)论“谦”德

德之最者,莫如“谦”。《序卦》曰:“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谦。”崔觐曰:富贵而自遗其咎,故“有大者不可盈。”当须谦退,天之道也。《孝经》曰:“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若高而忌危,满而自溢,是富贵而自遗其咎矣,故曰:“有大者不可以盈。”大有而继之以谦,其即《虞书》“谦受益,满招损”之旨也。

六十四卦,唯“谦”卦六爻皆吉。卦辞曰:“谦,亨,君子有终。”郑玄曰:“艮为山”、“坤为地”,山体高,今在地下。其於人道,高能下下,谦之象。亨者,嘉会之礼,以谦而为主。谦者,自贬损以下人,唯艮之坚固,坤之厚顺,乃能终之,故君子之人有终也。《史记·乐书》“君子以谦退为礼,”故礼以谦退为主。自贬损以下人,合於嘉会之礼,故亨。“艮终万物”,以其坚固。“坤无成而代有终,”以其厚顺。君子之人,体“艮、坤”之德,故有终。

崔觐曰:若“日中则昃,月满则亏。”损有余以补不足,天之道也。“朱门之家,鬼阚其室”,“黍稷非馨,明德惟馨”是其义也。韩婴曰:“夫《易》有一道焉,大足以治天下,中足以安国家,近足以守其身者,其唯谦德乎。”是“卑以自牧”之义也。

《道德经》中,关于“谦”德的论述亦有很多,如:“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功遂身退,天之道也。”“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候王自称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万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历代关于“谦”德的论述,故事,还有很多,此不赘述。

(五)“谦”卦卦爻辞

谦、亨、君子有终。

彖曰: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

象曰:地中有山,谦;君子以捊多益寡,称物平施。

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象曰: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六二:鸣谦,贞吉。象曰:鸣谦。贞吉,中心得也。

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象曰:劳谦君子,万民服也。

六四:无不利,□谦。象曰:无不利□谦,不违则也。

六五: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象曰:

利用侵伐,征不服也。

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象曰:鸣谦,志未得也;可用行师,征邑国也。

附译文:略

(六)《易经》的“象”与“风水”

《周易·系辞下》:“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由此可知,《易经》八卦是观象而来,其是《易经》重要的构成因素,通过观象,“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系辞》是孔子研究《易经》的论文,对《易》的来源作了充分说明,那就是《易》为观象而来,有此象便有此德,形成《易经》六十四卦。《系辞》中有关章节如下: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圣人有似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似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是以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响,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其孰能与于此?《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谓也。”

“夫《易》何为而作也?夫《易》开务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县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贵;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系辞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断也。”

《易》曰:“自天祐之,吉无不利。”子曰:祐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也。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

《说卦传》是研究《易经》的十翼之一,重点说明八卦的取象特点所说卦象是上古圣人“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而来,是《易经》源头。如:“乾为马,坤文牛,震为龙,巽为鸡,坎为豕,离为雉,艮为狗,兑为口。”“乾为天、为圆、为君、为父、为玉、为金……”“坤为地、为母、为布、为釜、为均、为大舆……”“艮为山、为径路、为小石、为门阙、为丘、为坟……。”

“阴宅风水”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众多流派,各派之间,意见相左,各执己见,矛盾重重,功诘日多。虽然各派都自称,自己这一派的风水理论来自《易经》,视《易经》为最高指导原则,虽然愿望是好的,却因自己的无知,错解了《易经》风水。众多的术士们均知《易经》是观象而来,《系传》、《说卦传》作了大量说明,毫无疑义。“坤为地、为釜”,“艮为山、为坟墓”。将墓建在高山,平地之上,其卦象为《剥》卦。《杂卦传》说:“剥者,烂也”。六十四卦中,《剥》卦为最不好的卦,其凶犹在《否》卦之上。根据《易经》的原理,有此象则有此结果,这样的风水,还能体现中国的“孝”道文化吗?还能庇荫自己的子孙后代吗?

