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专业实习生换液过程中三查七对执行情况的现况调查

2016-04-20张卫红黄海玲张晓松张为佳岳淑玲陈桂芝王玉芳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调查员护生差错

张卫红 姚 美 黄海玲 张晓松 张为佳 岳淑玲 陈桂芝 王玉芳 冯 芳

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 河北唐山 063000



护理专业实习生换液过程中三查七对执行情况的现况调查

张卫红姚美黄海玲张晓松张为佳岳淑玲陈桂芝王玉芳冯芳

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河北唐山063000

[摘要]①目的调查护理专业实习生(护生)在换液过程中查对制度的执行情况。②方法选取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新入院护生100名,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操作过程中三查七对执行情况进行现况调查。将三查七对内容分为操作前、中、后核对内容各7项,共计21项。由护理部人员组成调查小组,对全院护生在平时换液时进行随机调查。③结果护生在更换液体过程中三查七对21项总项目正确执行率为4.7%。操作前核对正确率为15.9%,操作中核对正确率为12.6%,操作后核对正确率为11.2%。操作前、中、后对药物浓度核对执行率最低,对床号、姓名核对率最高。④结论护生在换液过程中三查七对核对总体完成较好,但全面性较差,存在安全隐患。

[关键词]实习护士换液查对

换液即在输液过程中更换液体,是护理专业学生(护生)在临床实习中最基本的护理操作项目之一,操作次数最多。三查七对制度建立源于20世纪50年代初,由我国护理专家、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黎秀芳教授和张开秀主任提出,并在全国推广沿用至今[1]。目前,三查七对已成为护理工作的核心制度之一,是防止护理差错事故最为重要的环节。三查[2]是指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七对[2]是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用法、时间。总结起来三查七对过程需要查对总项目为21项。赵方宏等[3]研究表明,由于床号、姓名没有认真查对而发生的差错占50%,因药物剂量未认真查对而发生错误占20%。目前,对于查对制度的相关文献中未见有对查对总项及分项目的相关研究报道。本研究旨在调查护生在换液过程中查对制度各项目核查现况,并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为护理管理和临床护理教学实践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2015年6月底到我院实习的2011级护生共计100名,其中,男12名,女88名;专升本(5年制)30名,本科生(5年制)70名。所有人员完成医学基础及护理专业课理论学习,且成绩合格;年龄21~24岁,平均(22.4±0.87)岁。

1.2方法

1.2.1调查内容和表格设计根据《基础护理学》[2]中三查七对的内容,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分为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核对内容,均为7项,即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用法、时间。共计21项。

1.2.2调查员的培训和质量控制

1.2.2.1调查员的培训。为了消除学生的戒备心理,得到最真实的数据,调查人员均由各科室的带教人员组成,每个科室1人,共计30人。要求:工作5年以上,是本科室的带教老师,工作在一线,和本科室的实习生熟识,能获得最真实的资料。由护理部干事在调查前对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确定调查程序,进行预调查,以保证调查的一致性和客观性。要求调查组人员严格评价标准,实事求是。培训合格标准:所有调查员均能做到“恰好”需要完成巡视病房、向患者家属做健康宣教、或者发药等工作任务,在护生进入病房时也刚好在病房。

1.2.2.2调查方法。现场跟踪查看,实际聆听实习生反向询问患者和家属的内容,对于护生已经问到的问题,例如“请问您叫什么名字?”或者其已经向患者方介绍的内容,例如“现在为您更换的液体是灯盏花素100mg”,视为该项内容已查对。对于其没有提到的内容在出病房后实行反向提问,例如“刚才咱们换的是几床?”,若其正面回答并内容正确也视为此项目已查对。质量控制:为了避免反复测量出现心理强化导致数据失真,调查员调查时要求做到“假装正在做自己的工作”,每个调查员每次可追踪一个学生换液全过程一次。每个护生被调查次数以实际老师“碰巧在病房”的次数为准。本次调查实行单盲调查,即除了被培训的调查员,科室其他所有人员,包括护生均不知晓。范围覆盖全院30个临床病区。

1.2.3调查时间。为了如实反映客观情况,本次调查安排在实习生进入临床科室3个月后,时间段选择在各病区换液高峰期9:00~10:00。为了保证每个护生均被调查,持续时间设计为3d,累计调查人次以实际调查的人次为准。

1.2.4计算方法。按照每个护生换液一次计为一人次,本次累计调查1261人次。核对正确率=项目核对正确人次/对应项目总体人次。

1.3统计分析在SPSS 13.0统计学软件中直接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所得数据以百分比表示。

2结果

2.1总体情况护生在更换液体过程中共调查1261人次,三查七对21项总项目全部正确执行人次为59人次,正确执行率为4.7%。

2.2护生换液过程中三查七对各项核对情况比较操作前7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用法、时间)全部核对正确率为15.9%,操作中7项(同上)全部核对正确率为12.6%,操作后7项(同上)全部核对正确率为11.2%。见表1。护生在操作前、中、后对床号、姓名、药名查对频次高,而对于药物浓度、剂量、用法和时间核对频次均较低,特别是浓度最低,操作前、中、后核对率分别为44.7%、33.0%和37.6%。见表2。

表1 护生换液过程中

表2 护生换液三查七对核对各项比较[次(%)]

3讨论

患者安全为当今社会最关注的医疗议题之一。良好的操作习惯是患者安全的保障[4]。美国医学研究所报告中指出[5],美国每年死于给药错误的患者超过7000人,我国每年发生的护理差错事故中,给药错误的发生率高达45.60%,严格落实查对制度是防止差错事故的有效途径。

