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日有所读、日有所诵融入课堂
——读魏书生《我是这样做教师的》随感

2016-04-14江苏省盱眙县实验小学桂媛媛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2016年5期
关键词:魏先生课外阅读理念

江苏省盱眙县实验小学 桂媛媛



让日有所读、日有所诵融入课堂
——读魏书生《我是这样做教师的》随感

江苏省盱眙县实验小学 桂媛媛

在中国的教育处于迷茫而困顿之际,有一位先生他“六载夙愿圆师梦,三十春秋铸师魂”,他的学习理论,历经千锤百炼,散发着智慧的光辉,为新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他就是魏书生,一个富有“传奇性”的人物。一本好书百读不厌,初读此书,魏先生的事迹有荡涤师者灵魂之感;魏先生的教学理念有醍醐灌顶之效。所以,在反复品读三遍中不断有新的发现让我成长,新的疑惑激发我去探寻。

魏先生在书中谈及:新课程改革以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应为每一位教师所熟知,当下世界便是学生的教材。因此,他倡导可以讲一些名篇时文;讲教育、心理学知识;国内外科技动态等知识。用海量的课外阅读来拓宽孩子的知识和增强自学、探究能力。他的这一大胆的尝试,不是盲目的,更不是闭门造车,而是与苏霍姆林斯基的课外阅读教学理念形成契合。在帕夫雷什中学,老师们会利用“文艺朗读晚会”或晨会上,朗读优秀的文艺作品,这让孩子学到知识,学会了思考,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同时他的这一理念也在新一代的众多名师各自独辟蹊径的理念中得到了生长:如薛法根的“走向智慧的课堂”、王崧舟的“探寻诗意的语文课堂”等。立足于自身,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该怎样进行高效的课外阅读教学?我有以下几点浅显的想法。

一个不读书的名族是没有希望的名族。作为一名担当着语言教学工作的语文教师,更应该多读、泛读各类好书。就自身而言我需读经典,增厚语文素养;读教育教学相关书籍,更新教学理念、方法;读儿童文学作品,拉近与孩子的距离;读科技,读历史、读新闻,拓宽知识的广度。只有具有广博知识的教师才能从“一桶水”里精准的取出“一碗水”。当然,我更需要去引导孩子阅读。正如窦桂梅老师所言“一个不引领孩子阅读的教师,是工作的渎职。”根据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让孩子读一些图文并茂充满童趣的的读物,使孩子们在童真的语言、鲜活的图片、创意的想象中喜欢上阅读。我带学生们读美绘本《你真勇敢》《死了100万次的猫》《猜猜我有多爱你》等作品,在学生自读,教师范读,学生范读,学生互读等形式中激发了孩子阅读兴趣.每天的午休课和星期五的阅读欣赏课是孩子们的最爱。他们时而在专注的读;时而沉醉在我或学生动情的讲读中,潜移默化中孩子的听说读写能力有了提高。在本班建立图书角,在这里陈列一些内容较好并且使儿童感兴趣的书籍。我利用课余时间对“书籍之角”中的书籍进行推介,让每个学生都来利用他生平第一次遇到的这个小图书馆,一天一天班级读书气氛越来越浓。在与家长的交流中我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建议孩子每晚都读一个小故事并在教室里相互交流。我的这些想法和做法正是以魏先生的课外阅读理念为源头活水。在实践中,魏先生摸索形成了自己的“六步教学法”坚持的原则便是“少讲多读”。他认为读的机会多,时间多,学生才能在语文学习中去思考,去探究。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他的“四遍八步”读书法更是对我的高年级阅读教学启迪更大。第一遍在跳读中识记作者及文章内容;第二遍速读理清文章结构;第三遍细读能圈点重要部分;第四遍精读,在推敲字、词、句中,形成阅读感悟。一本好书就在这如文火的慢煮中,不仅让孩子乐读、会读,而且教会了孩子阅读的方法。

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任何一个文化系统都有其永恒不朽之经典,作为源头活水,而经典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常理常道,它的价值历久而弥新,是开启智慧的最好方法。著名小学语文专家陈琴女士,六年中她用大热情、大智慧引导学生通过吟诵的方式背下了《大学》《论语》《中庸》《道德经》等经典。所以,我从一年级开始便努力让每个孩子的早晨从琅琅的诵读经典开始,让孩子们从小扎根于祖国的文化传统之中。开学之前我便已开出孩子的每日诵读清单:以节气和课文所涉及的相关内容为主安排晨诵。内容涉及古诗词,《三字经》《论语》《大学》《中庸》等。如在教学苏教版一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关于“春”的主题文章时,我带着孩子们背下《春眠》《咏柳》《绝句》《春夜喜雨》等春意盎然的诗句,让孩子们春的语言焕发生机。在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文后,便带着孩子背诵《论语》中“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以友谊和反思如何交友为主题的诗文。他们可能还不能理解诗词的意思,但在摇头晃脑的背诵中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心理学上,每个人在13岁以前是记忆力最好的年龄,在这段时间让孩子多背经典是符合心理认知规律的,同时也在孩子记忆力最蓬勃的阶段,我们帮助孩子在脑海中夯实牢固到可能终身难忘的语言“地基”,他们语言运用的实践能力在潜移默化中长足发展。所以,课外阅读中经典要读,个人认为更需背。为了调动孩子背诵经典的积极性,我每天的早读课都不间断的带着孩子摇头晃脑的吟诵,当孩子听着、看着我在陶醉地背,自然在我的感染下也学着抑扬顿挫的背起来。有时配上契合主题的音乐或画面,让孩子在形象思维中去理解背诵;有时播放相关诗句的儿歌或歌曲,让孩子随着舒缓的节奏吟唱;有时在课间循环播放诗句,让孩子耳熟能详。根据奥苏贝尔的学习动机理论:低年级的孩子处于为了获得外部的表扬、奖励而学习的阶段。我经常性的举行诗文背诵大赛,效果显著。我坚信孩子从小背诵这些凝练、精准、优美的经典,会形成优雅而精准的思维,同时也培养了定力、信心。那他们的人生怎会不成功、不精彩?日有所诵正是一个普通班级、普通语文教师的需要。

一部好的文学著作,如同一条奔流不息的江河,曾经哺育千千万万世世代代的人民。一篇好的文学作品,也可以化作一条小溪,他能在时代的沃土上流淌,不少人可以在哪里汲取营养。所以,让日有所读,日有所诵怎样高效地融入课堂?还需一步一个脚印的去深入探寻。

猜你喜欢

魏先生课外阅读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两个80后“怪”男人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梁辰鱼三访魏良辅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魏荣元对艺术有执着的追求
哲学教授点名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