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年制高职校项目课程课例开发策略探索

2016-04-15王俊美

职教通讯 2016年3期
关键词:项目课程五年制高职

王俊美



五年制高职校项目课程课例开发策略探索

王俊美

摘要:针对五年制高职校项目课程课例开发的实际,对课例开发的思路和方法进行了探索。提出课例项目的确定要典型、系统、适应和可拓展;课例开发模式要结合校本实际选取;课例开发的实践可以结合当下职业教育活动以及新技术新媒体的应用进行展开;从显性、隐性和过程性资料中提炼课例研究成果等。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项目课程;课例开发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针对课堂教学的内容、形式、方法等的研究层出不穷。作为全国首批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机电分院现已进入后示范时期,学校更加注重内涵建设。从课程改革入手,以“能力为本位”,以“综合素质”提高为宗旨,通过多途径实现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培养目标,是学校一直以来努力的方向。

课例研究是促进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活动载体,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教师、专家和学者的重视。精彩的课例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对于五年制高职的专业课程,目前公认比较适合的教学模式是任务引领的项目化教学,因此,对项目课程课例的开发亟需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一、课例项目的确定策略

课例项目的选择与确定是课例开发的首要环节,《江苏省职业学校专业课例研发指南》指出,通过研读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来确定课例项目。[1]此外,笔者认为,还应考虑相关的职业标准,对学生、教师、行业企业专家进行问卷调查,以及根据相关行业企业的最新人才需求、招聘信息等进行综合分析来确定课例项目。在具体选择课例项目时,要遵循典型性、系统性、适应性和拓展性原则。

(一)典型性和系统性原则

这是源于学科体系来讲的,文献中提到的较多,也容易被大家接受。[2]典型性指的是选取的项目要有典型性、代表性,其他的类似的知识技能可以从中类化。系统性可理解为选取的项目能充分概括实践和理论知识,对于一门课程而言要前后连贯、完整。同一项目下每个任务的确定,要尽量按照引入、探究、运用的思路来选定。

(二)适应性原则

一方面,对于学科体系来讲,课例项目应与整个知识技能结构完整性相适应;另一方面,选取的课例项目内容和容量应与教学对象相适应。五年制高职校的学生入学年龄小,可塑性强,生源整体素质参差不齐,相对于抽象思维、逻辑推理,他们更愿意尝试教学形象化的动手实践。基于此,课例项目的确定要突出工程背景,淡化推导证明,做到因材施教。

(三)拓展性原则

二、课例开发模式的选取策略

结合相关文献对课例开发模式的研究,目前,常用的课例开发模式有同课循环、同课异构、异课同构、多课异构等,如表1所示。常用的课例开发模式有同课循环、同课异构、异课同构、多课异构等,如表1所示。

具体选择哪一种教研模式进行课例开发,要结合校本实际,诸如课程施教班级数、施教教师数以及同一课程组的教师水平,甚至教学设备、教学资源的使用等。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课例开发模式,也并不一定要严格拘泥于某一种形式,不同阶段甚至可以混合兼用,在主体模式不变的情况下,使教师能彰显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这样,才能开发出有效高质量的项目课程课例。

以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机电分院“自动控制系统及应用”课程为例,该课程在自动化工程系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和电气自动化技术三个专业中开设。每学期平均3-4个班级开设,1-2名教师授课。考虑这是对于一门课程的课例开发,所以,具体开发时主要采用同课循环模式,同时,在确定主题模式前以及课例实施过程中也用到了同课异构的形式,对课例开发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三、课例开发研究的实践策略

课例的开发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向前推进的螺旋式上升的循环过程,通过问题的提出、项目设计、教学实践和过程反思,一次次实践、改进、再实践、再改进。在具体开发实践上,可以考虑结合现行职业教育制度、职业教育活动以及应用新技术新媒体的新型载体等来开展。

(一)结合五课教研、两课评比活动开展课例开发研究

2010年,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发布了《关于组织开展全省职业学校“五课”教研工作和“两课”评比活动的通知》,将“五课”提升到教学研究层面。该项活动开展以来受到各市、各学校的高度重视,效果显著。课例的开发可以借助这一权威的教学研究平台,参与其中。至少可以先进行校本教研,开展听课、评课等活动,同时,通过现场观摩、专题研讨、专家评议等形式,进行课例开发实践。

(二)结合省级公开课活动开展课例开发研究

研究方案的网络拓扑结构使用基于IBSS,即独立基本服务集(Independent BSS)网络,也被称作ad-hoc网络、无线自组网、对等网等[8-10],该网络的主要特征是有较强的抗毁坏性,无论是需组网还是需解除,均较为方便,并且费用相对低廉。数据帧主要构成如表1所示。

