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影响

2016-04-18刘玉霞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状态生命差异

刘玉霞



心理护理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影响

刘玉霞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8月辽宁省葫芦岛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4例C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改善情况、生命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对CHD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生命质量,有效预防不良反应发生。

【关键词】心理护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理状态;生命质量

辽宁省葫芦岛市中心医院,辽宁葫芦岛 125001

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饮食结构和习惯发生了巨大变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为了降低CHD患者的心理压力,改善其生命质量,除了常规的药物治疗外,对其进行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就心理护理对CHD患者的影响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104例C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CHD诊疗指南(1999年),均自愿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智力障碍和精神疾病[2]。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中,男30例,女22例,年龄30~78岁,平均(62±6)岁,病程1~15年,平均(6.4±1.3)年;观察组患者中,男32例,女20例,年龄31~76岁,平均(62±5)岁,病程1~16年,平均(6.3±1.2)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护理人员需严格遵医嘱指导患者用药,密切观察其呼吸、体温、心率、血压、脉搏和动脉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具体如下:①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尽早发现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及时开展心理咨询或药物治疗,消除其不良影响。同时,护理人员可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制订个性化护理方案,并培养患者多样化兴趣爱好,如练太极拳、跳广场舞、练习健美操等[3]。②指导患者合理安排饮食和休息,使其心情尽量保持在最佳状态。③若患者年龄较大,则可适当保留病情;如果患者已了解CHD,治疗信心较大,可逐步将病情告诉患者,使其能够积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④转移患者疾病方面注意力,家属既需要体贴和关心患者,但又不能过分迁就,多鼓励其进行适当运动[4]。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改善情况、生命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心理状态改善情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估,SAS分界值为50分,SDS分界值为53分,均分数越低,表明患者心理状态越佳;生命质量主要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生命质量越高[5]。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心理状态改善情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DS评分、S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DS评分、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 干预前后生命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改善情况比较(分,±s)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改善情况比较(分,±s)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SAS评分  SDS评分对照组 52  44.3±2.8 34.2±2.8* 37±8  34±9*观察组  52  44.3±7.1 28.5±1.0*△ 36±7  27±8*△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命质量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命质量评分比较(分,±s)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干预后生理健康   心理健康   社会健康对照组 52 126±12 129±18*113±17 117±19*85±14 88±9*观察组 52 127±19 135±22*△113±22 122±18*△84±12 94±17*△

2.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CHD的主要发病机制为冠状动脉在粥样硬化斑块作用下变得狭窄,甚至堵塞,使心肌血液和氧气供应不足而发生坏死的一种疾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会给患者带来巨大心理负担,严重威胁其生命健康,并降低其生活品质。在CHD的临床治疗中,最关键的是保护冠状动脉内皮细胞,确保其功能不受影响[6]。由于血脂异常是导致冠状动脉内皮细胞损伤的重要影响因素,另外吸烟、糖尿病及高血压等危险因素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因此,在治疗CHD时,最重要的是去除相关危险因素,对其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如调节血脂等。在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DS评分、S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对CHD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生命质量,有效预防不良反应发生。

参考文献

[1] 高丽华.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分析[D].吉林:吉林大学,2012.

[2] 席鸿霞.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与配偶同期护理干预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C].河南省护理学会.2013年河南省介入诊疗技术规范化护理管理培训班暨学术会议论文集,2013:5-6.

[3] 乔军,麻玉秀.综合性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疗效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1,13(2):8-9.

[4] 关尊红.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4(11):626-627.

[5] 谢纳新,孙小春.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3,1(2):122-125.

[6] 孙虹宇.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2,19(12):2929-2930.

作者简介:刘玉霞,本科学历,副主任护师。研究方向:内科护理

【中图分类号】R978.1

【文献标志码】A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03.083

猜你喜欢

状态生命差异
相似与差异
找句子差异
状态联想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坚持是成功前的状态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