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煮一锅色香味俱全的“石头汤”
——河北省全方位推动学校文化建设方略

2016-04-14刘殿波

教育家 2016年33期
关键词:校训办学师生

文/刘殿波

煮一锅色香味俱全的“石头汤”
——河北省全方位推动学校文化建设方略

文/刘殿波

河北省教育厅几位领导去一所农村小学调研,离学校很远就看到这所小学新建的教学楼,红砖灰瓦十分漂亮。到了学校,不仅看到学校绿化、美化十分到位,而且每个班都有了电脑和多媒体投影设备,实现了“班班通”。校长介绍说,现在老师们都能够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给学生上课了,这让大家十分兴奋。

然而,当几位领导深入到教学楼和班级里,却有一种若有所失的感觉。学校虽然有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而教师的授课方式除了把黑板换成了投影机,似乎并没有太大改变;到处贴满了名言警句和学生手抄小报的楼道,给人一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当校长介绍情况时,大家进一步发现校长对自己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办学方向模糊不清。

曾经,河北省多数中小学都如上面提到的那所小学一样,要么楼道全是光溜溜的白墙,要么是室内外贴满了各种名言警句和学生手抄小报,给人一种或空空荡荡或杂乱无章的感觉。很多学校校长教育理念落后,管理手段陈旧,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定位,学校办学水平并未像办学条件一样得到提升。

改善办学条件易,提升办学水平难。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普及和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持续推进,河北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清晰地认识到,一所学校必须有能够引领学校健康发展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和方向,以及潜移默化影响师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校园环境和人文环境,办学水平才能得到有效提升。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河北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开始走上了自觉实践学校文化建设之路。

一锅“石头汤”全方位推进学校文化建设

2013年底,河北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以学校文化建设为抓手,逐步推动全省中小学走文化立校、文化治校、文化强校之路,让多彩的校园体现文化气息,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走内涵发展之路。

这一措施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很多学校开始意识到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石家庄市教育局把学校文化作为提升学校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抓手,两年时间推出了近百所学校文化建设实验学校,这些学校在专家的指导下,通过追溯学校发展历史,了解学校发展优势、劣势,明确了学校下一步的发展目标和方向。

石家庄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李玉金处长对两年时间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成果深有感触:“在此之前,我们很多学校连明确的办学目标都没有。通过学校文化建设,校长的价值追求、办学理念和行为选择不再局限于教育行政部门的行动指令,而是自觉推动学校文化转型和学校的自主发展。”

前些年,石家庄市长安区中小学办学水平相对落后。近年来,副区长邓小梅利用辖区内新建和改扩建学校的契机,从学校理念文化到环境文化全方位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很多中小学和幼儿园从校园环境到师生的精神面貌都焕然一新,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也突飞猛进,获得了辖区内群众的交口称赞。长安区教育局副局长胡玉芳表示:我们就是要通过学校文化建设努力打造一批办学理念先进、校园环境优美、师生身心健康、文化氛围浓厚的优质学校,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在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最初几年,因为大家感受到了学校文化建设给学校办学理念和学校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加之国内一些专家对学校文化的不同解读,很多局长、校长更愿意把什么都往学校文化里放,由此产生了诸如课程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走廊文化、墙壁文化等不同的概念与做法。

“学校文化建设如煮一锅‘石头汤’,教育行政部门把锅支起来,一开始煮的只是一锅石头,大家渴望‘石头汤’的鲜美味道,并把各种食材投到锅里后,就会有一锅香喷喷的汤。”河北师范大学刘毅玮教授认为:只要大家在做,在努力地推动着改革,基础教育办学水平和质量就会得到迅速提高,每一所学校也能体现出其独有的文化特色和价值。

