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析信—息技术在体育课堂中的运用以《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一课为例

2016-04-16姜建明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教育教学研究培训中心264400

中国学校体育 2016年2期
关键词:课例运球篮球

姜建明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教育教学研究培训中心,264400)



例析信—息技术在体育课堂中的运用以《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一课为例

姜建明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教育教学研究培训中心,264400)

2015年9月26日,山东省威海市初中体育教育名家工作室教学研讨活动,在文登区实验中学举行。活动中,两位执教教师大胆“尝鲜”,在课堂上都用上了Ipad。新的教学手段,新的组织形式,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参与热情,提高了学生对体育技能的理解和操练能力。但作为新的教学形态,还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笔者结合《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一课,讨论课前、课中、课后的信息技术运用。

一、变学习为预习,培养自学能力,带困惑进课堂

课例片段1:

课始,荣老师提出本节课所学内容,然后利用Ipad播放了杜兰特、科比、詹姆斯、姚明4位篮球明星的简短视频,将其作为每个小组的形象代言人。学生根据视频后面的提示,确定小队长、记录员和裁判员,总用时3分钟。

课例片段2:

基本部分,学生绕标志桶进行运球练习,体验运球时手触球的部位。小组讨论后教师运用Ipad,集体观看视频并总结手触球的侧后方以及两手之间的配合动作,用顺口溜“一手按拍侧后方,随球下摆另手提”帮助学生理解;然后学生进行练习。

思考与建议:

片段1、2均是对篮球基本知识的初步认知,学生的已有知识,足以支撑对该知识的自主学习,完成对知识重难点的解读,寻找出自己存在的困惑和不解。因此,建议将片段2的微视频作为课前学习资源,将片段1作为自主学习的任务之一,放在课前解决。课前,教师可以利用“自主学习任务单”,将学习的内容和方法介绍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什么”、“怎么学”。如片段2中手触球的部位,教师在任务单中点出观看要点,并提出操练要求,学生经过了初步尝试之后,将自己的疑惑记在任务单中,以便带着思考走进课堂。

二、变讲授为自学,发挥探究能力,解困惑在课堂

课例片段3:

基本部分,抢断球对抗赛:各组在小队长的带领下探究,比赛中有防守队员的情况下,如何保护好球?然后组织小组对抗赛。比赛结束后,由获胜组交流取胜技巧,教师相机强调“跨步、转体、侧肩”三个要点。接着,各小组运用平板电脑,观看视频《行进间变向运球技术动作》,使学生掌握完整的动作要领。

课例片段4:

学生在标志桶前进行动作练习后,以小组为单位再观看完整的慢动作示范,教师相机进行点拨,学生再进行完整动作练习。

思考与建议:

片段3、4中的视频学习,运用在课中,变教师讲授为学生自学,发挥学生的探究能力,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动作形成的理解,强化学生形成正确的完整动作技术,在练习的过程中针对心中的困惑进行有效的解决。这样课中教师学会“放手”,为学生营造主动参与的良好氛围和情境,充分发挥组内“兵教兵”、组间“高手支招”的作用,教师集中力量讲解学生解决不了的内容,让课堂在生生互助、师生互助中走向高效。片段2、3、4中的视频运用在课后,且学生可以针对自己的不足反复观看视频,对某一问题点可以通过停放、慢动作等手段进行专门性的练习。学生学习了教学内容后,课后再对微视频进行观看,可以起到巩固技术动作的作用,在小比赛中就可以将所学技术加以应用,提升技术的实践能力。

三、变练习为应用,提升实践能力,带技术离课堂

课例片段5:

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记录员用Ipad记录本组学生的动作完成情况,然后大家共同观看视频,并讨论每个人动作完成的优缺点。

思考与建议:

充分利用Ipad录制学生的练习过程,然后进行视频回放、小组点评,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以便于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师的这一创意充分挖掘了平板电脑的功能,新颖、实用。但考虑到课堂的学习时间毕竟有限,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不能对每个学生的视频进行回看和点评,因此,建议把这项活动放在课后完成。学生可以从容地录制自己的练习视频,把视频传到班级群组中,大家互相学习,共同点评。学生再进行巩固练习,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还可以制作一段比赛的小视频,让学生在激荡人心的实战比赛中,进一步了解变相运球技术的运用,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

猜你喜欢

课例运球篮球
“全国第十九届《少儿美术》杯优秀课例大赛”征稿通知
完形填空一则
快乐篮球进山乡
篮球36计之瞒天过海
KYRIE IRVING'S HANG DRIBBLE 凯里·欧文 停顿运球
课例
课例: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双人运球”乐翻天
篮球辉煌(中篇小说)
课例.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