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写作与思辨能力培养研究综述

2016-04-14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英语专业期刊英语

杨 艳

(江苏理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 江苏 常州 213001)

·教学研究·

英语写作与思辨能力培养研究综述

杨 艳

(江苏理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 江苏 常州 213001)

国内英语写作与思辨能力培养研究始于2003年,从整体来看,虽然已经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高质量论文少、深度不够研究对象单一、研究多理念策略方法介绍少实践运用等方面。

英语写作;思辨能力培养;综述

思辨能力(critical thinking)中“critical”源于希腊语中的两个词根,“kriticos”(有眼力的判断)和 “kriterion”(标准), 美国教育家杜威首先把思辨能力界定为一种“反思性思维”(reflective thinking),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就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定为教育的重点之一。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将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作为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目标之一,强调教育要“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据此孙有中认为,“思辨能力是最重要的‘可迁移能力’”,“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所追求的共同使命”。[1]3-4

Tsui研究了不同类型的课程和教学方法或模式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影响,发现包括写作课程和外国语言课程的九项课程和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呈显著的正关系,说明写作和外语教育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2] 185-2002010年底北京外国语大学与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联合主办了“英语写作与思辨能力培养高端论坛”,对英语写作与思辨能力培养展开宏观与微观、理论和实证等多层面的深入探讨和交流,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英语写作和思辨能力培养领域。

为了更好的了解国内英语写作教学与思辨能力培养研究的现状,笔者对该领域进行了梳理,以期为后续的研究做好铺垫。

一、文献的分布情况

2015年11月笔者在CNKI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博硕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用“思辨能力(批判性思维)”和“英语写作”共同进行“主题”检索,简单筛选掉明显不相关内容后,找到期刊文章66篇,硕士论文4篇,博士论文2篇,其中外语类核心期刊文章5篇(见下表1)

表1 刊载于外语类期刊的文章

2002年季绍宾一篇题为“论科技英语写作课中的思辨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利用科技英语文章对思辨能力的要求,首次提出在写作课中引入思辨思维以及它的实践应用[3],此后相关研究陆续涌现(见图1)。从期刊文章数量的分布时间来看,2002年到2010年间,英语写作与思辨能力培养研究较为罕见,从2011年起,研究基本成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出台,极大地促进了思辨能力领域的研究,因而也带动了学界对于英语写作与思辨能力培养研究的关注与热情。

图1 期刊文章发表情况

相较于期刊文章尤其是普刊文章,博硕学位论文从选题意义、理论基础、研究过程等方面展现出更为清晰的脉络、完整的结构和深入的论证,体现出研究的深度。有关英语写作与思辨能力研究的博硕学位论文始于2012年,这也与期刊文章数量的变化趋势相吻合。

二、文献研究内容

笔者在文献梳理的过程中发现,除极个别的研究外,绝大多数的研究都将英语写作教学作为培养思辨能力的手段,针对非英语专业博士生,英语专业硕士生,非英语专业硕士生,英语专业本科生,非英语专业本科生,高职高专学生,高中生等各层次各类型的学生,或是在专门性的写作课程中,或是在英语专业知识课中,或是在大学英语课堂的基础阶段,或是在通用学术英语和商务英语等大学英语的拓展课程中,或是以英语专业四级,大学英语四级等英语考试为依托,从宏观与微观、理论与实践等多个层面展开研究。笔者按文献综述的一般思路将研究分为理论层面以及实践运用两大方面。

(一)理论层面:方法完善和教学模式构建

首先,研究认为英语教师需要加强自身思辨能力的提升,转换观念,突破传统英语课程重语言技能,轻思维能力的藩篱,树立起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意识,借鉴国外成功案例,从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材编写等宏观层面对写作教学进行改革; 其次,研究认为写作课堂中需改进教学方法。设计写作任务时可以考虑选用真实性的写作话题或任务型英语写作,也可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话题;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鼓励基于批判式阅读的写作;开展写作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辩论、头脑风暴、苏格拉底 “问答法”来开展合作学习;作文的评价方式也应更加多样化,可以选择同伴互评反馈法,同时改进教师评价标准和方式。

(二)实践运用:实证研究和行动研究

研究的实践运用方面,一是实证研究,采用实验组和参照组(对照组)对比研究,如刘丹丹以“批判教学法”为理论框架,采用实证的方法,通过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对比发现批判教学法指导下的英语写作教学对提高学生思辨能力具有明显效果[3];徐丹丹通过一个学期的实验,通过以读促写的教学模式的实验班跟传统教学方式的参照班的对比分析,认为通用学术英语写作课程环境下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思辨能力产生了显著的积极影响[4]。

