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孟子升格运动的阶段新论与升格模型

2016-04-20余坤陈永平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孟子

余坤 陈永平

摘要:两宋之前,并没有如今耳熟能详的“孔孟之道”、“亚圣孟子”这些说法。换言之,宋代之前孟子的地位并不高。那么,宋代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才使孟子的地位提高到几乎与孔子齐名的地步呢?这篇文章以时间先后为顺序,把“孟子升格运动”分为雪藏、萌芽、序幕、高潮和尾声五个阶段,试析各个阶段的主要人物与关键力量,从思想运动方面解析孟子升格的始末,从社会运动方面为孟子升格运动建模,用孟子升格模型对孟子升格运动进行新的科学分期。

关键词:孟子;两宋;升格运动;《孟子》

“孟子升格运动”这一命题由周予同先生于1933年发表的《群经概论》中提出,其他学者也称此为“贵孟运动”或“《孟子》升经运动”。“孟子升格运动”成功地把孟子从学者升为圣人,把《孟子》从子部升到经部。周予同先生只是提出命题,并未进行进一步阐释。徐洪兴在1993年发表的《唐宋间的孟子升格运动》中,详细解释了“孟子升格运动”的始末、分期、原因和运动中出现的“非孟思潮”。而后周淑萍先后发表了《两宋孟学研究》、《宋代孟子升格运动中的四种关键力量》《宋代孟子升格运动与宋代儒学转型》三篇论文,揭示了孟子升格运动中的关键力量与儒学转型的潮流。

一、雪藏期(东汉——唐中)

东汉到唐中这段时期,是“孟子升格运动”的雪藏期。孟子在这一时期的地位不高,大约与荀子齐名,有荀孟或孟荀之说。但在这期间也有不少学者推崇孟子及《孟子》书。东汉的学者赵歧给《孟子》做注,写成《孟子章句》,其中称孟子为“亚圣”①,并提到汉文帝时曾设置《孟子》的“传记博士”。汉朝王充在《论衡》一书中,“问孔”、“非韩”之后,紧接“刺孟”②;孟子也曾一度被误传为孔子之孙——子思子的学生而闻名③;这些例子也可见孟子虽然在两宋之前的地位不高,但是在一些高级知识分子心中,孟子也有一定的影响力,而并非是徐洪兴在其论文《唐宋间的孟子升格运动》中所说的处于“不著不察之列”。

二、萌芽期(唐中——唐末)

大约在中唐以后,孟子被雪藏的情况开始变化。唐代宗宝应二年(763),安史之乱刚刚平息,礼部侍郎杨绾上疏:“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犹试策而已。至高宗朝,刘思立为考功员外郎,又奏进士加杂文,明经填帖,从此积弊,浸转成俗...”(《新唐书》《旧唐书》列传六十七杨绾传)杨绾从科举制上寻找安史之乱的原因,建议废除科举制,恢复察举制,徐洪兴在其论文《唐宋间的孟子升格运动》中认为:“杨绾建议把《孟》《论》《孝》增为明经的科目之一。”但在《新唐书选举志上》中的记载是:“《论语》、《孝经》、《孟子》兼为一经,其明经、进士及道举并停。”杨绾已经建议废除明经、进士了,又怎会把三经增为明经的科目之一呢?疑似有误。

杨绾第一次提出把《孟子》由子部升到经部,虽然并没有被政府批准,但本身德高望重、清廉修德的楊绾,本身也有一些支持者,例如诏给事中李栖筠、李廙、尚书左丞贾至、京兆尹兼御史大夫严武议等人④。这个事件是“孟子升格运动”的萌芽,《孟子》书由“子”升“经”,属于安史之乱后废除科举制说的附带品。

孟子升格运动的萌芽,实际上是趁了安史之乱后一些官员废除科举制运动之风。杨绾等官员建议升《孟子》为经,实际上只是废除科举制、恢复察举制运动中次要的相关举措。

三、序幕期(唐末——宋初)

“孟子升格运动”的序幕由韩愈正式揭开,徐洪兴在其论文《唐宋间的孟子升格运动》中认为韩愈最先把孟子之名放在孔子之后,但“孔孟”之词最早出现于《逸周书.朱右曾序》:俱不悖于孔孟而说者。

众所周知,韩愈创造了儒家的“道统”说:“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柯。(《韩昌黎集》卷十一《原道》)陈寅恪认为:“退之自述其道统传授渊源固由《孟子》卒章所启发,亦从新禅宗所自称者摹袭得来也。”⑤韩愈的道统说受禅宗道统和《孟子·公孙丑》记载“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影响,这也是学界的普遍看法。

