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进修院校培训者专业能力的探讨

2016-04-17尤妤冠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发展方向

尤妤冠

(福建教育学院,福建福州350025)



提升进修院校培训者专业能力的探讨

尤妤冠

(福建教育学院,福建福州350025)

摘要:进修学院的教师不仅是院校课程的培训者,更是完成教师进修任务的指导者和协调者,教师专业能力的建设与教育事业的基础建设息息相关,教师的行为影响着进修院校的发展方向。文章通过分析提高教师进修院校培训者专业能力的意义、对教师进修院校培训者专业发展目标进行分类概括,提出了推进教师进修院校培训者专业能力建设的途径。

关键词:进修院校;培训者专业能力;发展方向

进修院校不仅肩负着培养本地区教师和校长的重要职能,而且担负着指导地方院校科研及教研活动的工作。培训者是进修型院校课程培训的组织人,是实施教师进修任务的指导者与研究者,在协调与服务教师专业能力建设的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在新课改标准的调整下,进修院校的培训者应当高度重视自身的专业化能力建设,充分发挥研究教学、指导教学、管理教学及服务教学的功能。

一、重视教师进修院校培训者专业能力的意义

(一)培训者准入与培养的依据

教育部门颁布的《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及《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体现了国家对中小学教师的基本专业能力要求,也是开展教育活动的根本性规范,更是指导教师走向专业发展的基本标准,是对教师进行培训、考察的关键性依据。教师进修性院校培训对象都是具有经验的中小学领导及一线教师,依据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严格考核培训者的招聘和准入的专业能力基本条件,大力提升教师进修院校在职培训者的专业能力,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培训任务。

(二)培训者工作业绩考核的依据

培训者专业能力与培训者工作绩效紧密相关,培训者培训教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学习研究能力及反思与发展能力的高度都对培训者的工作有着正向预测的明显作用,培训者专业能力的提高能够有效的提高培训者的工作绩效[2]。基于工作绩效的评估不但应考虑传统的以教学成果为标准,更应当重视提高培训者的专业发展能力。将培训者的专业发展能力放入培训者工作业绩的评估标准中,也有利于培训者更加注重自身能力的发展,提高自身专业能力的建设,将个人发展与院校发展目标结合起来,达到互利共赢的目标。

(三)促进教师进修院校发展的根本途径

新课程改革以来,各地方的教学实践表明,每一项课改成就都是从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得出的,其中培训者的专业能力是引领和促进进修院校专业化发展的根本。很多学者也在同时关注进修型院校培训者培训教学能力、学习研究能力及反思与发展能力等专业能力发展的影响[3]。在实践经验中,提高培训者专业能力的建设,不仅能够加快培训者队伍成长的速度,还能够促进地方院校的教师走向专业化的教育发展之路。

二、教师进修院校培训者专业发展目标

(一)培训者的地位与作用

进修院校的培训者不仅担负着培训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的重要任务,还担负着指导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和教研活动的任务。教师进修院校的培训者,是培训工作的研究者、课程设计的组织者、培训教学的授课者,培训实践的指导者,是“老师的老师”,在培训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进修院校的培训者除了肩负培训者的职责,还对地方进修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起着引领和示范的作用。

(二)新课程改革挑战培训者

新课程的改革与实践,对教师进修院校培训者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是要求培训者成为教育新理念的领先群体;二是要求培训者善于调研,经常深入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了解一线教师课堂教学现状、存在问题与学习提高需求;三是有不断学习新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科研能力;四是要求培训者改变单纯的理论授课模式,能潜心研究培训课程、培训内容和培训实施过程,不断创新教学设计能力,具有驾驭理论并结合实际的转换能力[4]。高度重视培训者自身的专业发展,才能充分发挥出教师进修院校研究中小学教育、研究教学、指导教学,服务基础教育的作用。

(三)培训者专业发展目标

综上所述,教师进修院校的培训者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教研型”的教师。这类教师主要以教学科研为主。二是“培训型”的教师,这类教师承担的主要任务是培训班的教学管理和授课主讲。三是“研训型”的教师,属于“教研型”和“培训型”两者兼具,教学水平较高,教研能力也强,具备综合的专业素质与能力的教师,这是教师进修院校希望培训者达到的专业发展目标。

三、教师进修院校培训者专业能力结构探析

(一)学习研究能力

培训者的学习研究能力直接决定培训质量。培训者不仅要具有渊博的教育教学知识,还应当具备与培训特点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5]。

1.具备学习能力。培训者作为学科领域专业知识培训课程的开发者、组织者、指导者等多种角色,必须实现从经验型向学习型的角色转变,必须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及时了解学科教学的最前沿研究动态,掌握学术主流观点,搜集掌握新的数据信息,才能奠定坚实的学科研究基础。

