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社会形态下家庭档案理论探析

2016-04-14付双双苏州大学档案馆江苏苏州215000

档案与建设 2016年4期
关键词:师生家庭

付双双(苏州大学档案馆,江苏苏州,215000)



新社会形态下家庭档案理论探析

付双双
(苏州大学档案馆,江苏苏州,215000)

[摘要]文章通过调研新社会形态下家庭档案现状与问题,总结了家庭档案发展信息化,保存多元化、社会化、微权力化等特点。据此提出以社会空间辩证法与后现代理论指导家庭档案研究,以便于拓宽档案研究思路,利用家庭档案研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

[关键词]新社会形态家庭档案社会空间辩证法后现代[分类号]G270

家庭档案是不同社会历史空间下家庭成员从事家庭事务与社会活动的历史记录,保存于各种载体以备日后查考使用。家庭档案不仅是家庭血脉绵延的历史记载与时代见证,还蕴含重要的家庭与社会文化价值。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在工业社会基础之上逐渐形成一种新的社会形态——信息社会[1]。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社会发生深刻变迁,一个崭新的社会形态——信息社会或网络社会已基本形成。信息社会也被人称之为新媒体社会。尤其自媒体与大数据使个体或家庭的生活、生产、思维方式、习惯等发生重大变化,家庭档案也随之发生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新社会形态下家庭档案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为此,我们选取江苏部分高校师生群体进行了网络问卷调研,问卷分别从家庭档案认知,收集分类,保存利用,共享捐赠等角度、设置15个问题,收回问卷1500份并做了数据统计与分析。

1 大学师生群体的家庭档案调研现状

1.1家庭档案载体与收集

家庭档案的载体多种多样,高达74%的师生对载体有较全面的认识,但仅有1%的师生意识到个人电子邮件、微信、微博、QQ等网络自媒体个人信息作为家庭档案保存的重要性。全体样本中有明确家庭档案收集分类概念的仅占15%,其余85%没有相关概念,只是找个专门的地方把重要的东西分类放起来。仅有0.1%的师生能规范建立家庭档案,几乎均为具有档案专业知识的师生。

1.2家庭电子档案保管

调查发现,师生中75%的人进行了电子照片档案的收集保存,36%的人对家庭电子档案进行了分类保存,21%的人对家庭电子档案进行了云盘保存。同时,50岁以下的师生保存电子档案方式多样化,如文件夹备份、U盘、移动硬盘、云盘保存等。

1.3家庭档案利用

受调查者中21%的师生有过重要证书、证件丢失需补办情况,0.1%的教师曾有重大价值的书稿资料丢失,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78%的师生到档案馆利用过个人档案,34%的师生曾用家庭档案作为法律依据维护自己的权益,利用家档研究的人所占比例更少。

1.4家庭档案共享与捐赠

84%的师生乐于部分上传共享自己的家庭档案,但只有0.1%的师生愿全部共享家庭档案并公开发表自己的观点,14%的师生愿接受专业档案人员帮助指导整理家庭档案;74%的师生认为私人档案与档案馆无关,不愿被用于研究,更不愿捐赠。87%的师生对各级政府机构、企业保存个人档案的安全问题表示担忧。

数据分析显示了家庭档案存在的问题:高校师生对家庭档案的认识较清晰,但收集整理积极性不高,建档专业知识欠缺;少数能及时收集整理家庭档案的高校师生保存档案的形式多样,并在个人利益和家庭权益及社会影响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师生对家庭档案作为一种社会与文化资源的认知较匮乏且片面。师生对家庭档案共享较排斥,更不愿其被用于社会研究,有一定名望的人士捐赠不主动;新社会形态下,技术、经济、就业、阶层、权力、教育水平、生活和思维方式有了重大调整,家庭档案载体、内容、范畴、内涵与作用已发生深刻变化,呈现出新的特点,但高校师生对自媒体等个人与家庭电子档案保存、共享、利用意识却不强;被调研群体素质很高,但未认识到个体建立与拥有档案是一种权利,未认识到家庭档案是网络化、社会化、个性化、碎片化时代的家庭历史记录,是重要的社会资源,是真实的社会基层民众史料,更是社会空间复杂关系的重要映射。

