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的激发

2016-04-17杨乾妹三明学院附属小学福建三明365000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三明晏子文言

杨乾妹(三明学院附属小学,福建 三明 365000)



略论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的激发

杨乾妹
(三明学院附属小学,福建 三明365000)

小学文言文教学应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文言文学习的氛围,形成一个文言文的场;以读为本,在形式多样的朗读中感受文言文的节奏美、韵律美和简洁美;降低学习难度,以自主合作学习为主,略知大意即可;还应拓宽学生阅读面,以一篇带多篇,以一篇带一本,为学生打开文言文学习的新天地。

文言文;启蒙;阅读;激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第三学段的阅读目标中没有明确提出文言文学习的要求,只是笼统地提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直到第四学段才有了文言文学习的明确目标“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因此,笔者认为,小学阶段不应与初中的文言文教学混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先,在孩子们心中撒播热爱经典的种子,为他们打开文言文学习的启蒙之窗。

一、营造氛围,在耳濡目染中激趣

小学生初识文言文,因文言的表达方式不同,与现代文存在较大的差异,难免产生畏难情绪。如何消除他们与文言文的隔阂,感受文言文的美?首先要营造学习文言文的氛围。

1.以文言教文言

教学《杨氏之子》,课始,教师咬文嚼字地先来一段文言自我介绍:“吾乃杨氏之女,福建三明人氏。从教二十余载,今四十有余。吾好读书,尤好诗文。今至汝班,与尔等共学一文,不亦乐乎?”听了教师的开场白,学生兴趣盎然,纷纷结合自己的姓氏模仿课题进行介绍,“吾乃陈氏之女”“吾乃彭氏之子”……之后,在古筝曲《渔舟唱晚》的伴奏声中,教师入情地范读,学生情不自禁地跟读,在浓浓的古风古韵之中进入文言文的学习,达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课堂小结,也可运用文言总结,如《伯牙绝弦》,可引用“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进行小结;《学奕》一文以“专心致志,则得也,则大有可为也”作为结束语。

2.用文言评价

可运用浅显的文言或诗句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进行评价。对学生的夸奖,可用“敏而好学”“甚聪慧”“善哉”“妙哉”“孺子可教也”“仁者见者,智者见智”“吾不及也”等评价语;提示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用“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为学患无疑,疑则近也”等诗句给学生以提醒;当学生回答有误时,可用上“非然也”“非也非也”“此言差矣”等文言作提示。这样的评价语既燃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积累。

3.仿说文言

教学中,可根据课文的特点,指导学生借鉴文言文的语言形式进行仿说训练,尝试文言表达,提升兴趣。如教学《杨氏之子》一文,学生了解了杨氏子的回答妙在孔君平从姓上作文章,用“杨梅”和“杨姓”的联系与杨氏子开玩笑,杨氏子就用孔雀和孔姓的联系来回敬孔君平,感受杨氏子“甚聪惠”。然后请学生模仿“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一句式进行仿说训练:如果来者非孔君平,而是柳君平、黄君平或梅君平,杨氏子如何应答?学生纷纷举手仿说,“未闻柳树是夫子家树”“未闻黄鹂是夫子家禽”“未闻梅花是夫子家花”。

二、慢吟低诵,在品韵律美中激趣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学习文言文,应反复诵读,在读中感受文言文语言之韵律,语言之凝炼,语言之精妙。诵读,很好地为学习者开启文本意义之门,引领学习者跨进文本,徜徉其中,涵咏体悟[1]。

1.读出节奏

将字音读正确,是诵读的基本要求,文言文极具节奏美感,还应指导学生读出文言文的音律,一要把朗读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顿得当。如《学弈》,教师可以一边打手势,一边范读,“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学生和着节奏,也一边打手势,一边放声朗读。“一章十遍读,一句十回吟”,可以采用加上节奏符号读、去节奏符号读、横向排列读,竖向排列读,去标点读,也可以采用配乐读、配音读等方式,在反反反复的朗读中,学生读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对文言文的兴趣自然愈发浓厚了。

2.读出味道

《诗·大序》曰:“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2]以此可见古人读诗文之投入。读诗文,就得讲究抑扬顿挫,摇头晃脑,读出情趣,读出韵味。

例:支玉恒执教《学奕》

师:古人读书讲究吟咏,读得入情后还要摇头晃脑,甚至身子也跟着节奏晃动。(师示范。生笑。)你们别笑,读出滋味来的人都是这样。你们也试一试,看看能读出滋味来吗?

