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文化合作下的图书馆特色数据库构建路径*
——以“多语种刘三姐文化信息网”为例

2016-04-17唐吉深

图书馆论坛 2016年1期
关键词:多语种刘三姐数据库

唐吉深

国际文化合作下的图书馆特色数据库构建路径*
——以“多语种刘三姐文化信息网”为例

唐吉深

国际文化交流合作为特色数据库的可持续发展孕育了新机遇。文章从转变观念、强化特色、创新模式、提升效益等方面提出国际文化合作下突破特色数据库发展障碍的策略,以构建“多语种刘三姐文化信息网”为例,探讨具体的实施路径。

特色数据库 国际文化合作 刘三姐文化 东盟

“一带一路”、上海合作组织(SCO)、中国-东盟(10+1)、亚太经合组织(APEC)、亚欧会议(ASEM)、亚洲合作对话(ACD)等将中国与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合作关系推向新的高度。图书馆作为生长着的有机体,如何在国际文化合作背景下发挥其知识保存、传播和文化传承的功能,培育新生长点,成为新时期图书馆发展的议题。图书馆应立足于国际文化合作大环境,本着开放合作的建库理念,探索特色数据库建设的创新模式。本文针对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发展面临的困境,探索国际文化合作背景下特色数据库建设理念、模式和技术方法的创新,并以构建中国—东盟合作视阈下的“多语种刘三姐文化信息网”为例,探讨具体的实施路径。

1 特色之困:制约特色数据库发展的因素

1.1 建库理念缺乏多元化视角

特色数据库是指图书馆或相关信息机构依托馆藏特色文献信息资源,针对特定用户的信息需求,对某一学科或某一专题的资源进行收集、分析、筛选,再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规范进行加工、标引、组织、存储,通过局域网或广域网传输和发布,提供检索和全文传递服务,以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文献信息资源库[1]。该定义的要点可以理解为特色数据库的建设主体是图情机构,并以文献管理理论为基础进行资源的组织与服务。不难看出,图情界对特色数据库的认识停留在对文献积累、序化、获取的阶段,而对文献获取及获取之后的知识利用认识不足,导致已建成的特色数据库的资源组织多数是基于数据组织、信息组织层面的文献、数据的简单组织和罗列[2]。这种从图书馆文献管理视角出发的建库模式因缺乏传播学、文化学等视角,利用价值和社会功用未充分显现。在大数据时代和全媒体时代,特色数据库的建设理念应上升到知识服务与文化传播的层面,注重知识的挖掘、重组、语义关联、智能分析和传播,以适应时代赋予的新要求。

1.2 同质化现象稀释特色数据库的“特色”

截止2012年7月,全国373所高校建设1091个特色数据库[3],但研究表明,大规模的建库运动并未使特色数据库的质量显著提升,同质化明显,体现在建库选题、资源采集、建库技术等环节[4-8]。选题同质化的主因是缺乏市场调查和用户需求分析,忽视各机构之间以及各地区间的协调。独特性是资源特色的主要特质,然而一些特色数据库的内容主要选自商业数据库和网络资源,对地方文献等“人无我有”的唯一性资源收集不足,特色数据库的内容缺乏特色。建库技术同质化表现为多采用第三方特色数据库软件进行标准化建库,缺乏二次应用开发,侧重于数据整序,前台页面展示技术薄弱,各特色数据库的网页大同小异,界面友好性和交互性差。

1.3 不重视特色数据库的维护和推广

重建轻用是特色数据库良莠不齐的主因。特色数据库多以项目形式建设,往往重视特色数据库建设,而对管理维护和宣传推广投入不足,利用率和用户认可度低。武汉地区高校仅34.22%学生使用过图书馆特色数据库资源,23.67%学生从来没有听说或使用过[9]。实际上,特色数据库建成后的运行管理、维护、宣传推广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源泉,管理维护能保证特色数据库安全运行,宣传推广使特色数据库保持生命力。

