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

2016-04-15江苏省阜宁师范附属小学袁冬云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6年4期
关键词:创设作文情境

江苏省阜宁师范附属小学 袁冬云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

江苏省阜宁师范附属小学 袁冬云

小学 作文 有效 策略 研究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头痛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然而小学生的写作功底差,观察能力弱,更没有组织和驾驭语言的能力,写作文时经常是拿笔无话可写,或者是有想法但是不知道如何下笔,即使是东凑西拼勉强完成一篇习作,也是内容空洞,条理分不清,或者是词不表意,让教师无法修改,苦不堪言。为此,我从三个方面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

一、作文要与生活相结合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在平时教学中,应把学生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指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社会生活中的平凡小事,都可引发我们的思考。在教学中我发现一些学生的作文,往往千人一面,百景一样,写不出新意来,就是因为缺少细致的观察、发现,观察本身就是一种“沉默”的思维,由于生活面比较窄,圈子又小,出了家门就进校门,缺少社会实践,视野不开阔,活动领域不宽广,导致对周围生活了解非常少。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取材于生活十分重要,大量地背范文、套模式,是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这是因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思维训练,没有开拓思路,没有放宽学生们的视野,只有在“生活”中获取灵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涌、下笔有神。

例如在指导作文习作《一次小实验》的时候,要求选择你平时最感兴趣的小实验,按一定顺序把实验写清楚写具体,注意写出实验时人物的心情,但这次习作有一部分同学的作文写得不够理想,这显然就是因为学生日常生活观察不够仔细,平时实验做得较少而造成认识水平较低、认识上的不足。因此就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帮助学生去认识事物、积累经验,通过表面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平时,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带领学生走入生活,不仅是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广泛接触社会,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事实证明,往往是参加了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后,写出的作文要好多了,具有文采,也显生动、有形,也就是说,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思维的起点。

二、注重创设情境,以增强学生写作的兴趣

传统的作文训练不注重情境的创设,因而写作训练过于呆板、无趣味性,不能吸引学生,学生也就不会乐意去写,这是因为小学生受年龄特点及认识水平的制约,他们的写作往往需要教师提供一定的情境,需要老师的指导帮助等外部条件促使他们写出更好的作文,以增强学生写作的兴趣。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可以利用音像创设情境;可以利用图片创设情境;可以利用语言创设情境;可以利用游戏来创设情境;可以利用生动的表演创设情境;还可以利用大自然的景物创设情境等等,不管采用哪种方法,教师都应以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为最终目的。

如教学《记一次有趣的活动》一课时,我先安排学生玩“吹鸡毛”“踩气球”“贴鼻子”等游戏,学生在游戏中思维活跃了,感受到了游戏的乐趣,进而产生了写作的兴趣。又如教学《一次有意义的活动》一课时,课前我带学生举行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活动,让学生扮成一只只珍稀蝴蝶,而我则扮成一个专门收集、制作珍稀蝴蝶标本的捕猎者……师生共同游戏,不仅激发了学生对作文的兴趣,而且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唤醒他们自觉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由于是玩游戏,学生的兴趣非常高,都积极主动地交谈起来,议论活动中有哪些最精彩,最激烈的,参加的人是如何做的,自己以是如何做的,以及旁边的同学的语言、动作、神态、情绪等又是如何的,不知不觉中学生就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完成作文,而且内容具体,语言也比较生动。游戏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的写作素材,又营造了宽松的氛围,增加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减少了学生对作文的恐惧感,让学生乐于写作。

三、注重平时阅读与积累

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阅读积累对写作的重要性。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们可以积累一些好的、优美的短语和句子,日积月累,学生就可以积累大量的词语,在以后的写作中就可以信手拈来,选择最适当的语句,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写作文时语言乏味、无话可说的现象。大量阅读还可以让学生掌握各种各样的表达方式,一篇好的文章,除了题材新颖、言辞优美、生动具体外,还要有恰当的表达方式。大量阅读还可以丰富情感体验,如果大量阅读各类文章,学生就可以体验作者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如果读得深入,甚至可以同作者同欢乐,共哀愁,体味人生的喜怒哀乐,品尝生活的酸甜苦辣。大量阅读可以积累间接生活经验,增加各种知识。由于学生的年纪小,生活圈子小,活动时间少,因此他们的生活知识、社会知识等都非常少。大量阅读可以使学生间接获得他们还没有机会接触的自然、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知识经验,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经验,这样他们在写作文时,在选材、叙述或说明时就可以减少甚至避免生活常识或其它知识性的错误。

如在指导课外阅读文章《三棵银杏树》时,让学生体会三棵银杏树静态的描写及作用之后,让学生练写《校园里的梧桐树》。梧桐树对学生来说应该是十分熟悉的,但是有些学生笔下的梧桐树确是简简单单的几句话毫无文才可言,然而通过要求学生把凡是描写银杏树的句子能运用到描写梧桐树上的全部摘录下来,进行仿写,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以上三点,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总而言之,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是一个长久且艰辛的过程,只要我们切实抓好各个环节,努力创造条件,在实践中加强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就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1】赵华. 浅谈如何优化小学作文教学【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2】董娜. 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改革【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3】朱友清. 小学作文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4】孙瑞. 解析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5】邵云峰. 打开作文的“活水”之门【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1)

语文教师切实抓好各个环节,努力创造条件,在实践中加强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就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猜你喜欢

创设作文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