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经验+实证”的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

2016-04-16冯敏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200241

中国学校体育 2016年2期
关键词:负荷体育课经验

冯敏 (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200241)



基于“经验+实证”的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

冯敏 (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200241)

一、体育教学质量观

(一)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价值取向

最具代表性的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为重的体育教育和以传授运动技能为重的体育教育。前者将增强学生体质作为体育课的主要目的,后者则将体育的知识技能的传授放在首位。两种价值观的争论一直没停止过,还经常会产生钟摆现象。当下由于学生体质现状不容乐观,有些学者又提出在中小学生体质状况不容乐观的当下,我们对体育课的评价应将运动负荷放在首位,钟摆又出现了向前者靠拢的倾向。

(二)新型的体育课堂教学价值取向

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体育课程的功能的认识越来越明晰,提出了重视培养学生体育核心能力、核心素养的体育教育观。上海市在体育课程改革中相继推出了“高中体育专项化”、“初中体育多样化”、“小学体育兴趣化”的试点研究和实践。将小学、初中、高中的体育课程改革形成系列,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健身”这一核心能力。这一系列的改革是在基于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体现新型的体育课堂教学价值取向的主阵地在日常的体育课堂之中。

二、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法的类别

评价简单地说就是对事物价值的判断。对体育教学质量的评价是在一定的教育质量观的引领下,根据相应的评价标准对体育教学情况做出的判断。评价的类别依据时间的长短来划分,可以是对一节课、一个单元、一学期、一年段甚至整个学段的评价。而对广大体育教师来说,他们最熟悉的体育教学质量评价是对一堂课的教学情况作出判断。因为,学期、年段的教学质量是每一堂课教学情况的累积,因此,很有必要对一节体育课的教学质量作出评价。

对于一堂课的评价,主要依据主观印象(经验)、依靠评价工具进行测量所得的数据(实证)和其他各种证据作出的价值判断。日常教学中对课的评价较多地采用主观经验式的评价方式,而在一些研究课、公开课、评比课中会加上依靠评价工具进行测量。

基于经验的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是评价者在一定的体育教育质量观的指导下,在看课的过程中根据评价标准,依据个人的经验作出的价值判断。笔者把其类比作中医,中医就诊通过望、闻、问、切对病情作出判断,简单易行,但对行医者的经验丰富程度要求很高,所以老中医很吃香。同样,基于经验的评价方式简单易操作,只要一本看课笔记本、一支笔就可以进行。但主观成分较多,一些缺乏经验的年轻教师作出的评价常常出现偏差,而一些有着丰富经验的老教师作出的判断往往比较精准。

基于实证的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是评价者在一定的体育教育质量观的指导下,通过教学测量仪器和评价量表所测得的数据对教学质量作出的价值判断。笔者把它类比作西医,西医常常要借助一些仪器来对病情作出诊断,讲究用事实说话,但相对中医而言比较复杂,使用仪器的成本比较高。基于实证的评价同样需要测评仪器和评价工具,这类评价注重实证,用数据说话,比较客观。但操作比较复杂,并且需要多人参与评价,评价成本相对较高。

对体育课堂教学的评价,不管采用哪种评价方法,都必须在重视培养学生体育核心能力、核心素养的体育教育观的指导下,基于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完整全面地进行评价。

(一)基于经验的体育课堂教学评价

基于经验对体育课的评价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入手,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与思考。

1.知识与技能

对一堂课“知识与技能”目标落实的情况是评价一节课教学质量的主要维度。如何评价?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以下手段:

首先可以从看文本入手。查看执教者的教案“学习目标”的设定是否适切,是否全面。再看教学重点、难点是否找准。教学重点是本堂课的主要任务或动作技能学练的核心环节,而教学难点则是学生对某教材在技术上不易掌握的部分。如某位教师的后滚翻教学重点是:后倒快、团身紧;教学难点是:推手的时机。根据教师所定的教学重点、难点,进而去看教案中的方法手段是否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有层次、有针对性地加以实施。通过课前对文本的查看就可以对本节课有一个大致的判断。

其次,可以通过学生完成动作、掌握技能的情况来估计学习目标达成度。一般采用通过眼睛的观察来估算完成(或没完成)动作技能学生比例的方法加以判断。

2.学练参与度(运动负荷)

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学练、运动负荷是否适宜是评价一堂课富有体育学科特质的重要指标。可以从分组因素、器材因素和讲解因素去观察练习密度的高低。一些排队进行的练习,如接力跑、支撑跳跃每组人数少则练习密度高;人均器材比越高练习密度也越高,如人手一个篮球进行运球练习一定比两人一球练习密度高;另外,教师是否精简多练也是判断练习密度高低的观察指标。

不同的学练项目练习强度也有所不同,如50m快速跑就比前滚翻的练习强度大很多。另外,练习的组数、间隙时间的长短、项目持续的时间等都是判断体育课强度大小的因素。此外,还可以采用最简单的观测方法,即课结束时学生是否微微出汗来判断整堂课的健身效果。

3.兴趣的激发、维持程度

学习兴趣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动机,朱熹说过“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培养中小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对体育的兴趣是体育课的一项重要使命,也是评价体育课质量的主要看点。观课时我们最简单的经验判断主要是直接观察学生学练时的愉悦度、投入度,其中学生的笑脸和笑声是最显性的评价因素。

4.合作交往

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交往能力和团队精神是健身育人的具体体现。观课时我们要关注教师是否为学生的交往搭建了平台,并且给予必要的合作交往的时空,如在进行障碍跑接力教学时,是否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组间交流,共享合理的过障碍的方法;在进行头手倒立教学时,是否引导学生相互保护、相互提示、相互交流,这些都是教学评价的观察点。