刘教授认为:大家不能只满足于喝汤,应该由教育行政部门引导大家逐步做出风味各异的精致菜肴。对此,河北省教育厅李胜利副厅长有着同样的看法:只有用专业化、科学化的方法引领学校文化建设,才能使学校文化成为中小学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才能使所有的学校都能轻松推进学校文化建设,让中小学管理由人力和制度管理的层次向文化管理的高度提升,办好每一所学校,让每一所学校都办出特色与水平。

怎样建设学校文化?李胜利副厅长提出,为了让学校文化具有可操作性,不妨将《河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提出的“学校理念文化、学校品牌形象文化、学校环境文化和学校行为文化”四个建设维度,简化成易于操作的“四个一”,即:一句校训、一个校徽、一组图片和一堆故事,让全省所有学校都从这一既简便易行、又具有很强操作性的方式入手进行学校文化建设。

一句校训引导学校办学理念与追求

校训是学校为树立优良校风、培养良好学风制定的,要求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的思想规范和行为准则。简言之,校训就是学校特有的精神和价值取向。

在李玉金处长看来:在推动中小学进行学校文化建设之前,河北省很多中小学连校训都没有。一些学校虽然有校训,但是很多校长连自己学校的校训是什么都说不上来。

基于上述认知,石家庄市教育局从2014年开始,在专家引领下从推动学校确定“一句校训”开始,引领中小学认真贯彻和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并以此为契机让每所学校都根据自身情况确立科学的办学目标和方向。

该市谈固小学在确立校训的过程中,动员全校师生共同思考,从学校所在村庄的地名出发,形成了“向深处扎根,向天空伸展”的校训,并以此为基础确立了“青檀自然固,育人根本处”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精神。在这一过程中,广大教师逐渐理解了“教育是慢的艺术”这一教育理念,把“承千载文脉,育百业英才”作为全校教职员工共同追求的理想和目标,教师关爱学生成长的意识越来越浓厚,学生们则从追溯本地青檀文化的故事中,明白了“做有用才,立天地间”的道理。

该市裕华西路小学则从多年来学校坚持的戏剧特色校本课程出发,把“有戏”两个字作为自己的校训,一语双关。在这所学校里,人们随时都能欣赏到原汁原味、传统正宗的京剧戏曲艺术。“有戏”二字不仅对学生展示了校园生活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又隐喻着孩子们不是在沉闷的规训中获得知识、能力,而是在一连串符合儿童个性发展需要的活动中,展现各自的天赋,从而在自己的人生大舞台上活得精彩。

红星小学原来是一所部队子弟小学,由其校名“红星”二字联想到的“闪闪的红星”,再到一句校训“要有光”,表达了红星小学师生的共同追求。让每个人都心怀梦想,做闪闪发光的明星教师和闪闪发光的明星学生成为红星小学师生的共同追求。“要有光”三个字不仅成为红星人的座右铭,更成为红星人的骄傲。

2015年初,石家庄市教育局依托新媒体开展了“我最喜欢的校训、校徽”风采展示活动,不仅引起了广大师生的热情参与,甚至连学生家长也反响热烈。“庄里校训哪家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省会教育的一个热门话题,让学校和社会都对如何办好学校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在推动“一句校训”工作的过程中,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校长、老师都逐渐认识到,看似一句简单的校训,内里却大有文章。一句好的校训不仅可以呈现对师生的要求和期许,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校的办学特色。对此,李玉金处长深有感触:“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太热衷于概念性的东西,今天推这个模式,明天推那个模式,弄得学校无所适从。学校追求的目标,就是我们的教育方针所表述的内容,核心是立德树人。我们引导中小学校确立校训的过程,实际上是帮助学校引导全体师生不断凝练学校办学理念的过程。”

一个校徽树立学校品牌意识与形象

石家庄市红星小学不仅有一句闪亮的口号“要有光”,更有一颗在学校师生心中飞翔的闪闪发光的星星,这颗星星如同一架折叠的纸飞机一样飞翔在七色彩虹之上,成为学校形象的标识——校徽。这颗星星镌刻在孩子们校服的胸口处,成为每个红星小学孩子的骄傲。