《剥》卦爻辞及译文,略。

(七)现代墓藏风水应如何做

《易经》作为所有术数(包括风水)的源头,当然可称为宪法,所有的术数门类至多称为地方法规,当地方法规与宪法冲突时,当以《易经》作标尺、规矩,来正本清源,特别是风水术。否则,称为“《易经》风水学”名实不符。

现代风水(阴宅)应如何做呢?很简单,即按《易经》的原则,取象类比,取得好的卦象。有此象必有此德,好的卦象则有好的结果。六十四卦,没有比《谦》卦更好的了,六爻皆吉。“坤为地,为釜”,“艮为山,为坟”,“坟”在“釜(坑)”中,正合《谦》卦之象。民间有谚语,“聚宝盆中住,儿孙青云路”,正是《谦》卦之象的民间说法。体现“孝道”没有比“谦”卦更好的了,庇荫子孙没有比谦德更好的了。

《新约·路加福音》:耶稣在法利赛人家中说:“凡自高的,必降为卑;凡自卑的,必升为高。”

故此,矿坑作为墓地是非常合适的,其必然能体现“孝道”,使逝者升天成神仙,而逝者成神仙,成佛作祖也更有力量荫庇自己的子孙后代,使之富贵双全,绵延流长。

(八)矿坑墓地的风水安排

《易经》作为中国文化的源头,演变成后世的诸子百家之说,后来,儒、墨、道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的固有文化融合,进而取代“墨”家,而成为中国文化的三大主干之一。所以,提起中国文化,便以“儒家”、“释家”、“道家”为其代表。

矿坑墓地的具体风水安排,使整体大象符合儒家的“天地人合一”原则;符合道家的“阴阳平衡”原则;符合佛家的“因果报应(善因则有善报)”原则。以能使“孝子”体现“孝道”,达到使逝者成神、成仙、成佛、作祖、成圣、成贤的目地;达到庇荫子孙后代,使之富贵双全,绵延流长的目地。

利用矿坑建墓地,各矿象有各矿象具体地貌,地况之分,虽大象不悖,但各分项如若设计不好,便不会使其风水成器,故,矿坑建墓葬,唯一瓶颈是风水,否则,它的害处将是无穷无尽的,须慎行。

四、旅游产业

创新的目的就是要颠覆旧的东西与不合乎时代的传统模式。矿坑遗址建公墓,在风水景观设计方面,我们从源头上杜绝了以往公墓的萧瑟鬼域之境况,我们所设计的公墓景观彻底颠覆了公墓纯粹阴宅的现状,而是阴阳元素相结合带有旅游功能的旅游圣地。公墓内的火化场、殡仪馆与公墓地完全阻隔,其公墓地角角落落都浸透着净化心灵的功能,这一功能所体现的内涵为:道家的“遗世独立,超然物外”的意境;佛家的“众善奉行,自净其意”的依归宗旨,达到儒家的“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目的。我们所追随的儒释道文化,将其文化精髓融为一体,然后再体现在风水景观布局中,与我们上一节所谈的新风水学理念相结合相呼应,在最大程度上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人与自然,天人相应的哲学概念。

将人与自然的关系溶解在景观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静态旅游理念。我们所提出的静态游与当下热门旅游有本质的区别。热门旅游基本上是游身,静态旅游主要体现目的是游心,静态游,在一定程度上可帮助人们在旅游的同时,充分满足的是精神享受,根据这一目标,在设计矿山遗址公墓时,要求不能因为公墓阴宅的现实让人产生恐怖心理和悲伤意识,本着目标追随。我们的公墓景观设计出发点和理念是:死亡,并非是生者与死者的诀别,所谓的死亡,它其实是生命变换为另一种形态而存在,生命,自身便有两种状态,现实状态和虚幻状态,这两种状态都存在于一个空间中。据此,我们用实象虚象相结合作为意境创作原点,专门为人们勾画建造了一个静态生境。在这一生境中,人们可以体验到虚与实共处一室的享受,静态生境在向人们提供美景享受的同时,提升的是人的心灵境界,所以,我们说,它与当下旅游景点相比较,风味不同、感受不同、收获不同等诸多不同。深入研究、全面精通中国传统文化者可在这幅图中读明白景观设计理念和内涵的文化思想:

旅游产业,在我国尚处于新兴阶段,其模式与花样受西方影响较大,在经营实践中,为了吸引游客,不停地跟在人家后面更换新项目、新设施,这样,不仅增加了投资,其中,最潜在的损失是替西方做免费宣传,在此基础上,采购西方设备的钱也被人赚走了。长期以来,旅游业追求的终极目标是新、奇、乐,更换新设施也是为了迎合大众口味,这样的动态旅游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大多数旅游者的兴趣和爱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旅游景点的雷同化,景观内容的平庸与乏味,导致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有一种疲于奔命的感觉。事物的规律总是这样的,这个时代躁动,这个时代的人也躁动,但这种躁动的震荡期总是要过去的,新、奇、乐的供给终究会随着游客的刁钻口味走入乏力阶段,由此,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必定会转入适合于民族性的方面上来。要知道,我们这个民族所崇尚的是君子之道,君子之道讲究的是精神修养和精神满足,即如此,追求心灵纯净是下一步国人接触自然、拥抱自然,在自然中洗涤心灵的期许方向。可现实是,纯粹的静态旅游景点在我国已经不存在了,就连一些寺庙等历史遗址,也从根本上失去了静、虚、空的内容。对此,我们认为,景观欣赏,讲究的是对其景观意境的慢品细噬,目的是让每一个追求心灵净化的人能在此洗涤心灵。

