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有招:探讨教学规律 提高教学实效巧—组织,避隐患让迎面接力跑更加精彩

2016-04-16张建陈荣侠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宿迁分校223800

中国学校体育 2016年2期
关键词:接棒右手隐患

张建 陈荣侠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宿迁分校,223800)



教学有招:探讨教学规律 提高教学实效巧—组织,避隐患让迎面接力跑更加精彩

张建 陈荣侠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宿迁分校,223800)

江苏张建

一、普遍存在的现象

教师通常会在运动场的跑道上组织迎面接力跑。组织练习时,普遍会存在以下两个现象:

1.八路纵队两两相对站立,队形组织(见图1-1),交接棒时容易碰撞和摔倒。

2.没跑的学生拥堵在起跑线

后观看、加油呐喊,自然形成一堵人墙(见图1-2),全然不知危险的存在。传棒学生由于惯性“刹不住车”,学生躲闪不及,发生身体冲撞。

图1-1

图1-2

二、存在的隐患

当学生听到教师宣布即将进行迎面接力跑后,学生立刻兴奋起来,跃跃欲试,注意力很难持续保持,导致不注意或听不清教师讲解方法、规则和要求,不明白教师的意图,加之低年级有的学生左右手辨别有偏差。传棒学生随意地从接棒学生左侧跑进的现象既阻碍接棒学生跑进,极易导致相撞,影响跑速,又给别组的练习带来阻碍。迎面接力跑比赛中,学生争先恐后,场面十分激烈,这是迎面接力跑的魅力所在。学生好奇心强,特别想看清楚比赛的情况,是关心集体的表现。但传棒学生速度快、惯性大,冲撞人墙,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加之学生手持接力棒,若传接棒失误或错误,棒端向前,学生相撞,是十分危险的。这是教师未对学生做好安育、提出具体要求、有效措施造成的,而学、合理地组织可以有效避免上述两个现象所产生的安全隐患,保障迎面接力跑安全有序地进行。

除隐患的措施

笔者认为首先要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假想相撞后出现的严重后果等,教育学生时刻注意安全,强化安全意识,使学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防止相撞,对自己对他人负责。讲解迎面交接棒技术,低年级学生进行左右手辨别,并提出具体要求:交棒和接棒统一用右手(因学生中左撇子少),错肩交接棒,跑完后自觉站到接棒学生的队尾。讲解后教师有必要演示一遍,再组织近距离行进间的传接棒练习,让学生清楚地明白如何去做。

除此之外,重要的是充分、合理地利用跑道进行巧妙组织:8路纵队,每两队学生面对面相互错开一个跑道,即一端四路纵队分别站在1、3、5、7道,另一端四路纵队分别站在2、4、6、8道(见图2-1),前后对齐,保持空着的跑道无人,畅通无阻,要求学生统一用右手与对面接棒人右手进行交接棒,自然传棒学生就从接棒学生右侧跑道跑进,各行其道,互不影响。交接棒时将接力棒立起,将接力棒空着的一端推向接棒学生的掌心虎口处。

图2-1

交完棒顺着空着的跑道惯性跑动,速度慢下后自觉站在接棒学生的队尾。此外,为了让队伍后面的学生看清楚比赛情况,可以将队伍稍微向左斜站,但不要站出本跑道(见图2-2),为了让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站位,上课前布置场地时,用白灰画一条斜虚线(见图2-3、图2-4),让学生有个参照物,站在白线上斜向对齐即可。

图2-2

图2-3

图2-4

这样的站位安排,学生在呐喊助威声中,队友会跑得更加卖力,其他学生也不会因为看不到精彩比赛场面向侧伸头甚至离开队伍乱跑,而堵住空的跑道形成一堵人墙了。

四、提高教学效果的其他建议

为防止学生抢跑,可以在接力学生跑道右侧线与起跑线交点放一个标志杆,右手立掌手臂环抱标志杆,在传接棒后收回手臂跑出(见图3)。

图3

出于教学安全的考虑,低年级学生刚开始学习迎面接力比赛时,可以用彩色、高密度橡塑海绵棒、圈或直接用击掌代替接力棒,暂时不用接力棒,消除安全隐患,既达到相同的练习效果,又防止学生传接接力棒时,发生伤害到他人的意外事故,等交接技术掌握熟练后再用真正的接力棒练习。

猜你喜欢

接棒右手隐患
隐患随手拍
隐患随手拍
互联网安全隐患知多少?
接棒李显龙,“草根”黄循财何以脱颖而出
简析小学接力跑中下压式传接棒的3种教学方法
中学生4×100米接力跑传接棒技术教学要点解析
左手和右手
侨领吴昊:传递中俄世代友好的接棒者
防汛,就是要和隐患“对着干”
左手右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