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补肾健脾法对慢性HBV携带者疗效的研究进展

2016-04-14李美燕邓鑫梁

大众科技 2016年7期
关键词:携带者乙肝病毒抗病毒

李美燕邓 鑫梁 健

(1.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1;2.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广西 南宁 530001)

补肾健脾法对慢性HBV携带者疗效的研究进展

李美燕1邓 鑫1梁 健2

(1.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1;2.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广西 南宁 530001)

慢性乙肝病毒携带状态多无临床症状,中医古代无此病名,多归属于中医 “黄疸”“胁痛”“积聚”等范畴。《内经》有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脾肾亏虚、邪伏内郁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状态的主要病机。《金匮要略》指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提出治肝补脾,防止传变的原则。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治疗上宜采用补肾健脾法。

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补肾健脾法;综述

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是指HbsAg阳性持续半年以上,几乎没有肝病的相关症状和体征,肝功能基本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机体存在不同程度的肝组织病理改变[1]。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HBV复制,减轻肝细胞炎性坏死及肝纤维化,达到延缓和减少肝功能衰减、肝硬化失代偿、肝细胞癌及其它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是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治疗目标[2]。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大多进展缓慢,甚至终身不发病,且处于免疫耐受状态,目前西医抗病毒治疗疗效有限,不能有效清除肝细胞内的乙肝病毒,因此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寻求中药治疗。中医认为“脾肾亏虚、邪伏内郁”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免疫耐受期的基本病机,治疗上宜采用补肾健脾法[3-6]。

通过对近10年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治疗中补肾健脾法的理论和临床资料的收集、整理,将其综述成下文。

1 理论研究

1.1 辨证论治

由于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几乎没有肝病的相关症状和体征,常常是无证可辨,因此中医对其辨证分型尚无共识。荀运浩等[7]研究发现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证候多以肾虚为主,兼脾虚湿热内蕴。邢宇锋等[8]研究发现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中医证型主要分为肾虚型、脾虚型、肝气郁结型、肝胃不和型、肝胆湿热型、肝阴虚型、湿热中阻型、湿困中焦型、肝血虚型、血瘀阻络型10种,而其中肾虚型、脾虚型为主要证型,兼证以肝胆湿热和湿热中阻为主。

1.2 治病求本

《黄帝内经》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金匮要略》指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提出治肝补脾,防止传变的原则。脾为后天之本,脾土旺则不易感邪发病,即便发病,亦不易受肝木克伐,从而截断肝病传变。肾为先天之本,肾气充沛,正气充盛,则能抗御外邪。程晶等[9]认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病理机制属于正气亏虚,疫毒侵袭,因而治疗原则主要为补肾解毒健脾。谷灿立等[10]认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正气虚弱,不足以祛邪外出,导致乙肝病毒长期存留体内,治宜健脾补肾,辅以解毒祛邪,以期正胜邪却,阻断或延缓病程。陈亮[11]认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的病理因素是湿热疫毒(即HBV),病理基础是脾肾亏虚,依据“伏气温病”理论,治疗上宜采用补肾健脾祛邪法治疗。现代医学研究认为,以 DCs-T 淋巴细胞轴功能低下为中心的细胞免疫功能障碍是导致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HBV持续复制不能清除的主要原因[12],补肾健脾法在一定程度上能通过恢复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DCs的功能,以恢复其下游的T淋巴细胞的功能,这奠定了中医应用补肾健脾法治疗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理论基础。

2 临床研究

2.1 应用依据

陈英杰等[13]临床观察发现以补肾健脾法拟方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血清 HBV-DNA、HBeAg、HBsAg水平,且作用呈时间依赖趋势,治疗时间越长,下降趋势越明显。唐翠兰等[14]研究发现补肾健脾、清热解毒中成药能提高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V-DNA 阴转率,可改善肝脏炎症和纤维化,安全性较好。张茜茜等[12]研究发现补肾健脾法在一定程度上能通过恢复慢性 HBV 感染免疫清除期、免疫耐受期患者外周血DCs 的功能,以恢复其下游的 T 淋巴细胞的功能,从而启动T淋巴细胞抗病毒功能。李谋多等[15]研究发现以补肾健脾为主组方中成药能降低血清 HBsAg 定量和 HA 含量,有一定的抗病毒及抗纤维化作用。

2.2 临床应用经验

徐春军[16]认为提高机体免疫力并辅以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治疗方法,选择淫羊藿、仙茅、菟丝子、女贞子、枸杞子、白术、黄精、茯苓、黄芪、太子参、党参、甘草等补肾、健脾、补气养血药物为主。陈亮[11]认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的病理因素是湿热疫毒(即 HBV),病理基础是脾肾亏虚,依据“伏气温病”理论,治疗上采用补肾健脾祛邪法治疗。选用苦味叶下珠、菟丝子、仙灵脾、杜仲、怀牛膝、枸杞子、黄芪、白术、茯苓、猪苓、枳壳、丹参、三七、郁金等补肾健脾祛邪中药。其中菟丝子、淫羊藿、怀牛膝、杜仲俱为君,以补肾中阴阳、强精,鼓邪外出,现代研究有一定的保肝与提高免疫作用;苦味叶下珠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有抗 HBV 作用,黄芪、白术、茯苓、猪苓健脾化脾,共为臣药,枳壳、丹参、三七、郁金为佐药,行气活血化瘀,抗肝炎后纤维化,枸杞子为使药,引药入肝血。结果表明补肾健脾祛邪有较高 HBeAg 阴转率、HBeAb/HBeAg转换率及 HBV DNA转阴率,具有良好的抗病毒功效。贺劲松等[17]认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状态的病机主要包括肾虚、脾虚、湿热、血瘀 4个方面,其主要治疗原则为健脾补肾、清热解毒。针对乙肝携带状态的肾虚本质, 宜固补肾精、鼓邪外出,以菟丝子、仙灵脾、杜仲、怀牛膝为君药,叶下珠性苦寒,清热解毒利湿,黄芪、白术、茯苓、猪苓健脾化湿,共为臣药;枳壳、丹参、三七、郁金行气活血化瘀,俱为佐药;枸杞子引诸药入肝血,为使药。全方君臣佐使配伍合理,共奏健脾补肾、清热解毒、活血利湿之功。结果显示治疗后补肾健脾胶囊组的血清HBV DNA 定量下降水平、HBeAg 阴转率、血清 HBeAg/HBeAb 转换率均较高于安慰剂对照组,表明健脾补肾、清热解毒法能有效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增加血清 HBeAg 转化率。