(学生继续练习,不少人摇晃起来,气氛很热烈。)

三、降低难度,在交流感悟中激趣

小学文言文教学,应降低难度,略知大意即可,不求甚解也未尝不可,关键在于指引学生爱学、乐学文言文。学习一旦有兴趣,就会产生一种内驱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中,引导学生借鉴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即参考注释、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借助插图等方法理解大意。也可尝试以下两种方法:

1.文白对读

文言文的表述方式与现代文相距甚远,在文言文学习的起始阶段,采用“文白对读”的方式,是降低文言文学习难度的有效策略之一。“文白对读”的教学策略是“小古文课程”的创始人朱文君老师提出的,她认为这是一种很适合小学生的方法,教学中先读白话,再读文言,最大限度降低理解难度,快速把握文言的大意,可以避免逐字逐句的繁琐讲解[2]。

2.猜读

白话文是由文言文发展而来的,学生学习文言并不是零起点,因此,我们可以采用猜读的方法激发阅读兴趣。猜读,即不看注释,不查资料,通过联系上下文和已有的积累进行猜读,读懂多少算多少。这种方式极富挑战性,学生猜得八九不离十,成就感油然而生,如果还存在差异,读完译文之后,也将因此而豁然开朗,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拓展阅读,在品味赏析中激趣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入编的文言文只有四篇,仅凭这四篇短文,不足以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也难以感受到文言文的魅力,应以点带面,适时适度地进行拓展。

1.以此篇带彼篇

入选为教材的课文,有相当一部分是由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教学中,可通过文白比照的形式,让学生感受文言文语言的凝练之美。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晏子使楚》和文言版《晏子春秋·内杂篇下》为例:

白话文:晏子见了楚王。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文言文: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面对楚王的讥讽与嘲笑,晏子从容面对,采用比喻、夸张的写法,用上一连串成语,极言其国人多,既精炼又生动,还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而译为白话文则文字冗长,婆婆妈妈,很难体现一个使节的风度。通过“文白比照”的方式让学生明白,把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之后,很难还原文言文简洁质朴又不失生动的语言风格。

小学语文教材中还有很多课文是由文言文改编而成,均可设计“文白比照”这一环节,如《将相和》和文言版《廉颇蔺相如列传》对比读;《草船借箭》与《三国演义》原著对比读。

2.以一篇带多篇

如学完《杨氏之子》,出示《世说新语》另两则小故事,即《咏雪》《徐孺子赏月》,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与交流,进一步感受古代小儿语言的精妙,然后告诉学生,《世说新语》有很多关于当时士族阶层言谈轶事方面的小故事,篇幅短小且内容浅显,值得一读,从而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3.以活动促阅读

可将朱文君老师编著的《小学生小古文一百课》推荐给学生,课前三分钟开展“向你推荐一篇小古文”演讲活动,演讲者在查找资料、制作课件、读背演讲稿中受益,听讲者则在演讲者声情并茂的演讲之中生趣。也可利用微信建立班级朗读群,学生每天诵读一篇小古文,通过语音的方式发至朗读群,教师、家长和同学均可评价。

[1]胡务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由《伯牙绝弦》浅谈有效的文言文教学模式[J].语文教学通讯,2010(7/8C).

[2]朱文君.打开文言文诵读之门[J].小学语文教师,2010(9).

(责任编辑:左小文)

猜你喜欢

三明晏子文言
晏子不辱使命
摭谈闻一多的文言诗
文言断句判断法
文言实词50例
文言实词推断法
晏子使楚
“三明联盟”能走远吗
“三明联盟”不是梦
晏子使楚
三明医改应避免昙花一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