江苏省职教系统一直有开展省级公开课教研活动的传统,基本上在每年的上下半年各安排一次。这种面向全省职教教师的公开教学活动,一方面,展示了各学校创新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成果,加强了与兄弟学校间的教学交流;另一方面,也提供了相互学习、一起探讨的好机会。同样,课例教学实践在此展开,能非常好地得到推广传播,同时,又能得到同行专家骨干教师的指点,使其后续思路更为广阔。

表1 常见课例开发模式

(三)结合优秀课程建设开展课例开发研究

优秀课程甚至精品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和途径。优秀课程建设重在课程资源的开发,课程资源的开发最重要的是教学内容的设计与组织方法,课例开发则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如果我们的课例开发以优秀课程建设为切入点,紧紧依托专业、骨干教师的力量,不断探索实践,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3]

(四)结合信息化教学大赛开展课例开发研究

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至今已举办多届,大赛分为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和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三类,主要考察参赛者能否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在各级信息化教学大赛中,不少参赛作品就是信息化教学课例作品,由此可见,我们开发的课例可以通过参加信息化教学大赛来得到验证,或者按照大赛评审的要求进行课例的开发和实践。

(五)结合微课、慕课等新型载体开展课例开发研究

随着新技术、新媒体的出现,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影响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2015年6月15日,首届泛雅杯全国教师慕课教学大赛盛大展开;2015年7月16日,“凤凰杯”江苏省首届职业学校微课大赛在南京正式启动;孙春福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的研究中提出,要顺应时代发展,大胆把最新技术、最新教学方式引入课例研究中。[4]目前,课例开发实践平台已越来越丰富,广大教师必须对此充分加以利用。

四、课例开发研究成果的提炼策略

任何一项课题研究,在经过精心细致的计划、决策和实践研究之后,还必须对整个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进行深入的提炼总结,做到理性认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以达到课题研究应用的效果。对于课例开发研究成果,可以从研究性成果、发展性成果和过程性资料的收集三个方面进行整理和总结。

(一)研究性成果的提炼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陈如平提出,课题成果主要包括研究性成果和发展性成果。研究性成果包括研究报告、调查报告、实验报告、论文、专著、文集、教案、课件、工具、数据库等。对于课例开发研究,笔者将其细分为物化成果和理论成果,物化成果如调查问卷报告、教案、课件、视频、慕课资源和课例汇编等;理论成果有修订的课程标准、发表的论文、开发的教材以及研究报告等。

(二)发展性成果的提炼

发展性成果即隐性成果,具体可以从学生成长、教师成长和教学改革三个方面来提炼总结。学生成长强调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发展;教师成长从问题意识、合作能力、反思能力和科研水平等专业化能力的提升方面进行总结;教学改革的推进,可以从新技术、新媒体的使用引发的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提炼。

(三)过程性资料的收集

在课例开发研究成果的整理中,还要注意在研究中产生的过程性资料和证明性材料的搜集、积累和整理。主系列的过程性资料有立项申请、批准书、开题报告、中期评估报告、结题申请和结题报告等,佐证类的资料如学习材料、学习体会、听课、评课、自我反思、教学评价、学生座谈、教师研讨、讲座、师生获奖作品、图片、影像、大事记等等,这些都是我们验证课题成果有效的依据。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课例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教师、学者们的重视,我国的课例研究从基础学科到专业学科不断延伸,从校本实践到教师代表参加世界课例研究年会,并受到教育界专家和同仁的高度赞扬,取得了很大的进步。[5]今后,对于高职校项目课程课例开发而言,还需要考虑能够实现理论教学、小组探究、示范操作和实践训练等多功能一体化的学习场所的建设,以及课程教学评价机制的健全等问题。

参考文献:

[1]江苏省教科院编.江苏省职业学校专业项目课程课例研发指南[M].南京: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2009.

[2]冯志军.项目课程课例开发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35):57-61.

[3]王香菊,翁磊.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课例开发策略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3(10):38-40.

[4]孙春福.试析推进课例研究的几种路径和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14(2):75-77.

[5]张艳.课例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9):40-41.

[责任编辑盛艳]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03-0001-03

作者简介:王俊美,女,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机电分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自动控制、职业教育。

基金项目: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度立项课题“‘自动控制系统及应用’项目课程课例开发研究”(项目编号:B/2014/06/011)

猜你喜欢

项目课程五年制高职
基于五年制高职学生特点的教育策略研究
五年制高职护生谦虚心理品质培养实践研究
五年制高职班主任学生工作的探讨
翻转课堂模式对项目化课程实施效果的研究
基于项目课程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五年制高职数学课程考试模式改革研究
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的日语会话课教学改革
现代学徒制下通信专业项目课程的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