红星人懂得用视觉文化识别系统将学校的教育目标和办学精神表现出来,他们设计了以校徽、校歌、标准字和标准色为基础的学校视听觉标识。学校不仅经常把“星星”奖章颁发给各方面取得进步的学生,还定期组织“有光教师奖”“有光家长奖活动”等,把镌刻有这颗“星星”的奖状和奖品发到大家手里。散发着“星星”光芒的多种活动,不仅传播了红星小学的美好形象,加强了师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向心力,还使红星小学很快成为石家庄市的知名品牌学校。

现代企业一般都注重自己的品牌形象,并通过企业的标识来表现企业的品牌形象和价值追求。由此产生了一门叫作“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的学科。

长期以来,中小学校品牌意识比较淡薄,很多校长认为“办好学”就是要让学生“分数高”,由此造成学校不仅缺少正确的价值追求,师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也非常缺乏。近年来,随着学校品牌意识的增强,河北省一些学校开始借助视觉形象识别系统设计自己的校徽,确定学校的标准字和标准色,使学校的视觉品牌形象逐步得到认同。

“随着学校校徽等标识的确立,师生的品牌意识越来越强,集体荣誉感也随之得到提升。”谈固小学校长马友燕认为,学校校徽等标识不仅有利于提升学校的认同感和凝聚力,也有助于培养孩子们从小树立品牌意识。

一组作品把学校环境育人落到实处

“以前我们一提起学校文化,就联想到很多雕塑、展牌和楼道装饰之类的东西,似乎这些东西就代表了学校文化。”通过推进学校文化建设,李玉金处长颇为感慨。

由于不明白如何进行学校环境文化建设,几年前,很多学校特别热衷于校园雕塑。曾经有一所示范性高中,把古今中外的很多名人都雕刻成了1∶1的大理石像,矗立在校园内。老师和学生们私下开玩笑:如果是夜黑风高的夜晚,那么多人影站在校园主路两侧,一个人单独走在校园会让人害怕。河北师范大学刘毅玮教授对此评价说:“一个校园里搞那么多雕像花费巨大不说,对师生的励志效果亦不明显。与其购买雕塑和石头,不如多种一些树木、花草,让校园里充满鸟语花香,营造自然舒适的学习环境。”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校园的每一面墙壁说话。对此,很多学校校长以为,让校园的每一面墙壁说话就是在每一面墙壁都写上警示性的文字。对此,石家庄市桥西区第三幼儿园关彦然园长深有体会。2015年初,桥西三幼争取了一笔数目不小的建设经费,用于打造幼儿园环境文化。幼儿园聘请的设计师想用这笔钱把整个楼道用木质材料做出各种造型,其中仅楼道两侧的实木装饰就需要近二十万元。在进行决策的校代会上,关园长和老师们一起提出这样一个疑问:这笔钱花在这里值不值?最后经过大家充分讨论达成共识:如果对孩子是有益的,花多少钱都值得做;如果对孩子无益,那么我们一分钱也不花。把钱花在装修楼道方面,对孩子成长并没有什么实质性帮助。大家充分酝酿后认为,幼儿园当务之急是建一个绘本馆和一个多功能体育活动厅,以利于培养孩子阅读习惯和开展健身活动。项目完成后,绘本馆和多功能体育活动厅成了教师和孩子们最爱去的地方,绘本馆让师生共享温馨美好的阅读时光;多功能体育活动厅分享着师生们的快乐时光。

桥西三幼取消了花费较大的楼道装修项目,取而代之的是只用很少的钱重新粉刷楼道墙面,然后在洁白的墙壁上展示反映幼儿园师生活动的大幅高清照片和师生的美术、手工等作品,这些大幅照片和作品镶嵌在精美的镜框里,吸引着人们驻足观看。看着师生们自己的“杰作”,关园长动情地说:“其实学校环境文化最好的表现形式就是通过一系列师生的作品把学校的精神面貌和教育教学成果展示出来,并以此影响和激励师生的成长进步。”