2 突围之道:国际文化合作下的特色数据库建设创新

2.1 拓宽建库视角

在以资源为中心的观念下,资源是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特色数据库建设的意义在于丰富特色馆藏。当前信息环境和用户需求巨变,图书馆应转变观念,站在更高的层面来审视特色数据库建设。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频繁的国际文化交流合作为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带来了新机遇,可以从文化传承和传播层面拓展建库视角,围绕国家战略规划来提升特色数据库的功能定位,服务目标不能局限于满足本机构学科文献需求,应将服务触角延伸至全国乃至国际,挖掘服务区域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社会功用。针对一带一路战略,浙江大学图书馆建设“一带一路专题文献资源库”,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数字资源运营中心建设“一带一路大战略专题数据库”,浙江理工大学、中国丝绸博物馆、《丝绸》杂志社、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共建“浙江丝绸文化特色数据库”。针对中国-东盟合作战略,西南政法大学图书馆建成“中国—东盟法律文献数据库”,梁俭提出构建东盟文献特色数据库[10],李乃琼等展开东盟民族体育资源数据库研究[11]。

当前国家推行新型特色智库建设。文化建设作为高校智库的关键领域,围绕提升国家软实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等重大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文化产业发展、中国文化走出去等研究。作为智库信息源的图书馆可以考虑将特色数据库建设融入高校智库或地方文化产业智库建设体系,发挥特色数据库的辅助决策功能,以及对区域文化创意、文化旅游开发、文化产业推广等方面的知识支撑作用,实现特色数据库服务功能的转型,即从单一的信息服务转向多元的知识智力服务。广西来宾党校图书馆依托“特色资源智库”为党政机构提供信息智力支持,发挥了咨政作用[12]。辽宁科技大学图书馆构建信息智库平台,建设冶金特色数据库,为钢铁企业发展提供信息支撑服务[13]。

2.2 提升特色,打造品牌

特色数据库的关键在于特色,新形势下应赋予特色新内涵,特色表现形式应多样化。特色数据库的特色既体现在资源的独特性上,更体现为其独特的社会意义、文化传播意义、政治经济价值。在特色定位上,着眼点不能局限于本单位、本地区,应具有国际视野。各国文化的碰撞、交融为图书馆在国际文化合作领域拓展服务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图书馆应把握机遇,从特色数据库的文化功能入手,挖掘选题特色,打造特色数据库文化品牌,提升国际影响力。

根据选题的类型不同,特色数据库的特色可归纳为三类:一是反映学科特色;二是展现地域文化特色;三是揭示人文历史特色。黄艳芬对广东31所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的调查显示,学科特色数据库占65.12%,地域文化特色数据库占34.88%,未能全面反映广东的地方文化特色[14]。由此可见,在特色数据库选题上,地方特色文化尚有挖掘空间,尤其是在国际文化合作背景下,地方特色文化与国际文化的碰撞将提升特色数据库的特色。以地域特色文化为选题,从国际文化合作视角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是突破特色数据库发展瓶颈的切入点。

以客家文化为主题的特色数据库建设研究具有较好的启示意义。研究表明,图情界对客家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够将其与促进地方旅游业的发展结合起来,与地方政府创建区域文化品牌联系起来,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应起来。罗碧文等认为,面向文化旅游需求开发客家文献数据库既可以促进客家文献信息的增值,又能够促进客家地区旅游文化事业发展,对梅州实施“文化梅州”发展战略、打造“世界客都·文化梅州”品牌具有重要意义[15]。建设客家文化特色数据库的价值还体现在对区域文化合作交流的社会价值上,客家文化数据库服务范围包括海内外,以促进客家地区与国内外的信息交流,客家文献的甄选标准要体现出面向全国、全球的传播意义[16]。客家族系在漫长的迁徙和演化过程中历经多元文化的碰撞、融合,造就了客家文化的多元性特征。客家人遍布世界各地,对本族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客家文化具有良好的海外传播基础,可见客家文化研究案例对国际文化合作下的特色数据库研究有参考价值。