韩愈独树一帜地极力推崇孟子,使用“孔孟”来代替传统的“孔颜”。除了影响一部分友人门生外,并没有直接引起巨大反响。李峻岫在《试论韩愈的道统说及其孟学思想》中认为“孟子的学术地位在中唐出现转折。其间,孟子逐渐从诸子中凸显出来,直承孔圣,荀孟并称的说法渐被孔孟并称所取代。而促成这一转变的关键即是中晚唐儒学复兴运动中的核心人物——韩愈...中唐是孟子学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期。此期孟子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这种说法有欠商榷。如果孟子的学术地位在中唐就已转折和很大提高,那就不能解释宋初柳开、石介等人认为很多道统传人胜过孟子,柳开云:(韩愈)而言之过于孟子与杨子云远矣。”石介认为五贤人(孟子、荀子、扬雄、王通、韩愈)但是其中最为杰出者是韩愈。很多史实都可窥出宋初孟子的地位仍与荀子齐名,甚至不如韩愈。可见唐中至宋初,孟子的地位虽略有提升,但提升的幅度还是很小的。而韩愈也只是借孟子来暗示自己得到道统,仅提出了后来尊孟运动的一个理论依据,孟子道统传人的地位真正确立是在宋代,孟子道统传人的地位并不为时人所认可。所以韩愈只是拉开序幕,但他并非是“孟子升格运动”中的关键人物。

韩愈的尊孟思想影响了张籍、皇甫、李翱等一些弟子,这些弟子也存在一些尊孟言论,但影响力较小。唐末皮日休受韩愈影响,继承了“道统说”的思想,他说:“孟子叠踵孔圣而赞其道”(《皮子文获》卷四《文中子碑》);“古者杨、墨塞路,孟子辞而辟之,廓如也。故有周、孔,必有杨、墨,要在有孟子而已矣。今西域之教,岳其基而溟其源,乱于杨、墨也甚矣。如是为士,则孰有孟子哉?千世之后,独有一昌黎先生,露臂填视,垢于千百人内。其言虽行,其道不胜。苟轩裳之士,世世有昌黎先生,则吾以为孟子矣。”(《皮子文获》卷三《原化》)

皮氏又一次提出了《孟子》书的升格要求。唐骼宗咸通四年(863),皮氏上书朝廷,提出:“圣人之道,不过乎经;经之降者,不过乎史;史之降者,不过乎子。子不异乎道,《孟子》也…《孟子》之文,架若经传……其文继乎六艺,光乎百氏,真圣人之微旨也里若然者,何其道哗哗于前,其书没没于后?…伏请命:去《庄》《列》之书,以《孟子》为主,有能精通其义者,其科选视明经。”(皮于文荻》卷九《请<孟子>为学朴书》)和杨结、韩愈一样,皮氏的呼吁也未能引起统治者的关注⑥。

四、高潮期(两宋)

两宋时期,随着三种关键力量的先后介入,“孟子升格运动”被重新唤起,并逐渐达到高潮。这一时期的“孟子升格运动”可分为四个阶段。

1、宋初确立孟子道统传人地位。

孟子的道统传人地位得到了一些宋初学人们的普遍认同,其中以宋初三先生中的孙复、石介二人最为极力推崇。他们是宋初“首出的经学家和教育家”,在当时富有影响力和号召力。孙复曾说:“孔子既没,千古之下,攘邪怪之说,夷奇险之说,夹辅我圣人之道者众矣,而孟子为之首,故其功钜。”⑦石介认为孟子“辟杨墨、正人心,息邪说、行仁义”。他们还高举孟子、韩愈的旗帜,反复强调儒家的“道统”之说。这时“尊孟”俨然已成为学者的时尚。所以,以宋初三先生为代表的宋初学人们是“孟子升格运动”中的第一个关键力量,他们重新唤起了“尊孟思潮”,并广泛传播,孟子的思想也开始被儒家学者们所更加熟悉,并结合韩愈道统说进行重新判定孟子的价值。

2、孟庙的建立

在“尊孟思潮”的影响下,充州邹县第一个建立了孟庙。当时充州由孔道辅⑧出任,他认为:“诸儒之有大功于圣门者,无先于孟子。孟子力平二竖之祸而不得血食于后,兹其阔已甚矣!.....孟子可谓能御大灾、能捍大患者也。”在这之前,孙道辅就已经在孔庙设立了立孟、荀、扬雄、王通、韩愈的“五贤堂”。孟庙的建立,代表“孟子升格运动”发展到进一步阶段,由之前单纯的思想界的“尊孟”到为孟子建庙的实际行动,也标志者“尊孟思潮”由单纯的儒家学者界扩大到平民之中。

3、神宗熙宁年间,立《孟子》于学官、升《孟子》为兼经。

神宗年间,在一股关键性力量的参与下,《孟子》被列于学官、从子书升格到兼经,并定为考试科目。至此,“孟子升格运动”达到高潮。这股关键性的力量是指政府的权力,其中可分为以王安石为首的新学派官员们和以神宗为代表的君主权力。王安石认为孟子是其千古知己,他一生极力推崇孟子,言为《诗》《书》,行则孔孟⑨。诸书无不观,而特好孟子、老子之言⑩。王安石还写诗称颂孟子:“孔孟如日月,委蛇在苍冥。光明所照耀,万物成冬春。(《王文会文集》卷三十八《扬雄三首》)