创造一个静态景观,目的是从根本上区别当下旅游景点的喧闹场面,提升游客的旅游质量,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不仅有直观认识,最主要的是有感观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被割裂开来的,而是浑然一体的,这样便能从根本上满足人们在亲近自然时的那份心里期许。人为什么要到各地去畅游?因为人们在畅游的过程中的心里愿望是获得感性畅想,置身于不同景观之中,人便会有不同的畅想,美景的体验转化进入人的内心后,我们应该得到一份心灵慰籍。

五、经济产业

创新想法,最好具备几个方面的元素,才能称得上是根植于国情土壤的好想法。因为,任何想法最终都要通过经营来转化产生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转化,会牵扯到投资问题、运营问题,本创新为矿坑遗址建公墓,这一项目也同样涉及到投资与运营,否则,公墓地真的会变成荒冢一堆草没了的下场。

项目投资,首先要考虑的是投资回报,项目建成投入运营,还要考虑运营费用,总之一句话,项目所需要的钱从哪里来?各方利益如何体现?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从如下几方面简略阐述。

项目市场总规模

矿坑遗址建公墓,其市场规模大致由三方面构成:

公墓收入:通过对现年死亡人数资料统计:现下到2020年,年死亡人数1555万人,按公墓平均售价4万元人民币计,公墓市场年规模可达6000亿。按时下公墓收益率比算,收益率可达55%。但,我们的公墓所占地是矿坑遗址土地,可享受土地复垦相关政策优惠,矿坑遗址建公墓收益率应为90%。

土地置换收入:如果将火化场、殡仪馆、公墓地,小产权墓统一纳入矿坑遗址中建设运营管理,其置换出的土地面积保守估算,应有50万亩之多,按农耕计算置换出的土地价值,每亩年收入两千元,这块收入有10亿元。

殡葬一条龙服务收入:殡葬一条龙服务年市场规模1000亿。

通过上述市场规模略计:矿山遗址建公墓年市场规模可达7000亿之多,此处重点强调,7000亿市场规模为刚性市场规模,规模空间不存在可变下降因素,只能上升。

综上所述:项目的经济效益稳定,在未来35年内,项目收益持久。

矿山遗址建公墓,它的社会效益也是无法限量的,它的社会效益非单纯的社会效益,它其中蓄含的优势在很大程度上所体现的是综合社会效益。

社会效益最大的体现在管理层面,众所周知,我国公墓市场可谓是乱象丛生,这无疑增加了管理成本。随着管理力度在逐年加大,管理成本支出也是巨大的,即便加强了管理力度,但所收效果并不理想,小产权问题、价格问题、服务质量问题、服务价格问题、运营意识问题等等,普遍不尽人意。据资料获悉,诸多反应在管理中的问题,很大原因是由土地供给带来的,再有,时下公墓呈片状分布小而散也是问题之一,从公墓分布情况看,合法经营者有1300余家,北京33家,上海44家,广东92家,其它城市不在此表,像这样呈片状的公墓情况,给管理带来的负面影响巨大。在矿山遗址建公墓,将会彻底改变目前散而乱的现状。我们知道,公墓产业与其它产业在经营形势上有很大不同,其它产业是把争客户源作为经营目标手段在市场中跑马占地,把市场渠道呈面状散射,而公墓市场是一条完全相反的路径。所以,面对公墓产业管理,从根本上改变了散状态而变成线状态,由于矿山遗址存量大,这便可从需求上满足最大土地供给,土地供给能力的宽泛,并在一条固定的遗址矿坑中住宅,这便给管理者提供了极大方便,管理者可利用一套殡葬管理软件,对旗下的公墓情况做到了如指掌。

其次,矿山遗址建公墓,城市社会效益得到体现,我们在前面介绍过,时下很多城市公墓地所处位置已经处于城市“前沿”区域,公墓、火化场、殡仪馆迁址问题迫在眉睫。迁址,首先遇到的问题是用地供给,一涉及到土地供给问题,便是对城市政府的一个考验。因为,太多的城市都不具备土地供给能力,而矿山遗址建公墓,完全不涉及土地供给能力,从另一层面讲,矿坑遗址建公墓,无论是看眼下还是看未来,绝对可堪称其设想是城市土地解放的伟大创想。