2.3 构建基于用户需求驱动的技术框架

图情界广泛采用的基于数据管理的特色数据库建库技术体系不适应用户多元化信息需求,需重构建库的技术框架。特色数据库建设的全过程,包括资源的采集、组织、揭示、展示以及数据库平台的管理维护和宣传推广等环节,应引入新技术和新方法,如基于关联数据的资源组织技术、云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响应式WEB设计技术、跨语言检索技术、新媒体推广技术,构建基于用户需求驱动的技术框架。在面向海外用户进行特色数据库系统设计以及选用技术方法时,应考虑海外用户在语言、文化认知等方面的差异化需求,探索适合海外传播推广的技术策略,为国际文化合作下的特色数据库建设和传播提供技术保障。

2.4 多方合作

特色数据库建设是长期性的系统工程,需要足够的人、财、物保障。应探索特色数据库建设的多方合作机制,引入外部力量来共同建设。《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合作发展规划》《中国—东盟文化产业互动计划》等政策为特色数据库的多方合作建设提供了机遇。图书馆可以聚合高校、地方政府、商业公司、媒体机构等各方力量围绕某一特色数据库项目,打造兼具学术价值与社会效益的文化平台,实现多方共赢。

3 案例分析:中国—东盟合作下的多语种刘三姐文化信息网构建

3.1 背景和意义

刘三姐在民间被视为“歌仙”,在壮、汉、瑶、仫佬、毛南诸民族聚集地区广受尊崇。刘三姐文化是在刘三姐民间歌谣文化基础上形成的以壮族为主体的区域性文化。唐宋以来,刘三姐文化盛传于广西、广东及以及周边各省,特别是在广西传播久远,成为广西持续时间最长、覆盖面最广、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文化现象[17]。20世纪60年代广西壮族彩调歌舞剧《刘三姐》走进中南海,电影《刘三姐》风靡我国港澳台和日本、东南亚,是广西在东盟地区最具知名度、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刘三姐文化研究的热点主要围绕地域、民族、艺术、资源、品牌等主题展开,着眼于服务本土文化保护、学术研究,缺乏旅游市场开拓、国际推广等多元视角。在刘三姐文化数字化建设方面,桂林图书馆建成刘三姐文化资源网,河池学院图书馆自建刘三姐研究专题文献数据库。针对刘三姐文化主题的数字化开发实践局限于国内及中文语言环境,受众范围小,对刘三姐文化网络平台的国际推广,特别是与其有文化渊源的东南亚的传播推广处于待开拓领域。因此,在中国—东盟合作背景下,对刘三姐文化研究亟需引入新视角、新方法和新技术。

广西壮侗语民族与越南、老挝、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中的侬、岱、老、泰、掸等民族有着同源异流的亲缘关系,刘三姐文化在推动广西与东南亚经济、文化、学术交流合作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落户广西,广西成为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南宁“两会一节”等高规格活动更将刘三姐文化的海外传播推上新的高度。东盟对刘三姐文化的信息需求提出更高要求,希望通过刘三姐文化了解广西、了解中国。比如,刘三姐文化进入新加坡艺术学院教学体系,学生观看《刘三姐》电影,分析刘三姐山歌的艺术构成。由此可见,刘三姐文化应成为广西面向东盟的重要学术和产业资源,成为广西文化产业智库建设的重要知识来源。从国际文化合作视角构建多语种刘三姐文化信息网对增强广西在东盟的文化影响力、促进广西与东盟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3.2 从建“库”到建“网”

多语种刘三姐文化信息网是刘三姐文化数字化国际化传播平台,强调刘三姐文化面向东盟的文化输出,定位为集刘三姐学术研究、历史考证、文化科普、商务、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知识平台,平台内容多元化、动态化。传统的以数据资源为中心的特色数据库模式强调数据规范标准,但数据更新慢,以文本为核心的静态资源多,显然这种建库模式无法满足刘三姐文化数字化国际传播平台的需要。为此,需要升级建库方式,从建“库”到建“网”,构建界面友好、内容丰富、功能实用、拓展性强的多语种刘三姐文化信息网,打造刘三姐文化资源的综合性、国际性门户网站。

