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分析

2016-04-14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巢卫媛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2016年5期
关键词:文言文意境古诗词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 巢卫媛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分析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 巢卫媛

【摘 要】

【关键词】

高中 语文 教学 古诗词

一、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

在我国高中一直注重古代诗词的教学,古代诗词是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不正确,没有找到真正能激起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致使学生对古诗词的关注度一直不高。

1.教学方法枯燥,诗词意境肤浅

我国的应试教育致使在古诗教学时,多采用模板化教育,让学生对诗词进行背诵,却不教授给学生诗词的真正意境,对诗词内容进行浅薄的讲解,并不做深入研究,与传播古代文化的初衷相违背。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并不能真正的理解课文内容,无法切身体会到诗词的意境,进而降低了学习效率。

2.忽视想象引导,缺乏独到见解

教师应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对诗中的内容产生自己的见解,突破原有的注解,体会诗中表达的意境。由于教师的能力有限,并不能够通过语言准确的、生动的描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从而就无法向学生传达出诗中的意境,就要求学生能够对诗文充分发挥想象力,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与原文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充分体会诗文的意境,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否则只能死记硬背,降低学习效率。

3.不能把握重点,学生丧失学习兴趣

高中古代文化教学一直保持原有水平,并未进步,教学水平停滞不前,然而学生本身也存在许多问题。部分学生掌握不到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抓不住文章重点,从而使自身对古代文化不感兴趣,对诗词歌赋的学习感到吃力,提不起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这主要由两方面原因造成。

(1)课外文化起作用。课外文化就是指课外书籍,歌曲,电视节目,娱乐信息,娱乐文化等活动。学生花大量时间在这些事情上,觉得这些活动娱乐身心,相比起文言文而言,更加通俗易懂。这就造成学生留出大量的时间在这些活动的开展上。比如《离骚》这一诗词,篇幅较长,结构复杂,内容难以理解,上课的讲解方式生硬,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加上老师讲解方式刻板,就更降低了文言文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失去对古代文化的兴趣。

(2)学生自身的原因。一部分学生对文言文这类文科性的知识学习吃力,更能接受理科思维,一旦遇到需要背诵或者分析的文章就昏昏欲睡。即使语文是不进行文理分化的,理科生和文科生都要进行学习,但是许多理学生依旧把其规划到文科生要学习的范围内,对文言文产生排斥心理。在学习过程中也只进行背诵,并不深究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和诗中表达出的意境。进而造成在名句背诵题目的高通过率,成绩优异,和名句解释题目的普遍低分现象。偏理科的同学要想在这一方面取得优异的成绩,提高文言文的学习效果,就必须付出比别人多一倍,甚至多几倍的努力。

二、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探讨

从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缺乏兴趣出发,针对之一现象,教师应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发明独特的教学办法,提高课堂的活力,使学生对文言文产生学习兴趣。可以就以下方面进行改革。

1.在文言文诗句的朗诵中,加入个人情感

诗词是诗人寄托精神的载体,抒发内心情感的表达方式。往往诗词作品中,包含着诗人内心真实的情感。比如,有许多诗中包含着诗人杞国忧民、愤懑难当、怀才不遇等情感。只有通过有情感的朗诵,在诗中加入个人心得体会,才能真正的走入诗人的内心世界,明白文章所要表达的意境,传递的信息。例如: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蜀道难》,诗中通过写气势磅礴,险象环生的地势环境,山川之险等,表达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寄托诗人浪漫主义的情怀。并抒发了为国家前途感到担忧、对百姓不幸生活感到同情等情感,这些都需要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诵中切身体会。

2.鼓励学生发挥其丰富的想象力

教师的能力是有限的,并不可能通过语言传达每一首诗词的意境,从而就需要学生发挥其想象力,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进而提高文言文的学习效率。

3.增强学生对文言文的表达能力

不论古代文言文,还是现代的诗词歌赋,都需要语言进行表达传播。相较于其他来说,文言文更加看重这方面的能力,要求学生在进行诗词的学习中,要用优美的语段表达所学知识的意境。首先,要求老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要强,在诗词的讲解过程中,以准确、规范、优美的措辞讲解诗中表达的意境,引导学生把握诗文情感。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真正的学文言文,而不是背文言文,只能为应付相应的考试。通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进而提高对诗词的学习效率。

【结 语】

在我国进行大范围新课标改革这一时代背景下,老师的授课方式也应顺应时代的发展,进行现代化改革,注重课堂的教学效果,不再采用传统的、古板的、生硬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注重学生思维和想象力的培养,落实诗词的教学问题,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

【参考文献】

【1】林子涵.古诗词教学与美育渗透【J】.文学教育(上),2016(03)

【2】杨俊晔,梁旭,史伟麟.论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美育渗透【J】. 西部皮革,2016(04)

【3】刘淑英.谈搞好古诗词教学提升学生语文素养【J】.长江丛刊, 2016(03)

当前我国正进行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推广传播,高中的文言教学尤其受到人们的重视,更多人把目光投放到如何做好传统文化教学上,这一话题也在教育界引起波澜。古代诗词歌赋是用来寄托作者情感的一种媒介,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领悟到诗人寄托在诗中的情感。这就要求在教学方面注重方式方法,对教学方式进行探讨。

猜你喜欢

文言文意境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古诗词中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