三查七对制度是护理人员进行任何一项护理技术操作都必须认真执行的基本规章制度,是保证护理安全与护理质量、防止和减少护理差错和事故发生的一项重要措施。目前国内对是否查对进行研究较常见,但却忽视了查对项目的完整性,本研究通过对查对流程总项目进行调查发现,护生在更换液体过程中操作前核对正确率为15.9%,操作中核对正确率为12.6%,操作后核对正确率为11.2%,此3项操作过程中的核对正确率均较低,而三查七对总项目正确执行率仅为4.7%,正确执行率更低。因此,护生对三查七对执行情况不容乐观,与张卫红等研究结果一致[6]。实践证明,护生在操作过程中虽进行了核对,但并没有按照三查七对的流程将所有项目核对齐全,而风险和隐患就贯穿于操作的过程当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偏差就会造成差错事故的发生。由于护理服务的对象是人,护理差错或不良事件的发生会给患者带来一系列的痛苦、伤害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故改变当前护生的临床教学模式,加强岗前培训教育,进行强化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本研究中,护生操作前核对总项目正确率高于操作中和操作后,说明护生意识到查对是重要的避免错误发生的手段。然而,重视操作前的核查,却忽视操作中和操作后的核查,提示护生没有认识到操作中和操作后是对错误事件补救的黄金时期,这与杨丽等报道一致[7]。另外,我们通过对比换液前、中、后护生的查对情况发现,护生更倾向于将床号、姓名和药名3种信息作为查对依据,对于药物浓度、剂量、用法和时间核对频次均较低,特别是“浓度”几乎不看,这显然为用药错误埋下了隐患。此外,在1261人次的查对当中,全面查对的仅有4.7%。对实习生历年存在的差错事故进行讨论分析认为:21项全部查对在时间上要求较长,到老师加液的环节,以经过取药、摆药、加药等多次核对,学生核对3项以上的信息基本能够保证将正确的液体换给对应的患者。当病区中护理人员不足而实际工作量大又相对集中时,的确难以保证落实到位。此外,学生角色强化,缺乏责任心及慎独精神也是实习护生出现差错事故的重要因素,对实习护生加强护理工作风险性、重要性及责任心的教育,使其认识到操作不规范或没有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会导致潜在差错事故的发生,强化“查对”意识、增强法律观念已势在必行。因此,管理部门即应加强查对安全的培训与教育,强化全面查对意识,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将查对环节简化,或制作环节式查对流程,即每一个环节只需要查对若干个项目而非全部来将21个查对项目进行分解落实;或通过统计测算,至少应该查对多少项目才能保证将正确的药品换给正确的患者,做到既简单又有效。

总而言之,目前临床护生全面查对率较低,普遍倾向于将床号、姓名和药名3种信息作为查对依据,而对于药物浓度、剂量、用法和时间项目的核对频次较低,特别是“浓度”项目,这一调查结果应引起管理者对临床查对现况的足够重视,并就薄弱环节对护生进行强化,以免差错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陈易一.输液查对流程在预防护理差错中应用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5B):3

[2]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27

[3]赵方宏,闵繁红,王宏云,等.护理差错事故18例的分析与对策[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4,2(4A):62-63

[4]李静,孙宏玉,郑修霞.患者对本科护生实习评价的现象学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4):63-65

[5]Davidbizar R,Lonser G.Strategies to decrease medication errors[J].Health Care Manager,2003,22(3):211-218

[6]张卫红.护理本科生实习前三查七对掌握情况调查[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7):2375-2376

[7]杨丽,黎静,林颂华,等.有关实习护生静脉输液查对意识的调查研究[J].广州医药,2009,40(3):75-77

(岳静玲编辑)

欢迎投稿欢迎订阅

A hospital nurse survey in three out of seven solution of implementation of exchange students

ZHANG Weihong,YAO Mei,HUANG Hailing,et al

(Nursing Department,Affiliated Hospita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angshan 063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Survey on nursing students' carry on correctly of multi-check on IV fluid replacement.MethodsRandomly take 100 NCUST's nursing students who on the occupational experience in NCUST affiliated hospital,using hospital designed questionnaire,put all 21 multi-check contents in the questionnaire.Nursing department members composed as a survey team,randomly check the nursing students on IV fluid replacement.ResultsNursing students' total multi-check accuracy rate is 4.7%,pre-operation 15.9%,in-operation 12.6%,after-operation 11.2% in these 3 multi-check parts,the check on drug concentration is the lowest,the check on patient number is the highest as check on patient's name.ConclusionDuring the IV fluid replacement,multi-check was not totally carried on by students,there will be security risk as they do not change the way they work.

[KEYWORDS]Nursing students.IV fluid replacement.Multi-check

[中图分类号]R 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694(2016)02-151-03

【作者简介】张卫红(1976-),女,副主任护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护理管理与护理教育。

【基金项目】华北理工大学教学改革课题(编号:2015-69)。

猜你喜欢

调查员护生差错
提升乡村社会调查员素养浅析 以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员为例
直升机防差错设计
我国家事调查员运行现状研究
差错是习题课的有效资源
护生职业认同感及在校教育策略
校对工作中常见差错辨析
那些损失上百万的演员
建立社会调查员制度,深入开展“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教育活动
城乡住户一体化调查辅助调查员队伍科学化管理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