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现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制度保障

2016-04-18谭星

求知导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政策法规产学研协同

谭星

摘 要:目前,我国为了推动创新发展,实现国家科技强国的目标,从战略层面提出在各机关政府、各个企业及各大高校等组织中,共同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新机制。产学研协同创新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其主要特点就是多方联合,配合行动,因此,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制度保障。本文将结合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实现产学研协同创新所需要的制度保障如何建立,以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产学研;创新;制度保障 中图分类号:F124.3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5-12-17

科学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关键因素,科技创新促进民族的进步。在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由于合作主体的不同,其合作类型也大不相同。有政府主导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也有以高校和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基础性研究模式、应用型研究模式、合作开发研究模式这三种模式则是根据合作内容进行划分;还有根据组织模式进行划分的校企合作模式、董事会合作模式等。我国产学研协同创理念的提出比较晚,其各项运行机制还不够完善,造成了在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因此,要保证产学研协同创新建设活动的有效开展,关键在于完善其制度体系。

一、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现状和问题

1.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现状

第一,面向科学前沿的协同创新中心。这类型主要以自然科学为主要创新内容。其组织模式以高校合作、科研所和学术机构合作为主。其合作内容主要有量子物质、量子信息、量子科技、生物治疗、化学化工。其目标是建立世界一流的面向科学前沿的协同创新中心,为我国培养更多科学研究人才。

第二,面向文化传承的协同创新中心。这类型主要以哲学类的社会科学为主要创新内容。其组织模式主要有高校合作、科研所合作、政府部门合作、行业产业和学术机构的合作。根据其组织模式的划分,我国目前主要有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以及关于司法文明的协同创新中心。其主要目标是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第三,面向行业产业的协同创新中心。这类型主要以工程技术学科为主要创新内容。其组织模式主要有高校合作、科研所合作、企业合作。其主要合作内容有宇航科学技术、先进航空发动机技术、轨道交通安全技术、有色金属的结构材料技术以及制造技术。其目的是为了改造我国的传统产业,培育具有战略意义的新兴产业。

第四,面向区域发展的协同创新中心。这类型主要以地方政府为主,其目的是为了服务该区域经济的发展,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其组织模式主要有省内高校和当地重点企业相结合模式,还有省外高校和当地重点企业的联姻模式。目前,以此形式发展起来的协同创新中心主要有以粮食作物为主的河南协同创新中心、以制药为主的长三角协同创新中心,以及以纳米科技和先进生物、化学为主的江苏协同创新中心。

2.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第一,创新成果传播不快。协同创新的关键在于知识的传播。其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市场能够接受甚至喜爱这些创新成果,成果能够得到有效利用。然而,在我国,创新成果的传播周期非常长,其原因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因为在进行创新成果宣传时,其传播手段依然是传统的直接传播方式,信息网络技术在传播过程中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使得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知识扩散路径单一和不畅通。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的信息产业基础还比较薄弱。没有有效整合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内外部资源,从而导致其不能得到有效利用;对于技术和资本等生产要素、人际关系、政策支持等外部信息,也没有进行有效的融合,从而导致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创新成果传播渠道不畅。

第二,创新竞争力不足。协同创新要想产生巨大的创新成果,就需要协同创新竞争力的融入。然而,在我国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合作中,对于合作中的问题和困难,各个合作主体都是站在自身的立场来考虑问题的:高校和科研所希望能从企业手中获得更多的资金来源,以便更好地进行科技创新;而企业基于自身的考虑,主要关心的是公司盈利情况,以期能够用最短的时间和成本,得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所以,相较于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去找合作高校、合作研究所,企业更愿意直接购买已经研发成功的技术或者产品。这样做的结果是生产周期短,而且产品已经被市场所接受,市场前景更加广阔。但是这样做就容易造成创新动力不足,整个合作模式向着市场化发展,违背了其合作理念,使得合作停留在表面,而不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第三,合作主体间的知识共享机制不健全。只有在利益共享的前提下,才能真正实现知识的共享。一旦知识共享不充分,合作主体对科技项目的选择就会产生错误的判断,在项目研究上也会产生错误的思维。产学研之所以存在并且得到发展,其主要原因在于研究出来的科研成果具有创新意义。然而,企业往往选择直接购买技术成果。这一做法使得具有创新意义的科研项目得不到开发和研究。另外,共享科研成果,实际上也是在进行显性知识的传播。企业常常对那些市场应用性强,且短时间内就能被市场接受和喜爱的产品感兴趣,这种类型的产品常常会促进企业与高校的合作。但是,多数情况下,科技创新产品不仅需要很长的时间来进行发明创造,而且在投放市场后,也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才能被市场所接受。如果这些科研项目不能有效吸引企业,其流转信息就得不到扩散,从而不能进行有效的知识共享。

