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院前急救对脑出血患者疗效的影响

2016-04-18王西莲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致残率院前急救病死率

王西莲

四平市急救中心,吉林四平 136000



院前急救对脑出血患者疗效的影响

王西莲

四平市急救中心,吉林四平 136000

【摘要】目的 探讨院前急救对脑出血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6月四平市急救中心收治的84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接受院前急救将其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1例)。观察组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措施,对照组患者自行到医院治疗或被他人送至医院,不进行院前急救,比较两组患者好转率、致残率、病死率及生命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残废率、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生命质量评分为(85±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13,P<0.05)。结论 院前急救对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影响较大,可明显降低患者残废率、病死率,提高生命质量。

【关键词】院前急救;脑出血;致残率;病死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84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通过临床症状评估和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确诊为高血压性脑出血,其中,男44例,女40例,年龄35~

76岁,平均(63±7)岁,急危重症72例;既往病史:原发性高血压41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9例,2型糖尿病15例,脑梗死9例;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头晕、偏瘫及喷射状呕吐,另伴随昏迷23例,嗜睡14例,抽搐症状18例。将是否进行院前急救作为分组标准:拨打医院急救中心电话,通过急救车进入医院的患者编入观察组(43例),病发后通过他人运送或者自行前往医院的患者编入对照组(4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急救方法 对照组患者自行到医院治疗或被他人送至医院,不进行院前急救。观察组患者实施院前急救,具体如下。

1.2.1 院前急救准备 院前急救小组成员接到急救中心通知后,需在5 min内整装完毕,迅速赶往患者发病现场。途中可通过与知情人通话,了解患者具体病情、精神状态等,然后给予知情人相应指导,完成简单急救护理,如清除患者口腔内异物、物理降温等。

1.2.2 院前急救治疗 急救小组成员达到患者发病现场后,需简单、快速而全面的评估患者具体病情,并监测其瞳孔、意识及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做好现场记录工作。

1.2.3 院前急救过程 ①纠正体位:急救人员抵达患者发病现场后,帮助患者取平卧位,同时保持其肢体功能位。②保障气道通畅:彻底清理患者呼吸道内分泌物,必要时可给予吸氧处理,确保患者血氧饱和度在90%及以上。③紧急降压:急性脑出血患者血压往往呈暂时性升高现象,以平衡已升高的颅内压、保持正常的生理脑流量。因此,急救人员需对患者实施降压治疗。然而需特别注意的是,为了预防患者脑灌注过低或发生脑梗死,避免降压过度。一般情况下,可将患者舒张压降低至100 mmHg (1 mmHg=0.133 kPa)。④控制脑水肿:脑出血患者通常在发病后2 d即可达脑水肿峰值,3~5 d或更久才能逐渐消退。因此,早期降低患者颅内压,对于遏制患者发生脑水肿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急救人员可采用40 mg呋塞米与250 ml的20%甘露醇注射液融合,给予患者静脉滴注治疗。同时,将冰袋放置于患者双侧颈动脉部位冷敷。⑤镇静处理:急救人员需严密观测患者身体状态变化情况,如果其出现抽搐或烦躁不安现象,可应用镇静药物予以治疗。一般情况下,可给予肌内注射苯巴比妥100 mg或地西泮10 mg。如果患者用药后,镇静效果不佳,可缓慢静脉推注地西泮10 mg进行治疗。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好转率、致残率、病

死率及生命质量。好转判定标准:患者经治疗后康复出院,没有残废。生命质量:采用生命质量测定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后生命质量,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表明其生命质量越高[2]。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好转率、残废率、病死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残废率、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好转率、残废率、病死率比较[例(%)]

2.2 生命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生命质量评分为(85±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13,P<0.05)。

3 讨论

脑出血患者恢复较慢,易遗留程度不等的功能障碍,可对其身体安全及生命质量均造成严重影响。由于脑出血患者病情发作具有突发性,且脑出血部位和出血量不同,导致其神经功能受损程度也不相同,甚至预后效果也全然不同,轻者会遗留失语、偏瘫等后遗症,重者可导致病死[3]。因此,快速、准确评估患者病情,确定其脑出血部位,并实施早期急救是提升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然而,脑出血患者从发病到前往医院的时间相对较长,易丧失最佳治疗时机。而应用院前急救措施,急救人员能够以最快速度到达患者发病现场,甚至在前往途中即可通过电话指导知情人对患者实施简单护理,可减少临床治疗的不利因素[4]。其次,急救人员抵达患者发病现场后,给予其全面而准确的诊断与护理,并快速将其运转至医院进行对症治疗,最终可优化治疗效果,降低其致残率、病死率。最后,急救人员在转运患者过程中,向医院报告患者初步诊断结果,可节省诊断时间,为患者争取黄金治疗时间。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残废率、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生命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对脑出血患者实施院前急救,对于改善其预后效果、提升其生命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院前急救对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影响较大,可明显降低患者残废率、病死率,提高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 周彦斌.微创血肿清除后脑出血行早期高压氧治疗对脑水肿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10(2):151-152.

[2] 程丹莉.绿色通道在高血压性脑出血立体定向微创治疗中的作用[C].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论文集.北京,2014.

[3] 郑增强.院前急救中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急诊内科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2):111-112.

[4] 赵俊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10(2):62-63.

【中图分类号】R743.34

【文献标志码】A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03.067目前,在心脑血管疾病中,脑出血凭借极高的致残率与病死率居于榜首,可对人们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造成严重威胁([1])。脑出血的本质为原发性脑实质出血,具有起病急促、病情凶险等特点,若得不到及时、科学的治疗,极易病死;即使得到及时抢救,也具有极高致残率。本研究就院前急救对脑出血患者疗效的影响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猜你喜欢

致残率院前急救病死率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分析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
急诊脑卒中识别评分量表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院前急救分析
呼吸科医生应当为降低人口全因病死率做出更大的贡献
无瓣膜病变心房纤颤并脑卒中的临床分析
54例重型病毒性肝炎预后因素与肝性脑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