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型中的突破

2016-04-14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应用技术大学

王 薇

(绥化学院 教育学院,黑龙江 绥化 152061)



转型中的突破

王薇

(绥化学院 教育学院,黑龙江 绥化 152061)

摘要:在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已经势在必行。转型中的突破尤为重要,涵盖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调整,适当整合相关院系或专业,构建以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双师型师资队伍,加强本科生专业技能的培养等。转型中的突破是为了与就业市场更好地对接,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关键词:普通本科院校;应用技术大学;应用技术型人才

2014年2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工作时明确提出,要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1]。同年3月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也有这样的表述[2]:“除规划为研究型大学的院校和一些特殊院校外,地方本科高校的新设、升格和更名原则上明确为应用技术类型。”再次强调了普通本科院校培养的人才要突出其有用性,即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必须符合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

一、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必要性

应用技术型高校是指以应用技术类人才培养为办学定位的地方本科和专科院校。换言之,除了研究型本科院校和一些特殊院校外,其余高校均为应用技术型高校。这里探讨的应用技术型高校主要是指除了高职高专之外的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即应用技术大学。关于应用技术大学体系的建构已经启动。2013年6月,在教育部的指导下,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成立,致力于促进中国高等教育的分类管理,完善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联盟成员定位于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首批有35所高校加入[3]。2014年11月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了《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实践与政策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地方本科院校就业率低,专业对口率低,就业质量不高,2011年的初次就业率仅为75.8%,为三类高校中最低,1999年以来新设的本科院校尤其低。目前我国有1055所非“211”地方本科院校,数量最多、招生规模最大、人才培养最多,是大众化高等教育的主力。然而,目前地方本科院校陷入发展困境,如办学定位趋同,学科专业无特色,与地方产业结构脱节;师资队伍重学历、轻能力,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低等,新建本科院校及独立学院问题更加突出[4]。由此可见,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势在必行,此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之需,是我国进入现代职业教育时代的必由之路,是建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亦是新升本科院校的历史重任。

二、普通本科院校转型中的突破

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的转型涉及一系列改革组合拳的配合,涵盖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专业的增加或删减,相关的应用技术性课程体系的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及合作办学途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教学条件保障等各方面改革的配合。

1.明确办学定位,调整人才培养目标

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特别是新升本科院校应该坚持以市场需求、职业教育为导向的高等教育办学定位,主动出击,寻求自我突破。以应用技术型人才为终极培养目标,调整相关的人才培养方案,尽快向应用技术大学靠拢,进而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作为应用技术大学要培养的是技术型人才,主要包括工程师、高级技工、高素质劳动者。普通本科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要培养的技术型人才应为高素质的劳动者,即理论够用、技能过硬、上手即用的幼儿教师。

2.适当整合相关院系或专业

应用技术大学立足于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而进行相关的院系调整,能够推动相关学科的交叉,拓展人才的应用性,是突破本科高校转型的路径之一。事实上,在高校中有些专业虽然设置于不同的院系,但这些院系或专业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犹如处于同一个生产体系的不同生产环节,学校可以围绕产业布局,谋划对这些二级学院或相关专业进行整合。例如,上海二工大的机械学院、电子学院、计算机学院以往相对独立,横向联系不多,学校围绕智能制造装备的产业布局,对3所学院进行整合,把原本分散的先进制造、信息测控、智能系统等捏成一个整体,推动学科交叉,为培养先进制造业高端人才奠定基础[5]。

3.构建应用技术大学的课程体系,突出专业技能的培养

普通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需要顶层设计,纵观当代职业教育,在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之间存在断层现象,位于两端的是高职高专与专业硕士[6],而中间的应用本科职业教育属于断层地带。因此,普通本科院校作为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需要调整专业设置,重新建构针对应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实现与上下层级职业教育的顺利对接,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关于完善的应用本科课程体系的构建涉及诸多方面,这里要强调的是在专业基本理论够用的基础上应以培养本科生专业技能的课程为主,因为毕业生所具备的专业技能是否符合市场需求是衡量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尺。众所周知,通常就业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是理论够用即可,关键是人才要达到上手即用的水准。因此,地方普通本科院校需要慎重考虑的是在市场需求日渐严苛的背景下,毕业生应具备何种专业技能才能符合市场预期。笔者认为,专业技能其本意是指掌握并运用所学专业技术的能力。当前,为了准确把握市场需求,高校需要重新审视专业技能的内涵。事实上,不断提升的市场需求至少赋予专业技能三个层次的内涵,而且毕业生所具备的专业理论也应该能够用到足以支撑起三个层次的专业技能。第一,运用专业基本技能的简单操作。能够运用专业基本技能进行简单操作是第一层次的专业技能,属于专业技能培养初期即应掌握的技能。例如,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若应聘蒙氏教师的岗位,要能够正确操作蒙氏教具;特教专业的毕业生要成为聋哑学校的教师要能够熟练地运用手语与聋哑儿童交流。第二,综合运用专业基本理论知识的能力。能够综合运用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属于第二层次的专业技能,是指在拥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综合驾驭专业理论知识的能力。诸如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应聘幼儿教师的岗位,至少能够设计出五大领域中任意一个领域的教学活动方案,虽然在本质上此种教学活动仍属于学科活动设计的范畴,但应尽量避免单一的学科活动,力求将不同领域的知识经验融合在同一个教学活动设计之中,以契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基本精神[6]。第三,与时俱进地运用专业技术的能力。与时俱进地运用专业技术的能力是指毕业生在任何时候均能够使所学专业技能适应市场需求,甚至引领市场需求。此种层次专业技能的运用要求毕业生在熟练掌握基本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还需深入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并能够将所学专业技能转化为市场需求层次的技能。由于市场需求是不断变化的,且对人才的要求也是不断提高的,因此第三层次专业技能的运用通常体现出一定的创新性。事实上,第三层次专业技能的培养正是突破就业瓶颈的关键因素之一。

