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降糖治疗对农村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降压效果的影响

2016-04-18王保忠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降糖空腹原发性

王保忠



降糖治疗对农村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降压效果的影响

王保忠

【摘要】目的 探讨降糖治疗对农村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降压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淄博市临淄区齐都中心卫生院收治的104例农村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改变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同时给予降糖和降压治疗。结果 治疗6周后,空腹血糖水平<7.0 mmol/L 56例患者设为A组,其中男31例,女25例,空腹血糖水平4.4~7.0 mmol/L,平均(6.5±0.5)mmol/L;空腹血糖水平≥7.0 mmHg/L 48例患者设为B组,其中男29例,女19例,空腹血糖水平7.0~9.1 mmol/L,平均(8.3±0.5)mmol/L;治疗后,A组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农村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降压应同时进行,良好的降糖效果可提高降压效果,有助于更好地控制血压水平,进而改善预后。

【关键词】血糖控制效果;农村原发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血压控制水平

淄博市临淄区齐都中心卫生院,山东淄博 25542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104例农村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修订版)》制定的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3]及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制定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4];其中男60例,女44例,年龄47~70岁,原发性高血压病程3~12年,收缩压(164±15)mmHg(1 mmHg=0.133 kPa),舒张压(98±8)mmHg,2型糖尿病病程2~9年,空腹血糖(9.9±2.0)mmol/L。

1.2 排除标准 ①合并心、肝、肾功能不全及恶性肿瘤;②继发性高血压;③伴糖尿病严重并发症;④各种感染性疾病及类风湿关节炎;⑤用药前4周内服用过激素类药物及镇痛药物;⑥居处不固定,不能完成随访;⑦不愿意参与本研究。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要求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控制饮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充足睡眠、保持情绪稳定,同时,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每次5 mg,1次/d,必要时联合盐酸贝那普利每次10 mg,1次/d;口服二甲双胍片开始每次0.25 g,2~3次/d,若血糖控制不佳可逐渐加量,每日最大剂量为1.0~1.5g,必要时联合胰岛素注射,使用剂量根据患者病情而定,均治疗6周。治疗过程中每周监测血压2~3次,每1~2周监测空腹血糖1次,随时监测,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药物剂量,必要时调整药物方案。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糖水平分析 治疗6周后,空腹血糖水平<7.0 mmol/L 56例患者设为A组,其中男31例,女25例,空腹血糖水平4.4~7.0 mmol/L,平均(6.5± 0.5)mmol/L;空腹血糖水平≥7.0 mmHg/L 48例患者设为B组,其中男29例,女19例,空腹血糖水平7.0~9.1 mmol/L,平均(8.3±0.5)mmol/L。

2.2 降压效果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6周后,A组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A组和B组患者降压效果比较(mmHg,±s)

表1 A组和B组患者降压效果比较(mmHg,±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收缩压   舒张压A组  56  165±15 134±11    97±7  85±7 B组  48  164±14 144±12  98±8  93±8 t值    0.823  7.483    0.505  3.394 P值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易导致靶器官受损,当高血压与糖尿病并存时,靶器官损伤则进一步加剧[5]。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因其血糖高于正常水平,红细胞膜及血红蛋白被糖化,其携氧能力明显降低,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因缺血、缺氧而受损,进而血管功能发生障碍,且受损的血管内皮细胞可释放大量内皮素,其能强烈收缩血管,导致血压持续升高,并使血管内皮损伤程度加剧[6]。左君丽等[7]对284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发现,该群体患者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较单纯高血压患者明显升高,而cfPWV及IMT均为反映动脉硬化严重程度的指标,提示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在高血压及高血糖的协同作用下,血管功能损伤较单纯高血压更严重,动脉硬化程度更明显,因而控制血糖及血压在预防心血管事件尤其是动脉硬化中可起到关键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降糖效果较好,B组降糖效果欠佳,而A组降压效果显著优于B组。提示对于农村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越好,则血压控制效果越佳,降糖效果与降压效果密切相关,其机制可能与降糖治疗可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并有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管壁张力,继而使血压下降有关[6]。由于本院检验条件有限,本研究仅对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进行了检测,未对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检测,有待进一步探讨。

综上所述,农村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降压应同时进行,良好的降糖效果可提高降压效果,有助于更好地控制血压水平,进而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 中国医师协会“医疗质量万里行·降压在行动”TRIP项目专家委员会.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控制专家指导意见[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2,4(4):48-52.

[2] 魏娜,薛迪中,常万松,等.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对血压及内皮功能的影响[J].医药论坛杂志,2012,33(8):8-9.

[3]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修订版)[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2,19(10):1-12.

[4]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1,3(6):54-109.

[5] 张添甜,孙光,张潇怡,等.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4,43(4): 308-312.

[6] 薛迪中,魏娜,常万松.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对降压疗效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刊,2014,41(18):37-39.

[7] 左君丽,常桂丽,葛茜,等.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功能损害重于单纯高血压患者[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4,22(3):252-257.

作者简介:王保忠(1971.9-),本科学历,主治医师高血压、2型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均呈逐年增长趋势,且常合并存在。高血压、糖尿病均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当两者并存时,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可产生协同效应,患心血管疾病的概率可高达50%,致死率也随之升高([1])。故两病并存时,降糖与降压治疗同等重要,而血压效果除与药物、治疗依从性及生活方式等密切相关外,与血糖水平亦有密切关系([2])。本研究就降糖效果对农村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降压效果的影响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中图分类号】R587.2;R544.1

【文献标志码】A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03.055

猜你喜欢

降糖空腹原发性
采血为何要空腹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大叶榄仁叶化学成分及其降糖活性
HPLC法同时测定降糖甲片中9种成分
降糖“益友”知多少
空腹喝水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
中医辨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7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