长安区教育局胡玉芳副局长认为,学校环境文化还有很多表现形式,但是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对于教学楼外部来说要最大限度地进行绿化,教学楼内部主要用反映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照片和师生创作的优秀作品来表现学校精神面貌和教育教学成果。这种“一组作品”的方式不仅是打造楼道环境文化最直接、最简洁、最有效的方法,也是每一所学校都能做得到的。

一堆故事塑造学校良好的行为文化

在石家庄市第四十中学流传着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领导到四十中学调研,当李云红校长陪着这位领导走到教学楼前时,这位领导注意到教学楼前有几颗樱桃树,树上结满了鲜艳欲滴的红色樱桃。这位领导感慨地说,没想到在有近2000名师生的校园,毫无遮拦的樱桃树竟然没有一颗樱桃被人摘走。

这个故事,就伴随着四十中学每年一届的樱桃节,伴随着在四十中学的每一届学生流传着,成为四十中学师生的骄傲。

四十中学校园里也一直流传着关于央视康辉的故事。据说,早在大学期间,康辉就总是一本正经、不苟言笑的样子,但做事特别认真,生活和学习严谨有序,以至于许多人认为他不可能是学播音的。其实,康辉这样的品格,正是在四十中读初中期间形成的。是这样的品格,让他成为了大气稳重、严谨细致的优秀新闻节目主持人。康辉的故事激励着每一个四十中的少年,让他们深深懂得“不苛求人人成才,但必须个个成人”的校训,逐步养成踏实、勤奋、好学、上进的优秀品质。

多年来,四十中学的每一位教师都努力关注每一个学生,努力引导他们健康发展,使得很多在学校表现一般的孩子,长大后成为了各行各业出类拔萃的人才。

李云红校长说:“其实每所学校里每天都在发生着大大小小的事件,只不过很少有教育工作者把这些事件记录下来变成故事。然而,正是这些平凡的故事,使得每年初一新生很快就能在故事中养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四十中学的这些故事温暖着每个人,这正是我们四十中学的办学精神和价值所在。”

李玉金处长也有着同样的感受,“学校再好的理念文化也只有通过师生的行为才能转变成学校真正的精神财富,也只有在良好的行为引导下,学校优美的环境才能焕发和保持一种清新的文化气息。”石家庄市教育局在几年的实践中注重引导学校通过故事提炼每所学校的优秀传统和品质,在故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师生良好行为规范的形成。

“真正有文化内涵的学校一定是有故事的学校,正是校园人的美好故事,塑造着一所学校良好的行为文化。正是这些学校故事向学生不断诉说着学校的价值观和道德期许,让学校形成了良好的风气。”李胜利副厅长对这些年河北省一些地区学校文化建设所取得成绩和总结的经验颇感欣慰。

如今,在河北的很多中小学,学校教育逐渐失去了一些道德说教的色彩,取而代之的是校长带头给学生讲故事。在唐山市新华西道小学,校长刘育新每周都会到一个班给孩子们读绘本故事,这让学校的孩子疯狂地爱上了阅读,校园阅读蔚然成风。许多小朋友甚至自己创作故事,然后制作成书籍供大家分享。

在张家口市怡安小学,校长李向英用故事丰富学校举办的典礼、仪式等重要活动,为这些活动赋予了新含义。李向英校长说:“当校长和老师向学生、家长以及新员工讲述具有积极意义的故事时,言外之意就是告诉他们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例如当我不断把宣扬合作精神的故事讲给老师们听的时候,老师们的合作意识和相互协作的精神很快就形成了”。

在河北省,通过学校文化建设促进中小学和幼儿园走内涵发展之路,已经逐步成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共识。

(作者单位: 河北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

猜你喜欢

校训办学师生
校训展示墙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校训展示墙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体现“亲爱精诚”校训的三件往事
任正非捐款前先捐“校训”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