3 结语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高发区,约有50%~70%的人群感染过 HBV,对于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如肝炎病变不明显或未做肝组织学检查者,建议暂不进行抗病毒治疗,而多项研究表明,高病毒载量和ALT基线水平高,年龄30岁以上是乙肝病毒携带者肝硬化与肝癌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中医药治疗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是较为常用的方法,长期对症服用中药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脾肾亏虚、邪伏内郁是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主要病机,因此要将补肾健脾法贯穿于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治疗中。补肾健脾法可以有效抑制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病毒复制,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临床症状,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目前对于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中医辨证分型尚未达成共识,临床研究样本量小,中药抗病毒机制并不明确,今后临床研究可将辨证分型规范统一化,为准确、规范治疗提供参考,加强脾肾亏虚、邪伏内郁证生化参考指标多中心的临床、实验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以期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HBV复制,减轻肝细胞炎性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 谢新生,邓敏.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肝组织病理结果分析[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8:655-656.

[2] 王贵强,王福生,成军,等.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5,5:570-589.

[3] 何泽民.中医辨治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思路与方法[J].中医杂志,2004,4:301-303.

[4] 胡荣昕,薛博瑜.无症状型乙肝病毒携带者治疗探讨[J].福建中医药,2007,1:50-51.

[5] 王志新,王静.慢性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的中医药治疗[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8,3:25-26.

[6] 王维伟,陈建杰.从中医“治未病”思想谈HBV携带者的治疗[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6:1307-1308.

[7] 荀运浩,施军平,过建春,等.中医体质和 HBV感染结局的关联及其与人类白细胞抗原-DQA1基因多态性的关系[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2:141-145.

[8] 邢宇锋,张晓晖,陈英杰,等.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调查及病机探讨[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2, 4:196-199.

[9] 程晶,唐海鸿,李群,等.补肾解毒健脾冲剂对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HBeAg、HBVDNA和肝组织学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4,4:200-202,206.

[10] 谷灿立,付月箫,焦伟.慢性乙型肝炎辨治思路探讨[J]. 新中医,2006,10:3-5.

[11] 陈亮.补肾健脾祛邪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2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12:222-223.[12] 张茜茜,孙克伟.扶正与祛邪法对HBV慢性感染患者外周血DCs介导的T淋巴细胞的影响[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124-127.

[13] 陈英杰,童光东,贺劲松,等.补肾健脾方对 HBeAg阳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抗病毒疗效[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12,4:200-204.

[14] 唐翠兰,袁菁菁,毛桂红,等.补肾健脾颗粒对肾虚型慢性HBV携带者HBeAg、HBV DNA和肝组织学的影响[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4:375-378.

[15] 李谋多,付德才,华忠,等.补肾健脾法治疗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4,11:2392-2394.

[16] 徐春军.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的中医辨治思路[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7,11:865-867.

[17] 贺劲松,周大桥,童光东,等.补肾健脾胶囊治疗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随机双盲实验[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6:246-249.

The influence of invigorating kidney and spleen on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he chronic hepatitis B carriers

The state of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carrying generally has not clinical symptom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not the disease in ancient, and it belongs to the categories of "jaundice" "hypochon-driac" "accumula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Huangdi Neijing said that “if the body reserves vitai qi, pathogenic facors can not attack it” “if pathogenic factors gather together, the gas must be virtual”. The deficiency of spleen and kidney, and pathogenic factors gathering together is the main pathogenesis of the state of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carrying. The Jin Gui Yao Lue pointed out that "when we see the disease of liver, then we know it can attack to spleen, we must to firm spleen first", and it puts forward to the principle of treating liver, tonifying spleen, preventing the transmission. Invigorating kidney and spleen is the appropriate therapy for chronic hepatitis B carriers.

Chronic hepatitis B carriers; invigorating kidney and spleen; reviews

R512.6

A

1008-1151(2016)07-0075-02

2016-06-07

李美燕(1990-),女,广西人,广西中医药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防治消化系统疾病。

梁健(1963-),男,广西人,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防治消化系统疾病。

猜你喜欢

携带者乙肝病毒抗病毒
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的社会支持研究进展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乙肝病毒感染在妇科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抗病毒治疗可有效降低HCC的发生及改善患者预后
胡蝶飞:面对乙肝病毒,乙肝感染育龄期女性该怎么做?
选择一线抗乙肝病毒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抗病毒药今天忘吃了,明天要多吃一片吗?
我国女性艾滋病毒携带者的生育权选择探析
对抗病毒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