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下的小学英语真实课堂教学
——田湘军“Games”绘本故事教学评析

2016-04-16王莉娟

小学教学设计(英语) 2016年3期
关键词:常态绘本文本

王莉娟

去年11月,笔者有幸参加了在浙江杭州举行的以“教学新常态”为主题的“千课万人”小学英语观摩展示活动,聆听了来自全国各地名师的展示课,比照自己平时的课堂教学,对“新常态”一词进行了反复揣摩。

“新常态”是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教育工作做出的重要部署:教育应该树立一种新常态意识,体现一种新常态思维。新常态下的教育,不应该是强迫,而是引导;不是灌输,而是浸润;不是施压,而是影响;不是改造,而是改变;新常态下的教育,在于积淀孩子素养,提升孩子素质;新常态下的教育,当以人为本,遵从人性,尊重孩子的生命个性,解放孩子的身心,给他们自由发展的空间,鼓励他们不断尝试、直面挫折;新常态下的教育,会无限相信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发展的可能;新常态下的教育,需要我们拥有一颗平常心,在对孩子的教育上,要因势利导,顺其自然,关注其生命成长。

循着这样的思路,笔者对观摩的所有课堂教学进行了多次回顾,其中从田湘军老师的六年级“Games”绘本教学中得到了诸多启发。这是一则介绍过去的孩子和现在的孩子的不同游戏活动的绘本故事。语言功能项目为:Inthe present,children like to...In the past,children used to...还有一些游戏活动的动词词组。这是一篇语法结构非常明显的故事,可田老师并未把它上成语法课,而是很好地把握住了绘本故事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并将两者很好地融合了起来。

一、精彩幽默互动,营造学习氛围

教学幽默是教师的一种智慧表现,也是一种健康的能力和品性。一名具有幽默感的教师,能够在课始的瞬间便抓住学生的心,让他们带着愉快的心情,积极主动地参与整节课的学习。

在这节课开始,田老师与学生有两个精彩互动。

一是在自由交谈天气和一星期中的七天后,便与学生一起哼唱自创歌曲:

T:Sunday,lalala.

Ss:Monday.

T:Lalala.

Ss:Tuesday.

二是在歌曲哼唱完毕,立刻组织学生做一些课前活动准备操:

T:Three,two,one.(教师示范动作,师生共做)

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

Good night.

Have a break.

第一次互动时,学生在教师不同的语调、语气带领下唱了《星期歌》,熟悉了一星期的七天;第二次互动,教师引导学生听不同的用语,做出相应的动作。这时,教师借用打呼噜等口技来表现,形象、生动、有趣。

有个调子,就能歌。多好!学生在和教师的哼唱中,减少了与新教师之间的隔阂。同样,幽默诙谐的活动准备操虽用语简单,但在教师的动作指导下,却显现出了别样的韵味。此刻的学生,心情一定十分轻松,这时来学习,效果肯定不错。

二、巧妙设疑导入,激发学生思维

爱因斯坦曾说过:我们所创造的这个世界,是我们思维的产物,不改变我们的思维,就不可能改变我们的世界。所以,课堂教学应是培养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

在与学生亲切互动后,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了一连串的问号,并提问学生:What do I want to say?学生自由猜测。当然,这一过程旨在让学生开口说,至于是否猜对,并不是重点。

当学生猜过几次后,教师又相机呈现一只猪的图片,并提问:What’s that?What does the pig like doing?让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回答。

接着又呈现一幅图,上面有一个人和一只狗,教师继续提问: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What does the dog like doing?

这些问题的设置,有的可以通过看图稍加分析来获得;而有的则需要深层次的思考,通过内在的信息加工整合而成。也许学生对这样的提问一下适应不了。不过,如果我们在平时的课堂上经常这样练习,对学生思维的发展肯定大有益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三、直观动作复现,化解学习难点

克拉申(Krashen)和特雷尔(Terell)把 TPR推崇成一种通过学生直接参与的、现实的、有意义的语言活动。帕尔默(H·E·Palmer)也称,在英语学习的初始阶段,教学方法如果不包含大量的学生执行教师指令的课堂活动,教学是不可能成功的。

本课中的游戏活动内容丰富、涉及面广。“Throw and catch the beanbags”在所有的词组中相对较难,对于其中的动词throw和catch,教师采用了TPR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多次动作与语言的复现来熟练掌握。

第一次接触:

T:What does the dog like doing?(He likes catching frisbee.)

T:What’s this?

Ss:It’s a pencil case.

T:Can you give it to me?(教师示意学生给他,自己做“接”的动作准备。)

S1:学生扔。

T:I catch it.But it’s not my pencil case.I’ll give it to you.Catch,please.

S1:学生接。

T:Oh,I throw it.

