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高年级朗读有效训练

2016-04-17曾三娣长汀师范附属小学福建长汀366300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课文情境语文

曾三娣(长汀师范附属小学,福建 长汀 366300)



小学高年级朗读有效训练

曾三娣
(长汀师范附属小学,福建 长汀366300)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抓住朗读时机,激发兴趣;巧设朗读情境,创设朗读氛围;尊重学生体验,释放学生个性,读出感情,读出感受;精设朗读导语,彰显朗读魅力,让语文课堂回归本源,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积累语言,提升人文素养。

阅读教学;朗读;情感;实效

“诵读”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主要方式,尤其是启蒙阶段的教学。谈到朗读(诵读、吟诵),我们可以找到很多佐证,证明在传统语文的学习中,它的确是行之有效的。然而,在当今快节奏的教学模式指引下,小学高年级(五六年级)的语文朗读教学陷入了某种难以言说的尴尬。到了高年级,在快速默读或快速浏览成为主流的情况下,学生认真、细致、深入地朗读的时间更少,以至于他们甚至已经不习惯于高声诵读课文。“哑巴语文”的蔓延,致使很多孩子面对一篇文章时,几乎无法“正确、流利”地朗读,更谈不上“有感情”了。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要求贯穿于小学每个学段。朗读的重要性,正是基于汉语文优美的节奏感与韵律而言的。只有通过朗读,那些语言才能深深地植入学生的心灵深处。而随着语言一起进入学生心灵的,还有感动、温暖、哀伤、愤怒、惋惜等等各种情感体验及道德教化。所以,即使到了高年级,将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好,仍然是语文教学的第一要义。

那么,小学高年级该如何有效地开展朗读教学呢?

一、抓住时机激兴趣

只要学生感兴趣的事情,他们就会乐此不彼地做下去。学生的学习兴趣愈强烈,愈能积极主动地学。所以,作为一位语文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教学,巧抓时机,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尤其是面对新的班级,一个语文老师,需要以朗读来奠定第一节语文课:或是朗读一首清新明快的小诗,或是朗读一篇轻灵抒情的散文,或是朗读一个细致精彩的片段……

笔者在五年级下学期第一节课开课时,就选择教材中《祖父的园子》作为引导学生朗读的材料。因为本文富有诗意的语言及其表现出来的自由、快乐的童年生活,最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上课伊始,让学生合上书本,静坐默听,在轻柔的背景音乐中,将课文声情并茂地诵读一遍。学生听得极其认真,他们几乎陶醉在这样优美动人的诵读中。开学第一课,没有聒噪的训诫,没有喋喋不休的“新学期要求”,没有故作声势的“鼓舞激励”,就是这样动情地读,这样静静地听,这样自然而然地走进语文的缤纷世界里。叶圣陶曾指出:“教师的范读可以把文章的神情理趣在声调里传达出来,让学生耳与心谋,得到深切的了解。”有时候,教师利用开课伊始的机会,进行范读,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尤其像故事性、情感性比较强的课文,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既能给学生很好的朗读示范,又能给学生听读理解的机会,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

此外,学校举行的各种语文活动,也是开展朗读的好契机。利用这些机会,开展朗读挑战赛,小组赛读、小组叠读、朗读比赛……只善于抓住这些契机,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笔者相信,只要老师有一颗爱“读”的心,她的学生一定会喜欢上诵读,一定会在诵读中受益。

二、巧设情境创氛围

小学生的心理处在不稳定的发展中,可塑性很强,他们的许多活动往往需要一定的诱导才能更好进行。在语文课上,富有诗意的教学情境是诱发学生朗读激情的要素之一,小学生则更容易受这种“情境”的渲染。作为语文教师,应根据文本特点,创设适当的朗读情境,使学生能在此情境中动情朗读。

例如《第一场雪》的教学,可一边播放轻缓空灵的音乐,一边让学生看雪后的美景图,他们很快就会被优美的情境所感染,仿佛置身于美丽的雪景之中。此时,教师再加以语言感染:“同学们,看到这如诗如画般的美景,你想通过朗读来表达对这一美景的赞叹吗?”这样,学生朗读激情马上被激活起来,伴着优美的韵律,学生马上投入了有感情的朗读中,而雪后的美景在学生的朗读中也鲜活起来。