第四,合作主体间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健全。首先,在政策上,政府对于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的制定政策相对宽松。政府为了发展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通过税收和财政支持的方式引导合作,吸引人才。但是这些激励政策同时也容易造成一些机构和人员为了谋取更多的利益。将已经完成的科研项目进行局部的修改,重新起一个新的科研标题,或者直接谎报科研项目和经费,造成项目的重复研究,不利于协同创新的发展。其次,在协同创新合作中,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和监管机制。但契约的履行多是依赖合作主体双方的自律以及道德约束才能实现。

二、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制度保障

1.完善政策法规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顺利运行,离不开相关政策法规的保障。国家在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时,要从整体层面进行考虑,不仅要使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政策法规与其他政策法规相互补充,还要使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政策法规与其他政策法规相协调;同时,从地方层面来说,各级地方政府要因地制宜,在制定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政策法规时,要根据本地情况综合考虑,结合地方法规,制定出真正有效且既符合当地情况、又能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发展的政策法规。此外,许多城市为了吸引企业和人才,往往会出台税收优惠政策以及财政补贴。但是这些政策要并不能从根本上保证其有效实施。因此,政府更多的还是需要注重细节,更好地完善政策法规。

2.建立评价制度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有效开展关键在于参与主体要积极发挥自身的作用,因此,建立完善的评价制度有利于参与主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一个完善的评价制度应该具有激励机制、共享机制和运行机制。

激励机制主要用来增强其核心竞争力。主要考查的方面有技术创新机制、风险承担程度、利益分配机制。对于激励机制来说,主要评价政府政策的支持力度、激励或约束的具体实施情况、利益分配依据的明确程度、参与主体对利益分配的满意程度。共享机制主要用来提升其创新扩散度,主要考核主体的优势互补程度、主体是否有明确的学习规则、人员的学习意愿、内部成员权责利一致程度,共享机制主要从以上四个方面来对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的运行状况进行评价和判断。而运行机制主要是基于交易成本而建立的,其主要评价指标有伙伴的选择费用、内部的协调费用、利润的年平均增长率、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总收益。

3.强化监督制度建设

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的顺利运行,同样离不开有效的监督。通过制定相关规定,规范其行为,检查相关人员是否按照规定规范执行,从而确保机制的有效运行。同时监督制度主要从三方面进行有效的监督:第一,来自自身的监督;第二,来自上级主管部分对下属的监督;第三,同事之间的平级监督。

首先,在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中建立一个决策机构,该机构应该具备民主性和科学性的特点,使其更好地发挥自我监督的作用。在决策机构中,成员组成既可以是正式团体中的领导者,也可以由非正式团体中的领导者组成。在决策机构构建完成后,机构中的成员就要到基层中去进行调查研究,收集基层群众的意见,然后分析讨论从基层群众中反馈回来的信息,以改进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的不足。同时,决策机构的成员还要考虑群众的想法,让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的运行能维护工作人员的利益,也让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的运行符合国家政策以及党的路线。

其次,决策的贯彻和实施,需要产学研协同创新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因此,在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中,要充分发挥同事之间的平级监督作用。如果在实施过程中情况发生了变化,该项目的领导者可以向其他领导询问意见,被询问的人也要如实回答,这样做有利于增进同事间的互相了解,熟悉情况,从而做出正确的决定。

最后,上级主管对下属的监督是最基本的一种方式。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促进下级工作人员更加高效地完成任务,有利于上级了解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的实际运行情况,还能够促进上下级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提高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的运行效率。

总而言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的有效运行,还需要参与主体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构建完善、行之有效的制度保障体系,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建立高效的评价制度,强化监督管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饶燕婷.“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内涵、要求与政策构想[J].高教探索,2012,(4):29-32.

[2]张钦朋.产学研协同创新政府引导机制研究——基于“2011计划”实施背景[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5):96-99.

猜你喜欢

政策法规产学研协同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推行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建设
新形势下绿色建筑全过程管理模式研究
融合创新 协同发展
基于产学研三位一体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
对中药类保健食品的认识及研究开发策略
黔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法规实施评估研究
个人高净值客户跨境投资业务背景与需求分析
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区域分布和地理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