2.具备研究能力。当前,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总是随着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而不断变化。培训教学始终要站在最前沿,对可能变化的未知世界保持想象力和探究力,才能使整个培训活动保持立体及动态的过程[6]。学科前沿知识是培训研究的重点,只有站在制高点,吃透教学内容,才能明确教学目标,课程和教学设计才会有创新,从而保证培训的特色化和个性化。

(二)教学创新能力

1.具备大教学观。教师进修院校参训学员皆为具有教育教学经验的中小学领导者、一线学科教师。对于培训者而言,需要熟悉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伦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形成较高层次的大教学观,才能给予参训学员更多新知识以指导培训工作的开展。

2.勇于教学创新。与中小学教学不同,培训课程与教学教案不能固定不变,反复循环使用。随着培训班期数、人员不断更新,备课难度提高,培训者需要教学创新。勇于教学创新的培训者具备持续发展的能力,将教学和自己的总结结合起来进行创新性思考,善于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对教学的经验进行归类总结,总结出自身的经验和想法,进而研究出一套科学合理性创新型教学模式。

(三)沟通表达能力

1.善于交流沟通。教师进修院校培训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如座谈、研讨、现场观摩、案例点评等等,授课形式的多样性丰富了教学过程的趣味性,通过受训者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授知识,给教学活动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但无论何种授课形式,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强调培训者与学员的交流沟通,尤其是教学互动。教学互动在极大程度上决定了受训者在学习过程中脑力活动的多少,能够充分引导受训者进行积极思考,发挥其参与教学的主动性。

2.语言表达流畅。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培训者开展教学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功,直接决定教学活动的成效[7]。培训者的语言应当清晰简练、亲切流畅,有节奏感和穿透力,具有独特的语言风格,体现培训者的人格魅力,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状态,完美实现教学任务。

(四)总结提炼能力

1.总结培训经验。新课程改革要求中小学教师和校长的培训要面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站在更高的角度不断接受新的挑战。教师进修院校对培训者发展的期望是在培训中善于全方位的总结有关培训管理、课堂教学和教学实践的经验,在教学中求创新,在学习中求合作,在反思中求发展。

2.提炼上升理论。教师进修院校的培训者不仅要对新的教育理论、新的课改理论进行传播,还要帮助、指导学员把新的教育观念、新的课堂教学理念能根据学校实际、课堂实际、学生实际,提高培训质量。培训者要善于从培训班的教学过程中,包括教学实践中,把散乱的培训经验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并上升为教育理论。

(五)反思改进能力

1.反思全程教学。培训者的教学反思不仅仅局限在课后,课前、课中、课后都需要及时进行反思。只有在培训者工作岗位上认真思考及学习现代化教学改革,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弥补教学过程中的缺陷和不粗,才能够保证进修院校真能整的走向专业化和个性化发展道路,为本地方院校的教师及领导提高教育方法及教育知识的启示。

2.重视改进提高。改进是提高的前提,在进行教学全称反思后,要在教学改进的动力下开展再调研工作。针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环节与薄弱环节如,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收效、培训建议等确定具体的调研目标,并在调研工作的开展下,重新调整教学重担重点,改善教学薄弱环节的教学质量。

四、提升教师进修院校培训者专业能力的途径

(一)培训者专业能力提升的目标引导

教师进修院校作为服务中小学领导与教师的特殊性教育单位,对推动地方基础教育的发展,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学团队一流”“教学设备一流”“培训管理一流”是进修院校培训者发展的目标,同时将这几个目标细化,贯彻落实。如,在建设一流教学团队上,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尽其用。在提高培训者专业能力方面,首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其次是帮助年轻教师明确专业发展的努力方向,不断压担子,分配科研任务,逐步提升专业能力。

(二)加强对培训者敬业精业的教育

1.敬业教育。进修院校的教师作为进修教学的指导者,应当具有教育理想,热爱教学事业,积极践行教师行业的职业规范建设[8]。在建设一流化队伍上,大力建设内部建设,提高培训者的职业道德水平与敬业精神是基础,要在强化以人为本的观念,实现人尽其用的基础上加强师风的道德化建设,加强年轻教师团队的精神建设,使其成为有良好道德风尚的培训者团队。

2.精业教育。近年来,我们将建设“团队一流”、“设备一流”“管理建设一流”视为进修院校老师发展的共同期望,并将这几个目标细化。其中最基本的目标就是优化自身的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文化专业素养,把握国家教育行业改革及发展的实践经验,培养自身终身学习及发展的意识与能力,成为教育行业的引路人[2]。进修院校的教师应当发展精业教育,提高教育学科专业化的能力建设,坚持实践教学与科学研究,再实践与再研究的专业房展道路,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在“教、研、训”中促进培训者成长