3.3 资源与技术

3.3.1 多语种资源整合

面向国际推广的多语种刘三姐文化信息网的内容资源要充分体现多语种特性。对国内有关刘三姐文化的中文资源甄选应遵循内容独特性原则,重点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国际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开发两方面进行收集,资源内容包括历史文献、学术资料、图片、歌谣、传承人和实物载体、口头艺术、文化空间(民俗、节庆、歌圩)、旅游与文化产品(声像制品、影视作品、大型实景表演、旅游线路、文化景点、节庆旅游信息),收集途径包括田野调查、口述历史、网络收集、问卷调查等,获取方式包括购买、征集、捐赠,尤其要重视地方灰色文献以及活态文化资源的收集。

获取国外多语种信息资源有两种途径。一是收集海外的刘三姐文化信息资源,该类文献主要分布在我国香港、台湾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国家。收集途径包括聘请我国在当地的留学生协助收集,或通过中国与东盟的文化交流平台向海外华侨征集。当然,此类信息收集有难度。二是翻译,从海外用户需求出发,选择有关刘三姐文化的经典资料,如刘三姐经典山歌歌词、《刘三姐》电影字幕、歌舞剧《刘三姐》和大型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文字剧本等进行多语种翻译。

3.3.2 多语种元数据标引

多语种元数据标引是通过对多语种刘三姐文化信息网的资源进行多语种揭示,使其具备多语种展示功能,目前可选择的元数据标准有《CALIS专题特色数据库描述元数据规范》《国家图书馆元数据应用规范》《国家图书馆核心元数据标准》《国家图书馆专门元数据设计规范》,以及MARC (机读目录)、DC(都柏林核心元数据集)、RDF(资源描述框架)。针对刘三姐文化资源特点,考虑国际用户需求,按照针对性、权威性、互操作性、可扩展性等原则,制定刘三姐文化资源的元数据标引方案。鉴于多语种刘三姐文化信息网面向东盟用户,构建元数据揭示方案的重点难点在于多语种标引规范以及多语种映射词表的构建等技术问题,方案需支持使用汉语、泰语、马来语、越南语等对刘三姐文化资源进行描述、关联。

3.3.3 跨语言检索技术

多语种刘三姐文化信息网面向全国及东南亚,具有广泛的用户群体,平台应具有较强的语言适应性,能根据不同受众提供不同的语言检索策略。鉴于此,采用跨语言检索技术构建刘三姐文化数字化资源多语言检索模型,从技术上解决东南亚受众的语言障碍问题,见图1。

图1 刘三姐文化数字化资源多语言检索模型

3.3.4 网站开发技术

目前大多数图书馆采用特色数据库软件进行特色数据库的信息采集、著录以及主页的发布,这些工具应用为数据管理提供了便利,但页面的展示和互动效果并不理想,不能满足多语种刘三姐文化信息网国际传播的需要。应对这些工具发布的主页进行二次开发,应用HTM L5、CSS3、JavaScript等前端技术对网站页面进行改造;同时,为了让不同移动设备终端获得良好的视觉效果,需应用响应式WEB网页设计技术对页面进行适应性布局。

3.4 网站运作和国际推广

高效的运作管理和宣传推广是特色数据库发展的重要保障。多语种刘三姐文化信息网应搭建研究中心、高校图书馆、地方文化机构、地方旅游管理部门等多方共同参与的协作式运作推广模式。本项目依托中国—东盟研究中心(广西科学实验中心)课题进行开发;中国—东盟研究中心(广西科学实验中心)提供技术支持和政策指导;广西河池学院图书馆为项目主要承建方,主要负责信息数字化处理、数据管理和网站管理维护;为使网站满足国际推广要求,前端设计部分外包给专业软件公司开发。项目建成后,将作为高校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科技成果输出项目,转化为广西宜州刘三姐文化推广门户网站,由宜州市旅游管理部门进行国际传播推广。宜州是刘三姐故乡,2006年申报的“刘三姐歌谣”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宜州以“三姐故里,宜人之州”为口号,发展刘三姐文化旅游,开发了“刘三姐文化旅游节”“刘三姐故居”“刘三姐文化广场”“刘三姐杯全国山歌邀请赛”“全国刘三姐文化研讨会”等品牌,宜州成为广西刘三姐文化向东盟输出的重要窗口。在多方共建共管机制下,多语种刘三姐文化信息网有望成为广西与东盟文化合作的国际性交流平台。

