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使孩子们在探究中进步

2016-04-14白少杰

考试周刊 2016年19期
关键词:探究学习质疑合作

白少杰

摘 要: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大力提倡探究性学习,鼓励和帮助学生在探究中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寻找答案,摸索自己获取新知识和能力的途径,只有通过不断探究才能让孩子体验到自己获取新知识的快乐,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语文素养。教师应该把孩子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树立“一切为了孩子”的教学思想,让孩子在平等、宽松、和谐氛围中成长。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探究学习 质疑 合作

《小学语文课程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课程理念中又进一步明确: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陶行知先生早在几十年前就提出:“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所习惯的教学过程却是由教材、教师把别人“已知”“已会”“已有”的东西传授给孩子,拿一本教案、参考书而已,就直奔课堂,照本宣科,干脆把答案告诉学生。没有对教材的理解,或对教材认识不深。不是用教材教,而是教教材。孩子们没有自己的思想,变成了简单重复记忆的机械的人,孩子们感觉不到学习的快乐,不能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缺乏探究能力,教师感到自己无助,教学形式单调无味,教学任务繁重,还怨自己班的孩子智力不如别的班的孩子。教师之间关系紧张,教师和学校之间也紧张,教师和家长关系僵化,大有“草木皆兵”之势。可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大力提倡探究性学习,要鼓励和帮助孩子在探究中尝试采用不同方法,寻找答案,通过不断探究才能让孩子体验到自己获取新知识的快乐,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一、营造探究学习的氛围

1.培养兴趣,激发孩子参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对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孩子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主动学习。由“要我学习”变成“我要学习”,因此应采用巧妙的教学艺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如教学《赵州桥》一课时,我运用导语激发学习兴趣,导语是:“孩子们,就在我们家乡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有一千四百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杰出的设计师李春参加设计和建造的赵州桥,历经多少洪水,没有冲垮塌它,那么它有什么特点呢,现在就一起去参观吧!”接着教师出示图片,学习课文。教师的几句导语使孩子们展开丰富想象,对赵州桥产生无限神往,更加增强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自然就参与到学习中。

2.和谐民主,快乐学习。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氛围。”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氛围,是孩子主动参与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在教学中面带微笑,主动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学生任何的课堂行为,比如提出问题,发表见解,课堂练习等,我都给予及时的积极评价,坚持以鼓励为主,从不轻易否定学生,即使是肤浅的也应表扬,让学生辩论求真,培养他们当众讲话的胆量和耐心倾听别人讲话的习惯。

二、大胆质疑,激发孩子探究学习欲望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质疑是培养孩子自主探究的起点。在语文教学中,只有积极引导孩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在预习中质疑在学习一篇新课文时,首先要求学生预习,边读边思考,把不理解的词,不懂的地方划下来,或记在本子上,借助工具书解决。由于学习的基础不同,所提的问题不一样,这时教师对孩子提出的问题要进行归纳,整理出有价值的问题,通过预习课文解决,如在教学《飞夺泸定桥》前,孩子通过预习课文提出许多问题,教师对问题进行整理,最后总结出几个主要的问题:a.为什么要夺取泸定桥?b.红军是怎样夺桥的?c.结果怎样?这时不要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要适时引导学生:你们能够提出问题,老师相信你们通过努力也能解决问题,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这样有的放矢,由一个问题引出其他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再如《金色的脚印》是六年级上册的一篇阅读课文,针对孩子们提出的问题,我也进行了归纳:课文有几个角色?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怎样?彼此为对方做了什么?说明了什么?课文最后为什么说是金色的脚印?通过这样的训练,孩子们增强了质疑能力。孩子们自己带着问题读书解决,课文思路清楚,复杂的内容变得简单,能很好地把握文章中心,使得课堂不再是教师“一言堂”,而是孩子们自己成了主人,实现了“用教材教”的目标。

三、深入文本,超越学生的认知水平

新课程改革要求,语文课堂要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关注文本的核心价值,不能停留于文本表面。如我执教的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西门豹治邺》,孩子们通过读书,明白了西门豹到了邺地,看到“人烟稀少,田地荒芜”就调查,发现官绅和巫婆勾结通过假借给河伯娶媳妇,搜刮民财。西门豹不畏权势,破除迷信,还带领人们兴修水利。孩子们只读出了课文的表象内容。我就让孩子们反复读书,分析重点语句,扮演角色把课文编成课本剧,读懂人物性格,通过语言、动作反映人物。还通过我的引导使孩子们感悟到西门豹将计就计,大智若愚,为民造福的好品格,达到了预期目的。

四、运用灵活的学习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前面提到了把课文编成课本剧,就能提高学习兴趣。我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詹天佑带领人们在居庸关和八达岭山开凿隧道,詹天佑根据山势还设计“人”字形线路,就让学生用简笔画画出不同的开凿方法和“人”字线路,并让学生根据画的简笔画进行叙述,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如在教学《新型玻璃》一课时,课文每段的结构相同,我就让孩子们借助工具书读书读懂课文,然后填表,内容分别是玻璃的种类,特点、用途、说明方法,分别对这五种玻璃(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归纳填表,理清了课文头绪,孩子们学起来爱学。训练多了,孩子们就能掌握多项学习方法,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总之,“课标”新理念重视开放和生成,目的在于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体系。教师应该把孩子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培养孩子的探究能力,必须树立“一切为了孩子”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在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成长。

参考文献:

[1]2011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2]教育实践与研究.2014(29).

猜你喜欢

探究学习质疑合作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地理探究式教学中的作用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职高office2010教学之我见
对《老人与海鸥》的一点质疑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