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挖掘语文教材趣味 引领学生解读文本

2016-04-15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第一实验小学陈良珍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6年4期
关键词:趣味语文课堂文本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第一实验小学 陈良珍

挖掘语文教材趣味 引领学生解读文本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第一实验小学 陈良珍

语文课堂要以兴趣引领学生深入课文,这是确定无疑的。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学一定要有趣味,教师做好课前备课的准备,学生做好课前预习的准备,师生双方都在积极的准备状态下,教师并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通过对文本进行全面深入解读,从中感受文本的思想,体验内化,在充分解读文本的精髓,从文本的整体去感受情味。由于升学和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侧重于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忽视了语言训练,语文课堂缺乏生机勃勃,长期下去,语文教学又何去何从?语文教学要上的有趣味,我认为必须有以下四点:

一、激发趣味,以趣引文

苏教版语文教材中,选择的都是文质兼美,内容丰富,蕴涵一定的思想和情感,每学期开学初,学生新书领到手的时候,抑制不住内心的情感,便匆匆打开语文书,学生们的脸上洋溢着无比激动的喜悦,究其原因是语文书中课文有趣,一个个经典的故事情节感染着他们。教师可以利用学生们的积极投入阅读课文的兴趣,从课文中挖掘出趣味,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融入文本情境,以对文本的兴趣向文本更深处漫溯,从而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

关注课文的细节描写,从课文中寻找趣味,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挖掘文本深处,让课堂妙趣横生。如《游园不值》中诗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中一个“满”和“出”字,虽然没看到园中的景色,但是作者发挥的丰富的想象,但从那一枝探出墙外的杏花来看,园中此时应是姹紫嫣红、春色满园了。不仅仅写出了园中美丽的春色,更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尽管作者没访到主人,可他的心灵已被这动人的早春完全占满了。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只拣儿童多处行》一课中,第一自然段中“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和门内挤了出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作者用“魔术匣子”来比喻颐和园,用“小天使”来比喻孩子,一个“飞”字,既让我们联想到天使的翅膀,又让我们感受到孩子的活泼可爱,这句话写出了孩子多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孩子的喜爱之情,更突出孩子们喜爱春天的气息,孩子们对春天可谓兴趣盎然。这些趣点,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关键所在,引导学生在趣味享受中开启思维,积极表达。

二、适时追问,激发兴趣

预设内的生成性资源虽然在教师的预设之内,但不能完全等同于教师的预设,有的甚至比教师的预设更深入。此时,教师就要适时追问,以提高教学效率。如教学《黄鹤楼送别》时:

师:老师有点不明白,为什么用“下扬州”而不用“到扬州”?

生:船顺江东下,速度很快。

师:哦,是这样。用“到”显得船很慢,用“下”说明速度很快。

师:那第三句中,为什么用“孤帆”?从“孤帆”看出李白怎样的心情?我有点不明白。

生:用“孤帆”能看出李白和孟浩然感情非常深。

通过提问、追问,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诗句,掌握了在文包诗这种文体中,通过读课文来理解诗句的学法。

三、教学方法上设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究

教学手段力求有趣,对难以扎到趣点的课文,可在教学方法上设趣,激发学习主动探究。如《清平乐村居》一课,在学生借助注释自学课文后,要求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人物活动画出来,再讲给大家听,将语文学习与美术学科整合起来,通过绘画、说一说、考查学生是否读懂课文。

“设趣可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展现了语文学科的形象性和直观性,从而把语文课上的兴趣盎然。

四、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到有滋有味

创设适合学生的情境,激发学生对教材文本感兴趣,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1.“动”“静”适宜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课堂上让学生的肢体适度的动起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而当学生的情感以得到激发时,我只用一些能让学生“静”下来的手段,使情感升华。

2.有“声”有“色”

语文教学应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协调动作,能使学生和文本,及文本的作者产生情感的碰撞。如泣如诉或慷慨激昂的音乐,能渲染情境,创造气氛,这两种诉诸人听觉的艺术手段,在语文课堂上应广泛应用,如能将二者巧妙结合,只能迸发情境,震撼心灵。应适当地以实物,图画,动画形式展现课文内容,以鲜明的色彩,生动的形象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如《花瓣飘香》一课,可以捧出一盆红艳艳的月季花,让学生看、闻、摸、感知文中小女孩对妈妈的真情,突出母女之间的感情。《秋姑娘的信》一课,以身穿金衣的秋姑娘穿过高山飞过大海,来到我们身边的动画形式,让学生进入秋高气爽的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美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学生学得有滋有味,这样的语文课堂显得丰富多彩,而又韵味独特,犹如一曲“文”味浓郁的优美乐章。

综上所述,在语文课堂上,要深深打动学生,必须在课堂上挖掘趣点,激发趣味,以趣引文,引领学生对文本感兴趣;在课内外寻找趣点,促进对课文理解;在教学方法上力求设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到课文有滋有味。引领学生多阅读,细心体悟,悉心探究,让阅读成为学生每天的精神快餐,在充满乐趣和情趣的情境中享受语文带来的浓浓的韵味。

猜你喜欢

趣味语文课堂文本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午睡的趣味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趣味型男
让你HOLD不住的趣味创意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