王安石及其支持者当时掌握国家权力,所以“孟子升格运动”此时已在政治上获得朝廷支持。王安石一派推动《孟子》列入科举;立孟柯像于朝廷;孟子首次受封、被允许配享孔庙等等。孟子的一系列“升格事件”中,既有王安石一派的推动,又有宋神宗等皇帝的应许。宋神宗本人非常重视孟子,尤喜好读《孟子》;哲宗、高宗、徽宗等帝王还亲笔御书《孟子》(《宋会要辑稿》)

在代表政府权力的关键力量的支持下,“孟子升格运动”达到高潮。孟子在宋神宗后已续缀孔子之后,得享孔庙。《孟子》书也升为经书,列入科举。

4、南宋,《孟子》入四书

南宋时期,以张载、二程、朱熹为首的理学家,成为一股新的关键性力量,推动了《孟子》进入四书,并表彰、推荐四书。使《孟子》成为成为初学教育的必读书之一。

据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孟子序》中记载:或问于程子曰:“孟子还可谓圣人否?”程子曰:“未敢便道他是圣人,然学已到至处”。……又曰:“孟子有些英气。……孟子大贤,亚圣之次也。”据此可知,在两宋理学家二程、朱熹心目中,孟子俨然已是“亚圣”了。

五、尾声(元朝)

朱熹及二程认为孟子是亚圣,只是民间言论。孟子被官方正式封为亚圣是在元朝延至顺元年(公元1330年),元文宗加封孟子“邹国亚圣公”。在次之前的祐元年(公元1314年),元朝恢复科举考试,并以《四书集注》为命题依据。至此,“孟子升格运动”到达尾声。孟子从民间学者被升格为亚圣,《孟子》从子部升到经部,并作为“四书”之一而被列入科举考试。

六、孟子升格运动的社会学模型

孟子升格运动不仅是一个思想运动,还是一个社会运动。在学界与百姓的观念中,孟子从一位普通学者升格成亚圣,这种巨大的跨越,这是怎样被学界与人民认可的?为什么宋初学人、神宗政府和南宋理学家是孟子升格运动的三股关键力量?这些都可以通过建立孟子升格模型来分析研究。

设每个人心中的孟子升格阈值为Y,如果对孟子的了解崇敬超过Y,那这位个体就会完成对孟子的升格,把孟子尊称为亚圣而非普通学者。设宣傳力度为F,每个人所接收的升格信号为S:S=F-E。初始规则是:IR:当S〉Y,则升格。后续规则是:SR:如果多于X%的人升格,则升格。

两宋儒家面临释道的挑战,在这种情形下,学人们的造圣升格阈值Y是较低的。两宋之前的宣传力度F十分微弱零星,只有韩愈一个节点。而在两宋时期,有诸多宣传节点存在,诸如宋初三学人、王安石司马光宋神宗二程朱熹等等影响力较高的节点存在,所以宣传力度F的值较高,以致人们所接收到的升格信号S值也很高。

E代表误差,一种宣传总会产生两种相反的效果,部分学者具有自我判断和逆反观点的素质,E代表非孟思潮的出现与影响力。

后续规则SR,是古今普遍存在的一种学界压力,包括师生与同仁之间。学者的观点容易受到老师与同仁的影响,例如皮日休正是受到韩愈影响而尊孟。运用孟子升格模型,可以对孟子升格运动的原因、分期、过程有更加明晰科学的看法。

注解:

①此说并未被官方承认,孟子正式被官方封为“亚圣”,最早在元朝的至顺元年(1330),详见《元史》卷七十六《祭祀志五》。

②三者均为《论衡》一书中的章目名

③刘向在《列女传》中记载:“孟子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名儒。”

④见于《新唐书选举志上》

⑤陈寅恪:《论韩愈》,《金明馆丛稿初编》,第286页

⑥见于徐洪兴《唐宋间的孟子升格运动》

⑦《孙明复小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⑧孔子第三十五世孙

⑨陆佃所说:《陶山集》卷十三《祭丞相荆公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⑩《司马温公文集》卷十《与王介甫书》,《丛书集成初编》本,第244页

参考文献:

[1]周予同.周予同经学史论著选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

[2]徐洪兴.思想的转型——理学发生过程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3]徐洪兴.中国学术思潮史·道学思潮卷[M]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4]周淑萍.宋代孟子升格运动与宋代儒学转型[J].史学月刊.2007(08)

作者简介:余坤(1995.9-),河南省信阳市人,郑州大学历史学院人文科学实验班。

猜你喜欢

孟子
孟子“善战者服上刑”之说辨微
柔软生活
《孟子·万章上》“攸然而逝”解
漫画《孟子》(一)
漫画《孟子》(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