二是行动研究,如李莉文基于英语专业学生写作中缺乏读者意识和思辨能力弱这两大问题,设计并实施写作行动方案,在写作过程的重要环节中选择相应的写作任务,同时通过专项练习强化和巩固,最后使用教师、同伴、自我和师生面谈等四种形式进行反馈来增强学生的读者意识和思辨能力[5];于红结合医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自身专业特点,通过三轮行动研究,探索不同写作教学方法对提高医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可行性和有效性[6];赵瑞平利用“工作坊”的实践性、合作性、思辨性等特点在英语专业写作课程中引入“工作坊”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通过两学期的实验发现学生的思辨能力与实验前相比都有了一定的提高[7];刘洁针对思辨能力缺失现象在英语专业学生中进行了为期两个学期的行动研究,发现真实性写作任务、同伴反馈与讨论、建立学生个人写作手册等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反思和分析能力,提升思辨能力[8];林岩关于英语专业国际关系简介课程中通过密集读写任务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行动研究报告中,发现密集读写任务既明显有利于学生思辨能力的提高,也较大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英语写作能力[9];韩景峰借鉴相关专业英语思辨能力培养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进行了一学期的行动研究,认为写作思辨能力培养应该包括写作框架讲解,合作学习和教师总结,以及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的完善等方面[10]。以上的实践研究对我国的英语写作教学实践具有启示和指导意义。

三、结论

经分析,国内英语写作教学与思辨能力培养的现有研究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研究多发表在普通期刊上,核心类期刊文章不到一成,这说明高质量的研究较少,另外博硕论文只占国内研究论文的十分之一,这说明研究的深度有待加强。第二,从研究对象上看,虽涉及到各个层次和类型的学生,但数量上以本科生为主,其中又以英语专业本科生的研究居大多数。最后,从研究内容看,大部分研究还停留在理念策略方法的介绍和教学模式的构建上,且相似的内容较多,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新意,而实践运用的研究较少,只占总研究的10%左右。

因而,笔者认为,日后该领域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扩大研究对象类型,这就意味着除了英语专业的任课教师外,大学英语、中学英语或是研究生英语的教师也应重视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并将其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另外,实践研究相对较少,那么如何将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际操作结合在一起,也是今后研究的又一方向。

[1] 李莉文. 英语写作教学与思辨能力培养研究[G]// 孙有中.突出思辨能力培养,将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引向深入.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2] TSUI,L.CoursesandInstructionAffectingCriticalThinking[J].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1999(2).

[3] 刘丹丹. 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实证研究[J].萍乡学院学报,2015 (2).

[4] 徐丹丹.通用学术英语写作课程环境下大学生思辨能力的研究[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5.

[5] 李莉文. 英语写作中的读者意识与思辨能力培养:基于教学行动研究的探讨[J].中国外语,2011(3).

[6] 于红.医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培养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

[7] 赵瑞平.“工作坊”教学模式下大学生思辨性能力培养研究:以《英语写作》课程为例[J]. 求知导刊,2015(2).

[8] 刘洁. 基于思辨能力培养的英语写作行动方案研究[J].老区建设,2015(10).

[9] 林岩. 英语专业知识课中的密集读写任务对思辨能力的影响[J].外语界,2014(5).

[10] 韩景峰. 专四英语写作中思辨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J]. 忻州师范学院报,2014 (5).

An Overview of Studies on English Writing and the Cultivation of Critical Thinking

YANG Yan

Beginning in 2003,the studies on English writing and the cultivation of critical thinking in China has achieved a lot.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cluding fewer research papers with high-quality and depth, single samples. At the same time, the studies focus more on the introduction of strategies and ways rather than on the practices.

English writing;the cultivation of critical thinking; overview

2015-12-19

本文系2015年度江苏理工学院教学改革与研究一般项目“大学生思辨能力培养方式探索”(编号:11610811524)阶段性成果。

杨艳(1981-),女,江苏金湖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英语教学。

G642.0

A

1671-8275(2016)01-0046-03

刘雪琪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期刊英语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期刊问答
西方修辞教育传统及其对我国英语专业教育的启示
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研究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
英语专业泛读课教学探究
期待您的加入