4 结语

国际合作是时代潮流。国际合作,文化先行。日益广泛的国际文化交流为知识的国际传播和共享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图书馆应抓住这一机遇,在时代潮流中提升影响力。打造特色数据库文化品牌是图书馆嵌入国际文化合作大潮的重要载体。本文的启示意义在于:一是特色数据库建设模式应引入全新视角,提出国际文化合作背景下的特色数据库建设的基本方法和实践路径;二是丰富学者对特色数据库建设的研究视野,激发学者重视对特色数据库实用性和社会效益等方面的研究,拓展特色数据库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1]刘葵波.特色数据库建设理论与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11-12.

[2][3]王喜和,傅林红,李玖蔚,等.特色之困:国内大学特色数据库建设现状与反思[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3(4):47-52,58.

[4]李辉,迟玉琢,胡乃志.地方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现状调查分析[J].图书馆建设,2014(8):64-66,63.

[5]刘莹.我国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08(7):36-38.

[6]黄敏,都平平.高校特色数据库建设及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2(5):83-86.

[7]张丽静.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中存在的各种矛盾现象分析[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1):54-57,71.

[8]曹志梅.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之囧境突围[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5(6):90-92.

[9]邓蓉,向菁,陈余.湖北省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调查与分析[J].新世纪图书馆,2006(5):46-50.

[10]梁俭.“东盟文献特色数据库”建设之思考[J].图书馆学刊,2010(9):37-39.

[11]李乃琼,黎永壹,尹继林.东盟民族体育资源数据库平台建设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12(5):35-39.

[12]赵秋华.党校图书馆“特色资源智库”建设的思考[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5(6):70-71.

[13]吴玉,刘苏宁,王玉香.基于地方民营企业情报需求的高校图书馆智库服务[J].情报科学,2013(2):72-77.

[14]黄艳芬.广东省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现状及对策[J].图书馆论坛,2008(2):144-146,157.

[15]罗碧文.客家文献与“文化梅州”的建设[J].图书馆论坛,2010(1):123-126.

[16]罗铿.地方高校图书馆专题特色数据库建设实践探讨——以“梅州客家山歌文化专题数据库”建设为例[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5(3):43-45.

[17]陈学璞.论刘三姐文化现象[J].广西社会科学,2008(2):23-26.

On the Construction of Library Characteristic Database in the Context of International Cultural Cooperation——Taking“Multilingual Cultural Information Website of Liu Sanjie”as an Example

TANG Ji-shen

Developmentbottleneck of characteristic database construction in librarieshasalready emerged,while international cultural cooperation offers new opportunitie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aracteristic database.Thisarticle proposessuch strategiesaschanging ideas,strengthening distinctiveness,innovatingmodels and promoting economic benefits to break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bstacles,and discusses some practical methodsused in constructingMultilingualCultural InformationWebsiteof Liu Sanjie.

characteristic database;internationalcultural cooperation;Liu Sanjie culture;ASEAN

格式唐吉深.国际文化合作下的图书馆特色数据库构建路径——以“多语种刘三姐文化信息网”为例[J].图书馆论坛,2016(1):105-110.

唐吉深,男,副研究馆员,河池学院图书馆办公室主任。

2015-08-14

*本文系广西民族大学中国—东盟研究中心(广西科学实验中心)2014年度开放课题项目“中国—东盟合作视阈下刘三姐文化数字化平台研发与国际推广”(项目编号:KT201431)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多语种刘三姐数据库
青岛市多语种应急语言服务现状与需求调查研究
语联世界,言通天下
向往刘三姐的故乡
数据库
数据库
黄四姐牵手刘三姐 同心共筑旅游梦
数据库
数据库
浅谈刘三姐文化档案
北美“新清史”研究的基石何在——是多语种史料考辨互证的实证学术还是意识形态化的应时之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