5.教师素养

教师的教学基本素养如何关乎体育课的教学质量,也是看课者评价体育课质量的重要看点。其中教师的口令是否规范;语言(包括肢体语言)是否精炼、生动、富有张力;示范动作是否精准,示范点和面是否合理;组织教学是否有序等以上这些都是与课堂教学质量高度相关的评价因素,是评价者必须采集考量的指标。

6.器材使用

对一堂课的观察除了师生教与学的情况之外,人与物的关系、体育器材的使用情况也是重要的评价点。在课中体育器材是否有利于激发学练的积极性;是否针对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是否安全、适宜、新颖;是否做到一物多用等,都是可以凭着经验加以评价的。

(二)基于实证的体育课堂教学评价

基于实证的评价,上海市中小学目前评价的维度主要有运动负荷、心理感受、合作交往这三方面。

1.运动负荷

根据当下学生体质状况,上海市提出中小学体育课“适宜的运动负荷”的倡导,要求小学体育课:“高密度,中等强度”;中学体育课:“高密度,中上强度”。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测量心率的手表被广泛运用到对体育课运动负荷的测量中,这些评价工具既可以对学生整堂课的心率变化进行全程监控,又可以课后通过软件对生成的各类数据进行分析解读(见图1),从而评判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劣。

2.心理感受

对体育课心理感受的评价是一项比较困难的事,目前我们正根据新颖性、挑战性、注意力、探索性、愉悦感和总体兴趣6个维度去开发评价工具,去观测体育课中学生的心理感受,并依据“小学体育兴趣化”的指导思想去评判小学生在体育课中的兴趣激发、维持的情况。

图1-1 上海市《体育与健身》课堂教学心率

图1-2 上海市《体育与健身》课堂教学密度

3.合作交往

合作交往这一指标的评价,体育课虽然不像其他在教室内进行教学的学科那样方便,但可以根据体育课学生的分布常常处在动态中这一特点,合理选择观察对象,开发设计观测量表,并对有效合作的行为数据进行采集和录入,在课后进行分析解读。上海市在这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探索,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见图2)。

三、基于“经验+实证”的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的探索

基于经验的体育教学评价和基于实证的体育教学评价各有所长,也各自存有短板,并且两者之间还存在着相互交集的区域。比如依靠心率手表所测的数据仍需凭着评价者的经验进行分析解读;又如对学生课中合作交往的数据采集也需要依据一定的教学经验去加以甄别而即时作出取舍。所以,只有将“基于经验的评价”和“基于实证的评价”两者结合,扬长避短,才能使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更全面、更科学。

图2-1 上海市《体育与健身》课堂教学互动交往观察

图2-2 上海市《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五角学练观察表

对基于“经验+实证”的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的探索,我们已经在理论层面和操作层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在日常教学、区级和市级研讨课中进行了尝试,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如何进行基于“经验+实证”的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关注和思考:

1.发挥“经验评价”与“实证评价”各自优势:在实施基于“经验+实证”的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时,要充分发挥两者各自的长处。对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合作交往”教学情况可采用实证性的评价手段,而对“知识技能”、“教师素养”和“器材使用”等教学情况可采用经验型的评价手段,“心理感受”维度则可以用经验与实证相结合的评价手段。

2.加强信息技术评价工具功能的研发:目前市场上各种用于健身测量的手表很多,功能也在不断扩展,一般都可以对学生的运动心率进行监测,还可以通过蓝牙与电脑进行数据传送,供课后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对体育课质量作出评价。但目前还不能做到执教教师对体育课中的运动负荷是否适宜即时作出评判,因此要与技术研发部门合作,根据体育教学质量评价的需要进行功能开发,如采用基于无线网络的测评工具,实施对每位学生的全程运动负荷监控,这种监控不仅有场外人员的监控(后台主机),还包括上课教师对学生运动负荷监控(臂上佩戴式主机),课前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预设心率上下两条警示线,运动量太大或太小时教师的主机都会发出震动加以提示。假如是公开教学研讨课还可以借助大屏幕让看课者实时了解课的运动负荷动态变化等。

3.不断完善评价量表:对体育课“心理感受”、“合作交往”教学情况的评价本身就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此类评价量表虽然进行了初步的研制,并进行了试行,但评价指标还需不断完善,对学生相关学习行为表现的认定与采集还需进一步精准和规范。

4.合理选择观测对象:对体育课评价观测对象的选择应该遵循“点面结合、顾及差异”的原则。如对学生知识技能的目标达成度情况可进行整体观测,而对运动负荷的观测则主要选择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观测。在选择学生作为样本时,不仅要选择体能、技能水平中等的学生,用于评价全班学生学练的情况,还应选择体能、技能水平最强和最差的学生样本,以考量教学中差异化、多样化的教学情况。

5.扩大基于“经验+实证”教学评价的面:随着信息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借助于仪器进行评价日趋简单易行。在此背景下,基于“经验+实证”的体育课堂教学评价必将被普遍采纳,我们应该使基于“经验+实证”教学评价从公开教学层面走向日常教学层面,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基于“经验+实证”教学评价的研究和实施。虽然在基于实证的评价方面还不够成熟,但基于“经验+实证”的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是今后体育教学评价的方向,我们应该不断大胆前行,使评价过程由单一的经验判断走向专业判断,使我们的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更全面、更精准、更科学。

猜你喜欢

负荷体育课经验
人造革合成革拉伸负荷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3项标准中维持热负荷要求对比分析
MIV-PSO-BP神经网络用户热负荷预测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体育课上的“意外”
生如夏花
体育课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