从我国普通本科院校的课程设置看,地方普通本科院校与研究型大学在课程设置方面趋于同质化,并没有立足于毕业生未来的就业岗位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其中所谓的专业课程,多数属于单纯讲授专业理论知识的学科课程,理论性过强,且很多课程与学生未来的工作关系不大,属于可有可无的课程。另外,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课程设置并不多,即便有也属于第一层次专业技能的培养,且多为理论层面的讲授,仍然属于传统的学科课程。缺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并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的技能课程,导致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课程设置与实施流于形式,教师不能依据现实的市场需求实施专业技能的培养,学生所学专业技能缺乏实践操作层面的深入培训与实践。

从地方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与就业情况看,首先,大部分毕业生仅具备第一层次的专业技能。如前所述,目前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的多数毕业生仅具备第一层次的专业技能,即仅限于运用专业技能进行初级的简单操作,与用人单位业已雇佣的人员在技能的熟练程度或准确程度方面尚存在一定的差距,还需要企业再培训或实习一段时间才能适应工作岗位。很多用人单位不愿意为培训新手买单,需要的是上手即用的,且能够按照企业的设计思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甚至能够引领企业方向的优秀应用型人才。换言之,用人单位招聘的人才需要达到上述三个层次的专业技能,而并非是仅处于专业技能第一层次,需要企业再培训的本科生。其次,少数毕业生具备第二层次的专业技能。即少数毕业生除了能够运用专业技能进行简单的操作,还具备综合驾驭专业知识的能力,能够综合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至于第三层次的专业技能,目前地方普通本科院校所培养的毕业生几乎还没有触及这个层次技能的培养,高校本身甚至没有将第三层次专业技能的培养纳入应有的培养计划之中。

由于毕业生所具备专业技能无法契合市场需求,导致就业市场呈现“两难”现状。所谓“两难”是指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用人单位招不到合适的人才。例如,目前一些高端幼儿园招聘幼儿蒙氏教师,要求学前专业的毕业生必须了解现代蒙氏教育与传统蒙氏教育的区别,能够创编蒙氏教具,并能够将蒙氏教育本土化等,这些要求是社会、家长的需求,也是教育发展的要求。此岗位的招聘标准属于第三层次专业技能的范围,而当前普通本科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仅对传统的蒙氏教育略知一二,不了解现代蒙氏教育的精髓,不会创编蒙氏教具,更没有能力与时俱进地将蒙氏教育本土化。简言之,普通本科院校培养的毕业生大多数仅具备第一层次的专业技能,鲜有具备第二层次专业技能的人才,至于达到第三层次专业技能的人几乎没有。而目前就业市场急需的恰恰是具备第二层次、第三层次专业技能的人才,由此导致就业市场中出现高校培养的无用人才过剩,用人单位急需的有用人才短缺的尴尬局面。一言以蔽之,高校培养的所谓人才与就业市场需求严重脱节。

综上所述,普通本科院校若要真正实现向应用技术大学的转型,必须完善其应用技术大学的课程体系,突出本科生三个层次专业技能的培养与训练,使之与就业市场更好对接。

4.尝试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

所谓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立足应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实施从高职到应用本科、从中职到应用本科的人才培养路径,与相关院校共同制定培养方案,提高学生的通用能力、核心能力和岗位能力。当然,还可以推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随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实现从应用型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贯通将成为可能[5]。

5.建立以应用技术技能为核心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新升本科院校在转型过程中需要面对师资队伍的结构性问题,即师资队伍重学历、轻能力,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较差。因为许多青年教师是从校门进入校门的,没有相关的工作实践,缺乏将理论转化为技术技能,再将技术技能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面对这样的困境,学校可以组建决策咨询委员会,组织各层面的研讨会,明确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发展方向,引导不适应新要求的教职工自行转岗。对于新引进的人才要提高要求,诸如须到企业挂职锻炼,对于工学类人才可以深入到企业锻炼两年,人文社科类人才可以到企业锻炼一年,使其成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中坚力量[5]。不断优化师资队伍建设,逐步建立以应用技术技能为核心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1]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4-02-27(2).

[2] 教育部.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EB/OL](2014-01-09)[2015-08-10].http://gjs .xxu.edu.cn/info/1014/1082.htm.

[3] 张宝敏. 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和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中心成立[N].中国教育报,2013-06-29(2).

[4]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实践与政策研究发布 [N].中国教育报,2014-01-06(4).

[5] 董少校.引导一批普通高校转型,是加快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应用技术大学时代如何迎接[N].中国教育报,2014-04-26(1).

[6] 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EB/OL](2001-11-26)[2015-05-08]. http://www.edu.cn/20011126/3011708.shtml.

[责任编辑:陆静]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063(2016)01-0156-03

收稿日期:2015-09-10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学前教育专业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绥化市为例”(8565)。

作者简介:王薇(1969-),女,北京人,副教授,从事高等教育与学前教育研究。

DOI 10.13356/j.cnki.jdnu.2095-0063.2016.01.033

猜你喜欢

应用技术大学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期环境工程专业办学模式探索
应用技术大学背景下课程开发初探
地方一般本科院校转型职业教育探索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发展中心未来规划
深化校企合作,应用技术大学发展之路
应用技术大学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实践体系改革
综合仿真实习成绩考核体系的构建探讨
中国开启“应用技术大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