1.建立“教研训”培训模式。进修院校中的教师应当充分重视培训、科研、指导及服务的功能,在时间工作中注重整合这些方面,改变以前单一形式的培训或者研究职能。教育、科研以及培训的一体化建设是教师走向专业化发展道路的有效方法。很多科研老师基层工作经验丰富,进入进修院校教学后,研究型的教师也需要常常从事教学活动。教学活动本来就是科研及培训的根本,培训为教师以后的科研和教学活动打好基础,科研及教学活动促使培训活动的开展[9]。教研训互相配合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相当于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过程,实践教育理念,手段及方法的科学合理性,用科学的教育理论指导科研及教学工作。

2.在培训班教学中成长。课堂是培训者提高教学能力的实践场所,丰富的教学经验有助于培训者对教学进行不断的经验总结,从而获得快速成长的能力。教师的学习能力直接决定着教学研究活动进行的效率。对进修院校的培训者来说,由于教学对象的特殊性与专业性,还应当及时了解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发展动态,掌握教育行业学术主流观点,了解教育学术的新数据,新信息,和受训者一同分享学习的感悟,实现经验型教师向具有持续学习能力型教师的新转变。

(三)培训者要努力提升自身专业能力

面对复杂的教学活动和新课程变革的推进,进修院校的教师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和困难,只有自主自觉地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不断加强学习与研究,才能适应教育行业发展的新变革。培训者应当经常外出调研,进行教学总结与反思;从事专业课题的研究,学习深造以及进修,使自身具备国际化的教育新理念,善于全局着想的理念,专业化发展的思想,沟通合作意识,科学研究能力及创新专业发展能力。

(四)构建培训者专业能力评价体系

1.构建评价方案。要对教师进修院校培训者专业能力进行评价,首先要根据培训者发展目标来制定评价方案。其次,要根据培训者专业能力结构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可以分为两级,一级评价指标包括学习研究能力、教学创新能力、沟通表达能力、总结提炼能力、反思改进能力五个方面;在一级评价指标基础上可以细化为二级评价指标;最后再阐述每个评价指标的具体评价标准。评价方案和评价指标体系要研究论证之后再具体实施。

2.实施考核评价。学院教师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引领教师根据自身的情况指定发展规划,并着力构建教师评估及激励机制,进一步改进教师的考评机制,形成以师德建设,工作业绩,民主测评及领导人意见为评价体系的考察模式。使教师的专业发展植根于指导教导、组织教学及研究教学的服务体系中。创建各种激励机制,为年轻教师的迅速成长搭建舞台,使其充分展示专业才能。

(五)成立专业性组织机构加强管理

为了加强学院的组织建设,学院应当组成以学院院长为核心的专业性领导组织,各级业务部门的领导人员及小组组成人员[10]。领导组织定期开展工作会议,研究院校教师教学发展的实际情况,总结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改善建议。将学院的专业化发展任务及目标落实到具体的实施者,在各大部门开展活动的时候,在人力资源及物资经费上给予帮助。

虽然进修型学院培训者的工作内容不存在升学及就业方面的压力,但是其发挥的作用确是巨大的。教师专业培训者能力的建设与教育事业的基础建设以及教育行业的职业化改革息息相关,培训者的技术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进修型院校的发展方向,教师培训工作开展的质量则直接决定了受训者综合素质高与低。因此,对于进修型院校培训者的专业能力标准建设需要社会多方力量的积极参与,共同为进修院校的现代化建设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熊建辉.教师专业标准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2]时伟.专业化视野下教师继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3]付雪凌.美、澳、欧盟职业教育教师专业能力标准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10(12).

[4]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48).

[5]杨和稳.教师专业发展的性别比较研究[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9(5).

[6]刘广利.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7]张向新.教师进修学校在区域教师教育中的引领作用[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1(5).

[8]李金辉.社会转型期县级教师进修学校职能弱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9]胡胜利.国内外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比较[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10]文海山.如何培养教师专业发展能力[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884(2016)01-0107-04

收稿日期:2015 - 01 - 08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3年度项目(JA3374S)

作者简介:尤妤冠(1982-),女,福建南安人,福建教育学院副研究员,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发展方向
探究我国海上灾害医学救援现状及发展方向
我国公路行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浅谈集中采购
论我国股东表决排除制度
浅析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方向以及应用分析
探讨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及发展方向
分析医药市场营销的策略与发展方向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