再有,社会的环境效益。殡葬产业,虽不能说是重点排污产业,但其火化和祭奠烧纸环节还是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污染,如果将整个殡葬产业移址至矿坑遗址中运营,便可做到从源头上消除污染源的目的。由于建公墓需要,矿山遗址自身污染问题也一并得到治理。

最后,我们要说的是就业社会效益。就业社会效益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逝者身后的留存经济价值,我们把墓主人等同于投资收益人,这类收益人有生前身后两个阶段的收益。通常讲,墓主人其中绝大部分是老人,老龄人群,最明显的表现是其劳动能力的弱化和消失,由于其部分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经费来源于社会保险供给,除此之外,还有部分供给来源于子女。我们常说,人老不服老,人老心不老,依靠社会与子女供给安度晚年,并非老人心愿,可总是事与愿违,人不服老还真是不行,即使你有顽强的生命意识,但人总是要面对现实的,老人身后都想着给儿女留下点什么,有这种想法的老人无疑是对自我生命的一份终极关怀,针对此,我们提出,购买墓地的商业投资计划,大家都知道,所有的产业和行业,都是有投资回报的,唯独殡葬业,所有的支出都没有回报,人们为什么普遍认为投资殡葬业有钱赚,说白了还不是捡了这一方面的便宜。对此,我们的公墓购买变成商业行为后,购买者不但在购买的同时可获得一块永久的墓地,同时,购买墓地所投入的钱,可获得长达20年,每年一定数额的投资回报,而这份回报的数额是购买所花销额度的一倍,简单地说,投资4万,20年可获得8万元回报,这样,老人不但生前每月可领取这份回报,就算老人身后,也可由子女继承这份回报,并按月领取。这与买公墓无回报,还要给人家交管理费相比较,哪个更有意义,不言而喻是我们的设想更有意义。我们把这份回报称为老年人投资再就业。

殡葬服务人员就业。矿山遗址建公墓项目落地后,现下散乱的殡葬服务市场将会得到统一安置,我们粗略算了一下,矿山遗址公墓,全国起码要建1000家,围绕着这1000家公墓的直接和间接服务人员,就业率未来35年内可达1000万人,这一庞大的就业群体,无疑是一个巨大的产业链,而且,这一产业链亦是相当稳固的。

综论,五位一体的创新深度思考到这就结束了,其中尚有许多遗漏和不足,我们会在商业可行性研究报告中作补充。关于这个项目的可行思考,我们认为,关键还是在国家的产业政策方面,涉及到国家产业政策,首先是公墓项目的审批问题,项目是否能得到审批,作为国家民政部,最理想的是给予一个原则性的态度。针对此项目,鉴于废弃矿坑问题诸多这一现象,一家一家去拜谈,其所耗费的时间和资金无疑是一种浪费,如果项目最终审批民政部有了原则性的支持态度,将对项目操作、融资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巨大推动作用。

还有,复垦工矿废弃地方面,单纯的复垦,或矿产主复垦,国家在这方面的态度很明确。但,社会力量参与复垦,特别是涉及到国家产业政策限制的公墓项目复垦,相关的细则尚无规定。故,矿坑遗址建公墓,其中关于公墓项目本身所要支付和缴纳的各项费用,在利用废弃矿坑土地复垦时,是否可得到减免等等,都是这个项目需要支持的问题所在。如果国土资源部能给予原则态度,那本项目的可操作性将会大大增加。矿坑遗址建公墓設想在相关刊物发表后,得到不少反馈信息,这些信息主要集中在项目审批和复垦政策方面,当然,其中反馈信息中多数也涉及到矿山废弃土地评估问题,现实中,废弃矿坑土地面积都很大,又是国有的土地,如果按评估参与社会投资股份,那无疑会稀释投资人利益,这点也是项目落地的障碍,望决策层给出原则态度。

解决了上述项目产业政策问题,我们认为这个设想可以实施。

作者简介:三澍(1982—)女,汉族,黑龙江望奎人,现供职单位:北京创业恒基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本科,研究方向:科技、人文。

猜你喜欢

易经矿坑公墓
神秘的恐龙公墓
《易经·序卦》探微
新見《金山吴公墓銘》考釋
恐怖的大洋公墓
访小龙潭煤矿
矿坑
简析《易经》文化与太极拳
《易经》不是用来算命的
大宋摄夏州观察支使何公墓志研究
预应力锚固技术在矿坑边坡支护中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