2 新社会形态下家庭档案的特点

2.1家庭档案发展信息化

新媒体对家庭档案影响巨大。新媒体又称社交媒体,是允许人们撰写、分享、评价、讨论、相互沟通的网站和技术。社交媒体是人们彼此之间分享意见、见解、经验和观点的工具和平台[2]。人们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自发、自由地形成大量非官方的网络电子家庭档案,并开放权限,共享如相册、视频、资料等家庭档案。家庭档案很大程度上与信息技术结合使其被时时快速地发布、传播。人们与家人或朋友主动、部分或全部分享网络家庭档案内容,一对多,单向或双向微众传播。个人、朋友及家庭间的虚拟网络联系更紧密,家庭信息化档案与家庭档案信息化成为人们社交和话题创新与制造内容的重要方式。这改变了传统档案形成、传播、利用的机制和方式,成为传统档案工作思维的挑战,也改变了家庭档案拥有者之间的沟通机制、交往行为和交流分享方式,促进了社会沟通和人际关系协调与道德规范的自我约束,使家庭档案的“微众传播”与国家档案的“大众传播”形成互补。自由开放的家庭档案“移动信息传播”与官方档案传播的保守形成反差。

2.2家庭档案保存多元化

除重视具有物质实体的家庭档案保存外。一些人把家庭电子档案备份保存在电脑,刻成光盘,储存在移动硬盘、云盘等。自媒体时代,网络移动智能手机更新换代频繁,储存的重要信息多。许多平台已经认识到人们发布的交流信息的重要性,像谷歌数据提供下载自动归档留存服务。如何更好多元化规范保存家庭档案需更多懂技术的档案人、档案部门与社会力量进行研究。

社会力量对家庭档案的保存也在重视。2010年9月14日沈阳正式开通“家庭档案网”,该网站是迄今中国第一个社会公益性家庭档案网站。它分设博客,上传,即传即见,论坛,我家档案,珍档赏鉴,家谱家史,网上展览,家档指南,家档软件等栏目。该网站成为家庭档案保存与展示的重要平台和范本,其目标是建成百姓家庭档案保存展示的窗口、交流的平台、咨询的中心、资源的宝库、活动的基地,是后人了解先辈的超时空平台。

2.3家庭档案社会化

家庭不只是受宏观社会变迁背景影响的客体,也是“以自己原有的特点对社会做出反应”的行为主体[3]。家庭和个人基于思想立场、阶层和知识结构、历史认识、思考方式、研究视角等不同,对于家庭档案的保存与活化认识深度都不同。近年来,除政府倡导的名人家谱修编项目外,许多家族也自发组织家谱修编,编写先人传记等。在高校数字服务平台搜索有关“家庭档案”学术论文约7600多篇。百度搜索“家庭档案”相关新闻100多万条,报道主要集中在2009年至2015年,内容多为:建立家庭档案主题活动;家档调研;家庭档案知识讲座;珍贵家档托管;家庭档案情况统计;典型家庭档案报道;家庭档案展;家庭档案作用揭秘;国际档案日与家庭档案;家庭档案与文化传承;家庭档案概念;家庭档案管理系统等。家庭档案馆不断建立,家庭档案的价值内涵与外延不断扩大,它与社会各方面的互动不断增强。如苏州相城区元和街道利用家庭档案进行社会管理,解决拆迁安置、社会治安、利益分配等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4]。

新社会形态下的家庭档案与技术的完美共生不仅扩大了档案的社会空间,也成为经济主体追逐的重要数据目标。商业模式从B2C转换到C2B,商品个性化研究设计是企业发展方向。大数据时代,政府、企业以服务之名搜集个人或家庭档案信息,实施精准化的营销策略与服务。

2.4家庭档案微权力化

民生档案的提出和重视使宏观和微观档案并存。那些被主流目光忽视的如族谱、家史、房契等蕴含着家庭、社会文化的档案更加珍贵。现代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家庭结构的变化,许多家庭主动保存家庭档案。自媒体使家庭档案海量化与传播分享化,这为传承文明扩大了社会空间。家庭档案在更高层次是非物性的抽象存在,是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关系系统的表现,更是个体话语实践与权力延伸。