再如《爱如茉莉》一课,为了让学生能通过朗读来感知描写父亲紧握着母亲的手睡着了这一温馨的画面内容,教师可选择萨克斯曲《茉莉花》为这一段文字配乐。恰当的配乐能很好地诠释文字的内涵,渲染情境,营造出温暖恬静的氛围。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随着音乐入情入境、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体会那淡如茉莉的爱,让学生在朗读中与文本的情感融为一体。学生读得动情,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也就水到渠成了。所以,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材特点,营造具有“朗读韵味”的情境,引发学生积极朗读的动力,慢慢诱导学生“入情入境”“披情入文”地朗读。

三、尊重体验释个性

对于朗读,新课标有非常精到的阐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莎士比亚说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一句话,因为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理解的差异,他们读出来的效果各不相同。只要我们在课堂上充分尊重学生的朗读体验,学生就一定能发展能力,张扬个性,课堂也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如《月光曲》一课中,盲姑娘和皮鞋匠的对话对理解人物、感受文本所蕴含的情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所以,通过朗读来完成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是最简洁有效的。教师可先请学生分角色直接朗读对话,然后全班交流朗读感受。

在本文的一次公开课教学中,对文中“妹妹”所说的话,学生在朗读时,处理方法不一。

生1:(读得比较急促)

师:你读得这么急促,为什么?

生1:我认为,妹妹想掩饰自己渴望去听贝多芬演出的心情,她不想让哥哥愧疚,所以,她的话可以读得比较急促一点。

师:嗯,你的理解很有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生2:(读的语速较慢)

师:你在语速上为什么这样处理?

生2:我认为,妹妹虽然不想哥哥为自己操心,但她内心其实是很渴望听到贝多芬亲自演奏的,这个机会对她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所以,她说话时,语速比较慢,因为她内心很难过,很无奈。

师:你真是个善解人意的孩子!从简单的几句对话中,就能如此精到地解读出人物的情感。

学生用不同的朗读方法来表现不同的感情,正是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倡的个性化阅读的理念。最精彩的是,教师没有用同一标准去要求他们,而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并加以褒扬,这大大增强了学生的信心,激发了他们的朗读热情。这样的教学,就让学生真正能成为课文中的角色,能设身处地地揣摩文本的情感,体会人物的喜怒哀乐,形成独特的朗读体验。这样的朗读,才能更加入情入境,才能形成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精彩课堂,彰显朗读的魅力。

四、精设导语显魅力

课文朗读应该是语言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是阅读教学的主线。一篇课文,如果朗读不到位,那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培养便成了空话。

课堂上,教师精心设计的导语能为学生理解课文作铺垫,能展现作品的魅力,更能调动学生的朗读欲望。教学《学会看病》一课,笔者精心设计了朗读导语,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使母亲那深沉的爱深深地嵌入学生心灵,朗读的魅力尽显其中。在品读句子“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这句话时,可以这样设计教学:

可怜天下慈母心呀。为了磨炼孩子,母亲选择了漫长的等待——生: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为了磨炼孩子,母亲选择了痛苦的煎熬——生: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为了磨炼孩子,母亲选择了精神上的自我磨炼——生: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

在教师反复的引读中,学生在内心“意会”到母爱的深沉真挚,将学生的情感体验推向高峰,也使看似平淡的句子,变得意味深长,彰显其独特的魅力。课堂上,教师需要有朗读意识,需要有朗读指导的技巧,需要精心设计引读导语,让学生在不断的朗读中感悟语文。

总之,语文课堂要突出语文本色,回归语文教学本源,让朗读成为简单、真实、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善于把握朗读契机,灵活运用朗读方法,要让“读”占鳌头,读出精彩,读出实效,要让语文课堂带着浓厚的语文味。

[1]王尚文.走进语文教学之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2]李节.小大由之——语文教学访谈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左小文)

猜你喜欢

课文情境语文
不同情境中的水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背课文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