然后进行朗读,同时教读两个单词的过去式形式。

第二次复现:

引出文本,让学生初步感知后,教师提问:What games do children like playing in the present?随后,让学生帮忙发绘本,引导其自读。

T:Here are some books.You can throw them to those teachers.(暗示一男孩把一叠绘本给听课的教师)

S2:学生打算扔过去。

T:Oh,no.Don’t throw.Go and give them to the teachers.

第三次复现:

在细读文本学习“throw and catch beanbags”后,教师以pencil case代替,与生一起有节奏地说:Throw and catch,throw and catch。

在教学中,无论是初次接触,还是后来的复现,教师都能亲自参与其中,与学生边玩边学。同时,为了增强活动的趣味性,教师还故意“使诈”,在第一次发出命令后,并不立刻扔出“沙包”,而是在关注到所有学生都集中注意力听时才开始扔。

的确,学生在扑空后,就会格外当心,而其他在场的学生也会特别留意。这样一来,既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游戏,又能让他们及时掌握语言知识点。

多么有意思的老师,多么有活力的课堂!这才是游戏该有的本色!学中玩,玩中学,大家不亦乐乎。

四、随性故事阅读,引发生本对话

科德(Corder)曾经说过:“有效的语言不应违背自然过程,而应适应自然过程;不应阻碍学习,而应有助于学习并促进学习。不能令学生去适应教师和教材,而应让教师和教材去适应学生。”小学英语教学的关键在“学”而不在“教”上。

本课教学的内容为绘本故事。绘本只是一个学习的载体。教学中,在引出e-book的内容为“Games”后,教师提问学生:Whatgamesdo you usually play?Who do you usually play games with?What games do children like playing in the present?

随即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自由、随性阅读故事,了解现在的儿童喜欢做什么,并知道过去的儿童常常做什么。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取信息,并在回答“What games do you usually play?”后,就会不由自主地把文本中的孩子与自己进行比较。同时,学生也会自然地把过去孩子们的活动与自己现在的活动进行比较。他们愿意分享自己的想法 :Who is happier,the children in the past or in the present?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点拨:We should treasure what we have today.学生的思想自然地得到浸润,明白要好好珍惜当下的情感也得到了升华。

五、创意文本改编,培养学生语感

这篇适合六年级学生的故事虽为绘本,但就其内容而言,其结构性比较明显,趣味性相对较弱。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本内容,更熟练地说出其中的游戏活动,教师对文本进行了两次自创改编。

在学生学习了绘本故事、整体朗读后,教师为了解他们是否真正掌握了其中的内容,设计了Read and match(图文匹配)活动:

1.Play with beanbags.Throw and catch.

2.Play with ropes and we have a match.

3.Skip the ropes and we jump and jump.

...

教师将原来绘本中的长句全部改为短句,以词组结构为主,并在结尾稍加押韵,注重韵律美。让学生在找相应的图时试着读一读;在学生正确交流后,教师带着他们美美地朗读,并打一些简单的节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体验,享受着此刻“读”带来的幸福。

在图文匹配环节结束后,教师呈现自编的一首Chant,内容如下:

Games,oh,games.

We like playing games.

Play with beanbags.Throw and catch.

Playwith ropesand we have a match.

Skip the ropes.We jump and jump.

Play tug of war.You come and come.

Play with marbles.We must focus.

Play with tops.Give some whips.

Play hide-and-seek.You go and see.

Play clapping games.You smile at me.

Play online games.

Play video games.

Play jigsaw puzzles.

Oh,two many games.

可以看出,Chant内容取之于文本,但是却精于文本。学生在旋律的伴奏下轻声细读,琅琅上口。一遍下来学生不仅掌握了绘本故事的大意,而且他们的语感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六、整体回顾所学,架构表达思维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学习工具,有助于学习者将隐性知识显性化,将言语信息图像化;有助于将大量的信息分解成易于理解和记忆的“组块”,帮助学习者系统地、有条理地思考学习材料,并以图形的方式记录下其思维过程,从而达到记得牢、不易忘、易提取的效果。

在这节课的 Summary环节,教师让学生回顾:What have you learnt today?学生四人小组进行讨论。教师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了本课所学的内容:

这张思维导图,不仅是对文本内容的一个很好架构,而且也融入了一些与主题“Games”相关的其他信息。学生根据此图,回忆所学,进行思考,展开表达。学生随语言输入量的多少,进行长短不一的交流。这样,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均得到了提高。

变个法子来学习,原来效果这么棒!学习亦游戏,游戏皆学习!这样的学习是真实的、自然的、愉悦的。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身心是自由的,学生的个性是可以得到发展的,学生的学习状态是常态化的。这样的课堂,是生态的、生动的、充满生命气息的。让我们努力践行“教学新常态,课堂新生态”!

猜你喜欢

常态绘本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绘本
绘本
绘本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