3 新社会形态下家庭档案研究路径探析

3.1以社会空间辩证法指导家庭档案研究

家庭档案是社会历史空间的细胞切片。它反映了家庭规模,结构,成员关系与家族变迁,更反映了每个时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的发展变革。作为社会基本单位的家庭“嵌入”到了各种社会复杂“关系”网络。家庭档案的建立、收集、保存,能有效地记录家庭与社会的历史演化,折射出社会,政治,经济,历史,风俗文化,乡约民规与地理风貌等。

不同的社会形态产生不同的社会空间,不同的社会空间产生不同的家庭档案。新社会形态下,大量微博、QQ、微信、电子邮件及各种消费平台形成的电子家庭档案,包括照片、视频、文字储存于电脑、手机。家庭档案扩展到家庭社交媒体档案,它更具个性化、即时化、交互化、碎片化的特征。这种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断裂的、碎片化的家庭档案是当代信息社会深刻变迁的直观反映。

家庭档案是各种社会空间关系的反映,并对社会空间再建构具有重要的作用,这符合“社会空间辩证法”的逻辑理论[5]。传统档案学只从社会、历史角度研究档案,忽略了社会空间的重要作用。家庭档案反映的社会、政治、地域经济、文化、风俗、阶层、教育、精神、意识形态、社区、住房、消费等无不是社会历史空间的产物及对其的微观表达。

3.2以后现代思想研究家庭档案

家庭档案影射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反映了家族史、家风、家训,是家庭教育、精神文明传播的生动教材,也是社会公共档案资源的重要补充。在档案中,正是差异构筑历史[6]。作为社会“细胞”形成的微观家庭档案产生于各种社会历史空间形态并反映之,是研究者难得的素材。大量丰富独特的家庭档案为多学科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具体、广阔、详实的内容。

新社会形态下的家庭档案是断裂、差异化的,非连续性的“一般历史叙事”。它符合后现代主义者认为世界是个性化、碎片化交织的,反对连贯的、权威的、确定的解释。家庭档案把个人的经验、背景、意愿、喜好等凸显出来,提供了大量客观、详实、完善、个性的社会基础资料。如后现代思想家福柯引用大量个人书信与不被关注的档案材料,侧重沉默史,边缘史研究(如疯子、麻风病人,流浪汉等边缘群体的生活)[6]。现代社会大量信息化、社会化、多元化、碎片化、断裂的、底层的、个性化的真实家庭档案史料更为开放,价值更大,是后现代社会学研究的一个突破点,也是后现代思想在档案研究领域的折射。

综上所述,将“社会—空间”辩证法和后现代思想融入家庭档案研究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长期以来档案学只重视时间维度忽视空间维度是一个重要的发展,特别是对于家庭档案的研究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少杰.面对新社会形态的当代社会学[J],天津社会科学,2013(5).

[2]裴旭.浅析移动社交媒体对文化传播方式的创新[J],大众文艺.2014(23).

[3]樊欢欢.家庭策略研究的方法论——中国城乡家庭的一个分析框架[J],社会学研究,2000(05).

[4]贾莉.顾蓉.曹祺.家庭建档创新社区管理模式——苏州相城区元和街道运用“家庭档案”助推社区建设[J],《档案与建设》,2012(07).

[5]叶超.社会空间辩证法的由来[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2(02).

[6]季卫兵.从福柯微观权力观点看自媒体的话语传播[J],学术论坛,2013(06).

付双双,女,苏州大学档案馆副研究馆员,主要研究方面为档案管理与档案文化。

Theoretical Analysis on Family Archives in the New Social Formation

Fu Shuangshuang
(Archives of Su Zhou University,Su Zhou,Jiangsu,217000)

Abstract: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 about the family archives in the new social formation,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m,including the improvement of information,diversified preservation,social generalization and with micro power,etc. Then,in terms of the Social-Spatial Dialectics and post-modern theory,we prospect that the view of research can be broaden and the conclusions can make more contributions to the society.

Keywords:NewSocialFormation;FamilyArchives;Social-SpatialDialectics;Post-Modernization

[作者简介]

猜你喜欢

师生家庭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全民阅读 让师生遇见更好的自己
家庭“煮”夫
“家庭癌”到底是怎么回事
恋练有词
师生互动4时机
麻辣师生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